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偷”走的听力
——全球超10 亿年轻人面临听力受损风险

2022-02-24主笔乔禹

人人健康 2022年27期
关键词:内耳音量耳机

主笔/乔禹

轻松的音乐可以让人心神宁静,但为了更好地沉浸在音乐氛围中,人们往往选择加大音量。殊不知这样会使听力受损,而受损的听力是不可逆的。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数据称:目前全球有约11 亿年轻人(12 岁至35 岁之间)正面临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例如用手机听音乐)是造成风险的重要原因。

不单单是不正确的戴耳机会对听力造成损伤,喜欢掏耳朵、经常发脾气从而情绪激动、用力擤鼻涕等习惯,同样会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被“偷”走的听力

最近的年轻人发现,他们好不容易从“第一批90 后已经开始脱发”的话题中紧张抽身,却突然发现不健康的用耳方式会导致听力受损,一颗心又提了起来。

关于“听力受损”可绝不是空穴来风。

就在今年,河北衡水一位14 岁小姑娘的遭遇冲上了热搜前列。由于平时学习压力大,小姑娘养成了长期戴耳机听歌缓解压力的习惯。但万万没想到,这个习惯竟导致她患上了噪声性耳聋。更令人痛心的是由于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期,目前已造成不可逆的情况,听力受损严重。

著名女歌手张靓颖也在一场演唱会上说,自己10 年前就深受右耳间歇性失聪困扰。而间歇性失聪临床上也被称作“感音神经性耳聋”或“突发性耳聋”。其原因首先是长时间佩戴耳机,高分贝噪声不断刺激内耳;其次是长期睡眠质量差,工作压力沉重,这会使内耳血管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造成血管痉挛、阻塞,从而引起耳膜的供血障碍。

2007 年,张韶涵在发片记者会上爆出在苏州演唱会上突然失聪,一出场后左耳变得听不见,接着一阵晕眩,医生诊断因内耳不平衡、神经失调造成,至今仍未完全复原,也就是常说的梅尼埃病。张韶涵表示,突如其来的耳疾让她连续两周过着“慢半拍”的生活,每次别人在她耳边讲话,她根本听不见,整个耳朵好像被很大的耵聍(即人们常说的“耳屎”)塞住。医生说她压力太大造成内耳不平衡、神经失调。

著名演员、歌手吴克群因压力过大,在2016 年左耳突发听损,因为工作的关系并没有太在意,后来因为常常耳鸣而去医院时已错过黄金治疗期,可能再也无法恢复左耳听力。

其实类似案例不胜枚举,但是通常得不到大家的重视。更为可怕的是,人们对自己的听力损伤往往毫无知觉。

一份向全球青少年“示警”的听力报告

在2021 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首份《世界听力报告》,指出患有听力损失及面临听力损失风险的人逐年增多。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听力障碍是“隐形的残疾”,是值得优先考虑的公共卫生问题。同时世界卫生组织也预估世界上超过10 亿的12~35 岁人群,因长时间过度暴露于高音量的音乐和其他娱乐声音而面临失去听力的风险。年轻人特别容易受到伤害,主要因为他们使用的个人收听设备,例如智能手机、耳机以及暴露于嘈杂的音乐场所,这些都会大大增加听力损伤的风险。

就在11 月15 日,一份刊登在《英国医学杂志·全球卫生》的报告对全球青少年进行了“示警”。这份由世界卫生组织主导的研究报告,审视了过去20 多年来以英语、西班牙语、法语和俄语发表的33 项研究数据,对象涵盖了近两万名从12~34 岁不等的受试者。报告称,这一年龄段中,48%的人暴露于演唱会、夜店等娱乐场所的过高音量环境中。

该报告第一作者、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医科大学听力学家劳伦·迪拉德说,听力受损总体上呈现循序渐进的特点。“许多人有同感,去了一场吵闹的音乐会,出现耳鸣,可能一两天听不清声音,之后症状消失,但持续暴露于这种环境可能导致听力永久损伤”。

先前的研究显示,人们使用耳机听音乐时往往会把音量调高至105 分贝,娱乐场所平均音量在104~112 分贝;而专家建议的成年人最高安全音量为80 分贝,儿童是75 分贝。

狄拉德表示,降低耳机可能带来的听力受损风险,最佳做法就是调低音量并缩短戴耳机时间。但她也坦言:“不幸的是,大家真的都喜欢听非常吵闹的音乐。”

