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镌刻在额际的峥嵘岁月
——茫崖纪行

2022-02-23杨廷成王海燕

青海湖 2022年9期
关键词:石棉

杨廷成 王海燕

茫崖,一座戈壁深处的小镇。据说茫崖在蒙古语中即“额头”之意。

——题记

一座矿藏的发现。大风起兮云飞扬。在遥远的青海高原柴达木盆地最西北边缘。昆仑和阿尔金两列大山在这里南北对峙,而后携手相拥,形成了独绝的自然地理风貌和气候特征,偏远,空旷,高寒,干燥,缺氧,经年少雨雪、多风暴,飞沙走石,俨然生命禁区。茫崖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机翼犁过云层,雪堆,玉砌,苍茫无垠。高空之下,雪山逶迤如浪,戈壁浩瀚似海,那星星点点偶尔掠过的岛屿,也许是城镇、村落、工矿或光伏电站……无垠苍茫。

夏至将至,北归线上的太阳仿佛对这片高陆格外热情,温暖,光亮,甚至灼热。飞机徐徐降低高度,两列雄浑磅礴的山脉,一列自南、一列自北相拥而来,是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一座湖泊映着天光,像一面镜子镶嵌在两山之间,是尕斯湖。山间的盆地自西向东倾斜铺展而去,像一双手打开的巨扇。这就是青海高原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被昆仑、阿尔金和祁连三山簇拥,曾以八百里瀚海著称于世。

一双手就这样摇着,这副主色调为褐黄戈壁荒漠,点缀着雪山、湖泊和草地的巨扇,扇动着强硬的阳光、粗犷的风沙以及云块和稀有的雨雪,扇动着生生不息的高地生灵,扇动着无边的空阔和不尽的传说,扇动着亘古往来……

飞机从西宁曹家堡机场起飞,在云端飞行一个半时辰、一千一百多公里,降落在茫崖市花土沟机场。此行的目的地是离机场六十多公里外的一个著名集镇——茫崖小镇。

乘车继续向西。天苍苍,野茫茫。一路是千年前游牧人歌中前半句的景象,半天不见一丝绿植,一只飞鸟,只见眼前阳光炙烤砂砾,空气仿佛在咝咝燃烧;天边列阵的白云犹如凝固了般,一动不动;偶见远处矗立在晴空烈日下风力发电机的白色风车,有的在颔首思考,有的在寂寞旋转……

突然,眼前似乎有些湿润,原来是汽车驶过尕斯库勒湿地边缘,碎镜子般的水洼倒映蓝天白云,偶见有水鸟凫游,可能是赤麻鸭或鸬鹚,在一片片干枯的芨芨草和芦苇丛间,仿佛渗出缕缕淡淡的绿意。同行的向导说,这里的草在盛夏开始返绿,但绿的时间很短,似乎来不及绿又黄了。

终于抵达传说中的茫崖,天边的茫崖,触碰到它传说中远不可及的额头。

茫崖小镇,正好坐落在柴达木盆地这把巨扇的扇柄上,与新疆若羌县紧邻,罗布泊和可可西里做了它的左邻右舍。有《茫崖赋》赞曰:

若羌故国,今之茫崖。倚两山,抱三湖,瀚海奇观;吞荒漠,藏瑰奇,物华天宝;连三省,通八衢,西域古道。聚昆仑魂魄,展今古风流……

这里的地理坐标是:东经90°06′00″—90°13′25″,北纬38°20′00″—38°22′30″。

亘古以来,大风就从两山夹峙之处挟石扬沙,若一万只野牦牛呼啸而至,反复撕扯、磋磨、雕塑着这片广袤、荒远之地,使其日益显得粗粝、冷峻和旷达。

踏上这方风貌迥异的地域,即可强烈感触到凝固的时间会以各种姿态站立在你的眼前,那一望无涯的砂砾之上原是波涛汹涌的蔚蓝海水,鱼鸟翔集,岛屿浮沉,那封存在岩石里的白色珊瑚和贝壳仿佛还回忆着亿万年前生命演绎的故事……随着远古那一系列地理大事件,大陆板块剧烈地冲撞、撕裂、抬升、下沉,海水退去,青藏高原诞生。一同诞生的还有昆仑、阿尔金、祁连诸山系和柴达木盆地。

天荒地老,山海重塑,大自然在毁灭曾经存在的同时,又在创造新的奇迹。它带走了能带走的一切,却也留下了珍贵而又丰富的遗产,等待后来者发现并造福于后来者。比如石油、煤炭等能源和金属矿藏。

于是,在阿尔金山脉的岩层中,大自然孕育了一朵奇葩——石棉。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开在石头里的棉花。

人类对这种藏身于石头的“棉花”的发现与使用,已有悠久的历史。据说,使用石棉的历史最早可上溯至古埃及时期。当时,石棉已被用来制作法老们的裹尸布。在中国,周代时已能用石棉纤维制作织物,因沾污后经火烧即洁白如新,故有火浣布之称。《列子·汤问》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献锟铻之剑,火浣之布。……火浣之布,浣之必投于火,布则火色,垢则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疑乎雪。”

在古代中国,囿于认识,火浣布在朝野一度裹着浓厚的神秘色彩。火烧不燃,水浸不透,刀枪不入,成为夷族对朝廷的贡品,武士的护身,术士的魔物……传说纷纭,有说是来自西王母的神物。至北宋时,已对石棉有了较科学的认识和记载,当时的科学家苏颂在《图经本草》一书中如是说:“不灰木(石棉)……盖石类也,其色青白,如烂木,烧之不燃,以此得名。”

数千年过去,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工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要,石棉矿藏得到大规模开发利用。大漠深处,阿尔金山脉的石棉矿床被勘探发现,一个中国石棉工业史上的著名矿场将由之诞生——茫崖石棉矿。

据资料显示,茫崖石棉矿储量大、含棉率高,纤维质量好,抗拉强度大,耐高温,抗腐蚀,具特殊的温纺性能,可与世界“石棉之王”——加拿大的魁北克石棉相媲美。

在大幕开启,一场波澜壮阔的历史剧在这千古旷野上演之际,一个乌孜别克族老人的身影,在一部厚重的矿史里,在老茫崖人们的记忆里,总在骑着骆驼迎风前行。这位老人叫伊莎·阿吉,他在常年的游牧生涯中,游走于戈壁山野之间,发现了不少奇异之物,能燃烧的石头,长在石缝里的棉花或羊毛状的东西,可以搓捻成绳子……根据他的发现,勘探队员请他为向导,像阿里巴巴一般披星戴月,风餐露宿,艰难跋涉,在阿尔金山脉寻找宝藏。

终于,他们发现一座山,蜿蜒如蛇,在阳光下泛着淡淡青绿色的光气,在山上,到处可见经无数岁月风蚀,露出岩体表面的石棉纤维闪闪发亮,随手就能抓起一把。他们欣喜若狂,找到了,终于找到了!

