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疫情背景下福建省应急物流问题与对策分析

2022-02-23陈惠敏廖凌凤吴佳颖曾雅泓陈珊

中国储运 2022年2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福建省物资

文/陈惠敏 廖凌凤 吴佳颖 曾雅泓 陈珊

作为我国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物流体系在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面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仍然暴露出应急物流系统运行不畅、物资断链现象严重等不足。本文通过网络调研、企业访谈及问卷调查得出相关因素重要性,结合多种方法进行关键指标评价。系统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和完善应急物流协调能力、服务质量、物流活性和快速响应能力方面的提升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应对措施,为福建省构建和完善有效的多层次应急物流体系提供可参考性建议。

1.引言:

应急物流体系在突发事件中对物资、人员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时发挥的关键作用。应急物流体系的完善和发达程度,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应急物资的保障能力,更是直接影响和决定着疫情防控能力。本文在了解国内外应急物流情况的基础下,采取多种方法,对疫情期间福建省应急物流现状展开深入探讨,分析其存在的若干短板,采用多种方法,找出关键因素,结合以往突发事件中的应对经验,采用多种方法,找出关键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性建议,对福建应急物流体系构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普通物流是根据实际需要将物品运输、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而应急物流是突发事件中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其具有突发性、不可预知性、需求随机性、时间紧迫性、峰值性、弱经济性、非常规性、政府共同参与性等特点面对日益增多的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我国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上面临着严峻考验。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国内应急物流因起步较晚、被重视程度不高,导致问题较多,加快构建完善的应急物流体系刻不容缓。凌斌涛(2019)指出: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构建应急物流物资储备供应模式,建设应急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合理布局物流网络,科学管理物资并合理控制库存,发挥大数据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赵秋红(2020)指出:从重特大突发事件应急物流管理的理论和现实需求出发,基于我国国情,给出面向重特大突发事件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提出重特大突发事件分形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构建思路。杨倩(2019)对应急医疗物资调度中运送路径的优化问题,不仅要充分考虑保障应急医疗物资及时供应的重要性,还要考虑应急救援的及时性和公平性。以上研究表明,应急物流体系对于突发事件的控制具有一定的决定性作用。现有对应急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应急物流的特点、应急物流的发展及应急物流配送网络等方面,对应急物流实际状况及福建省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方面的研究较少。同时通过文献研究发现,福建省的应急物流存在基础设施及信息平台薄弱、法律法规滞后等若干问题,本文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问题,针对福建省应急物流短板开展深入调研,为福建省加快构建应急物流体系基本框架提供参考建议。

3.福建省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

3.1 福建省应急物流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通过资料整理分析,得出以下应急物流评价关键指标,如表1所示。(1)人力资源保障,体现在物流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2)应急物资保障,应急物资储备是应急物流的基本要素,它直接影响公共突发事件中应急物流系统的反应速度和最终成效。(3)交通运输保障,交管部为应急物流运输提供“绿色通道”,优先安排,确保应急物资精准配送。(4)通讯保障,信息的及时传达对应急工作的有效开展、决策制定、组织指挥和灾情处理起到重要的作用。(5)快速响应能力,用于衡量处理应急需求的能力,对于紧急订单、故障、误差等异常需求的快速处理能力。(6)物流活性,反映物流系统及时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物流服务需求的能力指数。物流活性越大,及时响应能力越强。(7)公众满意度,疫情前后公众对应急物流的期望值,比值越大,越满意。本文通过资料整理分析,得出以下应急物流评价关键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应急物流评价指标

3.2 福建省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

3.2.1 应急物流保障机制欠缺。福建省对应急物流知识的普及和宣传程度较低,对相应突发事件演练较少,政府和公民之间的合作和协调不足,危机出现后民众的自我抢救能力较差。在法律法规方面,我国应急物流法律层面的建设少,多是行政法规和规章,突发公共事件后灾害应对处置权威性有待提高。

3.2.2 应急物流信息平台不全面。福建省的救灾物资是分类分部门进行储备和管理,衣被、帐篷等生活类救灾物资的储备由民政部门负责,药品、医疗器械、车辆、粮食等其他救灾物资分别由医药卫生、交通和粮食部门负责。对救灾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各部门的配合存在很大问题,造成应急物流成本很高。福建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中,应急信息的传播主要靠电视和各大网络平台,信息更新不统一,信息量和完整性也受到很大制约,广大民众也只能单方面接受信息,无法互动和反馈。

3.2.3 应急物流响应能力不及时。福建省应急物流及时响应情况并不突出。正常的业务响应处理可以满足供给需求,而应急、紧急的业务响应处理则暴露出应急物流与电商之间还不能做到精准对接和供给。由于应急物流系统构建的时间长短直接影响了政府部门解决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和最终成效,建立应急物流的分级响应体系,提高应急物流活性,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处理紧急业务显得十分重要。

4.福建省应急物流提升建议

4.1 完善应急物流保障机制。(1)提高政府协调能力。应急物流要求加强政府和公民之间的合作和协调。这一系列政府职能的实施都离不开公民的积极合作全民积极参与,给予政府后方支持,做到政府和公民的协作,以确保发生突发事件时能顺利进行。要建立由政府牵头,多方主体“政企协同、军民融合”的应急物流联动长效响应机制。(2)全民动员机制。加大应急物流领域国家课题立项扶持,开展有计划、常态化应急物流宣传,改变目前只有灾害、疫情来临时才关注应急物流的尴尬局面。(3)法律机制。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时候,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起着重要的作用。

4.2 建立应急物流信息平台。建立大数据环境下统一的应急物流信息平台,提高服务质量。地区应急管理部门的信息中心,可依托现有的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和IT企业以及互联网物流服务平台进行合作组建,主要功能包括信息发布采集、数据分析、应急订单管理、配送管理等基本功能。要与自动化物流配送中心有标准的接口,建立应急物流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各部门间的信息沟通以及地方应急管理部门信息发布工作等。

4.3 提高应急物流响应能力。从政府层面,政府进行强组织与管控,利用政府在规模性上的强组织动员能力,有序开展应急物资及时保障工作,再通过技术的能力同步协调各个参与节点的有序度以提高整个自组织的效率,保证整个应急物流体系的高透明度。从企业层面,企业进行专业的物流服务能力,在末端要能与灾区进行对接。与互联网的各社交平台形成联通互动、社交平台快速资讯交互,实现资源在应急平台上有序有效的流转。从而在救灾物资的配送操作当中开放“绿色通道”。从公众层面,大众进行快速反应与跟进,利用社会大众的自组织反应速度会比政府的强组织的能力,基于政府构建的有序,大众参与的自组织快速反应会极大减少救援社会财力和物力的浪费,避免给参与者带来伤害。

5.结论:

本文旨在补齐福建省应急物流短板。从调研结果分析中得出疫情期间福建省各地的通讯信息质量、交通运输可靠性、应急物资搬运活性以及疫情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发布这几个因素表现较好,公众对提高应急物流的保障机制、应急物流的及时响应能力非常注重。根据分析可知,疫情期间福建省应急物流的应急物流保障能力较高,而应急物流综合能力与及时响应能力仍有待加强,特别是要关注协调能力、服务质量、物流活性和快速响应能力方面的提升。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福建省物资
募集52万件物资驰援东华大学
国有企业创新物资管理的探讨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救援物资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