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正创新 融合发展
——探析博物馆的知识产权

2022-02-21仇婧李晓凤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24期
关键词:文物知识产权博物馆

仇婧 李晓凤

[1.中国电影博物馆,北京 100015;2.中知厚德知识产权投资管理(天津)有限公司,天津 300399]

知识产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繁荣,推动人类向可持续、更美好的未来迈进。全国“十四五”规划中,将文物科技创新列入国家规划。《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提出推动博物馆之城建设,强调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拓宽思路,创新举措,推动首都文博事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国博物馆行业在新的发展阶段应把握机遇、快速发展,深挖文物内涵、阐释文物价值、讲好文物故事,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重视博物馆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面对新媒体、新事物、新领域不断涌现的时代特色,博物馆应立足传统、创新发展,为文化传承承担起管理其自有知识产权的责任,盘活现有馆藏品等相关无形资产。但长期以来文博领域对博物馆知识产权的认识不足,以及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文物复仿、衍生制品的开发给博物馆带来诸多知识产权问题。①为更好地保护、利用自然标本与人类文化遗产,博物馆亟须创新体制机制。

1 博物馆知识产权概述

博物馆知识产权应该是博物馆作为民事主体对博物馆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知识产权在博物馆进行藏品的收集、保护和管理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博物馆保护自有知识产权的目的是保护流传已久的中华文明成果不被滥用、保护文物形象不受歪曲以及保护博物馆自身权益,更好地利用馆藏及其衍生作品。在国际上,博物馆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发展迅速,早在1886年世界上就出现了第一部国际版权公约《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确立了保护著作权的国际标准。②我国长期以来相对于文物藏品、古文化遗址等有形资产的重视而言,对以知识产权为代表的无形资产认识、管理尚且不足,中国的博物馆知识产权的立法方面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

究其原因,从表面上看我国博物馆的性质与知识产权的性质是相互矛盾的。我国博物馆具有实物性、直观性和广博性③,非营利性机构,具有公共文化服务职能、面向公众开放。而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和非无偿性,这些特征表明知识产权是一种私权。看似两者目的不同,但其实不然,正是由于博物馆的非营利性,使得我国大部分博物馆的各项运转费用主要依赖于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而博物馆知识产权垄断性保护从根本上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馆藏文化、传播知识达到真正的知识共享④,从中获取的利润可以更好地运作博物馆。因此,其与知识产权的目的具有一致性,都是为了鼓励知识创新、益于公众。

根据我国《知识产权法》及我国博物馆的性质特点,可以将博物馆知识产权划分为版权(著作权)、商标权、网络域名、工业设计以及专利权五大类。⑤博物馆的版权(著作权),指作者或其他人(包括法人)依法对某一著作物享受的权利,根据其与博物馆藏品的关系,划分为“与原始藏品有关的著作权”,如藏品本身及以电子载体等虚拟形式所呈现出来的摄影作品、出版物、多媒体作品、视听作品等新的衍生品;“与原始藏品无关的著作权”,如博物馆馆徽、设计开发的文化产品等。⑥博物馆商标权是指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注册的馆名、建筑物名称、展览名称、博物馆藏品的形象等依法享有的专有权。⑦博物馆网络域名是指博物馆基于互联网域名产生的权利,博物馆对其注册的中英文网络域名依法享有使用权、转让权、变更权以及注销权等。博物馆工业设计是指博物馆在进行博物馆陈列设计时,在一定的空间内以文物藏品为基础,配合适当的辅助展品,按照一定的主体、系列和艺术形式组合成的,对建筑空间和展品进行的艺术设计,其目的是直观教育、传播文化科学信息以及增加博物馆展览设计的艺术美感达到人与物的和谐。博物馆的专利权是指博物馆在开展专业工作中所获取的发明创造依法所享有专有权,如文物修复技术、保存材料工艺、馆内设计、展览设施等。博物馆的专利类型划分为外观设计、发明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权是构成博物馆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量相对比较齐全,以下重点引用专利数据分析博物馆的知识产权及博物馆行业发展。

