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2型心肌梗死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2-02-22王星雨胡思琪李武林游达礼姜婷婷豆振锋王飞胡善友吴晓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出血性休克呼吸衰竭

王星雨,胡思琪,李武林,游达礼,姜婷婷,豆振锋,王飞,胡善友,吴晓

2型心肌梗死(type 2 myocardial infarction,T2MI)指在有心肌缺血的临床证据下,因心肌氧供需不平衡所导致的一种心肌梗死类型[1],其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心律失常、高血压、低血压及贫血等[2-3],且其5年全因死亡率高于1型心肌梗死(type 1 myocardial infarction,T1MI)患者(73% 比 47%),尤其是糖尿病、肾衰竭、心力衰竭患者较易患病[4]。有研究表明,老年危重症患者T2MI发生率约为25%,且T2MI可明显增加患者病死率[5]。另有研究表明,女性、非典型的放射性胸痛、高敏肌钙蛋白I(high sensitive troponin I,hs-TnI)基线水平≤40.8 ng/L是T2MI发生的主要预测因素[6],这为临床快速诊断T2MI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但多数机械通气患者因病情或治疗特殊导致其无法表述自身情况,且难以完成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7],导致该类患者T2MI的诊断存在一定困难。本研究旨在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T2MI的影响因素,以期为该类人群的诊断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实施机械通气辅助治疗;(2)年龄≥18岁。排除标准:(1)既往有T1MI病史者;(2)因慢性肾衰竭、接受化疗、肿瘤晚期等影响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水平者;(3)不能配合完成检查或治疗者;(4)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2 研究对象 选取2017—2019年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585例,经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287例机械通气患者,根据T2MI发生情况将其分为T2MI组130例和非T2MI组157例。T2MI诊断参照《第四版心肌梗死全球定义(2018)》[8]中的相关标准,具体为:cTn水平升高和/或降低,且至少有1次检测值高于第99百分位参考范围上限(upperreference limit,URL);至少满足下列1项与冠状动脉斑块导致血栓形成无关的心肌氧供应、需求间不平衡的症状或体征:(1)急性心肌缺血症状;(2)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Q波时间≥0.04 s、深度至少是后继R波的1/4,并出现粗钝与切迹;(3)影像学检查显示新出现存活心肌丧失或局部心室壁运动异常。本研究经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批号:2019-KY-09)。

1.3 资料收集

1.3.1 一般资料 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慢性心力衰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史、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ystem Ⅱ,APACHE Ⅱ)评分、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住院时间、cTn水平及院内死亡发生情况。

1.3.2 疾病类型 收集患者的疾病类型,包括肺部疾病〔重症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AECOPD)、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吸入性肺炎、肺栓塞〕、心脏疾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急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脑部疾病(脑梗死、脑出血、癫痫)、消化系统疾病(胆管疾病、急性胰腺炎、消化道感染)、多发伤、感染性休克、呼吸心搏骤停、理化因素(中毒、中暑)、出血性疾病。

1.3.3 氧供需失衡因素 参考文献[2,4-5]收集患者氧供需失衡因素,包括重度贫血〔血红蛋白(hemoglobin,Hb)<55 mg/L〕、呼吸衰竭、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非AF性心动过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休克、出血性事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IBM 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T2MI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T2MI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率、APACHE Ⅱ评分、院内死亡率及cTn基线、最低、最高水平高于非T2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男性占比、年龄、高血压发生率、COPD发生率、有PCI史者占比、血管活动药物使用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2 疾病类型 本组患者疾病类型以肺部疾病为主,占48.8%(140/287)。T2MI组患者中重症肺炎、感染性休克、出血性疾病者占比高于非T2MI组,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多发伤者占比低于非T2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AECOPD、吸入性肺炎、肺栓塞、ACS、急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脑梗死、脑出血、癫痫、胆管疾病、急性胰腺炎、消化道感染、呼吸心搏骤停、中毒、中暑者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疾病类型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disease typ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3 氧供需失衡因素 T2MI组患者重度贫血、呼吸衰竭、MODS、AKI、休克及出血性事件发生率高于非T2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F、ARDS、非AF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氧供需失衡因素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related factors of oxygen supply imbal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APACHE Ⅱ评分、cTn最高值、重症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多发伤、呼吸衰竭、MODS、AKI、休克、出血性事件作为自变量,T2MI作为因变量(赋值:未发生=0,发生=1),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 Ⅱ评分、呼吸衰竭、休克、出血性事件是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T2M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4。

表4 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T2MI影响因素的变量赋值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4 Variable assignment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2MI in ICU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3 讨论

T2MI的主要发病机制包括单纯心肌氧供需失衡、冠状动脉狭窄致心肌氧供需失衡、非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夹层和/或壁内血肿致心肌氧供需失衡[8]。目前针对临床诊断T2MI虽有推荐意见,但仍存在盲区[9-10]。PUTOT等[11]研究表明,冠心病是T2MI、T1M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但T2MI患者中PCI治疗者占比低于T1MI患者(28%比67%)。冠状动脉造影是临床诊断心肌梗死的“金标准”,但T2MI患者行造影者占比较低,故临床针对T2MI的诊断仍缺乏直接的参考依据。上述研究结果还显示,T2MI患者院内死亡率是T1MI患者的两倍(15%比7%)[11]。本研究结果显示,T2MI患者院内死亡率为53.1%,进一步支持了T2MI患者院内死亡率高的观点。此外,本组ICU机械通气患者T2MI发生率较高,为45.3%(130/287),提示ICU机械通气患者T2MI发生率较高,因此早期识别T2MI高风险患者对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呼吸衰竭、COPD、严重低氧血症、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出血及MODS等危重症患者常需采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12]。既往研究表明,MODS是T2MI的危险因素之一[5],但本研究并未得出该结果,可能与纳入样本量及患者疾病类型不同有关。此外,部分研究强调了机械通气在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疾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及重要性[13-17],但心肌氧供需失衡是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重要适应证,外加机械通气患者治疗的特殊性,导致对该类患者T2MI的临床诊断存在一定难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APACHE Ⅱ评分是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T2MI的独立影响因素。APACHE Ⅱ是临床评估危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主要评分系统。研究发现,与低APACHE Ⅱ评分(<22分)患者相比,高APACHE II评分(≥22分)患者心肌损伤发生风险升高了3.43倍[18]。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呼吸衰竭、休克、出血性事件是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T2MI的独立影响因素,分析原因为:呼吸衰竭是因各种原因引起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无法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血氧饱和度降低,危重症患者虽接受呼吸机支持治疗,但仍可能存在机体利用率低,无法满足心脏代谢需求;休克及出血性事件发生的机制均包括血氧供需失衡,故该类患者极易发生T2MI,提示针对呼吸衰竭、休克及发生出血性事件的机械通气患者,应警惕T2MI发生。

综上所述,本组ICU机械通气患者T2MI发生率为45.3%,APACHE Ⅱ评分、呼吸衰竭、休克、出血性事件是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T2MI的独立影响因素,可为临床识别T2MI高风险人群提供参考。但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小,且以老年人为主,且多数患者仅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T2MI诊断,导致结论可能存在偏倚,今后还需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本结论。

作者贡献:王飞、胡善友、吴晓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吴晓进行研究的实施与可行性分析;王星雨、胡思琪、姜婷婷、豆振锋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李武林、游达礼进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王星雨撰写、修订论文;王飞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并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

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出血性休克呼吸衰竭
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出血性痔疮患者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