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2022-02-24张天华

关键词:学段思政课理论课

李 莲,张天华

本刊核心层次论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李 莲1,张天华2

(1. 渤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2. 台州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大价值。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是意识形态建设的必要手段之一,是培养国家认同的关键和实现中国梦的需要。本文通过对思政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以递进式方式推进各个学段的爱国主义教育,整合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借助网络搭建爱国主义教育平台,丰富教学方式方法,理清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爱国主义教育的逻辑理路,把握好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脉络。

思想政治理论课;各学段;爱国主义教育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强调要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爱国主义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占据重要部分。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推进各学段思政课一体化的出发点,让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各个阶段思政课教学中。

一、爱国主义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价值意蕴

近年来各学段爱国主义教育体系日益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为学界研究热点。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的重要教育内容,就其价值意蕴需要在各学段开展好纵向衔接的爱国主义教育至关重要。

(一)爱国主义教育是意识形态建设的手段

近年来,爱国主义教育为意识形态教育提供知识保障,而意识形态建设得益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发展,归功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爱国主义教育强大的引导作用。意识形态教育通过各学段思政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个载体将其物化,各学段思政课是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战场,同时也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通过各学段思政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学生的理论基础得到巩固,理想信念不断筑牢。将各学段思政课中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强化爱国主义精神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传播,促使学生的思想行为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相契合。

(二)爱国主义教育是培育国家认同的关键

“国家认同是由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这三个基本维度构成的。”[1]其文化认同感的增强、民族认同感的强化和政治感的提升,与各学段思政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息息相关。爱国主义教育从国家的认同这一角度出发,是为了提高各学段学生国家认同感而设置的课程,也是国家认同屏障构建的重要支撑。当前的爱国主义教育以传播国家主流价值观为主要目标,其目的是让各学段的学生有共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责任意识,使其行为符合道德规范。通过各学段的爱国主义教育,小学阶段养成道德意识,中学阶段培养责任感,大学阶段重在爱国主义实践和使命担当。如此相衔接的教育促使各个学段的学生形成共同的国家认同,而且这样的国家认同是可持续的、可衔接的。各学段思政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将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的意识融入日常学习生活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体验爱国情怀,使爱国主义成为构建国家认同的有力抓手,更好地提高国家认同感。

(三)爱国主义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2]今天,中国梦赋予爱国主义教育不同以往的内容。将中国梦的本质贯穿于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全过程,推动中国梦走入爱国主义教育课堂。各学段思政课中爱国主义教育能将学生心中的情感激发出来,从而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为中国梦的实现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中国梦对各学段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精神具有凝聚和引领作用。新时代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借助各学段思政课这一载体,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加实效性。在各个阶段不同程度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有利于学生将爱国精神转化为报国的自觉行动,引导学生把各个阶段树立的理想相互衔接起来,把自己的价值目标同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学生各个学段之间弘扬爱国精神,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个人理想同祖国的前途、将人生发展方向同国家发展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的个人责任感和社会担当。

二、爱国主义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存在的问题

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为主要平台,逐步推进各学段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体化建设中无法回避的时代命题之一。然而,每一个时期问题与机遇都是并存的。当前思政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爱国主义教育部分内容分布不均、在各学段思政课教材中存在重复,教学方法单一,导致爱国主义教育在各学段思政课一体化中难以做到纵向衔接。”[3]

(一)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衔接不紧密

各学段思政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内容各学段衔接不够紧密,安排缺乏循序渐进,导致一些教师对教学任务的安排不合理、缺乏递进和衔接。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各学段衔接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前提,符合爱国主义教育规律、学生认知规律。

当前,各学段思政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在一些教学中存在内容重复交叉等问题,未能体现其各学段教学内容的连贯性。爱国主义教育在部分学段教学内容设置学习量过大、理论认知占据主导地位,与现实生活衔接度不高,而且教材部分案例选择缺乏时效性、存在滞后性,促使理论知识生硬,难以扎根于学生心中;也有部分学段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内容趋于表层,对理论知识背后的更深一层意蕴未能进一步探究。

(二)爱国主义教育中部分主题相似

各学段思政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以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教学主题为主线,但也存在相同或相似的教学主题在不同学段的爱国主义教育尚未形成递进关系,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弘扬和遵纪守法等相同主题在部分学段中都重复出现,或者是相似主题被教师用不同的方式讲授。由于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导致各学段思政课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目标设置不明,以至于很多教师很难整体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在逻辑和递进关系,导致在各个学段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内容超前、滞后、倒置和内容重复等现象的出现。容易“使断层、越层的情况在部分主题或者是部分章节中出现”[4]。对思政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内容“前后一致”“内容重叠”现象,要遵从教学规律的发展,按照由浅入深的教学路径来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尤其是要做好各学段中爱国主义内容相同、相似主题的衔接。