2 中国博物馆行业知识产权之专利态势分析

基于智慧芽专利数据库,以博物馆、博物院、文物等作为关键词,对博物馆行业相关技术进行中国专利检索(截至检索日:2022年2月28日),从时间、地域、技术、申请人等多个维度进行专利数据分析,研究中国博物馆行业的创新能力(技术创新、创意创新)和发展趋势。

2.1 博物馆行业中国专利发展态势

博物馆行业中国专利申请趋势可以粗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1999年以前中国专利年申请量均低于10件,且增长非常缓慢,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期国内整体知识产权保护较弱,故宫博物院等国内博物馆刚开始推进藏品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工作。伴随着多媒体技术、3D打印、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2000年至2010年中国专利申请总体数量虽处于低位,但增长速度有了明显提高。2011年开始,中国专利申请不仅数量大幅增加,而且增长速度很快,尤其是2015年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机交互等前沿科技,为文物展览和展陈方式注入新的活力,为后疫情时代的中国博物馆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专利申请数量增长显著。如图2所示截至2022年2月28日,公开博物馆相关中国专利申请12724件,其中中国创新主体专利申请12131件,占比93.34%,中国创新主体研发热情较高,为主要技术创新力量。国外申请人暂时还未在中国进行大规模的专利布局,美国、日本在中国专利申请分别为173、103件。

图1 博物馆行业中国专利申请态势

图2 公开博物馆相关中国专利来源国

中国省市中,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在博物馆领域专利申请均超过千件,与其他城市相比,广东信息技术、LED相关企业实力雄厚;北京是国内博物馆最多、科研院校集中的城市;江苏作为四大古都之一,不断加大文化产业发展的推进力度;浙江印发多项政策打造全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样板地(图3)。

图3 中国博物馆领域专利省市分布

排名前20位申请人专利申请量仅占该领域专利申请总量的7.23%,专利集中度极低。从申请人类型来看,以博物馆/博物院为主占据8位,企业创新主体8位,科研院校占据4位。从申请人国别来看,除飞利浦外其余均为中国创新主体。其中排名靠前的企业主要从事照明系统、导览机/导游机、文化创意以及文物保护、修复设备的研发,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专利技术为文物展柜的防震/隔震。排名靠前的高校与当地博物馆合作密切,如:浙江大学与浙江省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浙江理工大学与中国丝绸博物馆,清华大学与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与华东理工大学均有共同申请(图4)。

图4 中国博物馆领域专利申请数量分析

2.2 中国博物馆行业应用的专利技术布局热点分析

①专利技术IPC分布(表1)。从技术创新来看,博物馆专利技术(图5)主要为展示柜/展示台(A47F3、A47F5、A47F7)的结构改进,3D打印等材料改进以及配套的展示架等附件;展柜用灯具、照明系统(F21S8);交互式显示屏、展示柜(G06F3);防盗装置、设备(G08B13);导览设备、解说设备(G09F27);客流统计、兴趣点识别等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在博物馆智能系统(G06K9)的应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全息投影、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子展厅、互动机柜等博物馆展示上的应用(G06F17、G09F9)。

图5 专利技术主题词

表1 专利技术IPC分布

②专利技术LOC分布(表2)。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来看,主要保护装饰品(11-02小装饰品、11-01珠宝和首饰、02-05领带、围巾、颈巾和手帕),玻璃器皿(07-01瓷器、餐用盘碟、09-03罐、09-01玻璃瓶),家具和家居用品(如:26-05灯、06-01座椅、06-03桌子及类似家具、06-04存放物品用家具)的外观设计。

表2 专利技术LOC分布

③专利技术发展方向。结合图6、图7可知,近5年博物馆行业专利技术热点方向为展示柜/展示台(A47F);导览设备、解说设备(G09F);LED照明装置和系统(F21S);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三维模拟实现交互式、沉浸式博物馆展陈显示系统(G06F);博物馆建筑物的隔音、修复和防护(E04B);视频监控(H04N);三维模型与重建、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化虚拟博物馆的应用(G06T);人脸识别、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特征点提取、文字识别、身份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在博物馆的应用,人流量统计、区域统一、视频分析、特征分析等大数据在博物馆的应用,传感器、RFID、电子标签、二维码等物联网技术在博物馆管理系统的应用(G06K)。

