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与乡村振兴”多人谈

2022-02-22张卫国孙凤达瓦卓玛杨一枫王大柱朝日祥之

语言战略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方言语言文化

张卫国 孙凤 达瓦卓玛 杨一枫 王大柱 〔日〕朝日祥之

乡村振兴离不开语言助力

张卫国(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山东大学语言经济研究中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语言虽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但由于语言自身所具有的经济、社会、文化属性,乡村的“五个振兴”——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都离不开语言助力。

首先,发展乡村语言产业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产业是采取市场化的经营方式生产语言类产品或提供语言服务,以满足国家、组织或个人对语言类产品或服务的多层次需求。我国是一个多语、多言、多民族国家,在广大乡村和民族地区,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及服务等需求旺盛,市场潜力巨大。大力发展乡村语言产业,有助于促进乡村语言消费乃至就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其次,乡村人才振兴离不开教育。教育是人力资本最常见也最重要的形式,而教育过程中的知识获取、技能提升、信息加工与处理等人力资本积累,都离不开作为教学媒介的语言。此外,语言能力体现着人的素质构成,是人们心智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要素之一。这意味着与学习其他技能一样,学习语言也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学习外语如此,学习普通话、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也是如此。研究表明,劳动力市场上所存在的收入差距问题,一定程度上是由劳动者语言能力存在差异造成的。可以说,语言能力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人力资本。

再次,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语言、文化的沟通与融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等重要。不仅要发展乡村产业、壮大乡村经济,更要激活和繁荣乡村文化。城乡文化融合发展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必由之路。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相通,文化也相通。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在语言融合和文化融合上发挥着纽带作用。地方语言文化与普通话融合创新,有助于培育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将我国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发扬光大,实现乡村文化自信,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

第四,语言景观是生态环境的一部分,乡村语言景观治理也是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乡村生态振兴的核心在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乡村绿色发展。乡村语言景观不仅发挥着信息功能和象征功能,其本身也是美丽家园生态的组成部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耳熟能详的金句,总是出现在乡村地界最显著的位置,不仅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其理念更是随着语言景观深入人心。因此,有必要合理引导和规范乡村语言景观建设,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最后,语言是乡村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乡村基层党组织处于党在农村开展工作的最前线,关系到党和农民心连心。党的方针、政策、文件精神,其上传下达,主要是通过语言和文字的表述。在乡村党组织建设、组织生活过程中,信息渠道是否畅通,对于党的方针、政策、文件精神的领会是否到位、贯彻是否坚决到底,语言沟通是关键。在农村继续加大推普力度,将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能力,促进村民参与乡村社会治理,保证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本文为国家语委重大科研项目“中国语言扶贫的经验成效及

相关理论问题研究”(ZDA135-9)的阶段性成果)

发挥语言在乡村振兴中的资本作用

孙 凤(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城乡发展不平衡不仅在于物质差距,更在于文化落差。乡村振兴必须首先提振乡村文化,而语言作为一种资本,在其中起到塑形和铸魂的作用。

第一,语言是品牌资本。在消费者从解决“吃、穿、用”到追求“住、行、游”的转变中,“行”和“游”是评价小康生活实现与否的重要标志。旅游是对美境、美景、美食和美言的欣赏,而旅游目的地的方言是美境、美景和美言不可或缺的内容。乡村振兴中的美丽乡村、休闲农业、特色小镇建设是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为目标的,方言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名片,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品牌资本的作用。

第二,语言是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促进两个或更多个人之间合作的一种非正式规范,其表现形式有社会网络、规范、信任、权威、认同以及社会道德等方面。语言是表达情感、沟通信息、建立权威、获得信任和建构认同的基础。乡村振兴是需要动员群众力量合作参与的社会行动,需要行动者达成共识,而语言是凝聚乡村价值认同、涵化群众心灵、淳化乡风民风的重要工具,也是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和乡风文明新气象的重要手段。

第三,语言是象征资本。象征资本具有认知和社会区分的功能,语言作为象征资本被内嵌于行动者的身体和意識中,是建构文化认知、进行文化区分的符号。在乡村振兴中,语言担负着“记住乡愁”和“留住乡音”的使命,是传承和保护乡村方言、乡村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语言知识和语言艺术的重要内容。

第四,语言是人力资本。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和主力军,农民语言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农民的科技文化和生产经营水平。在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的新时代,语言也成为创造价值的重要人力资本。乡村振兴需要加大农民国家通用语言的教育和培训,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加强语言人才队伍建设,为振兴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如何发挥语言在乡村振兴中的资本功能呢?第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通过语言政策、语言教育、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等进行顶层设计。第二,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市场能够激发语言创作者的活力,使之创作出优秀的语言产品。新媒体时代,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语言产品在讲好乡村故事,展现乡村的文化自信和时代魅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三,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服务作用,通过建立乡村社会工作和志愿者服务平台,加强乡村方言的登记与数字化编码工作,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数字化技能和直播技能的培训,助力农村语言人才的成长。

(本文为清华大学文科振兴课题“农户生计资本问题研究”(2019THZW)的阶段性成果)

