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方言词语“”考释

2022-02-23王洋河

现代语文 2022年1期
关键词:鼻音乳汁方言

一、四川方言古语词本字考证研究

四川方言是西南官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北方方言,使用的范围大致包括今重庆、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地域,其语音、词汇、语法与汉语普通话有很大一致性。由于历史移民的原因,四川方言受到湘方言、闽方言、客家话的影响

。尤其是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大量来自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山西、陕西等地的移民迁入四川地区,使得重庆、四川境内的方言面貌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的态势。需要指出的是,四川方言是四川和重庆境内的主要方言,相比而言,湘方言、客家话、闽语的使用范围则十分有限。

自近代以来,不断有学者对四川方言词汇进行了深入研究,如缪树晟《四川方言词语汇释》、黄仁寿《蜀语校注》、徐世群《巴蜀文化大典》、黄尚军《四川方言与民俗》、蒋宗福《四川方言词语考释》、纪国泰《〈蜀方言〉疏证补》、汪启明等《中上古蜀语考论》等。此外,黄侃《蕲春语》、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证》、杨树达《长沙方言考》等研究湖北、云南、湖南方言的著作,对考证四川方言词汇亦有较大帮助。

灯光多有变化而多以纯色为主,和音乐、道具设计一样,试图给舞台更多象征性,时而泻满舞台的白光,又似乎是给观众席带来隐隐的逼问。

实验组糖尿病子宫肌瘤伴不孕患者的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如表 1。

李如龙指出,汉语方言是历史上形成的,各地方言中都不同程度地保存了一些古汉语的成分,这些方言材料对于古代汉语、汉语史的研究是极端重要的

。四川方言同样保留了大量古语词,这些古语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逐渐消失。黄侃《蕲春语》云:“固知三古遗言,散存方国。考古语者,不能不验之于今。考今语者,不能不原之于古。”

扬雄《方言》、郭璞《尔雅注》、明代李实《蜀语》、清代张澍《蜀典》、清代张慎仪《蜀方言》、民国唐枢《蜀籁》等,均记录了不少的四川古方言词。就当前学界的研究来看,王文虎、张一舟、周家筠《四川方言词典》,蒋宗福《四川方言词语考释》,梁德曼、黄尚军《成都方言词典》,杨小平《南充方言词语考释》等均考证了大量四川方言词语,崔荣昌《四川方言研究述评》则对历代四川方言词语研究予以了梳理与总结。

对四川方言中的古语词进行考证,不仅有助于梳理汉语词汇的发展演化过程,同时亦有利于深入挖掘巴渝本土文化。其中,蒋宗福的《四川方言词语考释》、杨小平的《南充方言词语考释》在古语词考证中取得显著成绩。例如: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模型是优化配置的主要工具,我国政府及各省市多年来的配置工具主要是卫生区域规划,其在一定时期内为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从资源配置现状看,卫生区域规划是计划手段,还不能解决复杂的资源配置中计划与市场平衡问题[1],需要建立科学的数学模型进行优化配置。

衁,《说文解字·血部》:“衁,血也。”《左传·僖公十五年》:“士刲羊,亦无衁也。”该词作“衁子”,又作“血旺”

1.3 排除标准 (1)住院期间死亡病例。(2)临床资料或随访资料不完整。(3)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恶性肿瘤、活动性肝病、皮肌炎等可能影响Non-HDL-C、LDL-C检测结果的疾患。(4)3个月内服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5)本次住院前有3个月以上的他汀类药物服用史。(6)住院期间病情凶险,如发生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力衰竭等。

本文提出的“互联网+军民融合+知识产权+科技服务”运营机制,为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实现了海量信息轻松掌握,跨界资源轻松整合,军地发展共赢共生,以运营平台模式展现各要素功能。该平台叫“军地网”(www.ejmrh.com),平台下设6个版块,分别是军民科技融合网、民参军服务网、军地专利创新网、军地双创汇、军民融合金融服务网、军民融合资讯网,运营模式中的诸多要素和信息,在平台上都有充分体现,用户对应查找,用起来方便快捷。

茹,又作“䋈”。《广雅·释诂》:“䋈,塞也。”王念孙疏:“䋈,或作‘茹’”。《汉语大字典》引《唐律疏议·杂律》:“诸船人行船、茹船、写漏、安标宿止不如法,笞五十。”长孙无忌疏:“茹船,谓茹塞船缝。”

搣,《说文解字·手部》:“搣,㧗也。从手烕声。”《广韵·薛韵》:“搣,手拔也。”《蜀语》:“手裂物曰搣。”