图6 近10年IPC分类随年分布

图7 近5年专利技术主题词

重要创新主体专利技术发展方向如图8、图9所示,申请人名称为博物馆或博物院的专利申请总计1594件,其中外观设计申请888件,占比55.7%。近15年,博物馆/博物院在外观专利申请的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创新主体,尤其是2011年至2014年博物馆/博物院外观设计占比超70%,明显高于发明和实用新型,近5年外观设计占比虽有所下降,但平均占比仍为49.79%。可见博物馆与其他创新主体相比更善于将创意产品,IP外延产品结合销售,转而成为年轻人“网红产品+打卡胜地”。从博物馆/博物院近10年外观专利来看,在装饰品方面的申请逐年减少,近五年珠宝和首饰,游戏器具和玩具,瓷器、玻璃器皿、餐用盘碟相关文创产品逐渐增多。

图8 近15年博物馆/博物院与其他创新主体专利类型占比情况

图9 近10年博物馆/博物院外观专利LOC分类分布

如图10所示,国内知名博物馆专利保护侧重点明显不同,南京博物院重点布局文物修复/修补(13件)、书籍档案等纸张的脱酸装置及方法(7件)、书画文物的保护(7件)。上海博物馆聚焦博物馆环境的监测(挥发性酸、臭氧、温度和湿度、甲醛、保存环境风险、腐蚀性气体传感器)和净化(熏蒸消毒、甲醛吸附剂、空气调湿净化器)。故宫博物院则重点保护三维文物隔震装置(16件)、古建筑木结构节点的加固装置(3件)以及古建筑恢复用灰浆(2件),此外故宫博物院其旗下北京故宫文化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北京故宫宫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故宫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故宫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等子公司专利申请全部为外观设计。

图10 知名博物馆/博物院专利类型分布

此外,博物馆/博物院和信息技术类公司合作密切,合作技术聚焦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技术在文物修复、虚拟展示以及数字博物馆的应用。如:2017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百度合作利用AR技术实现了破损兵马俑的“复原”,以及文物的信息智能化展示(相关专利公开号:CN109040595A、CN109189210A等)。2008年,广东省博物馆联合广东康云多维视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参展的3D智能文物扫描与展示,将现有馆藏文物通过三维实物扫描,借助空气成像技术,呈现裸眼3D效果(相关专利公开号:CN109085966B、CN208589219U、CN208444527U一种内置空气成像装置的展示系统等)。2020年,敦煌研究院与华为公司联合推出莫高窟AR地图展示了数字化莫高窟(相关专利公开号:CN103968824B、CN109144239B等)。

2.3 中国博物馆行业技术发展方向分析

通过博物馆行业相关专利技术的分析,从多个维度探析了技术发展情况,预测未来中国博物馆的发展趋势。①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三维重建、全景技术,基于文物和藏品,打造线上虚拟博物馆,让参观者足不出户即可全方位浏览参观博物馆,也使博物馆借助互联网提高传播度和关注度。②利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技术、人机交互、全息投影等手段,将文物和展品生成虚拟的三维空间,提升博物馆线下展陈效果,使参观者能沉浸其中,带来真实的体验、感受和思考。③利用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人流量、浏览行为、兴趣点等大数据分析,激活博物馆累积的丰富的资源数据和用户数据,让博物馆未来的服务更个性化、精准化和智慧化。④利用RFID、电子标签、二维码、传感器等物联网技术,促进博物馆资料的整理和数字化保存,监测博物馆内环境,确保文物安全,实现博物馆数字化管理。⑤近10年,博物馆/博物院外观专利申请平均占比为56.5%,相比技术上的创新,博物馆/博物院更善于将创意产品,IP外延产品结合销售,转而成为年轻人“网红产品+打卡胜地”。

