APP下载

探究带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

2022-02-24潘炜

人人健康 2022年26期
关键词:后骨肱骨髓内

潘炜

(甘肃省临夏州人民医院 创伤骨科 甘肃临夏 731100)

在临床常见骨折类型中,肱骨骨折所占比例较高,该类骨折属于上肢骨折,多数患者通过手术治疗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1]。但研究发现,多数患者存在骨折部位无法愈合等不良情况,在临床被称之为骨不连,而骨不连容易对患者的预后造成影响,还可影响肢体的正常活动及不同程度的疼痛感,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目前临床治疗肱骨骨折后骨不连的方式较多,比如外固定架、钢板螺钉内固定、髓内钉内固定等,而内固定治疗相比外固定支架更具有稳定性[2-3]。本文目的在于探究带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具体内容如下文。

1 资料/方法

1.1 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肱骨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共100 例,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分组,每组50 例,研究起始时间在2020 年8 月,终止时间在2021 年8 月。

观察组男性25 例,女性25 例;年龄19~62 岁,平均(40.52±2.52)岁。

对照组男性26 例,女性24 例;年龄20~62 岁,平均(40.58±2.74)岁。

两组资料进行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1)年龄在18 岁以上者;(2)骨折时间>6 个月者;(3)自愿参加研究者。

排除标准:(1)不符合手术适应症者;(2)合并神经损伤者;(3)合并精神疾病者;(4)伴有严重器质性病变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患者取仰卧位,进行常规麻醉,将患者的患肢外展90°,取长度为10 厘米的切口,对于需要进行外固定者,应将切口选择骨折端部位,使患者骨折端能够充分暴露出来,而对于既往存在钢板内固定者,需取出原钢板,并将患者骨膜进行剥离,处理好骨折端周围的硬化组织和瘢痕组织,对患者骨折端实施修复处理,固定螺钉选择动力皮质骨螺钉。在固定完善后,选择生理盐水冲洗骨折端部位,再放置引流管,最后缝合切口。

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患者体位为仰卧位,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将患者患肢外展,角度维持90°,在骨折处取一条长度为6 厘米的切口,若患者应用外固定架者,则需要在患者骨折端正中取切口,将骨折端暴露,进行钢板内固定操作,操作同对照组。再修复患者的断骨骨面,打磨断骨,使其呈“梯形”,将导针置入患者骨折近端位置,实施扩髓操作,并复位好患者的骨折端,再插入髓内钉,放置在髓腔内,需要明确髓内钉能够通过骨折端部位,再安装好锁钉,固定好髓内钉后,对手术切口选择生理盐水实施冲洗,并冲洗骨折端部位,放置引流管,对于切口逐层缝合。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1)各项手术指标;(2)ADL 评分;(3)并发症发生率。

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4]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比如工具性生活自理、躯体性生活自理,采用4 级评分法,得分越低,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在本研究数据中,P<0.05,说明以上数据存在明显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经统计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各项手术指标的()

表1 对比各项手术指标的()

组别 骨折愈合时间(周) 切口长度(cm)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引流量(ml) 住院时间(d)观察组 22.25±1.52 6.21±1.01 356.25±12.52 95.25±1.47 12.52±1.41对照组 34.85±1.85 12.52±1.85 466.52±15.85 176.52±8.52 18.52±1.78 T 37.211 21.169 38.604 66.467 18.684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 对比两组ADL 评分

观察组末次随访ADL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ADL 评分(分)

2.3 对比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n,%)

3 讨论

骨折后常见并发症以骨不连最为常见,该并发症可对骨折部位的恢复造成不良影响。肱骨骨折术后发生骨不连的原因较多[5],主要包括:(1)未能选择适宜的钢板长度,若钢板过长,在术中需要剥离过多的骨膜,从而影响患者术后的骨折愈合;而钢板过短,则容易导致螺钉松动,从而影响固定效果;(2)在手术过程中,皮质骨螺钉误入骨折线内,容易影响患者术后的骨折愈合;(3)未能选择合理的外固定支架,导致骨折端的应力集中;(4)在骨折端周围,若出现软组织感染情况,则容易导致患者术后出现骨不连,进而影响骨折的愈合。

骨不连是骨科治疗的难点和重点,而对于该类并发症的治疗,需要明确治疗方案,并充分考虑骨不连的类型和发生部位。由于骨不连的病变部位往往存在假关节,因此需要合理、谨慎的展开相关治疗[6-8]。植入物内固定为治疗骨不连的方式,具有良好效果,同时加压钢板以及带锁髓内钉也是修复骨不连的植入物,加压钢板内固定在直视下进行,操作简单,但是由于患者骨折后愈合时间长,容易发生术后感染情况。研究显示,加压钢板的内固定作用容易减弱,对后期愈合造成影响[9]。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方式,具有骨折愈合快、创伤小等优势,在治疗过程中能对骨折端的稳定性进行维持,利于骨痂形成,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同时髓内钉的弯曲应力小,能预防骨折旋转和移位等情况,具有良好的效果[10-11]。对血管和组织损伤小,能预防术后局部感染情况,利于患者骨折端愈合,由于内固定创伤较小,固定效果显著,并且能够促进患者在术后早期开展功能锻炼,以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带锁髓内钉具有可控制短缩、旋转畸形和固定牢靠等优势,能够显著提高骨折端的稳定性,保证骨折愈合效果,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良好[12]。

综上所述,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猜你喜欢

后骨肱骨髓内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唑来膦酸治疗后骨代谢标志物与骨密度变化相关性的研究
冰敷预防急性闭合性小腿骨折后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效果观察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骨在骨折后骨缺损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在胫骨近端斜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