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朝大礼议事件背后的权力争夺

2022-02-21刘琛玮

金秋 2022年22期
关键词:礼制内阁皇帝

◎文/刘琛玮

皇城内的追杀

桂萼惊慌失措地从皇城的左顺门飞奔而出。

身为嘉靖皇帝的宠臣,天下闻名的礼学大师,在皇城之内如此不知礼仪地疯跑确实让人吃惊。

可桂萼也是被逼无奈,因为更让人瞠目结舌的画面在他身后。几十名身着朝服的大明官员,如同疯了一般在后面追杀桂萼。

按说堂堂的大明官员不该像这样不知规矩,而且大明是讲法制的,桂萼哪怕有罪,也该依律查处,怎么能被大臣们私自追杀呢?

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大明这些官员不顾王法、不知礼教,在皇城内追杀桂萼呢?

兄终弟及

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十四日丙寅,明武宗正德皇帝驾崩,内阁首件大事当然是推荐继承大统的人选。因此,皇太后下旨让内阁讨论后继者为谁的问题。

内阁首辅杨廷和高举《皇明祖训》曰:“兄终弟及,谁能渎焉!兴献王长子,宪宗之孙,孝宗之从子,大行皇帝之从弟,序当立。”梁储、蒋冕、毛纪等内阁成员也都一致赞成这一议案。太监们将此意见禀告皇太后,不多久,太监奉遗诏和太后懿旨,出来宣谕群臣,继位之事一如杨廷和所请。

事情是这样,明武宗朱厚照年纪轻轻就驾崩了。他本就是独子,死前又没有留下继承人,大臣们在为皇位选择继承人时,就只好在他的堂弟里面选,于是就挑中了兴献王的儿子朱厚熜,也就是后来被我们熟知的嘉靖皇帝。

然而这次皇位不正常的传递,让朝局掀起了轩然大波。首先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的前朝士大夫,要求十五岁的嘉靖皇帝按照礼制过继给伯父明孝宗,认明孝宗为父亲,而他的亲父亲兴献王,从今以后他只能叫叔叔。

礼议之争

看完奏疏之后的嘉靖皇帝愤怒异常。世间万物皆可改,可是亲生父母哪里有改的道理!但由于内阁势力的强大,嘉靖在此问题上无法独断专行,双方数个来回都没分出胜负,一直僵持到七月。因为两个人的出现,事情才发生了变化。

这两人就是礼部观政的进士张璁和“皇城追杀案”的主角桂萼。这两个人果断地站在了嘉靖帝这边,上书反驳杨廷和等人,认为嘉靖帝认明孝宗为父才是违反礼制。因为按礼制来说哪怕皇帝也不能要求别人家的独子过继给自己,断人香火。嘉靖皇帝是兴献王唯一的儿子而且兴献王刚刚过世了,也就是说能承继兴献王一脉的就只有朱厚熜。

其次,过往像大宗绝嗣小宗过继之事按礼制确实有过先例,比如汉哀帝、宋英宗。但汉哀帝、宋英宗虽然是定陶恭王、濮王之子,但都是早早过继给皇帝当儿子,后来才继承的皇位。可嘉靖皇帝不同,他从未过继给明孝宗。继承皇位也是靠的兄终弟及这个流程。

嘉靖看到张璁这封奏疏之后相当兴奋,立刻将张璁的疏章交内阁票拟,要阁臣们重新讨论追尊自己父母之礼。

虽然后来双方在当时的局势下各退一步,嘉靖同意认明孝宗为父,但要求把兴献王的爵位提升为兴献帝并且加“本生”二字。嘉靖帝成功把父亲从王提升为帝,而且别人如果问起嘉靖的父亲是谁,嘉靖可以正大光明地说:明孝宗是我爹,兴献王是生我的爹。起码不用管亲爹叫叔叔这么尴尬了。

一年后,在嘉靖的属意下,张璁、桂萼继续向内阁发难,再次要求议大礼,坚持其“继统而不继嗣”的主张。这次的出击名单中就不止这两人了。前朝老臣杨一清及湖广巡抚席书纷纷加入战队。杨廷和终于支持不住,上奏嘉靖请求退休,嘉靖批准。

君相争权

杨廷和倒台后继嗣派的领袖变成了他的儿子杨慎。嘉靖再后来又要求去掉父亲的“本生”二字,想把兴献帝和明孝宗安排到同等级,朝中的继嗣派大为不满。杨慎使出了两个绝招。首先,想让继嗣派的大臣在张璁和桂萼进宫时打死他们,张璁听见风声没有去,但桂萼去了,才有了开头的那一幕。桂萼看来是练过跑步,跑得飞快才狼狈地逃脱了。

没办法的杨慎使出了第二招,他召集大臣在皇城的左顺门哭闹示威,以此逼迫皇帝取消决议。嘉靖皇帝则更为简单粗暴,直接抓捕示威的大臣,并且流放了杨慎,彻底铲除了朝中的继嗣派。为期三年的大礼议事件以嘉靖的大获全胜告终。

那么,核心问题来了:一场礼议双方干吗这么全力以赴,不死不休?

其实,“大礼议”除了表现出人们价值观分歧之外,其本质上还是皇权和阁权的政体之争。

明朝自朱元璋废宰相以六部尚书治天下,皇权大盛,天下权柄独操皇帝一人之手,而内阁大学士逐渐有了宰相之形。内阁制度则是一套班子在提供决策,班子里每个成员的才能都不容小觑。

在明朝历史上我们不难发现,从明英宗皇帝开始,内阁的相权越来越重。明英宗当年不顾反对独断专行,在“土木堡”一战中几乎亡国。后来明英宗吸取了之前独断的教训,开始倚仗内阁。之后的明宪宗、明孝宗、明武宗三朝,内阁的权力越来越大,最后内阁相权已经超过了君权。

“主场”致胜

嘉靖的政治目的和他的堂兄正德皇帝相同,就是要逆转内阁相权凌驾于君权的现实,那他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正德皇帝当初与杨廷和对抗,选择的办法就是增强实力。我皇帝一个人对抗不了你,那我就再拉个人帮我,这就是宦官集团的首脑刘瑾。可惜皇帝加上宦官还是没有士大夫全力支撑的内阁厉害,最终他们失败了。

嘉靖的方式高明得多,因为他选择礼议这个有利的主场与杨廷和拼杀。

首先嘉靖很清楚以自己十五岁的年纪和内阁的力量硬拼绝对不是对手。说到这,就不得不提“礼议”这个战场的特点。礼制的内容其实很少,且礼制无外乎生喜死丧,所以在这方面,十五岁的少年嘉靖与经验丰富的老臣杨廷和并没有很大的差距。

其次,礼议是分化对手的好战场。礼制常常是相悖的。就拿“大礼议事件”来说,杨廷和让嘉靖继嗣是按礼制,但张璁、桂萼所说的独子不能过继,也是按照礼制,这就给了大家争辩的空间。

尤其当时王阳明的心学蓬勃发展,传统的程朱礼学和心学尖锐对立。在大礼议事件中,信奉心学的儒家士大夫坚决地支持嘉靖、反对杨廷和。

支持相权的士大夫阶级出现了分裂,并且有一部分加入了皇权。此消彼长之下,嘉靖的胜利也就指日可待了。

猜你喜欢

礼制内阁皇帝
皇帝需要帮忙吗
岸田内阁与日本政治走向
女皇帝
皇帝怎么吃
从《太常因革礼·庙议》后妃袝庙问题看北宋的礼制运行
Contents and Abstracts
《红楼梦》宴饮描写中礼制与人情的二元共生关系探析
近代中国礼制变革与文化传统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