这里是阿尔金山一条南伸的支脉——依吞布拉克山。

此后,充溢着激情乃至悲壮,起起伏伏,持续半个多世纪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一座小镇的诞生。在这万古荒寂之地第一次升起了人间烟火,从而形成了一个特殊群落:茫棉人。这里蕴涵着一种生命与爱的延续、一种艰苦创业精神的传承。历经半个多世纪,他们前赴后继,胼手胝足,书写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一部艰苦卓绝、悲壮辉煌的创业史诗,在大漠深处铸造树立了一尊感天动地、昭示后来、不可磨灭的精神雕像。

以往的岁月里,茫崖,在外地人以及青海东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遥远、荒僻甚至神秘的代名词,苍茫之崖,犹如它的名字一样给人一种难以企及的苍茫空旷之感。唐代诗人许棠在《边城晚望》中写道:“广漠杳无穷,孤城四面空。马行高碛上,日堕迥沙中。”他描摹的仿佛就是一幅戈壁边城——茫崖落日图。

在戈壁新城茫崖市设立之前,时光曾在这茫茫大漠先后塑造了两个茫崖,一个是逐渐淡出人们记忆的老茫崖,一个就是延续守望到今日的人们熟知的新茫崖,即茫崖镇。后者与石棉的开发血肉相连,息息相关,曾被誉为大漠深处的石棉城。

在人们的记忆里,还隐约可见老茫崖远去的背影。时间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随着石油、石棉等资源的发现,开拓者们从祖国各地集结柴达木,在一片叫茫崖的地方扎下了最初的营帐。数以千计的帐篷,在曾荒无人烟的大漠里犹如雨后蘑菇一样竞相生长出来,白茫茫一片,形成一座白日炊烟缭绕、夜晚灯火点点的千帐之城。后来,随着开发建设重点的转移,茫崖的帐篷也像白云一样飘走了。人们在帐篷城的旧址上建造了一些房子,成为过往汽车司机和远旅者打尖的驿站。茫崖人称这块地方为老茫崖。

遇见后来的茫崖,是2022年夏日的一个午后。它静静地停泊在灰褐色的波涛之上,在明晃晃的阳光和大块大块云朵下微微摇晃,像瀚海中一艘历经风吹浪打的航船,在两山夹峙之间。南面是冠雪的昆仑,银光闪闪的岛屿横空出世;北面是阿尔金,像凝固的火焰。它的身后是徐徐旋转的白色风车,一直延展到西部遥远的山隘。

黄昏降临,落日从越积越厚的云隙间泻落万道光瀑,在风车上迸溅,在小镇楼顶清一色的太阳能热水器上闪耀,在空空荡荡的街巷里流淌。顷刻,山风掀起一袭又一袭沙尘暗黄色的幕布,呼啸而来,盖过了黄昏。

接下来的几天几夜,从茫崖人满怀深情的诉说中,从时间遗留的一些旧物件中,从一卷矿山的编年史中,从大漠歌者曾飘散在风中的吟唱中……一些历史残片不断被拼接起来,逐渐显现出茫崖前世今生的大致轮廓。

走进茫崖工人体育馆,一场曾在2008年举办的纪念建矿五十周年的大型展览完好保留着,主题为“风雨兼程路,激荡五十年”。从一帧帧模糊不清的黑白图片到清晰醒目的彩色图片,展示出茫崖走过的沧桑岁月和艰难非凡的创业历程,不禁令人为之唏嘘、为之感奋。

图片上那十七把铁锹、五把铁镐、十七条麻袋,风剥雨蚀,早已湮没在戈壁砾石之下,那二十三位曾经用它在坚硬的岩石中采撷了第一袋石棉的人也大多离开了人世。但茫崖会永远记住他们,他们是在这片荒古无人的戈壁滩上点燃了第一缕生命烟火之先行者。由于他们的到来,茫崖开启了往后可歌可泣的漫长历史。

1958年,柴达木盆地迎来了开发建设的高潮。阿尔金山也在遥远的西北方召唤着拓荒者们。同年11月20日,一辆破旧的卡车在戈壁滩上蜗行,寒风凛冽,黄沙弥漫,四野茫茫。卡车上乘坐着二十三个人,他们是王征谦、刘绍祖、刘明耀、李凡玉、徐继贤……由当时中共茫崖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干部张守义带队,从老茫崖出发,开赴阿尔金南支脉依吞布拉克山下。汽车整整颠簸了一天,日落时分,终于抵达目的地。他们的手脚几乎都被冻僵,下车都难以站立。但他们咬着牙搭起了帐篷,用石头垒起锅灶,开始生火做饭。“于是,这太古洪荒的土地上,升起了袅袅炊烟……”(引自《茫崖石棉矿矿史》)第二天,他们登上依吞布拉克东山坡,一镐一锹,用手捡,用肩扛,开始了最早的艰苦卓绝的石棉开采。

1958年11月20日。后来,人们把第一支先遣队进矿的这个日子确定为茫崖石棉矿建矿日,载入茫崖石棉工业史册。

越来越多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携老扶幼,在依吞布拉克山下集结,风餐露宿,不舍昼夜,不避寒暑,投身于石棉开采。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矿区人数已达近三千人,直至后来“职工三千、父老八千”的鼎盛期。