深挖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助推乡村语言产业振兴

达瓦卓玛(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藏语言文学系)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资源,对其进行科学保护与合理开发,不仅有利于深入了解并阐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及悠久的交融历史,促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与大发展,也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民族地区的顺利实施。

关于语言的文化属性,学术界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与研究,笔者单就语言的经济属性谈一点认识与见解。目前在民族地区,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体现语言的经济属性:一是学习并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便于沟通外界、异地就业、拓展市场等;二是传承并保护本民族语言和文化,将其与当地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相结合,从而推动经济发展。两相对比,前者实现经济发展较为直接,也较为普遍;而后者则较为间接,实现的难度也较大,因而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少数民族若要充分发挥本民族语言的经济功能,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第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好本民族语言资源的保护。利用现代多媒体数字化技术手段和设备,深入调查记录有文字和无文字的少数民族方言土语,构建各民族完备的语言文字档案,建设具有存储、查询、分类、比较、计算等功能的少数民族语言有声数据库,研发少数民族语言地图集和语言学习软件,以直观立体地展现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的存活状态和发展过程,以便实现语言文化的“活态”传承。

第二,培养具有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少数民族双语人才。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离不开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支撑。当前,少数民族群众尚未充分认识自身语言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其自身语言应用能力也较为薄弱。因此,政府、学校、企业、家庭应联合规划,以双语教育制共同培养既能熟练掌握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又对本民族社会历史、风土人情全面了解,同时具备民族经济学和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的少数民族本土复合型人才。

第三,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文旅融合,促进语言文化发展。语言作为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媒介,其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拥有神话、传说、故事、戏曲、谜语、谚语、民歌等丰富的民间口头传统文化遗产,应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为契机,以文化传承发展为宗旨,以艺术展演、旅游体验等为媒介,创新旅游文化发展模式,加强语言文化表现形式和深厚内涵的融合,在传统民族旅游文化产业中注入新的内生发展动力,从而实现既保护传承了语言文化遗产,又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的双赢效果。

普通话助力“普通话之乡”脱贫

杨一枫(人民日报社) 2018年,我到国家级贫困县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挂职副县长,负责扶贫工作。

刚到滦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刻着“普通话之乡”的大石头,当时倍感惊奇,为什么普通话之乡是在这儿,不是在北京呢?后来才了解,北京话的发音分为两种:一种是北京官话,又叫北京雅音,较为规整;另一种是北京胡同音,多吞音、省字、儿化音。由于人口迁移和政治文化变迁,北京地区的北京官话和胡同音渐趋交融。明朝时期,为抵御长城外的武力侵扰,关外的人大都迁入关内,位于长城外的滦平成为无人居住的军事隔离区。清朝时期,皇帝去避暑山庄避暑,或去木兰围场打猎,多次经过滦平,每次都会有大量皇亲贵戚、亲兵卫队和服务人员随行,留下的人逐渐形成聚落,他们使用的北京官话也得以保留。新中国成立后,有学者发现当地日常语言音准分明、字正腔圆,且无胡同音儿化、省字等习惯,易于学习推广,因此,有许多人认为这里是“普通话标准音采集地”。

挂职过程中,滦平县的普通话优势给扶贫工作带来极大助力。

帮扶时首先要接触老百姓。这里人说的就是普通话,因此老百姓说的话督导员都听得懂,督导员说的话老百姓也都听得懂,包括国检、省检、考核等都得以顺利进行。

滦平在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的用工语言方面有着“先天”的条件。一些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可能因为家里有病人等种种原因致贫,但他自己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在村子里找公益岗等;还有些外出务工人员或异地扶贫搬迁人员,在异地就业的过程中,语言能力的重要性非常凸显,甚至是文化程度的一种表现。很多对语言能力要求较高的岗位,如接线服务等,在招工时就非常看重这方面情况。

历史文化方面,语言也可以转化为经济价值。滦平地处燕山余脉,整个县城80%~90%的村都在山沟峡谷里。因地理环境,清朝时作为皇帝的御道,留下了很多北京官话的聚落。此外,这里是西周至春秋时期山戎族的核心活动区域之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给促进乡村振兴带来广阔空间。开发的依托和优势是什么呢?就是普通话。培训当地人作为讲解员,他们的普通话都没有问题,沟通交流没有障碍。我曾深入調研邓厂乡,这个地方上世纪80年代是赤贫乡,只有3个村,每个村都在山谷里面,各具特色。我当时就设想,将来可以打造“山谷文化”“沟域经济”,打造一个文化之沟。

