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问题研究
——以广东肇庆市为例

2022-02-23严雪晴周修岚

中国储运 2022年2期
关键词:肇庆市冷链标准化

文/严雪晴 周修岚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遭遇瓶颈的问题,因此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问题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利用个案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方法对对肇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问题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肇庆市农村物流基础设施与农业的发展不匹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滞后。(2)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与农业产业化集约发展水平制约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3)农村物流网点与冷链物流网络规划不合理、物流人才缺乏是制约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要素。这表明肇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亟待优化,同时也反映政府在政策调适方面滞后。最后,从基础设施资金投入、规模化经营、人才培育与物流网点优化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引言:

2012年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广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建立健全以果蔬、肉类、水产品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目前,广东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效率较低,配送成本偏高。相关研究表明,基于实时路况信息和接驳方式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冷链配送成本,而且能够提高客户满意度[1]。肇庆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农业大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育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业的健康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的稳定,对于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意义重大[2]。为此,探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肇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二、肇庆市农业发展现状

2019年,肇庆乡村人口为280.31万人,农林牧渔从业人员104.36万人。近年来,肇庆市农业发展取得较大进步。自1978年以来,肇庆市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递增态势(如图1所示)。

图1 肇庆市不同年份农业总产值

2016年至2020年,肇庆市粮食产量总体呈现递增趋势(如图2所示)。

图2 2016-2020年肇庆市粮食产量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肇庆市经济结构略有波动,呈现三二产业并驾齐驱态势,由2015年-2017年的“二三一”调整到2018年-2020年形成“三二一”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2015-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较

三、肇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肇庆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物流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从冷链设施看,肇庆市规模较大的冷冻设施主要有高要冷冻厂、高要市恒兴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广东肇庆冷冻厂。其中高要冷冻厂冷库容量5500吨,经营畜禽、水产品,高要市恒兴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冷库容量2500吨,主营水产品,广东肇庆冷冻厂冷库容量1700吨,经营冻肉、水果。

四、肇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意义。

从三大产业就业情况看,2019年肇庆第一产业就业人口104.33万人,占三大产业就业总人口的45%。这表明肇庆市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在肇庆市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基础性作用。肇庆市农村面积占土地总面积97.8%,农村面积广阔,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坏关乎肇庆市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良性发展,不仅推动肇庆农村经济发展,缓解目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压力,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而且有利于贯通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等战略间的链接,促进肇庆城乡协调发展。同时,肇庆市作为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对绿色农产品在“双循环”新格局中实现更高效的市场配置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