最初的小镇就在依吞布拉克山下诞生,并日渐发育成长起来。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自此有了一个共同的称谓:茫棉人。这里蕴涵着一种生命与爱的延续、一种艰苦创业精神的传承。历经半个多世纪,他们前赴后继,胼手胝足,书写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一部艰苦卓绝、悲壮辉煌的创业史诗,在大漠深处铸造树立了一尊感天动地、昭示后来、不可磨灭的精神雕像。

来到茫崖小镇第三天,乘车往西北方向行驶十多公里,一路所见,除了高悬的风车在邈远蓝天下默默旋转,显示着生命的动能,还有一棵生长在废弃水井旁的沙柳,郁郁葱葱,顶着阳光的炙烤,顽强托举着一抹生命的绿色,还有见人一拥而上的蚊虫……剩下的是满目沙碛,两耳风声。

汽车进入依吞布拉克怀抱,茫崖石棉矿采矿区犹如层层叠叠的梯田,依山缠绕,从山脚直上山巅,那是几十年来开掘的作业平台,一些机械的轰鸣声隐隐传来,运输矿石的车辆往来穿梭。一片片阳光从堆积的云块间射下来,如聚光灯打在山岩上,仿佛一块块熔铸的青铜。

同行的诗人即刻来了灵感,随口高诵一句:镌刻在依吞布拉克的旋律,由五色石提炼,太阳润色,狂风拨响。这撼天动地、穿空凿云的旋律啊,穿越半个世纪,穿越大漠戈壁,穿越我颤抖的心脏……

从山上下来,来到当初的小镇,到处残垣断壁,只有几排石屋还在坚守,其余几乎已成废墟。同行的茫二代尚能辨认出来,那是曾经的礼堂、电影院,那是谁家的住房……这里最吸引眼球的是停放在广场中央的那台庞然大物——退役的巨型电铲,在阳光下陷入沉思……

据介绍,这里已被工信部确定为国家工业遗址,这些遗物遗迹将得到很好的保护,并将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红色基地。遗憾的是茫棉人最初居住的地窝子已全部塌陷,不复存在。

但它依然存在于茫棉人的记忆里。曾经,住在地窝子里的先辈们,手拽肩扛,把沉重的矿石运到山下,从石头里一丝一缕抠出石棉;正在吃饭的时候,大风掀动顶棚,沙尘落满饭碗,有时睡到半夜,屋顶被狂风卷走,后半夜只好望着满天星星,难以入眠;没有蔬菜,没有面粉,饿了,嚼一把青稞,啃一块冰;气温剧降到零下三十多度,到几公里外的蒙达里克湖掘冰块背回来,做生活用水……

刻骨铭心,瞑目不忘。他们把青春和子孙献给了这片土地,他们把爱与恨种在了这片土地。他们大部分回到了故乡,不少人留在了这里,魂归大漠。那位遗嘱把骨灰分为两份,一份回归故里,一份永远留守茫崖的人,茫崖会永远记住你的名字——杜恩训。大漠深处,在一处碎石垒成的墓群中,一座展开的书形状的墓碑格外引人注目,墓碑上勒刻着八个字:“你心中装着茫崖。”这就是杜恩训之墓。三十多年了,他一直在这里望着昆仑碧雪,听着漠漠大风。1969年,在那风雨如磐的日子里,他毅然领命,从北京远赴茫崖,任茫崖石棉矿党委书记兼矿长,带领茫崖人度过了极其艰难困苦的三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书写了一部难忘的奋斗之歌,与茫崖结下了一生不解之缘。后调离茫崖,任国家建材局党组书记、局长。此后,他一直牵挂着茫崖石棉矿的生存发展,牵挂着茫棉人的痛苦与欢乐。1990年,杜恩训病逝后,受其生前之嘱,儿子将他的骨灰千里迢迢送回茫崖,了却了当年“昆仑山下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的热血誓愿。

在那个艰难困苦的年代里,他们用勇毅、智慧和血汗打造了一个名传中外的石棉品牌:中国茫棉。

茫崖石棉矿,如今已更名为青海创安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吴世周在写于2018年的一篇日记中,记录了一个老茫崖人的故事,令人动容。这里,不妨原文转录于下:

八月初的一天下午,我正在办公室处理事务,忽见门口一位老者探了探头,走了进来,我想可能是老职工来访。慢慢一聊方才得知,老师傅名叫褚德祥,今年已八十岁,是茫棉的退休老职工。退休后在湖北孝感老家安度晚年。

老师傅这几年对石棉矿思念日甚,但家里人考虑他年事已高,一直不让他来。这次是他自己一人从家里偷偷跑出来,谎称到武汉,实际几经转乘火车、汽车后抵达茫崖。他说这次来就是想看看,尤其是想到矿区看看。听到这里我就完全清楚了,这是一个老职工的茫棉情结,拳拳之心,他是想在有生之年了结一个心愿啊!我赶紧叫办公室来人做了安排。

几天后,我在办公室忙碌,老人又来了,他一进门就紧紧地握着我的手,眼里闪着泪花,向我告别。此刻的我也是百感交集。我望着他,祝他身体健康,请他来年再来。他朗声大笑:“来年再来不了啦!”说毕,挥挥手走出了门外,我紧随着出门,目送他远去,长长的楼道里看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我已泪眼蒙眬……

茫崖情结,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已化作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茫崖的后来者薪火相传,勇毅前行。

在茫崖的日子里,从一间时光包浆的房子,一张破旧的桌椅,一台废置的车床,一本尘封的书籍……仿佛能看到岁月深处,那些老茫崖人艰苦创业的身影,以及凝聚在那些器物里的深深眷恋和难以解开的特殊情结。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结啊!在一位老教师的诗中,似乎能得到答案。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始,在茫崖石棉矿子弟学校从教十五年的老教师后志民回到故乡后,一直心系茫崖,他在一首题为《致茫棉人》的诗中写道:“我们已将大写的人/刻在苍茫之崖上/茫崖,我的第二故乡/砂石,一遍遍搓洗我血肉之躯,风暴无数次淬炼我的灵魂/茫棉人,你是我一生骄傲的胸章……”

