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好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城市绿色转型发展

2022-02-22许丽萍

北方经济 2022年12期
关键词:内蒙古绿色建筑

许丽萍 云 杰

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任务的总基调就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作为承载人口、集聚经济活动、汇集能源资源的空间载体,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型、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一环,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场景。近年来,内蒙古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张、人口大幅提升,城市发展进入提质增效的重要时期。20座大中小城市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必定也成为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建筑和交通运输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领域,而城市是建筑最为集中的区域,机动车尾气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未来,居民消费也将逐渐成为碳排放量的主要增长点。新时期通过推广绿色建筑、发展绿色交通、倡导绿色消费,将有效提升城市绿色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一、推广绿色建筑

据世界银行测算,到2030年前,若要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70%的潜力在建筑节能减排方面。根据全国建筑节能协会能耗专委会数据,现阶段我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49.9亿吨,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50.6%,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与发达地区相比,内蒙古建筑行业工业化程度较低,传统生产方式仍占据主导地位。新增建筑碳排放主要集中在钢铁、水泥、玻璃等建筑材料的生产、运输及施工过程,建造方式较为粗放、能源资源消耗较大、污染排放偏高。需要推动从建材使用到建造方式到建筑使用等行业全生命周期绿色化低碳化。

一是推动绿色建材认证和使用。进一步推广绿色建材产品认证范围,优先推进装修装饰材料等用量大的和用户体验直接的建筑材料绿色认证,打造绿色建材品牌,提升内蒙古建材企业绿色化、标准化、品质化发展水平。鼓励区内建筑项目广泛使用绿色低碳建筑材料,编制政府采购支持绿色低碳建材产品目录,建立采信数据库,政府采购工程等项目率先使用数据库中的获证绿色建材,提高绿色建材应用比例。

二是大力推广绿色建造方式。绿色建筑需要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等科技支撑来减少排放和提高效率。例如,相比传统建造方式,装配式建筑可以节水90%,降低70%的废物、废渣以及大气污染。内蒙古已创建包头市、满洲里市2个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可以考虑从制度环节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在集中供地竞拍中设置竞高标准商品房建设方案环节,装配率越高得分越高,尽快提高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数据显示,以建筑信息化模型(BIM)为代表的智慧建造产品在国内百强房企中使用率已达73%,内蒙古智慧建造整体行业规模基数还比较低,应鼓励引导区内建筑企业加大智慧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引入BIM、物联网、机器人等智能化科技手段,尽快探索出适合各盟市的智能建造发展模式和实施经验。可出台内蒙古绿色建造科技创新指导手册,为全区房地产市场与建筑行业绿色建造提供设计技术与施工指导。

三是落实好星级绿色建筑标识制度。持续推进绿色建筑竣工及运行评价,探索推进新建、扩建、改建公共机构建筑按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和净零能耗要求进行设计、建造和运行。利用高效设计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能耗,落实好对取得相应星级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给予城市配套费减免等政策规定,实现星级绿色建筑持续增加。针对城市既有建筑存量较大,碳排放高,持续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立健全公共机构既有建筑绿色节能改造资金稳定投入机制。提升其能效水平和优化建筑用能结构,聚焦绿色产品的开发和运营,提供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产品和物业服务。鼓励采用能源费用托管等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模式,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机构节能降碳工作,完成既有建筑调适、节能和绿色化改造。

二、发展绿色交通

交通运输占全国终端碳排放的15%左右,其中公路运输是排放主体,占到交通运输碳排放总量85%以上;铁路占比最低,大约不到1%;海运和航空大约都是6%。据测算,一辆汽车每燃烧一升燃料大约排放2.5千克二氧化碳。2021年末,内蒙古民用汽车保有量673.7万辆,由此推算公路交通领域碳的排放量非常大。与之相对,内蒙古交通发展技术水平和能源结构尚未发生根本性转变,综合交通体系协同性还远远不够,运输量大、绿色低碳的铁路、水路等发挥作用仍然较小。“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全区经济和交通运输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交通碳排放总量还将持续增加,必须做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低碳高效交通两者的衔接,促进城市交通运输向绿色低碳转型。

一是提高居民绿色出行的比例。绿色出行是推动交通碳达峰的最佳辅助措施。继续落实“公交优先”,优化轨道交通和城市公交系统,提高地铁、轻轨、公交等智慧化程度,通过大数据提供更精准的查询。构建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为基础、出租汽车为补充、共享出行为拓展的多层次一体化城市客运服务体系。优化数据信息采集功能,应用自动驾驶、共享出行等提升车辆使用效率,鼓励公众绿色出行。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等安全、舒适、便捷的慢行交通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建设自行车专用道,进一步营造居民出行良好环境。研究将慢行车道、共乘车道纳入城市路网总体规划、将具有绿色属性的出行方式纳入交通规划和绿色出行体系的可能性。