五、肇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瓶颈。

(一)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冷链体系亟待完善。近年来,肇庆市政府部门在农业发展方面,出台并实施一系列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培育特色优势农业,农业发展较为迅速,呈现良好态势。其中封开、德庆、广宁和怀集4县,农业占地区生产总值产业构成比重达32.2%。然而,与农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发展,显得迟滞落后。目前,肇庆市冷链设施设备数量少、落后,冷库容量超过10000吨的冷冻厂还没有,冷库容量超过5000吨的冷冻厂只有1家。冷链技术应用范围有限,从产地到消费终端的冷链流通链条尚未真正构建,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农产品物流主要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农产品冷链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二)农产品流通体系标准化程度低,规划布局亟需合理。农产品流通体系标准化程度的高低,关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的优劣。从农产品的生产采摘到农产品的包装、储运,都需要相关标准的规制。目前,肇庆市农产品在流通体系领域存在标准化水平较低、标准宣贯实施不连续等状况。在农产品生产方面,标准缺乏。农产品由于个体大小、质量、色泽等差异,在储运过程难以实施标准化包装,造成物流费用偏高,包装材料浪费。在物流设备、技术方面,标准不一。周转筐、托盘、包装箱等设备型号各异,标准不一,影响物流设备在不同环节的周转进程,既增加了流通费用,又造成农产品损耗。在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效应规划方面,缺乏整体统筹。当前,肇庆市具有较高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的农产品较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缺乏。在农产品产销对接方面,由于对接渠道不通畅,很大一部分鲜活农产品只能在当地流通,具有较大规模和辐射带动效应的农批市场规划滞后,功能单一,设施简陋,布局零散,难以达到农产品资源整合的标准。(三)产业化、规模化水平较低。肇庆市农业龙头企业从整体上看,规模较小,竞争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产业链较短,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较弱。从入选国家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数量可知,入选第六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仅广东华红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家,入选2020年度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只有40家。农业龙头企业在“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中还没有真正发挥出引领与带动作用,对农业生产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弱,产业效益不甚显著。能够带动当地产业发展的大型龙头企业十分缺乏,加工增值的潜力亟待充分挖掘。目前,肇庆市土地种植以各家各户家庭经营为主,连片规模种植面积较少,机械规模化作业水平较低,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集约发展。(四)农村物流专业人才短缺。肇庆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农业大市,需要大量的农村物流人才。但是,受到工资待遇、工作条件、思想观念、个人发展空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专业物流人才往往流向经济发达、工作条件好、工资水平高的地区,这势必造成肇庆农村地区物流人才奇缺。课题组通过实地调查和个体访谈等方式,了解到乡镇基层从业人员的学历较低,初中及以下学历占从业者总人数75%,高中(含职高、中职)学历占从业者总人数20%,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物流专业从业人员占从业者总人数5%。大部分从业人员工作经验只有1-2年,工资水平维持在3000-3500元,工作量较大,岗位入职率、离职率较高。物流管理专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因乡镇薪资福利较差,不愿意在基层从事物流工作。(五)农村物流网点布局不合理。当前,肇庆市农村地区物流网点布局以县城、乡镇为节点,村级物流网点没有设置,以县、乡镇、村三级物流节点为支撑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尚未建立。根据课题组的调研结果发现,村民领取包裹快件需要去乡镇物流网点或者去集市物流临时寄存点,既费时费力又费钱,导致取件成本增加。农产品需要村民自己送到乡镇物流网点或县城网点,无法享受上门揽件服务,势必造成物流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直接影响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的高质量发展。