茫崖。茫棉。你是我一生骄傲的勋章!刻骨铭心。这是一种风雪、砂砾、石头与火锻铸,难以磨灭、血脉赓续的情结。

一个群体的记忆。“茫二代”,既是一个有着茫崖情结的代称,赓续着先辈的艰辛与荣光,也暗含着一种坚韧的守望……这更是一座在大风大浪里屹然拱立的桥梁,那头,系着记忆沉重的船只,这头,通向充满变数和希望的未来。

清晨,阳光从昆仑和阿尔金山巅流下,再从小镇中央那座高高的通信铁塔上缓缓移下,照临创安公司办公楼。那幅由CMA字母组成、寓意中国茫崖或创造安宁的红色LOGO 熠熠生辉,分外耀目。这仿佛用大山与荒漠熔铸的标识,经历岁月与风沙的淘洗,愈发焕发出它特有的意蕴和神采。

很快,亮晃晃的阳光包裹了整个小镇。街巷里走过三三两两上班或打工的人们,偶尔有灭蚊蝇的专车和其他车辆驶过。而后,空旷的街道恢复长时间的宁静,阳光与风成为主角。

在街巷,在办公室,在矿区,在车间,一些人的身影、面孔越来越清晰、鲜活起来——马红伟、张涛、宋海冰、李得弟、崔宗兵、仲海鑫、鸟鹏云、张昆……他们中有公司管理层领导、有普通职工,有的生于斯、长于斯,有的近年才陆续来到这里。但他们脸庞上都烙有太阳的肤色,血脉里流淌着源远流长的茫崖精神——

艰苦奋斗,志存高远;迎风斗沙,坚韧不拔;勇于奉献,甘做路石;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创造美好生活。

在带领去依吞布拉克矿山的途中,张涛(创安公司党委副书记)一路上显得很平静。经过多年的戈壁生活,风沙历练,他也许是一个能把风暴埋在心底,而面带温暖阳光的人。一排排风力发电机白色高塔从车窗前掠过,突然,张涛指着一座高耸云端的风塔说,这些是我们公司投资兴建的,是我们向新能源领域进军的一个标志。

汽车沿着蜿蜒碎石路爬上半山腰,东面矿山顶上,隐约可见一处立起的架子。提到架子,张涛来了兴趣,说,那是一座木制的坐标,我记事时就立在那里。所以,茫棉人就将那座山称为架子山。小时候,我和玩伴们经常爬山去那里玩耍。同行者问,这不着一毛的荒山头上有什么好玩的?张涛苦笑了笑说,你说去哪里玩?那时这里天荒地远,再也没有比那儿更好玩的了!

茫崖之船,在这瀚海里沉沉浮浮几十年,有欢乐,有感慨,但它越过了一道又一道难以逾越的坎儿,艰难行驶到今天。

在张涛的记忆里,他的父亲占据了很大的位置。父亲军人出身,六十年代就到了茫崖石棉矿,挖过矿石,干过后勤,也从事过许多技术活儿。在张涛眼里,父亲很严谨甚至有些严厉,干活一丝不苟,从不叫苦叫累,对孩子们也管教得很严。七十年代父亲每天在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上捎着他去矿上的小学,不时拍着他的头叮嘱要勤奋学习,将来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有个情景他至今记忆犹新,就是父亲带着母亲和五个孩子回山东老家。从茫崖坐汽车到格尔木,再辗转几天到敦煌,再到柳园,乘绿皮火车回家。他们的行李是几个鼓鼓囊囊的破旧编织袋,看上去就像一家逃荒的人。一路艰辛,但父亲自信的神色鼓励他们克服了一路的困难。

父亲和母亲走了,张涛留了下来,成为茫二代。他曾在敦煌、柳园做了十多年营销工作。有年跑新疆,得了急性胰腺炎,撑到家里后就住进了医院。他吃了数不尽的苦头,也长了不少见识,一直到销售公司总经理。

进入新世纪,在市场经济的狂风骤雨中,公司几度濒临绝境。张涛既是一个亲历者,又是一个拼力摆渡者。2018年,公司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整合一些商业资源,组建了璟源餐饮商贸公司,他出任董事长。2020年,璟源从总公司中剥离出来,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委以重任,来不得丝毫懈怠。他马不停蹄,夜以继昼,寻计问策,制订方案。创新管理模式,扩大经营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新组的公司很快开始运作。但因负债包袱很重,公司步履维艰,咬牙坚持爬坡过坎。经过与职工们一年时间的共同奋斗,终于有了转机,当年年底一举实现扭亏。到2021年底,公司略有盈余,职工能按月领到工资。职工们脸上有了笑意,他一向紧皱的眉头也开始舒展。

令张涛更加欣慰的是他的孩子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在外地工作,已经结婚,可望抱上孙子了。不过,他对茫崖的情感以及梦想,还一直在戈壁深处延伸……

第一次见到宋海冰(创安公司副总经理)时,他正在吃晚餐。一见面,他就说,我们这里的饭好吃吧!有次,他媳妇埋怨他总不回家吃饭,他说,公司的饭好吃,尤其是疙瘩汤、臊子面。媳妇说,那你啥时带回来点,我也尝尝。媳妇吃了后啧啧称道,着实好!从此不再自己做饭。引得一阵哄堂大笑。他还讲了茫崖的两则逸闻。一件很悲惨,一件很幽默。七十年代,小镇上一个孩子被大风刮丢了,人们找了几天几夜,终于在很远的一堆砂砾间找到了,但孩子却永远回不来了……在小镇记忆里留下了永远的痛楚。茫崖夏天蚊子很凶,有的人曾被蚊子咬进了医院。因此,茫崖小镇的夏天曾有一道风景,就是每到黄昏外出,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把用编织带或牛尾自制的“拂尘”,一边溜达、喧板,一边驱赶蚊子。偶有谈恋爱的男女,双方互相挥赶着对方身上、头上的蚊子,男子自嘲为黑山老妖,女子也开玩笑说自己像不像昆仑仙子。蚊子做了他们爱的见证人。

