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同情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02-24席小立汤雁玲师杭飞张雯问芳芳

护理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同情病程条目

席小立,汤雁玲,师杭飞,张雯,问芳芳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终末期表现和最主要的致死原因[1]。据统计,我国成人心力衰竭患病率约为0.9%,现有心力衰竭病例数高达450万,每年新发病例约为50万,且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呈逐年增长趋势[2-3]。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一方面承受着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运动耐量下降等严重的躯体症状[1];另一方面,由于疾病无法完全治愈和患者活动能力逐渐下降等因素,导致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身心健康[4]。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自我同情在改善慢性病患者精神心理问题中的作用逐渐引起学者的关注。自我同情是指一种积极的自我态度和情绪调节方法,倡导以开放和宽容的态度面对问题和痛苦,并将个体的经历看作为全人类共有经历的一部分,从而减轻个体所感受到的痛苦[5]。有研究表明,提高自我同情水平有利于提升慢性病患者积极心理力量,改善其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提高其主观幸福感和归属感水平,促进其身心健康[6-7]。本研究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同情状况进行调查,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便利选取2021年1~7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复查或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8];神志清楚,能够独立完成问卷填写;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有精神疾病史;半年内遭遇重大变故;因其他原因无法配合。样本量估算:本研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要求样本含量(n)至少是纳入回归分析自变量个数(m)的10倍[9],本研究预期纳入回归分析自变量共有9个,再考虑20%无效应答率,故本研究至少需要样本量为113例,本研究实际纳入样本量为293例。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①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自行编制,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类型、家庭人均月收入、NYHA心功能分级、病程、医疗结算方式。②自我同情量表(Self-compassion Scale, SCS),本研究采用陈健等[10]汉化的中文版量表,包括自我友善(5个条目)、自我评判(5个条目)、普遍人性感(4个条目)、孤立感(4个条目)、正念(4个条目)、过度沉迷(4个条目)6个维度共26个条目,按Likert 5级评分法,1分=非常不符合、2分=不符合、3分=不确定、4分=符合、5分=非常符合,其中消极成分条目(自我评判、孤立感、过度沉迷)反向计分,总分26~130分,总分越高说明自我同情水平越高。中文版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40。本研究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48。

1.2.2调查方法 采取完全自愿的原则,门诊和住院部均分别由2名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一对一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门诊患者在等待就诊时于心内科门诊候诊室接受问卷调查,住院患者于病情稳定后在心内科会议室接受问卷调查。首先由调查员向调查对象介绍本研究,解释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获得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发放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含指导语、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自我同情量表,其中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的NYHA心功能分级由调查员查阅病历后填写,其余内容均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遇到疑问时,由调查员向调查对象作出无选择倾向的解答和协助。所有问卷现场发放和回收,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3份,有效回收率97.67%。

1.2.3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不齐时使用Welch′ s ANOVA检验)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一般资料 293例中,男162例,女131例;年龄44~80(62.70±9.01)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136例,大专及本科120例,研究生37例。有配偶209例,无配偶84例。从事脑力劳动103例,体力劳动190例。家庭人均月收入≤5 000元196例,>5 000元97例。NYHA心功能Ⅱ级88例,Ⅲ级147例,Ⅳ级58例。病程<1年77例,1~5年93例,>5年123例。医疗结算方式:居民医保232例,商业保险34例,自费27例。

2.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同情评分 见表1。

表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同情评分(n=293)

2.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同情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类型、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结算方式患者自我同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见表2。

表2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同情的单因素分析

2.4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同情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自我同情评分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患者基本资料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α入=0.05,α出=0.10),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有年龄(44~岁=1,51~岁=2,61~岁=3,71~80岁=4、婚姻状况(无配偶=0,有配偶=1)、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Ⅲ级=2,Ⅳ级=3)、病程(<1年=1,1~5年=2,>5年=3),结果见表3。

表3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同情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n=293)

