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元煤矿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控制技术与试验

2022-02-23韩纪周

山东煤炭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空留巷锚索规格

韩纪周

(新元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寿阳 045499)

矿井采掘接续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煤矿的高效开采。为此,国内外专家技术人员进行沿空留巷技术的研究与实践,沿空留巷是指采用适当的巷内、巷旁支护技术,将沿采空区边缘的上工作面回采巷道保留下来用作邻近工作面使用,从而实现无煤柱开采。沿空留巷具有提高煤炭回收率、缓解矿井采掘接续紧张局面、降低巷道掘进量等优点,属于高效绿色的开采技术之一[1-5]。

1 工程背景

新元煤矿3108工作面西邻3107工作面(已采完),东邻3109工作面(正在掘进),北邻东回风巷、东辅运巷,南部未布置巷道。本工作面位于一水平,地面标高1 117.7~1 055.2 m,工作面标高592.4~703.6 m,埋藏深度419.2~469.7 m。3108工作面开采3#煤,3#煤层赋存稳定,结构较简单,煤层以亮煤为主,内生裂隙发育,煤层中一般含1~2层泥质夹矸,煤层平均厚度2.86 m。伪顶为高岭石泥岩,平均厚度0.23 m;直接顶为灰黑色砂质泥岩,平均厚度11.31 m;基本顶为细砂岩,平均厚度2.00 m;直接底为灰黑色泥岩,平均厚度0.8 m;基本底为灰色细砂岩,平均厚度4.52 m。3108工作面辅助进风巷采用巷旁充填沿空留巷工艺,巷道设计为矩形断面,掘进宽度4.8 m,掘进高度3.0 m,全长1494 m,沿3#煤层顶板掘进。

2 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控制技术

2.1 巷内基本支护与补强支护技术

(1)巷内基本支护

巷内基本支护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顶、帮锚杆均采用规格为Φ20 mm×2400 mm的螺纹钢锚杆,顶板每排7根,帮部每排2根,间排距为0.8 m×0.8 m。顶板采用规格Φ17.8 mm×8300 mm的1×7钢绞线锚索进行加强支护,每排2根,间排距为1.6 m×0.8 m。锚杆与锚索同排布置,并采用3 mm厚的W钢带连接。锚杆配1支CK2380的树脂锚固剂,锚索采用1支S23120的树脂锚固剂。顶帮均铺设10#铁丝加工的菱形金属网,顶网规格5.0 m×0.8 m,帮网规格3.2 m×0.8 m。如图1。

图1 巷内基本支护与补强支护图(mm)

(2)巷内补强支护

超前工作面200 m范围采用锚杆+锚索进行巷内补强支护。顶板采用锚索补强,锚索规格为Φ17.8 mm×8300 mm的1×7钢绞线,每排3根,间 排 距 为1.75 m×1.6 m,配1支CK2350、2支Z2350树脂锚固剂。实煤体帮采用锚杆+锚索补强,在距底板300 mm处补打1根底角锚杆,锚杆规格为Φ20 mm×2400 mm的螺纹钢锚杆,配1支CK2350、1支Z2350树脂锚固剂,同时采用规格Φ21.6 mm×4300 mm的1×7钢绞线锚索补强支护,间排距为1.4 m×1.6 m,配1支CK2350、2支Z2350树脂锚固剂。

(3)巷内临时支护

滞后工作面100 m范围内,架设3排单体支柱+π型梁进行临时支护,间距为1.5 m。如图2。

图2 煤柱应力分布曲线

2.2 巷旁充填支护与顶板加强支护

(1)巷旁充填支护

巷旁充填材料采用高水材料,水灰比1.5:1,单个充填体尺寸3.2 m×2.0 m×2.8 m(长宽高),充填体内采用对拉锚杆进行加固,对拉锚杆采用Φ22 mm的螺纹钢,间排距0.75 m×0.8 m,对拉锚杆采用Φ14 mm圆钢焊接而成的钢梁成排连接,充填体表面铺设规格Φ6.5 mm钢筋焊接的钢筋网。

(2)顶板加强支护

工作面每推进0.8 m,采用锚杆+锚索对充填区域顶板进行加强支护,锚杆规格为Φ20 mm×2400 mm的螺纹钢锚杆,每排4根,间排距为0.8 m×0.8 m,配1支CK2350、1支Z2350树脂锚固剂,同时采用规格Φ17.8 mm×8300 mm的1×7钢绞线锚索进行加强支护,每排2根,间排距为1.2 m×1.6 m,配1支CK2350、2支Z2350树脂锚固剂。如图3。

图3 采空区顶板加强支护图(mm)

3 围岩控制效果分析

采用设计的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控制技术在3108工作面辅助进风巷进行试验,同时,进行了矿压观测。

(1)巷道变形特征

图4为3108工作面辅助进风巷围岩变形曲线。由图可知,试验巷道留巷后在滞后工作面150~160 m时,巷道围岩逐渐稳定,留巷范围内,顶板下沉速度约6.92 mm/d,下沉量约281 mm,实煤体帮变形速度约13.93 mm/d,变形量约539 mm,充填体帮变形速度约2.98 mm/d,变形量约109 mm,底鼓速度约12.73 mm/d,底鼓量约469 mm,充填体帮同比实煤体帮变形显著减小,这是由于巷道围岩非对称形成承载的结果。

图4 试验巷道围岩变形曲线

(2)顶板补强锚索受力情况

图5为3108工作面辅助进风巷顶板锚索受力曲线。由图可知,滞后3108工作面90 m时,顶板补强锚索受力趋于稳定,锚索轴力在194.5 kN,远小于锚索的破断载荷(513.0 kN),表明顶板补强锚索存在富余的承载能力。图6为3108工作面辅助进风巷巷旁充填体与直接顶所受载荷情况。由图可知,充填体承受载荷在滞后3108工作面90 m时达到最大,最大值约12.8 MPa,之后随着滞后工作面的距离增加,充填体承受载荷逐渐缓慢降低。在滞后工作面145 m时,充填体承受载荷逐渐稳定,稳定后,充填体承受载荷约10.4 MPa。

图5 试验巷道顶板补强锚索受力曲线

图6 试验巷道充填体所受载荷曲线

综上所述,提出的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控制技术在3108工作面辅助进风巷进行应用后,成功保留了3108工作面辅助进风巷,结合现场实际考察结果,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控制效果良好。

4 结论

为缓解新元煤矿采掘接续紧张局面,3108工作面辅助进风巷采用沿空留巷方式保留下来,提出了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控制技术,包括基本支护与补强支护及巷旁充填支护与顶板加强支护技术,设计了相关支护参数。技术应用后,进行了巷道矿压监测,综合巷道变形特征、顶板补强锚索受力、充填体承受载荷以及留巷现场情况,提出的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控制技术成功保留了3108工作面辅助进风巷,留巷围岩稳定控制效果良好。

猜你喜欢

空留巷锚索规格
近3成苗企难以维持!规格越大越亏,2022如何让泥鳅赚钱?
204 沿空留巷快速维修技术研究与应用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闭月羞花
千里求师
一种新型扩体锚索在软土地区复杂深基坑中的应用
让压锚索力学特性及支护机理探讨
Y型通风瓦斯治理模式应用效果分析
沿空留巷不均衡承载特征探讨与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