再次见到宋海冰是在他的办公室。一盆水竹很旺盛,遮住了室内一角,与窗外远处的戈壁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仿佛传递着一丝南方的气息。他正在电脑上查阅生产经营进度报表。他兴奋地说,先得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今年公司营销趋势很好。年度过半,任务提前过半,今年有望刷新公司六十四年以来的最高纪录。近年的改革转型,使老矿企焕发了新的生机。生产经营能力大幅提升,市场空间不断拓展,让职工过上幸福生活,有希望了。

宋海冰原籍是湖南桃源人,六十年代父母来到茫崖支援边疆建设,他就生在这里,是实实在在的茫二代。父亲给他起名海冰,寓意是降生在青海冰天雪地的孩子。他父母退休后回了老家,但一直惦记着茫崖石棉矿和茫崖的子女们,直到去世。父亲在世时,年高多病,来不了这里,但他很想念曾经茫崖的生活,一再嘱托儿子带点茫崖的物品回家,以了却心愿。有年春节,他探家时,左思右想,为父亲带点什么回去呢?最后决定带回去一只羊。他把一只整羊卸成块,装在一只纸箱子里,乘汽车,再转乘火车,辗转回到老家。回家第一件事,先给父亲煮一锅羊肉。父亲吃得津津有味,连声赞叹:海冰啊,羊肉,还是西北的好吃!此后,没过两年,父亲就去世了。

父辈们一直牵扯着的茫崖,历经无数波折,风里浪里挺过来了。今天,可以告慰他们的是,宋海冰说,老树发新枝,他们的后代和公司所有职工都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能够有尊严地幸福地生活在这里了。

光阴荏苒,我已在茫崖度过了三十六个春秋,宋海冰说,从八十年代参加工作起,先后干过许多工种,电工、钳工、选矿……1990年,他到了选矿厂,当时矿上从西德进口了三套压缩包装生产线。这个洋玩意从未见过,安装调试是个大问题。他们组织技术人员,分析研究,熬过了近两个月时间,终于安装调试成功。当年压缩包装的五千吨优质石棉,出口远销到了加拿大。后来,他被任命为选矿厂厂长,带领一二百人马革新技术、革新工艺。有时为破解一个技术难题,研发一个新产品,一直挑灯夜战到天明。由于付出了许多血汗,选矿技术日益进步,很快,规划三万吨的选矿厂在人们久久的期盼中建成了。

近两年来,在公司新领导班子的率领下,老矿企枯木逢春了。职工能挣到工资了,一些工种的月薪由原来的两三千块猛增到近万元。宋海冰很激动地说,创安吸引了一些专业技术人才。原来一些跑出去的专业技术人才也相继要求归队,回来了。就连退休很长时间的老技工张进军也返回了自己的岗位。

宋海冰已接近退休年龄,有人问他什么时候退休,他半开玩笑地说,等茫棉人都过上幸福美满生活的那天,就是我退休的日子。

还有许许多多茫棉人的故事,在这里不能一一尽述。在离开茫崖小镇的头一天,几位茫二代又带来了他们的故事和好消息。他们是王红,河南籍;张昆,河南籍;王福,甘肃籍……

王福说,他的父亲在矿上时,生活艰苦,难以想象。冬天,到很远的湖中去背冰,被冻坏了手脚。有小两口新婚的晚上,大风揭掉了地窝子的顶棚,两人一夜未眠。现在,公司改革,我的收入也好了,住房条件改善了,能交得起孩子读大学的学费了。

那几年,有人见我们茫棉人,就会半带讽刺地说,你们是贫穷的贵族啊!因为我们企业是上世纪很辉煌的国有行业龙头。王红说,但那时候很尴尬,我们确实贫穷,别说在城里买房,连孩子的学费都交不起。现在情况在好转,企业经营状况好转了,我们的生活也在逐步改善。这样下去,可以考虑在城里买房了。

张昆接着说,我把这边的情况告诉老家的父辈,他们很欣慰,他们一直放不下的就是我这边的生活。现在好了。过去在矿区一年四季看不到绿色,现在我们小镇上绿色在一点一点繁衍。我们这只船,曾经搁浅,现在又重新起航了……

一位创业者的故事。时代改革发展的洪流,不可避免,一次又一次猛烈冲击着这座戈壁深处的“孤岛”。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的剧烈变化,石棉行业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危机,一度濒临绝境。缘于一个人和一群人的奋力拼搏,曙光又一次照临茫崖。

大浪淘沙,时代的洪流澎湃而下,曾经茫棉的耀眼光环,一时散落为一地碎屑。

新世纪伊始,这是一家以“创安”命名的省属国有独资公司,其前身为国家建材局茫崖石棉矿。

一只船鼓风扬帆,从大漠深处、昆仑之侧悠悠驶来,一路劈波斩浪,一路艰难辉煌。曾经——

石棉产量、销量全国第一,为国家生产了大量曾经作为战略物资的石棉产品;石棉选矿技术位居国内先进水平;“中国茫棉”成为国内石棉第一品牌……

岁月峥嵘。那些镌刻在石头上的荣耀,艰辛,与前赴后继、献身茫棉的一代又一代创业者们一道,已载入历史,渐渐隐于时光深处。

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到了二十世纪第二个十年,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的剧烈变化以及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的大力实施,石棉行业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危机,创安公司曾一度濒临绝境。产品产销量连年急剧下滑,资金链开始断裂,负债累累。职工基本养老金保险无力缴纳,住房公积金无力返还。至2019年,已接连数月发不出职工工资,企业濒临崩溃边缘……

生存,还是死亡?一个严峻的两难选择摆在了茫棉人眼前,这是一种痛彻肺腑的煎熬。如何度过这个茫棉发展史上的“至暗时刻”,人们彷徨,无奈,翘首企盼希望的曙光降临茫崖……