3 讨论

3.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同情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同情条目均分为2.23分,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低于彭倩等[11]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张洁琼等[12]对胎儿异常孕妇的研究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负担较重,呼吸困难、活动受限等症状不断加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情绪问题[13-14]。有研究表明,患者自我同情与其焦虑、抑郁呈负相关,即焦虑、抑郁水平越高,自我同情水平就越低[1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程较长,漫长的病程给照顾者带来沉重的身体、心理、经济和照护负担,患者能够感知到的家庭内支持会逐渐减少[16];由于心力衰竭不断进展,患者的活动能力逐渐下降,导致其社交范围缩小和社会联系弱化,患者能够感知到的家庭外支持也逐渐减少[17],即患者整体能够获得的社会支持水平逐渐降低,而自我同情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即社会支持水平越低,患者的自我同情水平越低[6]。

3.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同情的影响因素

3.2.1年龄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同情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即年龄越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同情水平越高,与Abdollahi等[18]的研究结果一致。年龄越大的患者,人生阅历越丰富,对于疾病的认知水平也更高,在应对患病和治疗中遇到的痛苦与创伤时,能够以更加宽容与平和的心态去看待[19]。一方面,能够接受自己患病的事实,善待自己,积极配合治疗以减轻痛苦;另一方面,不过分夸大自己经受的痛苦,正视痛苦并进行积极的自我调整,即做到自我同情中的自我仁慈和正念[20],故其有更高的自我同情水平。针对较年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医护人员可以采用接纳与承诺疗法进行干预[21],帮助患者提升认知,接纳疾病和患病的自己,从而提升其自我同情水平。

3.2.2婚姻状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婚姻状况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同情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即有配偶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同情水平高于无配偶患者,与Shaw等[22]的研究结果相似。相比无配偶的患者,有配偶的患者家庭结构更为完整,其获得的家庭内支持更多,而家庭内支持是社会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支持能够正向预测自我同情水平[6,23]。针对无配偶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医护人员可以采用自我同情写作表达进行干预[24],用书写的方式帮助患者排解无法与家人、朋友倾诉的痛苦,获得内心的支持,从而提升自我同情水平。

3.2.3NYHA心功能分级 NYHA心功能分级是反映心力衰竭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NYHA心功能分级越高的患者,病情越重,也越容易出现反刍性沉思,即强迫自己对罹患疾病的原因和后果进行反复、被动、自我惩罚式的思考,进而陷入负性情绪的恶性循环之中[25]。而与此相反的是,自我同情却强调减少自我批判,其中正念维度倡导患者正视自己的病情,能够促使患者意识到自己思维模式中的问题,避免过分夸大自己的病情和过度认同负性情绪[26]。本研究结果显示,NYHA心功能分级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同情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即NYHA心功能分级越高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同情水平越低。针对NYHA心功能分级较高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医护人员可以采用正念自我同情训练进行干预[27],纠正患者的反刍性沉思,提升患者的正念水平,从而促进其自我同情理念的形成。

3.2.4病程 病程长的患者,往往症状越重,长期持续和反复发作的症状逐渐削弱患者治愈的勇气和信心,长期治疗和反复住院加重了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和焦虑,导致患者希望水平的逐渐降低[28]。有研究表明,希望水平高的患者更倾向于以更加积极的思考方式面对疾病,其自我同情水平往往更高[19]。病程越长的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会逐渐减少,其自我同情水平也会受到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病程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同情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即病程越长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同情水平越低。针对病程较长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医护人员需对患者加强灵性干预[29],帮助患者克服对疾病的恐惧,提供社会支持,以提升希望水平,从而促进其自我同情的产生。

4 小结

本研究结果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同情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年龄、婚姻状况、NYHA心功能分级、病程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同情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较年轻、无配偶、NYHA心功能分级较高和病程较长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医护人员可以采取接纳与承诺疗法、自我同情写作表达、正念自我同情训练、灵性干预等方式进行干预,以提升其自我同情水平,增强患者的积极心理力量。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仅在1所医院进行的单中心调查、仅纳入了社会人口学影响因素,未纳入其他影响因素。有待今后开展多中心研究,进一步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同情的其他影响因素,并对针对性干预方法的适用性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同情病程条目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她的委屈,没有同情分
不该有的同情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那些理财被骗的人,有多少真正值得同情?
同情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让人笑翻的实习医生病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