詑,《说文解字·言部》:“詑,沇州謂欺曰詑。”《玉篇·言部》:“詑,谩而不疑。”《类篇·言部》:“詑,欺罔也。”四川话中读[tang],亦指欺骗、诈骗

倯,扬雄《方言》卷三:“庸谓之倯,转语也。”郭璞注:“倯,犹保倯也。”《巴县志》卷五《礼俗·方言》:“蜀人谓猥琐可憎曰倯。”四川方言中,“倯”亦指慵懒、猥琐。

臑,《广韵·虞韵》:“臑,嫩软貌。”《楚辞·招魂》:“肥牛之腱,臑若芳些。”《蜀语》:“不脆曰臑。臑音如。”绵阳、重庆等地方言依然说“臑”。

首先户外拍摄方面我们可以选择很多设备,除了必备的广角镜头之外,长焦镜头也同样重要,它能够在拍摄远方的丘陵或是在拍摄迷雾天气下时隐时现的动物时起到压缩透视的效果。当然也不要忘记滤镜包,偏振镜的运用能够增强户外季节的色调,而中灰渐变镜可以平衡曝光。选择恰当的器材,帮你在不同的场景拍出满意的照片。

閜,《说文解字·門部》:“閜,大开也。”《广韵·马韵》:“閜,大裂也。”四川方言中亦是指裂缝、裂开。

冀鲁官话,河北唐山,河北昌黎、保定,天津,山西广灵,山东济南、淄博。如“小孩吃妈妈”。蒲松龄《聊斋俚曲集·禳妒咒》:“听说你媳妇子把你那妈妈都铰去了,你怎么受来?”

奓,《说文解字·奢部》:“奢,张也。从大者声。凡奢之属皆从奢。籀文‘奓’。”《广韵·麻韵》:“奓,张也。”《玉篇·大部》:“奓,下大也。”重庆、四川方言中,“奓”亦指张开。

任继昉在这里阐述了“mama”一词的起源及它与“乳汁”“乳房”义的联系。在母亲哺乳时,婴儿自觉不自觉地将mama与妈妈、乳汁联系起来。因此,mama这一语音形式在世界各地普遍具有“乳汁、乳房”义。任继昉还指出,“吾乡方言中即称乳房为‘妈头子’,称乳汁为‘妈子’,而绝不称‘奶’(‘奶’只用来指称祖母)”

。类似的俗语民谣还有“十个鱼,八个虾,大姑娘也能吃出妈”,“妈”即指乳汁。

啰謰,该词原作“謱謰”,《说文解字·言部》:“謰,謰謱也。”东汉王逸《九思·疾世》:“嗟此国兮无良,媒女诎兮謰謱。”洪兴祖补注:“謰謱,语乱也。”四川方言中,作“啰謰”,指人啰嗦。

捼,《说文解字·手部》:“捼,推也。从手委声。一曰两手相切摩也。”《广韵》:“捼,捼莏。”《集韵》:“捼,揉也。”今四川方言中,还有“捼面、捼衣服、捼脚、捼背”等说法。

魌头,本指古代驱鬼时扮神者所戴的面具。《周礼·夏官·方相氏》:“方相氏掌蒙熊皮。”郑玄注:“蒙,冒也。冒熊皮者,以惊驱疫疠之鬼,如今魌头也。”王筠《说文句读》:“䫏头,即今假面。”民国十三年《江津县志·风俗》:“古礼有方相、䫏头执戈,击圹四隅之说,此其类乎?”

现代四川方言中,“魌头”是指便宜的东西。

二、“”的词义来源

[妈头]

山西襄汾、安徽阜阳等地。妈头,指奶头;乳房。

1.既注意发挥政府强制作用又尊重公民个人选择。一般来说,政府认为尽量减少对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干预,可以使社会保险项目的内部实现均衡,同时可以减少财政的负担;但政府在保险项目无法实现自我平衡,导致收不抵支时,又会发挥它“兜底”的作用,通过公共计划的形成来影响私人保险公司的决策,如老年残障健康保险(Medicare)和联邦政府对各州医疗援助资助计划(Medicaid),也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规范保险公司的行为。为了使潜在的计划者在大量的复杂计划中选出自己真正满意的计划并加入,政府甚至会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如“第四类医疗费”计划就有选择时间限制,超过这个时间再加入每月都会有1%的罚金。

江淮官话,安徽淮南。《淮南民歌》第一辑:“小脚好比钩羡井,妈头好比迷人桥,吐沫子好比迷魂汤。”

[妈子]

芒香四溢有“特技”——采购使用安全、有效的农资药品和肥料,酌情按比量布施,排除依赖性、免疫性用药,杜绝滥用农药,保证果质、果味。

西南官话,如湖北天门等地。妈子,指奶头;乳房。

整个诵读活动分为三个篇章: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成立——经典的深度·革命的力度;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经典的温度·建设的热度;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经典的亮度·改革的向度。16个单位的党员教师用朗诵、合唱、舞蹈等形式讴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中原官话,如河南固始。妈子,指奶;乳汁。