在这关键时刻,青海省委对创安公司领导班子再度进行了调整。吴世周出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这真是临危受命。帅旗在手,吴世周毅然决然率领创安一班人马,破釜沉舟,斗破苍穹,矢志决胜于千里之外。

这无疑成为创安发展的又一个重要节点——时为2020年。

早在2018年,创安高层调整中,吴世周作为公司总经理从省城西宁远赴茫崖。时令正是早春,一路鞍马劳顿,到达茫崖小镇。漠风凛冽,刺人骨髓。千钧重任在肩,他的心情异常沉重。可当他远眺昆仑山上的皑皑白雪,戈壁上林立的风塔以及那座希望中的小镇,心潮激荡,素来就有的那种干事创业的豪迈之气直冲丹田。当夜,他奋笔填写了一首《满江红·大漠感怀》,直抒胸臆:“……六十风华尘与土,数代子弟伴茫棉。情虽深,浪急须调头,莫留恋。……三五载,铸就新业态,俱欢颜!”

接近吴世周,你不难发现,作为一个公司的高层管理者,他身上不仅具备驾驭某种局面的胆识谋略和践行某项使命的责任担当,而且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拳拳情怀。他出生在青海乐都一个耕读世家。由于乐都的红皮大蒜很出名,他有时自嘲是种蒜出身。事实上,往前追溯,清末青海著名诗人吴栻是吴世周的曾祖父。吴栻流传最广的一首诗,就是《青海骏马行》,大气磅礴,纵横捭阖,文采飞扬。

也许,走马茫崖之时,日落大漠,沙驰云飞,那恢弘诗句曾涌上过吴世周的心头:“极目西平大海东,传来冀北马群空。当年隋炀求龙种,果能逐电又追风……”

诗中咏颂的,就是传说中追风逐电、日行千里的青海骢。

夜里,小镇沉睡在深深的静谧之中,直到大风吹落天边的星星,曙色染红窗户。辗转反侧,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吴世周躺在宿舍床上,想了很多心事。那些生命中的重要时刻一一浮上心头——

他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因此,一生与水利水电结缘,他青春的光与热就一点一点散射在青海高原这片厚土之上。在玉树、海西、黄南等地参与过许多水利水电重点工程,从一名冲锋陷阵在一线的无名小卒一步一步走上高层管理岗位。

他清楚地记得,很多年前,位处隆务河上的一项水电工程由于管理混乱,组织不力,工期一再拖延,成了“老大难”工程,水利厅领导委派他去督办。通过深入走访调查,分析研究,他很快就找出了问题症结所在,面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负责人资格老,级别高的现实,他毫不畏缩,主动进位,担当作为,由配角转换为主角,斩钉截铁解决难题,不到两个月时间,就理顺了头绪,管理到位,措施落实,工程进度加速,并很快就建成投运。这次他初显锋芒,办事能力及督办成效得到上级的肯定和褒扬。通过这次亲口品尝“梨子”,他获取了职业生涯中一条宝贵认知和经验,即遇事干事要敢于担当,处理问题要果断有力。这年,他刚满二十八岁。

1999年,正处于建设高峰期的省重点工程格尔木大干沟水电站遇到了管理、技术人才匮乏的问题,吴世周又奉命进格,任格水电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兼机电总工,当时正值世纪交汇之际,大干沟电站应用了诸如“气垫式调压井”“步进式电液调速系统”等多项新技术。他带领团队沉心学习,日夜攻关,最终新技术一一成功应用并获得奖项,电站按期顺利发电。之后他又马不停蹄开始了格尔木电网的改造工程,历时一年半,将格尔木电网建设成为全省唯一的以光纤通信为骨干网架,自动化地级调度为运行平台,发供一体的地方独立电网,这也为大电网进格尔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他获得了全省“两改一同价先进个人”荣誉。

2002年,他调任省水电集团投资部部长兼改革办主任,参与见证了水电集团的改革,在没有参照系的背景下,研究制定切合集团实际的改革方案,对七家子公司采用了改制、分流、重组、兼并、破产、注销等多种措施,先后安置了一千三百多名职工,没有引起大的动荡,改革获得成功,得到省内各界好评、省政府领导肯定。历时三年的改革,使他应对复杂局面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心胸格局得以很大拓展。“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大势者,不足以谋一时。”这是他常引用的一句古语。

2003年,吴世周作为水电集团计划投资部长,主动请缨负责写青海省“引大济湟”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写工作,提出了“政府主导,国企主体,市场化运作”开发思路,为省上“举全省之力,聚全省之财,建设引大济湟”的重大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此后积极投身工程建设,为隧洞掘进机的选择、建设方案的优化、工程完建后运营体系的建立等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数年之后,当汩汩流淌的大通河水经宝库河汇入湟水河,惠泽两岸百姓时,他为能给这项伟大的工程贡献一己之力而欣喜无比。

至今,他还在做着一个关于“钛”的梦。从2008年起,他组建起了高新技术企业——青海聚能钛公司,利用从乌克兰、美国引进的电子束熔炼设备提纯钛金属,铸造钛合金。面对青海缺乏人才、技术的问题,他很早就提出“请进来,柔性引进人才;走出去,建设科研飞地,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短短五年时间,聚能钛业成功实现了电子束设备的全面国产化,承担了两项钛合金“国家强基”项目,从产能、技术、市场、专业化队伍等方面已俨然成为国内电子束行业的翘楚。他笃信,要把企业做成产业,一定要坚定不移培育产业成链,一定要全力以赴进入资本市场。到2018年离开聚能钛业公司,上游钛矿已探明,企业也已登陆“新三板”资本市场。他一直梦想把钛产业做到全国最大。正所谓十年磨一剑,梦牵魂绕。

