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放思想,多维度认识软实力

2022-02-22尤建新

上海质量 2022年1期
关键词:多维度实力要素

◆ 尤建新/文

(作者系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上海市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总顾问,本文根据其在2021发展与管理论坛上的发言整理而成)

如何认识软实力

关于软实力的说法,往往见仁见智,没有标准答案。因为如果成为示范,一般而言会害人不浅;如果找到标杆,那可能就封杀了创新。如何认识软实力,视角不同,回答不同。硬实力和软实力本身是一个相对概念,界限较为模糊。有些东西看似是软实力,但在某些情况下也是硬实力的一种体现,反之亦然。正确认识软实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于不忘初心。口是心非容易,言行一致很难。不忘初心要求我们用一颗朴素之心对待复杂的事情,要从“为人民谋幸福”视角出发去思考和实践。

城市、企业、大学等各个组织都有软实力的概念。从城市的角度来看,我们首先要解放思想,多维度认识城市软实力。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Nye)首创了“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他认为软实力即一切非物化要素所构成的实力。简单来说,看得见、摸得着的是硬实力,而软实力就是硬实力之外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存在着。如今数字化、互联网的发展使得许多我们原来看不见的东西能够看见了,但是不一定能够摸得着,它也是一种软实力。因此很多事情,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来看待。

GDP体现城市硬实力还是软实力

在衡量城市实力时,GDP是一个最常使用的指标之一。城市GDP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能力和经济水平的主要指标,并且影响城市居民的归属感。城市GDP水平体现的不仅仅是硬实力——城市之间进行经济实力排名时,这个指标衡量的是硬实力,而谈到居民归属感时,这个指标衡量的又是软实力。由此可见,硬实力与软实力往往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外,人均GDP更是一个重要维度,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包括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幸福水平。因此,衡量城市发展水平需要一个综合评估体系。在探讨城市发展水平时,既不能忽视GDP的作用,也不能只看GDP一个指标。我们在关注硬指标的同时,也要思考非物化要素包括哪些。文化(价值观)、体制机制的感召力等都是关键要素,还有更多的要素需要我们发掘。

提升城市软实力还有哪些挑战

第一,重视硬实力建设,轻视软实力建设。比如,对楼宇和道路建设很重视,建设速度也很快,但轻视了全生命周期的规划、设计和运维等系统建设。这种现象,需要我们加大对软实力的重视程度,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说,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性会超越硬实力建设。

第二,提升软实力的目的和目标不明确,甚至存在认知上的差异。这会导致效率的浪费,拖累硬实力的提升。

第三,对软实力的量化及其评价指标的认识和研究不充分。这方面的严重滞后将导致评价“正确性”的缺失。如果城市软实力的提升效果难以正确衡量,会导致努力的方向出现偏差和动力不足。

如何提升城市软实力

提升城市软实力,必须了解城市软实力的两个重要方面。第一,人才流动。人才流动是城市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指示器。人才流动背后有哪些要素作为支撑?从个人和家庭视角看,主要包括吃、穿、住、行、娱、教、科、文、卫、体这十个要素。从个人和企业发展视角看,包括经济和社会生态(市场生态)要素,这些也是个人与家庭支撑的基础。第二,市场生态。一般研究都认为政府是政策制定者,因此把市场生态建设归结于政府的责任。其实,企业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企业是市场和创新主体,市场和创新生态如何要看企业的创新态度和水平。政府和企业在健全市场生态方面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府和企业对于建设好这个舞台有共同的责任。如果没有名角到舞台上参演,那舞台水平就体现得不够好;如果演员在舞台上成不了厉害角色的话,相应的,舞台也建设不上去。

提升城市软实力,企业责无旁贷,企业与城市相辅相成、共荣共生。对应以上两个方面,企业必须发挥作用、展现作为。首先,从人力资源角度来看,城市软实力的提升有助于企业创新和竞争力的提升,尤其在人力资源方面贡献多多。同时,企业也是城市软实力提升的主力军,其贡献的不仅仅是GDP,也包括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贡献作用是双向的。第二,从健康市场生态角度看,体制机制为健康市场生态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而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为健康市场生态注入活力。第三,从企业家精神角度来看,这是企业在提升城市软实力方面的溢出效应,其作用力不亚于企业为GDP所创造的贡献。

解放思想:多维度赋能

对软实力的多维度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帮助我们厘清高质量发展的思路。高质量发展的场景是大质量,超越了微观狭义的质量。例如,大质量融合了可持续的概念,对质量的评估已经超越了产品生产制造和满足顾客需求的范畴,而且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高质量发展依仗的也是高(多)维度赋能。高质量的衡量是相对概念,供需视角下都是取得资源竞争优势的考量,即具备降维打击的能力。软实力赋能也是同样的道理,企业如此,城市也是如此。

以基础设施为例。基础设施的许多概念转变就是随着对软实力的认识深入而改变的。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基础设施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硬实力局限,教、科、文、卫、体等要素丰富了生命的内涵,成为生命线工程的必要设施。

归根结底,提升软实力必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就是破除边界,打破思维的禁锢,达到无界。我们必须从多个维度去思考,为什么全世界人才都向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集聚?其背后强大的软实力是什么?而企业对于“发达”体现的软实力有什么贡献?碳排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表象背后的逻辑又是什么?一个可能的答案是:提升软实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人。所有的政策、制度、生态的设计和建设都应该围绕人来展开。只有当我们的城市、企业以及学校以人为本,注重人的成长发展,人才才会感受到强大的吸引力,慕名而来,才会为城市、企业、学校的发展作出贡献,软实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猜你喜欢

多维度实力要素
空间角与距离的多维度解法
“多维度评改”方法初探
实力抢镜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多维度市南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