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县域循环经济的战略选择及对策分析

2022-02-24王晶

现代企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县域区域资源

王晶

随着资源日益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国家加大了对资源与环境的管理力度,并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在国家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县域经济是最基本的经济单元,要想从根本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就要立足于县域循环经济发展,强化区域性的经济秩序,改变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和浪费情况,促进县域经济的健康优化。县域循环经济发展中,需要通过政府加大引导力度、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以及建立制度保障体系等途径,使循环经济理念得以融入,循环经济实践得到落实,县域经济模式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中获得新的经济发展机会。

一、发展县域循环经济的战略选择概述

1.县域循环经济内涵。县域循环经济,是依托县级层面去构建经济体制。县域是最为基本的行政、经济单位,在现代经济环境中,通过县域经济的循环构建,在县级区域内实现经济闭合环路,让经济模式能够依托于县级区域实现内部协调发展。县域循环经济,使生产、消费、环境治理等都纳入到县级区域的经济范畴当中,构建起一个经济生态圈,实现国家基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县域循环经济原则。①减量化原则。随着国家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县级区域作为生产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应当从区域角度去构建可持续发展基础。在发展县域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要遵循减量化原则。减量化就是依托于科学有效的措施,降低生产和消费活动当中所产生的污染性物质,能够在经济发展循环中,对环境污染源头加以控制。减量化原则的运用,应当结合县域经济实际情况,对可能存在生态污染的经济行为加以分析和总结,通过控制产生污染的资源影响经济循环,使经济活动更加健康有序。②再利用原则。这是对污染减量目标的一种延伸和实践。在资源的使用过程中,生产与消费都可能造成资源性质的改变,即某些资源在服务于经济活动过程时,是一种效益性资源,但当服务活动结束后,就会转化成为污染性资源。如县域经济中的生产制造行业中,包装物使用后的废弃情况,如果不能够得以控制,就会增加环境污染性,而如果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将包装物重新纳入到经济循环体当中,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污染量,同时也能够增加经济效益,使其重新转化为可以服务于经济发展的资源。③再循环原则。在生产与消费的经济闭合圈中,将各种可能对环境产生污染危害的资源加以回收再利用,就是对资源的一种重新循环过程。再循环原则,就是让资源可以重新实现价值,并能够再次服务于经济生产和消费环节。仍然以上述的生产制造业废弃包装物为例,在包装物被再次回收后,可以依托于产业经济进行再次生产制造,使其重新转变成其他形式的产品,如工业纸浆等。这些工业纸浆又可以作为新的生产资源被使用,从而让包装物再次进入经济循环体系中。④区域性原则。县域循环经济发展中,还要注重区域性原则的实践。这是对于经济循环中的生产、消费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着眼点要落实于本地区范围内,这样才能够有效地融合区域内的行业、机构等协调共进、互助互惠,形成一个经济发展的局域整体。

3.县域循环经济特点。县域循环经济中,呈现出显著的内部性特点、生态性特点。对于县域经济范畴而言,经济循环就是依托现有区域范围内的产业和资源,形成经济闭合发展模式。这种情况突出了经济的内部性,也就是阻断外部环境的资源引入。由于这种特点支持下,经济循环不再依赖于外部能源供给,从而促使内部区域产业集中精力,投入人力和物力等去发展县域循环经济,加强对县域资源的回收再利用。生态性特点,是县域经济体系中对生态产业发展的訴求非常强烈。生态产业本身就是一种循环经济的基础,在经济层面依托于县域资源,建立生态优势的工业区,在工业区内,企业之间具有上下游的循环关系,即一个企业所产生的经济废料等,恰恰是另一个企业的生产原料,从而使生产与消费形成环路,构建出资源循环利用的全新经济周期。

二、发展县域循环经济的战略选择出现的问题

1.政府带动引导方面的问题。县域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地方政府带动引导力度不足的问题。由于县域经济主要依靠县级资源,这就会出现县级经济容量和基础薄弱等因素的限制。在传统的县域经济体系中,由于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一种原始的、粗犷的方式,使本就有限的资源更加捉襟见肘。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县域循环经济,就会出现资源与生产、消费等方面的矛盾,一方面是资源紧张难以供应生产,另一方面是消费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导致资源紧张局面更为严重。在县域经济循环发展中,缺乏统一的领导和全面的规划。县级政府对于本区域内的循环经济发展认识不足,在具体的经济管理工作中没有积极融入循环经济理念,难以实现循环经济的建立与完善。