2018年,当他远赴茫崖履新时,他是有些不舍、不甘,而又使他感到欣慰的是,那个梦以另一种形式,在遥远空旷的大漠深处得以延续……

梦中,一匹骏马在戈壁上奋鬃扬蹄,啸傲远去,身后留下一袭沙尘。而现实中,吴世周面对的是一个风雨沧桑的老矿企,一千多号寻求生存发展出路的茫棉人。

在一次职工大会上,吴世周看到了职工们流露在脸上的无奈和眼中的企盼;而职工们记住了他的一句话,一句有含金量的话:我们新一届领导班子锚定的一个目标,就是尽快让每一个茫棉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让每一个茫棉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一诺千金!剩下的就是如何兑现,还须尽快。多少个日夜,入户下矿,深入研判,掌握第一手材料;多少个日夜,运筹帷幄,反复思考,敲定实施方案。风沙漂过,霜雪染过,鬓角带了沧桑。但吴世周和他的搭档们不敢有丝毫懈怠,咬紧目标,携手并肩,逆风前行。

夏日,阳光没有遮拦,灼烤戈壁,地表温度有时骤升至四五十度。如果在一群人中,你可以很快就发现吴世周,他外出时经常戴着一顶草帽。而在他的办公室里,衣架上挂着一顶白色安全帽,那是他赴生产一线时的装备。案头,摆满了党建、政策和法规等各类文书,其中一本《菜根谭》《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和德国作家施瓦布所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很引人注目,还有正在研发的石棉新产品的样品以及摆在墙角的那面奖牌:“授予吴世周2021年度中国西部企业数字化转型领军人物”,是中国西部企业信息化峰会组委会颁发的。

这一切,无不透露出一缕缕强烈的信息,吴世周是一个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勇于制胜的管理者。

一场深刻的剧变。或逆流而上,或溺水而亡。壮士断腕,背水一战。创安公司领导班子率领一千多茫棉人,发起一场场突围战,稳定主业,扭亏脱困,转型发展,再创辉煌……一只凤凰从茫崖起飞,那是一只石头锻铸的凤凰,正浴火重生。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吴世周和他的团队率领一千多茫棉人,奋力冲出重围,走出绝境,远远看见一缕新生的曙光,正照临茫崖。

小镇进入了梦乡,而创安公司办公楼里的灯光还在亮着,仿佛在茫茫夜色里探寻着方向。改革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唯有改革,才有出路。这很快形成了公司领导层的共识。在一次公司党委会上,经过反复论证、反复修正的决策终于出台,一个可行的战略目标由此确立——

稳定主业,扭亏脱困,转型发展,再创辉煌。

2020年初,新冠病毒疫情猝然来袭,雪上加霜,公司深陷绝境。面对严峻的现实,公司领导班子没有消沉茫然,没有坐等观望,以担当负责为己任,集思广益,科学分析,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组织力量,展开一轮又一轮拼死突围。

改革一盘棋,既需要大胆亮剑,又需要慎重落子,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创安公司未雨绸缪,对改革进行了科学有序、周密详尽的部署。

首先,创安公司把党的政治领导有机地融入企业决策层、监督层、执行层,为改革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继以思想破冰,形成早改早主动,晚改就被动的改革共识,为改革方案执行落地扫清思想障碍;再以制度措施约束,先后制定《中层领导人员考核评价办法》《合同管理办法》《资金使用审批流程管理暂行规定》等涉及管理机制、业务流程、监督考核等方面八十余项制度,不断保障改革工作规范化、法制化。

壮士断腕。背水一战。“休克治疗”。利用一季度三个月时间,全面完成以产权为核心,以混合所有制为形式的改革。整合不同产权主体十二家,吸纳民营投资近一个亿,在主业链条中培育了采、选、销三家混合所有制子公司;不同经营板块之间交叉持股,形成既独立运营又市场化联动的经营模式;对机电维修、物业管理、商贸服务等保障服务的业务板块,全面实行自负盈亏、内外揽活的市场化运营模式。同时,在混改企业中率先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收编”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人才,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方式让他们成为混合所有制子公司的职业经理人,集中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实现责任、利益、风险高度捆绑,激发企业活力,提高经营能力。全面构建起集团——业务公司——生产单元为主架构的扁平顺畅、关系清晰的产权管理体系。

全面深入、大刀阔斧的改革,打破了过去国有大厂加民营小厂构成的石棉联合采选企业的模式,彻底改变了管理粗放、效率低下的混乱局面。改革后的公司逐步在向现代企业治理体系看齐靠拢。下辖的四家全资公司、八家控股公司和八家参股公司,很快转入集团化运营管理轨道。

对这场深刻的变革,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崔宗兵有着更为深刻的感受。2021年12月,他通过公开竞聘担任创安环科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他说,改革前,对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知之甚少,办事老一套。实行混改后,有了一个更好的学习平台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改革激发了企业活力,也更加坚定了大家的信心。随着公司的创新发展,员工的收益也在不断增加。

2020年,聚源矿物纤维加工有限公司一车间深化改革调整,捋顺与生产不相适应的各种关系和措施,加强设备保养与维护,进一步提高生产运转率,依靠科技进步,合理生产,提高石棉采出率,选棉效率大幅度提升。在其他子公司的积极配合下,全面释放产能,为聚源公司完成十万吨年生产任务做出了突出贡献。

聚源矿物纤维加工有限公司成品棉车间是负责成品棉加工的生产车间,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生产质量,2021年,组织技术力量对混棉机进行螺纹堆焊改造,对压缩线混棉机进行打击棒调试,更换螺纹,优化进出料流程,产品包装质量和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改革初见成效。下面是来自公司年度报告的两组数字——

2020年期末,营收增长85%;公司扭亏为盈,实现利润155万元;负债率由117% 降至90%,降幅达27%;职工收入平均增长45%;清偿各类历史欠账3500余万元。

2021年,继续深化改革,扩大成果,至年底公司完成产销量11万吨,资产总额74288万元,同比增长7.47%;资产负债率86%,同比下降了4%;实现营业收入1.82亿元,同比增长9.92%,完成年度目标值121.63%;实现利润总额71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57万元,同比增长359%。清偿各类历史欠账4000万元。“中国茫棉”产品又占据国内温石棉市场份额的35%以上。