她还建议,耳机使用者应使用装置上的设定或手机APP 来控制音量等级,在音乐会或夜店等喧闹场所应戴耳塞,将音量保持在最低水平,“坐在音响喇叭前也许当时很过瘾,但对长期健康来说绝非好事”。

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听力学教授、《国际听力学杂志》主编斯瓦内普尔(De Wet Swanepoel)则表示,这项研究分析报告非常严谨,而且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听力损失应该是公共卫生的优先事项。

“音乐是一份值得终生享受的礼物”,未参加此项研究的斯瓦内普尔还说:“但问题是要安全地享受它。”

报告呼吁各国政府提高公众“安全听”的意识,敦促手机等相关制造商确保产品在用户持续收听过高音量时能发出警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超过15 亿人听力受损,这一数字到2050 年可能增至25 亿人。

保护听力从这些方面做起

综上所述,我们最容易忽视的听力也“迫切”地需要保护。听力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只有听力良好人才能够更好地接触整个世界,与其他人的沟通以及交往才能够变得更加顺利。如果听力受到损伤或者完全丧失了听力,对生活和工作以及其他各个方面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平时要着重对听力进行保护。

那我们要从那些方面开始注意呢?

1.防噪声

平时要避免待在噪音环境当中,如果长期接触机器的轰鸣声或者车间的喧闹以及人声的喧哗,则会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处于痉挛的状态,使内耳得不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从而导致听力急剧下降。因此平时要尽量避免长时间待在噪声的环境当中,如果必须待在这种环境当中,则要戴上耳塞。

2.保持良好的心态

如果长期处于急躁或者愤怒的状态当中,自主神经则会丧失正确的调节功能,使内耳器官出现缺血的情况导致水肿的发生,最终会使听觉受到影响,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导致听力锐减,因此平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3.按摩

在闲暇的时候可以按摩耳部,对于保护听力也有一定的帮助。按摩时建议针对耳垂前后的处风穴和听会穴进行按摩,可以使内耳的血液循环变得更加流畅,促使内耳能够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起到保护听力的作用。

4.避免滥用药物

在生活中如果有用药的必要,则要提前咨询医生,尽量避免滥用药物。因为有些药物具有耳毒性,不恰当的服用很可能会损害听力,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导致耳聋,比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素、新霉素等等。

5.戒除勤掏耳朵的习惯

人都有耳朵发痒的时候,痒起来时总想一掏为快。顺手拿起黑色小发夹就往耳朵里掏,万一发夹生锈容易造成耳朵发炎。如果有了棉花棒,似乎卫生许多,但在掏耳的过程中如果棉棒没有完全杀菌,还是有感染的风险。掏耳不慎可引起耳道和鼓膜损伤,有时还会并发感染,使听力下降。

6.不要长时间使用耳机

在长时间使用耳机听歌或者看视频的时候,不要将音量调得太大,要不然听力则会逐渐下降。如果想要长时间听歌或者看视频,那么最好不要使用耳机。

7.防止水流入耳内

洗头、洗澡时应防止水流入耳内,因为皮肤和鼓膜在水中浸泡,加上耵聍的刺激,容易引起外耳炎。若原来有鼓膜穿孔者,水入耳内难免引起中耳炎复发。

8.掌握正确的擤鼻方法

擤鼻涕时应左右鼻腔一个一个地擤,切勿同时擤鼻。因为鼻腔后部与中耳腔有一管腔(咽鼓管)相通,擤鼻不当可将鼻腔分泌物驱入中耳腔,引起中耳炎。

常见的耳科疾病

不健康的用耳习惯会导致各类耳科疾病,他们同样会对听力造成影响。

可导致听障的外耳疾病有:耵聍栓塞、外耳道闭锁、外耳道炎症肿瘤导致的外耳道狭窄等。

可导致听障的内耳疾病有:各种急慢性中耳炎、中耳肿瘤、鼓膜外伤、听骨骨折或脱位、耳硬化等。

可导致听障的内耳、听神经及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的耳并发症,像流行性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麻疹、猩红热、风疹等。除了可导致中耳炎而使听力减退外,还会侵犯内耳及其传入径路,造成感音神经性听障。