[妈妈]

炮制方法及提取溶剂对何首乌中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 朱 敏等(11):1532

东北官话,吉林白城、辽宁锦州。北京官话,如北京“吃妈妈”。妈妈,指乳房;乳汁。清李光庭《乡言解颐》:“谣曰:下雨了,刮搭搭,小孩醒了吃妈妈。京师谓乳为咂咂,乡人直谓之妈妈。”1933年《顺义县志》:“小孩吃乳,亦称吃妈妈。”

敹,章太炎《新方言·释器》:“凡非绽裂而粗率缝之亦曰敹。”该词在先秦时期已经使用,如《尚书·费誓》:“善敹乃甲胄。”孔颖达疏:“郑云:‘敹,谓穿彻之。’谓甲绳有断绝,当使敹理穿治之。”《新唐书·藩镇传·程日华》:“敹甲训兵。”《蜀方言》:“粗略治衣曰敹。”

中原官话,江苏徐州,山西临汾,陕西宝鸡,山东东平、菏泽、平邑等地,如“小孩吃妈妈”。西南官话,湖北武汉、宜昌。

[妈奶子]

中原官话,山东郯城。妈奶子,指乳房。

由此可以看出,在东北官话、中原官话、西南官话等方言中,“妈”表“乳房”“乳水”义都比较常见。不仅是汉语各大方言中“妈”可表“乳汁”义,在世界主要语言中,“妈”亦与“乳汁、乳房”有着直接的联系。任继昉《汉语语源学》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2.3.1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完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制度体系,推动完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用地政策、畜禽规模养殖场环评制度、碳减排交易制度。落实《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指导长江经济带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在长江经济带畜牧大县率先完成整县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推动形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可持续运行机制。开展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示范引领长江经济带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全面铺开。

婴儿感兴趣的不仅是妈妈或爸爸,还有妈妈的乳房或乳汁,这也是婴儿最早、最经常接触的事物。因此,许多语言中的mama还表示“乳房”或“乳汁”。英语的mamma,西班牙语的mama,德mamma和法语的mamalle均为乳房之义。在汉语的一些方言中,“妈妈”可以指乳汁。婴儿逐渐懂得,只要发出“mama”这个音,他所需要的人就会来到身边。作为哺育者的母亲自然而然把这种带鼻音的声音当作对自己的召唤,这在母亲称谓词的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另外,papa也一样,英语的pap,拉丁语的papilla,瑞典语的patte,立陶宛语的papas,意大利语的poppa,均表示“乳房”或“乳头”。

揾,《说文解字·手部》:“揾,没也。”段玉裁注:“没者,湛也,谓湛浸于中也。”唐代李肇《唐国史补》卷上:“旭饮酒辄草书,挥笔而大叫,以头揾水墨中而书之。”

需要指出的是,在今天的四川方言中,“妈”很少表示“乳汁”义,其表乳汁义的主要是“奶奶”。《四川方言词典》:“奶奶,(1)人的乳房。(2)人的乳汁。”如“当初婆婆去世,你还是吃我的奶奶长大的。”

《蜀籁》卷一:“一个婆娘两个奶奶,哪有错的。”《跻春台·过人疯》:“还要与你师婆把法赛,杂种儿子今夜要装灾。快些回家吃奶奶,免得羞你祖先台。”类似的词语还有“奶娃子”,指吃奶的孩子,多指婴儿;“奶豚子”,指正在吃奶或断奶不久的小猪

。《成都方言词典》:“奶奶,乳房,人和哺乳动物乳腺集合的部分。”如:“夜晚又怕儿叫唤,睡起都把奶奶含。”

“奶子”,指奶妈,或保姆。此外,部分方言区称妈妈、母亲为奶子。如:“我们这儿喊妈兴喊奶子。”

一个合理的解释是,四川方言“乳汁”义原本亦由“妈妈”一词来承担;当“妈妈”由“乳汁”义引申指“幼儿所吃的饭食”时,“乳汁”义则改由来自共同语的“奶”“奶奶”承担。

三、“”的语音演变

我们认为,这主要是涉及到语音的鼻化这一问题。鼻音化与鼻化度是目前学界研究的重点,学者们从生理、语音等方面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音节是由音素构成的,在单字的实际发音中,声、韵、调会互相影响。一般认为,发鼻音时,口腔气流通道完全封闭,软腭下降,气流从鼻腔流出。不过,现代语音学实验表明,在音素发音时,口腔、鼻腔都会产生或强或弱的能量。石锋等指出,鼻音与口音发音时,都会在口腔和鼻腔内产生气流,具有一定的能量;两者的区别是在于,鼻音与口音发音时,各自所占鼻腔、口腔总能量的比例有所不同