3 中国博物馆的知识产权保护

3.1 建立完善博物馆知识产权政策体系

首先,明确法律依据。如果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就不能在遇到博物馆知识产权纠纷问题时起到指引的作用。从目前相关的法律看,博物馆知识产权保护缺乏有力的法律后盾。《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提供了文物日常管理方面方针、政策规范,其明确了文物保护单位、考古发掘、馆藏文物等方面的保护范围和管理形式以及对文物的损坏应承担的责任;《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也主要是更加具体地规定了文物的收藏、借用和复制等问题。这些都只是涉及文物的普通管理,并未涉及博物馆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块。因此,我国对博物馆知识产权的立法尚待建立健全。⑧

在科技创新的能力水平飞速进步的当下,博物馆力争成为文博系统科技创新的源头和主阵地。相对于国际,中国博物馆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起步较晚,国家及文物保护单位正在积极研究提出符合国际先进标准的文博知识产权的政策法律体系和操作指南。2019年国家文物局出台《博物馆馆藏资源著作权、商标权和品牌授权操作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内容涵盖了授权内容的界定、模式、流程、权利与义务等,具有普遍的适应性;为博物馆在开展知识产权授权执行项目中有了更清晰的依据,并使这项工作具有了合法性。⑨《指引》明确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相关授权内容,具有实操性,同时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博物馆知识产权法律上的空缺。

3.2 构建博物馆知识产权框架平台

根据文博市场发展的客观实际,组织相关市场力量,为博物馆机构和个人提供优质的知识产权服务、授权服务和商品认证服务,构建基于互联网+数据库的博物馆知识产权框架平台,建立文化传播、展示推广、学术交流、智慧培训、对接合作等方面可以保护和利用博物馆知识产权的平台生态链,采用博物馆知识产权仓储式管理模式,在文博领域和公开市场建设方面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和区位优势,探索优势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全力以赴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提供阳光的资源交易平台、专业的文博服务平台和活跃的生态聚集平台。2016年在文化部的支持下,由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全国率先共同发起中国文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该平台面向全国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文化馆、纪念馆、非遗中心等文博机构提供文博知识产权集中交易、集中转让、快速转化等服务的国家级公开市场平台⑩;2020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北京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共同搭建的博物馆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在京正式揭牌落地,中心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面向全国博物馆,服务于全国博物馆品牌IP市场化发展,为加强知识产权登记保护等工作提供服务支撑。知识产权框架平台可以利用发挥博物馆和知识产权相关行业协会的力量,汇聚各方专家学者、从业人员、社会工作者进行法律支援和学术交流,探索我国博物馆知识产权保护、利用、管理等相关问题,为制定行业法规和行业管理规范提供支持。

3.3 提升博物馆知识产权培育的意识及能力

各博物馆单位在工作管理中应提升对知识产权培育的意识以及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培养博物馆知识产权维权团队,学习吸收境内外优秀理论、研究成果及成熟经验,激活我国丰富的博物馆知识产权资源,积极培育拥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知识产权项目。博物馆可以通过在岗培训、在职进修、脱产学习等方式培育知识产权人才,提高人员的法律素质,建立一支优质的维权团队。另外,加大博物馆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力度,是公众尊重博物馆知识产权,发动公众积极性,合力打击侵权行为。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和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博物馆作为博物馆知识产权主体对于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在不影响文物藏品及其衍生作品本身的基础上,利用技术手段标识其信息来源,应对来自互联网领域的威胁,从而达到对其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功效。

3.4 提高博物馆知识产权的运营能力

提高博物馆知识产权运营能力,可给博物馆带来更多机遇,博物馆知识产权利用方式多样,学术作品中的权利、内部开发的技术以及在商业环境中用于博物馆识别与宣传的品牌工具。博物馆知识产权运营工作涉及面广泛,是一个系统工程,制定操作性强、被博物馆及知识产权专业人员认可的知识产权管理、运营战略,建设专业化的博物馆技术转移机构、职业化的技术专业人员队伍、博物馆知识产权处置方案及分配机制。以中国电影博物馆的知识产权保护为例,其馆功能定位主要为收藏、展览展示以及研究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以来的电影类藏品,拥有藏品的物权,藏品及其衍生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尚未涉及。为使博物馆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可从管理部门设置、知识产权保护及知识产权宣传等多方面加快部署实施。