六、肇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政策建议。

(一)加大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建设“四好农村路”,大力实施“三通一防”工程,加快农村公路硬底化建设,打通农村交通运输“最后一公里”。优化肇庆市冷链物流网络布局,兴建高起点、高标准的冷库,改善冷链运输车辆装备配置,加快农产品保鲜技术与蓄冷装备的推广普及,加大扶持培育力度,推动肇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借助5G网络、无人机、RFID等信息技术搭建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信息平台,建立农村电商物流配送物流园,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所有这些都需要资金的支持,资金的筹措渠道应该多元化,主要来自三个渠道:一是政府财政部门的拨款,二是企业自身资金,三是社会资金的注入。根据肇庆市冷链建设与供需状况,统筹推进农产品冷链骨干网建设,建立基于碳优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3]。构建“1+N+2”模式,即在肇庆新区投资建立一个大规模高档次的中心冷仓,在各县(区、市)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建设若干个产地冷仓、田头冷库、移动冷库等,并依托大数据技术构建智慧冷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和冷链运营平台进行有效对接,形成全市范围内的农产品冷链骨干网络。构建一种基于大数据串接的“网络化、严标准、可追溯、高效率”的“城市大库”与“个人微库”全链条式现代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4],发挥区块链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溯源方面优势[5]。(二)大力推动农产品流通体系标准化建设,合理规划。打造肇庆市农产品流通体系标准化,加快冷链物流的全链条标准化建设[6],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制修订农产品流通环节相关标准。譬如,制修订农产品生产、采摘、包装、储运等方面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加强冷链物流人员作业标准化,通过标准对农产品流通领域活动进行规制。二是统一周转筐、托盘、包装箱等物流设备的技术标准,加强冷藏车、冷库、托盘和周转箱标准化。三是打造“肇供优品”优质农产品公用品牌和合理规划农业标准化基地。将符合标准的农产品统一采取“肇供优品”公用品牌外包装,形成统一品牌。加快推进农产品种养殖标准化基地建设,提升农副产品标准化效应。农产品种养殖基地标准化建设要坚持政府适度引导、行业协会积极疏导、公司真正主导,科学合理规划,标准化管理。可采取“公司+基地+标准化”、“公司+行业协会+基地+标准化”、“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标准化”等形式,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形成品牌、规范和标准效应的生产基地。(三)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水平。要提高肇庆市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水平,需要从以下三个层面发力:第一,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步伐。政府部门要出台土地流转政策措施,构建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允许村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推动农业规模经营。创新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利益联结分享机制和投融资体制机制,完善农业科技体系和利益相关方利益联结方式,培育多元投资主体,积极引导外资、工商企业、民间资本等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第二,构建现代农业经营流通体系。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需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型农民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种田能手和种养专业大户发展家庭农场,激励和引导返乡农民工、乡土人才、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及工商企业创办农业企业。要建设一批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性的产地市场和农村田头市场,构建布局科学、衔接合理、运转高效顺畅的农产品市场体系。要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构建覆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全过程的机制灵活、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第三,培育壮大农业农头企业。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带动作用,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加快与农户对接。培育农业农头企业,首先,要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原料生产基地建设,推动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化、集约化、集群发展。要建立肇庆市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加强示范基地、示范区技术创新、质量检测、标准化建设、物流信息、品牌推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其次,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农业农头企业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企业标准化管理,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再次,要优化金融服务,拓宽资金渠道,着力解决农业龙头企业融资难问题。(四)培养与引进农村物流人才。解决肇庆市农村物流人才短缺的路径主要有四条,第一条路径是校、政、行、企横向融合,协同育人[7],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社会培训并重[8],第二条路径是从外地引进,第三条路径是企业培训,第四条路径是人才回乡。第一条路径是地政府部门、物流行业协会、企业与大中专院校联合定向培养,协同育人。通过横向融合、定向培养、协同育人的方式进行,协同设置冷链物流、电商物流等专业,专门为肇庆农村地区定向培养服务当地农村经济建设的专业人才。通过这种路径培养出来的人才,留得住、靠得住,能够扎根当地,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第二条路径是从外地引进人才,当地政府部门通过出台在当地购房、租房给予补贴、提高工资待遇、解决其子女入学及减免税等优惠政策,吸引与激励外地物流领域的精英和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来肇庆农村地区工作或创业。第三条路径是当地县乡(镇)两级政府部门牵头,让物流企业、快递企业或冷链企业对当地村民进行培训,讲授电商物流领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培训结束进行考核,对合格者颁发农村电商物流从业资格证书,对持证人员从事农村电商物流工作的给予个人所得税减免、购买五险一金、就业补贴及提高从业人员的薪资福利等,激发村民的参与农村电商物流工作的积极性和潜力,让当地村民成为农村电商物流专业人才的中坚力量。第四条路径是原籍人才回乡工作或创业,当地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有效引导回流的物流人才充分利用自己的所学所长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健康持续发展培养后备人才。(五)合理规划农村物流网点。构建以县级农村物流中心、乡镇农村物流综合服务站、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为支撑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布局,完善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实现物流业务全覆盖。要充分发挥农产品冷链物流中间层组织的作用[9]。在乡镇一级的物流网点,采取建立配送联盟站点形式,优化资源配置。配送联盟站点由在乡镇一级的所有物流公司共同出资建立,制定统一的物流服务标准,配备全职配送人员。在村一级物流网点,可采取众包配送模式或建立包裹快件自助柜。对于人口相对集中的行政村设立自助柜,使得村民有序进行取件。对于人口相对分散、偏僻的行政村设立众包配送模式,利用当地摩的司机或者招募村民成为众包配送员,进行配送服务,有利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既提高农村电商物流配送效率,又帮助村民增加收入。构建政府、供销合作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三位一体”联动机制,推动农村冷链物流共同配送的发展[10]。

猜你喜欢

肇庆市冷链标准化
《大众标准化》2022年征稿启事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多温共配路径优化研究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星科学校
标准化简述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幸福街道中心小学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南丰镇中心小学
新型冷链物流用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及过冷度影响因素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第二小学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