。所谓“鼻化度”,是指语音发音时的鼻化程度。时秀娟等曾对北京话单字音中元音的鼻化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单字音中的响音都有鼻化度,其鼻化度会受到声、韵、调的影响而发生不同的变化

目前,学界主要是以鼻音计(Nasometer)来计算响音的鼻化度。石锋等学者曾利用Kay NasometerⅡ6400鼻音计对部分方言语音的鼻化度进行了测试。其计算公式为:N=100×n/(n+o)。其中,n表示鼻音能量(nasal acoustic energy),o表示口音能量(oral acoustic energy)。N为鼻化度,N数值越大,则表明鼻化度越高

。内在鼻化度大小与元音发音时舌位的前后与高低有关,[a]鼻化度最高,[u]鼻化度最低,前高元音[y]的鼻化度也较低。其中,鼻音辅音[m]的鼻化度在80以上

。朱晓农指出,鼻化音不同于鼻音,发鼻化音时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通道流出,具有口腔和鼻腔的共振

。鼻化音可以看作是普通元音附加一点鼻化色彩。在汉语元音中,[a]、[u]、[i]更容易发生鼻化,其中,又以低元音[a]最为常见,原因是在于,发低元音时口腔张大,舌骨肌的一端会带动软腭使它下降,这时咽喉至鼻腔的通道会连通,促使气流通过,从而引发鼻化。

今年阿里巴巴“天猫双11”的数据为:21秒成交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2分05秒超100亿元;1小时47分26秒,突破1000亿元; 22小时28分37秒,到达2000亿元。最终,双十一全天的交易额定格在2135亿元人民币(约合308亿美元)。此前中国国家邮政局11月12日发布数据显示,“双11”当天,主要电商企业全天共产生快递物流订单13.52亿件,同比增长25.12%;全天各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4.16亿件,同比增长25.68%。

汉语历史上也发生过类似的鼻音化变异例子。如人称代词“你”“他”“我”都是阴声韵,音节末尾为元音,音节结构为“声母+单元音”,读音为你[ni]、他[ta]、我[o]。中古时期,汉语中产生了表示多数的“们”字,当“你”“他”“我”等代词与“们”结合时,“们”字的鼻音声母[m]会产生“逆同化”而影响前面音节的韵尾,使其元音发生鼻音化。徐世荣指出,在北方方言中,人称代词在长期的口语交流中使用频率甚高,发音逐渐鼻音化,变为[nin]、[tan]、[nan]

。于是字形亦跟着变化,写为“您”“怹”“俺”等。词语的情感义随之发生变化,增加了尊敬、礼貌之色彩。这类鼻音韵尾的增加,主要是受后面音节的影响。

李如龙曾依据《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归纳出全国各地方言对“乳房”一词的称呼,共22种,具体如下

第三层中风化混合花岗岩厚度5~10m,RQD=30.9~60.8,天然重度平均值23.3kN/m3。Ra平均值52.2MPa,标准值50.1MPa。C=200kPa,Φ=40°,fak=5000kPa。

个个︱砸儿︱妈儿︱奶头儿︱奶子︱妹妹︱妈妈︱奶︱奶子︱妞妞︱奶奶︱奶妞︱乳头儿︱妈妈儿︱斗斗儿︱咪咪︱妈︱捏捏疙瘩︱灭灭︱芒芒

[1]崔荣昌.四川境内的客方言[M].成都:巴蜀书社,2011.

[2]李如龙.汉语方言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黄侃.黄侃论学杂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4]蒋宗福.四川方言词语考释[M].成都:巴蜀书社,2002.

[5]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第二版)[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武汉:崇文书局,2010.

[6]梁德曼,黄尚军.成都方言词典[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7][清]刘省三.跻春台[M].蔡敦勇校点.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

[8]任继昉.汉语语源学(第2版)[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6.

[9]王文虎,张一舟,周家筠.四川方言词典[Z].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10]查中林.四川方言词语之语素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8.

[11]石锋,时秀娟,冉启斌.北京话语音的鼻化度分析[J].南开语音年报,2007,(1).

[12]时秀娟,冉启斌,石锋.北京话响音鼻化度的初步分析[M].当代语言学,2010,(4).

[13]时秀娟,梁磊.南京话响音的鼻化度——兼论/n、l/不分的实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

[14]朱晓农.说元音[J].语言科学,2008,(5).

[15]徐世荣.北方话人称代词鼻韵尾的来历[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3).

[16]迟咏.朝阳话的鼻化音特点及克服方法[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5).

猜你喜欢

鼻音乳汁方言
乳汁点目需谨慎
到底谁是老师啊?
预防乳汁淤积,如何从前期做好养护?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浅谈普通话中的边鼻音教学
播音学习札记——鼻音过重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