中国茫棉,又赢得三分天下有其一。短短两年,一举扭亏为盈,职工收入增长,历史包袱减轻。创安上下,信心大为提振,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让每一个茫棉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已初见眉目。公司关注回应每一个职工的急切诉求,积极纾困解难。由于历史原因,造成职工社保、住房公积金及集资款长期拖欠。2020年以来,公司竭尽全力筹措资金,利用盘活变现闲置资产等手段,累计清欠五千余万元。许多茫棉人脸上露出了温暖的笑意,切实感到对未来的日子有了盼头。2022的一天,有个叫徐富林的职工来到吴世周办公室,兴奋地说:报告董事长一个好消息,我最近在老家集资了一套住房。对此,吴世周深有感慨,他常说,人人只有安居,方可乐业。

在生产经营中,公司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保护乃国之大者的理念,切实承担起生态文明建设责任,不断夯实安全环保底线。创安公司总经理马红伟对此感触尤深,刻骨铭心。2017年,公司就曾因为环保问题而被责令停产整治,改善生态环境成为企业生死存亡的先决条件,成为燃眉之急。于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态革命”在矿山和茫崖小镇迅速展开。持续加强对尾矿表面硬化造壳;持续加大企业环保及安全设备更新改造的资金投入,提高设备运转率,更新输风管道等防尘设施,防止跑冒粉尘;持续抓好采矿、破碎和选矿三个重要环节,边生产,边治理、边保护,并合理开发矿产资源,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大力整治生产生活环境污染,加大除尘防尘力度,取得显著成效。

在紧邻矿区的创安环科矿业有限公司办公区,院内一株株绿植生机盎然,青翠可人,美人蕉、月季等鲜花竞相开放,一缕缕幽香飘来鼻端……显然,这是创安公司生态环保中一个希望的样本。

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吴世周一再如此激励士气,唯有勇于变革、敢于创新,方能在新一轮改革大潮中抢占先机,站稳脚跟,赢得更大发展。这种变革和创新不仅体现在发展理念上,还应贯穿于整个发展战略、经营管理以及企业文化的培育之中。

创安正行进在艰难创新的转型之路上。在稳定主业的同时,与央企、优秀省企合作,进军新能源领域,努力培育新能源产业。依托当地风电、光伏资源,借助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良好机遇,2019年,与大唐青海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省水电集团展开了新能源开发合作;2020年,又与中国风电,九连数据科技等企业开展建设柔性算力中心项目合作。在省政府及国资委的支持下,已联合央企拿到了两个风力发电项目。与大唐公司合作的一百兆瓦风电项目已于2020年发电;与黄河公司联合开发茫崖五十兆瓦风电项目,也于2021年底并网发电……公司转型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创安公司转型发展的希望,在戈壁大漠那高高的白色风塔上旋转,迎接又一轮新的日出——

你苍茫的额际上飘过无数岁月

一轮朝日喷薄欲出,照亮皑皑昆仑

看啊,一只凤凰从茫崖起飞,那是

一只石头锻铸的凤凰,正浴火重生……

一幅未来的蓝图。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明天和未来的希望,在戈壁大漠矗立的风车上徐徐流转……人们一定会听到,西海骏马行处,传递捷报的嗒嗒蹄音。

又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走进创安公司办公楼,办公室里的盆花、绿植生机盎然。这些微弱的绿色在无垠的大漠里彰显着它们顽强不屈的生命力。而整个楼里,最醒目的是那幅打造“两业三园两镇”的战略发展规划蓝图——

稳定温石棉主业,进军新能源产业;打造“一带一路”格库铁路天然纤维物流产业园、新能源配套装备制造产业园、蛇纹石尾矿综合开发利用产业园;建设以老矿企工业遗址为核心的茫崖特色旅游小镇,建设中国茫棉安徽滁州康养小镇。

锚定“两业”:稳定温石棉主业,争取未来预计长期占据国内市场份额“半壁江山”,继续进军新能源领域,做大做强风、光产业;打造“三园”:打造新能源配套设备制造产业园,公司利用既有闲置厂房等实物资产联合国内企业,以产能转移的方式,共同投资建设风电光伏配套设备制造产业园,主要制造风电塔筒、叶片、光伏支架电力线路塔材、光热发电管塔等设备。目前已有风电塔筒制造、配套电气设备制造两个项目落地。借助“一带一路”打造物流产业园,拟牵头联合茫崖市在茫崖格库铁路货运站附近建设“一带一路”格库铁路茫崖天然纤维物流产业园,将该产业园打造成为全国唯一的石棉产品集散地。建设茫崖绿色矿山,打造尾矿综合利用产业园,目前尾矿提取铁精粉项目,已突破技术“瓶颈”开始量产,从蛇纹石尾矿提取高纯氧化镁及白炭黑研发正在积极推进之中。

建设“两镇”:公司茫棉工业矿区已于2020年被工信部认定为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茫崖石棉矿作为因矿建镇的典型工矿区,特征鲜明,历史厚重,地理位置西邻新疆,东接柴达木盆地,是青海进入南疆的门户,周边独特的大漠风光,火星地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自驾游旅客,特色旅游发展前景极为广阔。以茫崖石棉矿工业遗产为核心的特色旅游小镇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之中。创安公司茫崖石棉矿安徽滁州建材基地位居长三角区域,地处江淮之间丘陵地带,为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交通十分便利,具有开发养生养老大健康产业的优越条件。因此,一个中国茫棉安徽滁州康养小镇正在筹划建设之中。

蓝图绘就,目标锁定。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创安公司正凝聚力量,朝着既定目标,快马加鞭,勇毅前行,再造辉煌。

在未来的日子里,人们一定会听到,西海骏马行处,传递捷报的嗒嗒蹄音……

猜你喜欢

石棉
偏光显微镜与X射线衍射仪联用技术测定化妆品中石棉含量
石棉接触行业存在哪些职业病危害
石棉联社举办农信杯柑甜欢乐拍
烧不着的布
石棉安全问题亟待引起重视
欧洲国家应尽快消除石棉相关疾病
石棉与职业健康
温石棉及尾矿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石棉的健康危害及安全使用研究进展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