二是推进运载工具的清洁能源化。2021年,内蒙古新能源汽车保有量33172辆,仅占民用汽车保有量的0.49%;全区公交新能源车辆6322辆,占公交车辆的比重为51.7%,二者都有很大提升空间。实现城市交通运输能源结构优化,推动天然气公交车、电动汽车广泛应用,积极推动氢能源等燃料电池汽车试点示范应用。将公共充电桩、加氢站建设纳入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范围,鼓励逐步将存量充电桩改建为直流快充桩,完善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加气站、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增强桩站互联互通能力。在安全与经济允许的条件下配套储能设备,建设“分布式光伏+充电桩”一体化充电设施,促进新能源汽车与可再生能源高效协同发展。降低电动汽车加入数字出行平台的准入门槛,探索新能源车“购置补贴”变为“运营补贴”,切实提高电动汽车的使用率。

三是提高智慧交通水平。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将互联网新技术、数字孪生技术等运用于交通的整体规划调度和运营管理。应用车路协同等先进技术,实现智能汽车与道路基础设施、路侧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形成车、路、云、网、图于一体的智能网联协同系统,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运输效率,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碳排放。基于智慧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和城市路网智慧管理基础,探索开展预约出行等智慧出行系统设计,构建以公共交通为核心的一体化全链条便捷出行服务体系,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

四是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加强煤炭、钢铁、电解铝、电力、焦化、水泥、建材等大型工矿企业的铁路专用线、封闭式皮带廊道等建设。加快推进煤炭等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全面优化铁路货运布局,推进铁路专用线进矿区、进物流园等。加强与京津冀地区港口联系,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研究完善“公转铁”财政补贴和铁路运价优惠政策,铁路专用线建设资金补贴及贷款优惠政策,铁路和水路货运规范收费政策,制定绿色运输能力保障制度。推进货运领域示范应用纯电动、氢燃料电池车辆和电气化公路系统。发展城市共同配送、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分时配送等集约化模式,建设“集约、高效、绿色、智能”的城市货运配送服务体系。

三、倡导绿色消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消费将大幅提升内蒙古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按照发达国家经验,居民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占排放总量比重可高达60%-80%。据报告《大型城市居民消费低碳潜力分析(2020年)》显示,在相同情况下,若国内居民从现有生活消费方式逐步转向相应的低碳消费方式,2030年人口超过1000万的一二线城市人均年减排量至少可达到每人每年1.1吨,城市可通过居民低碳生活消费模式每年减少至少1100万吨碳排放。尽管长期以来内蒙古碳排放主要源于工业化的高速发展,但在国家消费结构持续升级背景下,居民消费领域碳排放将随着消费水平不断增长而大幅增加,全社会低碳发展意识亟待加强,全区绿色消费需求亟待激发和释放。

一是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和为低碳产品掏钱的意愿,推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转变。推动构建全民行动体系,鼓励推行绿色衣着消费,购买绿色有机食品和农产品,积极践行垃圾分类、光盘行动,大力倡导节约环保,使绿色消费成为公众的自觉选择和主流方式。

二是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绿色消费是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鼓励消费者购买碳标签产品,强化数据信息采集,为公众绿色消费提供便利。引导企业将低碳理念融入产品研发设计中,提升绿色低碳产品市场占有率,促进产业良性转型和经济可持续增长。

三是发挥市场的激励作用。推动全社会参与绿色价值的实现与分配,实施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的节能减碳行为可量化碳积分兑换奖励,逐步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出行碳账户制度,试点行业绿色账户积分激励机制,直观、及时地向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展示低碳行为数据,探索以积分奖励等激励机制广泛调动全社会参与减排行为。探索开展低碳消费法律法规体系的立法前期准备工作,通过实现低碳行为数据与碳普惠减排量的转换,以及尝试与碳市场交易平台的连接,构建全民参与的集商业激励、公益奖励和交易赋值于一体的碳普惠体系。

推动城市绿色转型发展对于内蒙古在新时期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都至关重要,是内蒙古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的关键。贯彻落实“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新发展阶段的城市发展,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和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进程,推广绿色建筑、创建绿色交通、倡导绿色消费等,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草原城市。

猜你喜欢

内蒙古绿色建筑
绿色低碳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建筑的“芯”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可爱的内蒙古
爱在内蒙古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