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1+X证书的《储配作业实务》实训方案设计

2022-02-23李乐东

中国储运 2022年2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实训岗位

文/李乐东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中明确指出“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本文基于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下,探索如何将职业技能证书与课程内容有效融合,本文以我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中《储配作业实务》课程为例,分析了物流管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对仓储与配送模块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并针对证书标准与课程内容的“课证融通”提出解决建议,从而促进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提升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本领。

一、课程设计思路。

《储配作业实务》课程一直是我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重点课程,课程设计理念是基于1+X证书制度下,构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模拟仿真实训相结合”的系统化、模块式教学过程。课程内容以仓储与配送相关工作岗位群所对应的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要求来构建课程模块教学体系,选取物流管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仓储配送模块的考试内容,然后以仓储与配送相关工作岗位群的典型任务为依据,来整合与序化各模块教学内容。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实训室物流仿真模拟实训、仓库认知参观、企业顶岗实习,并辅之以1+X证书考核、技能比赛等办法与措施,重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岗位职业技能,从而真正的实现“课证融通”。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以职业素质能力培养为重点,着眼学生就业岗位,以就业导向和岗位实际需要为出发点进行课程建设,另外,结合物流管理1+X职业标准,根据物流行业对仓储与配送岗位人才的需求,确定仓储与配送的具体岗位。围绕储配岗位群所需的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以岗位典型任务流程为载体,基于实际场景来设计课程内容,充分体现课程职业性特点,形成了“理论教学+校内模拟实训+校外顶岗实训”的课程培养模式,符合课程设计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依托校内外实践基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实施储配作业课程的讲授、情景演示、案例讨论、项目导向训练等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努力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学生能够解决仓储管理与物流配送工作实际问题,能适应仓管人员、配送人员等岗位需求。

二、课程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对仓库及仓库设备、仓储作业流程、库存控制、仓储经营管理、商品养护、仓储的安全管理等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并重点掌握仓储的作业流程、库存控制等基础知识。通过相应的软硬件操作,案例讨论,使学生能将仓储管理与配送管理、以及其它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综合素质。使学生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的基本目标,提高其实际应用技能,并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通过教学过程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具体目标如下表:

三、课程内容重构。

《储配作业实务》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也是本专业为物流行业培养高级技能型紧缺人才所开设的重点课程之一。它的教学效果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该专业学生未来业务能力的发挥,影响到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物流管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的仓储与库存管理分为仓储作业管理、仓储布局与物流设施规划、库存控制三个任务;配送管理分为配送路线及配载优化、配送作业计划的制度与实施两个任务。为此,如何建设好该门课程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在确定了课程定位及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紧缺人才培养方案和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解决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培训内容与专业教学内容、技能考核与考试统筹评价相融合的问题。

表1: 课程培养目标

表2 《储配运作实务》课程教学内容

四、教学方式与考核方法。

《储配作业实务》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院和企业这两种资源,采用传统讲授,演示与研讨、高度仿真环境下的模拟演练、实训、实习等各种先进方法相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与企业现场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要运用搜集的大量国内外仓储管理音像视频资料和图片、录像资料穿插演示,并结合案例教学,重视师生间互动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挥,构建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新教学模式。1.项目教学法。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从仓储配送典型岗位职业能力出发,根据岗位人才要求,首先分解分解出七大岗位,其次结合仓储业务,分解出为六大模块任务,再次,确定各岗位业务流程,对每个业务流程确定项目教学任务。通过模块项目任务教学法。使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学中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将模块项目任务引进《储配作业实务》课程教学,是本课程的一项创新。储配作业包括入库作业、在库保管养护、盘点、库存控制和出库作业等主要作业,也包括包装、流通加工和配送等延伸作业,现阶段采用项目教学法,主要是围绕主要作业流程开展的。首先将完成仓储作业流程管理的全部分解为模块项目,主要包括库内布局规划、出入库流程与库存控制、商品保管保养等内容;其次,设计出每个项目的条件;再次,学生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和解决方案。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搜集相关的资料,在对数据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基础上,设计出最终的解决方案;最后,对学生实训结果进行考评。2.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提供真实案例的信息,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师从旁加以引导启发,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进而掌握仓储管理的基本理论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开创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模拟教学法。本课程大量的课程安排在实训室上,在这里,先由教师演示、布置实训任务,再由学生动手操作,教师点评后,由学生进一步去完善操作。在实训室,模拟实际工作的场景,学生在听完教师讲解后可以马上动手操作,有利于知识的快速消化吸收。4.角色扮演。在课程的某些模块,会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扮演实际工作中不同的角色,体会商品流通环节相互配合和博弈的过程。比如,“牛鞭效应”模拟、分拣操作实训、仓储合同签订等。储配作业作为操作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这是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两种资源,组织学生校内外实习和实训基地的顶岗实习,在专兼职教师和企业骨干的全程指导下,边讲边学,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和巩固,“零距离”接触岗位和感受企业文化,加快学生成为企业所需的高技能应用性仓储经营管理专门人才的进程。5.模拟训练法。主要在校内物流实训室和企业经营演练中心进行,利用物流模拟软件和其它仓储实训软件,使学生感受仿真度很高的仓储虚拟环境,并对仓储岗位的各流程业务和仓储企业经营管理进行模拟操作,使学生尽快熟悉仓储岗位的各种业务流程及作业。同时,精心制作了富有特色的多媒体课件,根据流程收集了大量国内外著名仓储企业的视频和图片资料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直观了解仓储概念、流程和作业要点。

五、课程的评价体系。

该课程的设计注重理论知识的理解、实训操作职业能力。考核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引入多维度评价体系,过程考查与结果考查并重。考核体系主要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过程性评价依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培养和体现情况进行评价。其中学生平时表现如考勤、学习态度占10%,学生互评和自评占10%(各5%);结果性评价包括实训操作能力及表现(30%)、课堂交流讨论表现(20%)、考试(30%)

六、结束语:

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进入改革的春天,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背景下,我们将进一步探索提升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1+X”证书制度有效的融合,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促进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充分发挥试点的示范作用和服务功能。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实训岗位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