另外,药物或化学物质中毒、迷路炎、膜迷路积水、颞骨骨折、听觉外伤、听神经瘤、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或痉挛等都是引起感音神经性听障的主要因素,老年性听力下降也是一个因素。

阅读到此,大家可以根据以下情形判断,自己是否有听力损失的情况。

1.经常要求别人重复他所说的话。

2.调高手机或电视的音量。

3.在嘈杂的环境很难跟别人说上话。

4.听不清电话里对方的声音。

5.耳朵里嗡嗡作响。

6.听声响有困难,例如门铃、闹钟或电话铃声。

7.别人说您讲话声音太大。

耳朵如果有不适感或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去请专业医生检查,不能自己盲目处理。

保护听力,是我们持续一生的使命

2021 年11 月,由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主导、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听力健康蓝皮书:中国听力健康报告(2021)》重磅发布,标志着我国第一部完整展示中国人口听力健康、探讨中国人口听力健康未来发展趋势的权威性报告诞生。

《中国听力健康报告(2021)》中指出,老年性耳聋占据了我国听力残疾致残原因的首位(51.61%),其次为原因不明(13.61%)、中耳炎(11.80%)、全身性疾病(4.83%)等。

从表面上看,听力损失似乎只意味着生活上的不便,其实对身心健康的损害也很大。

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听力障碍会导致其言语功能发育迟缓,严重者甚至成为聋哑人;

对于成人,尤其是老年人,听力障碍容易使其失去对外界的兴趣,引发自卑、焦虑等情绪,长此以往可能会出现社交障碍。

研究发现,24%的老年听力损失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或精神异常。此外,长期听力损失还会造成听觉反应迟钝、大脑思维变慢,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引发认知能力下降。

所以保护听力不单单是年轻人的事情,更是我们所有人必须重视的健康问题。如果自我发觉听力有些许异样,不要怕麻烦,一定要去专业的医院进行检查。

回到日常生活中,无论老年人还是年轻人,也可以多吃点耳朵“喜欢”的美食。科学家发现,任何能使内耳小动脉血流量减少的因素,如高胆固醇、高血脂、过量的咖啡因等,都能导致听力损失。为保持听力健全,应少食高脂食物,如含脂肪多的全脂乳、肥肉、动物油等,但可吃脱脂乳,以获取对耳骨有保护作用的钙和维生素D。

德国的听力研究人员发现,听力损失还与血液中的β-胡萝卜素、维生素A 和锌的含量低有关,这些物质能给内耳的听觉神经细胞和中耳的上皮细胞提供营养。据美国一位医学家称,适量补充锌,听力会明显好转或改善。但是,高剂量的锌可造成铜缺乏及缺铁性贫血,因此补充前,最好询问医生安全剂量是多少。

镁元素的缺乏也可导致听力减退。噪声能使耳动脉中的镁减少,从而影响动脉的功能。所以,经常接触噪声的人应常补充含镁的食物以提高听力。

可见,饮用脱脂乳可以增加耳骨骨质,也可净化耳动脉;常吃胡萝卜、南瓜、西葫芦等蔬菜能补充β-胡萝卜素;啤酒、酵母、花生、牡蛎、贝类和牛羊肉等含锌较多;从深绿色叶菜和坚果中可以得到镁。

以上食物应常吃,特别是老年人和听力减退的人更应该常食以增强听力。

《人人健康》杂志社也在此提醒大家,耳朵是一个非常脆弱的器官,很容易“受伤”,一旦损伤,往往很难恢复!希望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千万不要轻视保护听力的重要性。世界对于我们来说是“立体”的,我们要用眼睛去看到美丽的事物,因为触觉万物才能够有形,通过味觉感受酸甜苦辣,用嗅觉去体会世间百味,靠着听觉,我们才能真切体会到世界的真实。

保护听力,是我们持续一生的使命,健康用耳,更是我们一生的课题。

猜你喜欢

内耳音量耳机
听力下降也要查血脂
测测你的“音量值”
戴上耳机,享受全景声 JVC EXOFIELD XP-EXT1
唠叨过滤耳机
你的选择是真实or虚拟 简评6款多声道耳机
好东西!值得等待!Focal Utopia耳机、Moon 430HA耳机放大器
请放心地扭大音量看电影听音乐吧!Mclntosh Sonus Faber家庭影院套装
基于Otsu法的内耳MRI图像三维快速分割的研究
内耳局部给药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