①设置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统筹管理影博无形资产。知识产权管理的对象是无形资产,其独特性需要设立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应设置一个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室(前期可以暂时设置在资产管理部),下设至少一名全职或兼职知识产权岗位,负责馆商标、域名、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注册保护及运营管理等。知识产权实现统筹管理及运用,设计与电影馆及其LOGO风格一致的网站页面、门票、展板、对外宣传页等,为外界展示博物馆的统一品牌形象及社会影响力。知识产权作为馆内最为重要的无形资产,也应如同馆内放映设备、展示设备等固定资产一样重要,同属于馆内的资产,也应纳入统筹管理。

②加快知识产权布局保护,构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博物馆的知识产权涉及面广泛,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了有效保护博物馆知识产权,应聘请知识产权专业咨询服务机构,基于博物馆当前知识产权现状,查缺补漏,尽快将博物馆的LOGO标志(馆标形象及延伸标志)、域名、对外展示的原创设计作品、宣传材料、在线视频、外观设计等申请相关的商标、专利、版权及原创认证保护,从而有体系、有步骤、有策略地构建博物馆从创意产生(文案、版权、外观设计等)到知识产权的获权、维权、用权的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及保障体系。

③宣传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树立打造良好品牌形象。博物馆知识产权保护是前提,利用才是目的。做好博物馆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工作,对树立良好形象、增加知名度、提升业内影响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完成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布局后,在博物馆定期宣传知识产权基本知识,形成自上而下、从内到外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电影节、开馆纪念日、电影大讲堂等重要节日活动中通过统一设计开发创意纪念品、宣传品,多渠道、多维度做好知识产权的运用运营,通过各种创意设计展示,有效推广博物馆品牌形象。

让博物馆的馆藏都“活”起来,知识产权在博物馆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正确认识并利用知识产权,才能满足博物馆发展的各项要求,发挥文物藏品资源的价值。博物馆应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利用,紧跟时代步伐,利用国家或相关组织已经构建的系统平台,借鉴国内外先进博物馆知识产权管理理念,针对具体的著作权问题、商标问题和其他知识产权问题,制订各馆相应保护及解决措施。只有这样,博物馆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利益、避免纠纷,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并让馆藏文化资源真正“活”起来。全面提升博物馆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促进文博知识产权在文化领域的全方位、深层次、多渠道交流与合作,提升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水平,发挥推动中国博物馆文化走向世界的积极作用。

注释

①孙昊亮.博物馆知识产权法律问题探析[J]科技与法律,2014(6):932-949.

②[佚名].博物馆知识产权频遭侵犯维权难[N].法制日报,2013-04-18(003).

③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42.

④韩续峰.有关博物馆知识产权问题的探析[J].法制博览,2014(12):144-146.

⑤莉娜·埃尔斯特·潘托洛尼.博物馆知识产权管理指南[M].栾文静,陈绍玲,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9:37.

⑥栾文静.博物馆著作权保护问题研究[J].中国文物信息网,2014(5):61-67.

⑦孙其媛.对博物馆知识产权保护相关问题的思考[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8):116-118.

⑧安宁,王杨.浅析博物馆商标权保护问题[J].卷宗,2016(1):65-67.

⑨[佚名].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博物馆馆藏资源著作权、商标权和品牌授权操作指引(试行)》的通知[EB/OL].(2019-11-12)[2022-02-25].http://wwj.beijing.gov.cn/bjww/362690/362731/gfxwj/620695/index.html.

⑩[佚名].中国文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设立[N].中国青年报,2016-01-13(006).

猜你喜欢

文物知识产权博物馆
文物的栖息之地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博物馆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文物掉包案
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之探讨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