普通话助推市场拓展,老家话维系村民乡愁

王大柱(安徽省无为市蜀山镇党委) 我成长于农村,工作在农村,中小学也是在农村完成的。1994年大学毕业后,我就回到农村当了一名基层干部,这么多年来一直都在农村跟农民、跟土地打交道,对于农村我还是比较熟悉的。不过,“语言与乡村振兴”于我却是一个新话题,因为在工作中,我们重点抓的往往是农业、副业、经济、扶贫、教育、环境、交通等,早年还重点抓过计划生育,却很少关注语言方面的事。然而,在应邀参加这个“多人谈”时,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却一下子启发了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我所在的这个镇子地处无为(县级市,2019年撤县为市)西南部,距离市区35公里。全镇总人口6.7万人,总面积128.89平方公里,下辖14个建制村、3个社区。这里有山有水,农业资源、渔业资源、矿石资源、旅游资源都比较丰富,但即便如此,本镇在“大包干”后也与其他许多镇子一样,陷入了发展的瓶颈,甚至出现了衰落的迹象。20世纪80年代,本镇的温饱不再是问题,但当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宽松的时候,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进城务工,留在村子的多是老人、妇女与小孩。进了城的农民,有的在城里站稳了脚跟,有的还只是流动性地打工,但无论是哪种,都不轻易放弃在老家的宅基地和耕地。因为前者想在农村留个根,后者则担心在城市没有保障,随时准备回来过一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这就使得不少房子被闲置,不少田地被抛荒。很多传统的文化活动,如唱庐剧、唱门歌、划龙船、说大鼓书,也没什么人搞了,甚至世代相传的老家话,也不是记忆中的那个味道了。

显而易见,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确实切中了农村问题的症结。现在的问题主要是怎么实施并实现。就我的体会看,乡村振兴的核心还是“人”,若是能留住“内人”、引来“外人”,那就好办。当然,就蜀山镇目前的情况看,重点工作还是要留住“内人”,如果当地人都留不住,怎么能吸引外地人?之前,我们只想着通过产业本身的振兴来让大家有“利”可“居”,让他们不出门也能提高收入、实现富裕,但现在看来这还不够。语言也是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需要提高蜀山镇群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不仅让蜀山人能够用普通话与外界自由地交流、沟通,还要在产品、品牌的命名上,在广告语的内容及形式上,切合外部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强蜀山方言及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这不仅有利于蜀山旅游产业的开发,也有利于维系在外蜀山人的乡愁,吸引他们回来为家乡建设尽一份力。

日本通过语言助力地区振兴

朝日祥之(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包联群译(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大分大学经济学部/经济学研究生院) 日本的地区振兴不只面向农村和渔业地区,而且也与全国各市自治体街道、法令指定城市等都有密切关联。甚至可以说,它已经成为东京都各区域所面临的共同课题。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日本随着人口的减少与老龄化,出现了重点产业衰退等现象,但具体情况因地而异。因此,地区振兴已从针对特定地方政府发展到了涵盖全国范围,并出现了各種各样的活动模式。下面我们重点关注其中的一些举措,并以借词和方言为线索考察语言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首先,用片假名书写的借词用于助力地区振兴。通过简单借用方式引进的日语外来词一般用片假名书写,这种片假名借词给人以“柔和、时髦、暧昧”等印象,而这些“好印象”就被运用于地区振兴。例如,北海道富良野市在振兴计划中建成的建筑物FURANOMARCHE(富良野Marcheマルシェ),名称中的“Marche”(马尔凯)就是源自法语marché的借词。当然,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为“富良野市场”,但是,“市场”显然不如Marche让人感觉到“甜蜜”和“时尚”。后来,这个Marche又被农林水产省用到了“惠比寿马尔凯(东京)、米德兰马尔凯(名古屋)、广岛港马尔凯(广岛)”等资助项目中,因而具有“马尔凯”字样的项目也扩大到了全国范围。

其次,日语各地方言也被用于助力地区振兴。各地政府正在开发根植于本地区的方言项目,全国各地开展的方言演讲比赛就是其举措之一,通过宣传各地区的语言和文化,促进该地区的发展。还有利用方言开发的产品,如方言手巾、方言名次表、方言热水杯、方言纸牌(卡鲁塔)等,在以旅游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很常见。购买这些商品,无疑会促进地区的发展。

冲绳县的“语言日”则是一个独特的例子。因为琉球语中“九月二十日”的“九”和“二十”读作Kutouba,与“语言”(Kotoba)读音接近,所以把这一天定为“语言日”。每逢语言日,除了上述方言演讲比赛外,还会举办琉球舞蹈和音乐会等各种活动。

从不同角度参与地区发展的与方言有关的例子还有“当地英雄”。为了促进地方治安建设,各地都效仿儿童电视节目中的人物角色(例如奥特曼、戈伦杰等),设置了保护当地的的英雄人物,如秋田县的当地英雄“超人纳格”。他们的任务就包括使用当地方言提醒孩子们注意用火安全和外出锁门等,为地方安全做贡献。各地旅游局在海报中也有意识地使用方言,如爱知县冈崎市(属于三河方言区)海报中的标语“yappa Okazaki Daraa”(还是冈崎的吧!)中的Daraa(标准语为Dayone)在三河方言中表示“是吧”的意思;秋田县秋田市的海报标语为“如果你厌倦了日本,你就来(ke)秋田”(ke在秋田方言中表示“来”的意思),通过使用方言引起人们的注意,达到招揽更多观光客的目的。

以上这些都是日本各地政府在不断推进地区振兴中的具体尝试。虽然我们不能断言语言会涉及地区振兴的所有领域,但是也不能低估语言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王 飙

猜你喜欢

方言语言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谁远谁近?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