2.产业结构布局方面的问题。县域循环经济的实践,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但由于传统县域经济中,对于产业布局规划没有形成一个模式,在产业结构方面没有结合区域内资源情况开展,导致产业布局与经济资源无法相互匹配,造成经济难以形成循环闭合圈。在产业结构布局中,要结合地区资源特点,不能按照统一模式进行。我国各地区经济资源情况差异较大,适合一个县域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布局,并不一定适合另外一个经济区域,对于本地区经济资源的分析和总结,也已成为循环经济模式构建中需要进行解决的。

3.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问题。县域循环经济体系构建中,离不开良好的社会保障机制。社会保障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但由于我国县域循环经济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各项社会保障政策还不够完善,很多涉及到县域循环经济发展的生产、消费等层面都没有出台相应的保障和优惠政策,即便是已经出台的保障性政策,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技术和专业人才,也无法全面有效地落实。

三、发展县域循环经济的战略选择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1.政府加大引导力度。县域循环经济的发展,应当具有前瞻性和总体性。地方政府要重视循环经济的引导,加大推进力度,将县域循环经济纳入到政府工作规划中。在循环经济的政府引导方面,还要做好全面的调研、分析和总结,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循环经济不是一个独立的经济模式,而是需要政府结合区域经济形态和经济建设,将循环经济理念渗透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如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和城乡规划过程中,明确县域循环经济的目标。区域内各个层面和领域的发展建设,都要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促进区域经济健康稳步发展。在政府引导机制中,政府工作人员需要具备全面深刻的循环经济意识和能力,能够基于国家可持续发展方针政策,转变原有的经济局限思维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运用循环经济管理模式,从资源消耗型的生产和消费,转变为资源循环型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政府机构要起到带头引领作用,为区域内各行各业做出表率。

2.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县域循环经济的实践,需要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布局。对于原有的不能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应当予以调整,基于对区域内资源和经济形态的分析,总结出适合区域经济循环的产业,并进行有效的规划,用适当的产业替代不适当的产业,以保证县域经济发展不受影响。如很多县级区域内的产业结构落后,很多资源消耗型产业、工艺落后的产业还在继续生产,导致了资源的浪费以及环境的严重污染。对于这样的产业要进行治理,通过关停和改造升级等方式,使其能够重新适应新的循环经济发展要求。在县域循环经济结构中,应当注重引进那些技术和工艺先进的、对环境影响小的、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并有利于资源回收再利用的产业,实现县域经济的转型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科学调整,提高县域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

3.建立制度保障体系。政府在支持县域循环经济发展中,需要加大政策方面的研究,利用政策保障措施来维护循环经济发展秩序。在现有的经济政策基础上,应当对循环经济实践的细节进行探讨,使政策具有良好的可执行性,实现政策向实践的平稳过渡。政府要积极构建县域循环经济的保障体系,通过出台优惠措施,让更多的企业和单位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循环经济运营。政府还可以依托地方资源和政策制度等,在区域内提供产业支持,如通过宏观经济指导,让各项循环经济基础建设稳步推进,如建立具有区域资源特点的工业园,让循环经济闭合圈内的产业,能够集中于工业园区内进行经济资源的协调和使用。在促进资源节约方面,政府也要建立制度进行明确要求,并基于政策制度来实施循环经济运行监督等,使县域循环经济的实践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保障体系中,政府可以牵头进行技术引进和专业人才招揽,通过技术和人才给予循环经济产业更多的支持,增强循环经济实践的驱动力。

发展县域循环经济,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县域经济是国家整体经济体系的重要构成和基础。在县域循环经济发展中,应当充分认识到循环经济的特点,并能够在经济实践中,使每个经济活动和行为都符合循环经济原则。我国县域循环经济起步较晚,在现阶段很多经济发展环节还不够成熟,出现了一些发展中的问题。这就需要地方政府能够重视县域循环经济所遇到的阻碍,并积极有效地予以解决,保证县域循环经济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武义县人民政府金融发展中心)

猜你喜欢

县域区域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分区域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