(三)爱国主义教育中部分教学方式单一

各学段思政课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方式存在着重视传统方法教学、趋于形式化的问题。随着人工智能、虚拟技术的发展,思政课的教学方式得到丰富发展,如,运用互联网获取时事资料或是将视频运用到教学课件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选择也多样化,如,参观式、案例式和讨论式。受各校有限的教育资金、资源和中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部分学校执行力度不够,在爱国主义教育中仍然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互联网获取资料的便捷,使各种信息交织在一起,各个阶段学生的辨识度不同,就容易导致部分阶段的学生受到错误信息的影响。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正确的且符合本节课授课内容的知识,会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停留于口头表述和书本上的文字描述以及图画的简单刻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本堂授课内容通过相关视频播放或者是图片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但是由于课时的限制,学生没有收获更多真实的感受,育人效果不佳。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深入探讨在各学段中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就要有针对性地推进各个学段递进式发展,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着力,不断整合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和借助网络搭建新平台,丰富教学方法,形成各学段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合力,共同助力于爱国主义教育。

(一)推进各个学段递进式发展

各个学段的爱国主义教育要保持一脉相承、目标一致,这是推进各个学段递进式发展的动力。将循序渐进贯穿于各学段教学过程中,使爱国主义教育育人效果更佳,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教学方法的使用上做到层层递进。

首先,教学内容上有衔接性,避免出现不同学段教学内容重复交叉。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和统筹安排,要求教学内容上具有螺旋上升的逻辑理路,内容安排符合学生认知发展和身心发展规律以及爱国主义教育本身的规律,助推各学段学生持续不断地学习。

其次,教学方法上有针对性,针对不同学段选择不同方法。如小学阶段以活动式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为辅,重点运用讲爱国故事和播放爱国主义题材的影视等方法;初中和高中阶段主要以引导式教学为主,教师在课堂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在爱国主义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开阔思路,从不同的方向回答问题。大学阶段主要以探讨式的方法为主,“在思政课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学生的差异性为基础,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有针对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5]。不同学段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与时俱进,在实施的过程中突显针对性,让爱国主义教育有序开展。

(二)整合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是各学段学生学习爱国主义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各学段思政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涉及文化资源、革命资源和自然物质资源等多个方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要代表的文化资源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理论资源支撑,要全面领悟和不断梳理文化发展脉络,引导学生从准确的文化资料中寻求结论,坚定正确的政治导向,并且与时代主题相结合,构建起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文化样式,使学生的精神家园得到升华。革命资源是指人文历史资源,其中包括著名爱国者、民族英雄、革命先烈等优秀的杰出人物。“将爱国英雄的事迹融入课堂教学。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带领学生学习,以故事的生动性加强学生的代入感”[6]。自然物质资源,如各地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名胜景点或者是著名的风景胜地。将课堂理论学习与课外实践学习相结合,充分释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活力。通过各类主题活动的开展以及实践平台的搭建,结合各个基地特色做好宣传,在网站、电子书籍出版等多个易被学生接触到的平台进行传播。

(三)依托互联网丰富教学方法

各学校运用大数据分析结果,掌握各个学段学生在网络中的聚集地以及学生在互联网上的关注点,利用学生在网时间的高峰段,准确、及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微博、微信、QQ群等方式与其他学段思政课教师开展交流互动,不断学习他人教学经验,了解各个学段教的要求和学生学的需求以及各学段之间如何贯通、衔接的方法;各个学校建立专属网站并通过网站了解其他学段的教师的传教过程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或者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抖音、腾讯等各类热门互联网应用中。同时,积极开发蕴含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网络动漫、网络文学作品等,创造符合爱国主义教育要求的短视频、微课、游戏等。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实体课堂和网络课堂双轨并行,发挥好“两个课堂”协同效应,在网络上开通线上“爱国讲堂”活动,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特色示范课堂”建设。对于网上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而言,就需要注重教育方式的时效性,把握政治性这一条准则,在网络上要精准推送与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有关的文章、头条。总而言之,在各学段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大背景下,做好爱国主义教育是各学段思政课螺旋式发展的要求之一。爱国主义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以推进各学段阶梯式发展为基本点,不断依托互联网丰富教学方法,更好把握各学段爱国主义教育的侧重点和不同点,从更大范围实现整体育人的教学目标。

[1] 崇瀚文, 解丽霞.“新中国70年:制度建设、国家认同与意识形态工作创新”论坛综述[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0(6): 157-159.

[2] 习近平. 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 人民日报,2015-12-31(01).

[3] 白显良. 新时代推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 2020(4): 17-22.

[4] 卢成观.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四大推进机制[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1(12): 29-33.

[5] 王易, 王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理论创新与路径优化[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0(7): 57-63.

[6] 蒋红, 屈艳. 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有效开发的重要性及路径探析[J]. 思想教育研究, 2020(6): 97-101.

10.15916/j.issn1674-327x.2022.06.021

G641

A

1674-327X (2022)06-0082-03

2021-09-28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课题(22GXSZ071YBM)

李莲(1998-),女,云南曲靖人,硕士生。

(责任编辑:付春玲)

猜你喜欢

学段思政课理论课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政理论课的思考与对策研究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