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PM 的质量保证绩效评价模型设计

2022-02-21孟涛MENGTao陈平玭CHENPingpin池艳博CHIYanbo唐璟TANGJing胡博HUBo

价值工程 2022年5期
关键词:质量保证项目经理子系统

孟涛 MENG Tao;陈平玭 CHEN Ping-pin;池艳博 CHI Yan-bo;唐璟 TANG Jing;胡博 HU Bo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29 研究所,成都610036)

0 引言

质量保证工作在企业中通常是隐性的、不可量化的,质量保证工作的考量不显性,很难有针对性进行持续改进。通过对质量保证工作进行科学地、客观地绩效评价,可以更好地提升质量保证效果。但随着产品复杂程度日益升高,质量保证工作也越来越繁杂,对质量保证进行绩效评价变得非常困难。通过对质量保证绩效评价进行建模,使用模型化手段开展绩效评价工作,保证设计信息表达的无二义性、提高对复杂需求的管理、促进沟通效率的提高、提升早期逻辑验证能力。模型化语言是对现实系统的抽象地描述,这对于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采用对象过程法(OPM)对质量保证绩效评价进行建模,既可以描述模型的静态关系结构,又可以展示模型的动态行为,并可以开展模型推演验证模型的逻辑性。

1 OPM 概述

OPM 对象过程方法论是一种通用系统建模方法,是国际公认的系统工程(Model 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MBSE)方法论之一,应用在很多大型工程项目中[2]。

OPM 作为一种系统工程领域用于研究、描述和开发系统的方法论,是一种系统化、整体化的建模方法,在同一个参考框架下集成了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建模方法,基于统一视图建立需求模型、结构模型和功能模型,并将模型的动态过程和静态结构有机结合形成一体化模型。同时,OPM 支持模型推演,可对系统行为进行逻辑上的校验和验证。

对象过程方法论特点概括起来如下:将世界抽象为:对象、过程、状态。世界的运行可以描述为过程作用于对象,以改变对象的状态。将对象、过程同等研究、相互关联,更好地支持系统工程表述。同时对象过程方法论集中了结构化方法与面向对象方法两者的优点,将对象、过程、状态进行整体建模、统一描述。

2 OPM 模型建模方法

对象过程法 OPM(Object— Process Methodology)是一种系统建模方法,它描述了系统内两类要素:对象和过程,带状态的对象和改变对象状态的过程。不同颗粒不同层次的对象过程图可以在通过OPM 的基本建模元素进行描述,并通过特定语法来定义和约束对象之间的链接关系。OPM 对建模所需的准确语义语法与图形化元素(OPD)之间建立了严格对应关系,以支持基于对象过程的可视化建模,并在自然语言和图形元素间建立了翻译规则,形成了与之对应的建模语言OPL。

对象过程法OPM 还提供模型推演功能,通过在适当设计的软件环境中推演执行模型的能力,可以使得模型动态行为具备可视性和可测试性。系统模型推演作为一个动态可视化的辅助手段,有助于建模者和阅读者跟踪和理解系统的事变行为,有利于在控制流中研制系统的动态行为,发现逻辑设计错误,使得不会累积设计错误,能在错误产生之初得到及时修正。

3 基于OPM 的质量保证绩效评价模型设计

3.1 创建需求模型

建模的需求分析阶段是针对质量保证绩效评价研究的具体问题,对组织建模的范围、详细度、目标、参数进行确认。模型建造范围是指模型需要考虑的问题范围,针对不同问题需要模型建造范围有所不同,建模的详细度应根据面临的具体问题和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制定,模型建造的时间维度决定了是现有组织还是理想组织,参考的资料是在模型建造过程中可以使用的关于组织的相关资料,这样在需求分析阶段模型建造的范围更聚焦。绩效评价模型针对以质量策划、知识推送、过程数据挖掘“三位一体”质量保证模型进行绩效评价,评价指标包括质量策划完成率、质量策划与项目计划贴合率、知识包推送覆盖率、知识包贴合项目计划程度、过程数据风险信息挖掘覆盖项目计划程度、过程数据风险信息识别准确率。(图1)

图1 质量绩效评价子系统需求示意图

3.2 创建功能架构模型

在功能架构建模阶段,建立流程的关系模型和功能架构模型。在模型建造过程中,首先建立关系模型,确立组织中过程和实体子类,关系模型反映了该功能的主要工作流和功能、和外部实体的对应关系。在建立的关系模型后根据预期的目标,建立关键流程的功能架构模型。功能架构模型较详细地描述了一个过程的工作顺序,并显示出动态运行的特点和规律。在功能架构模型建立后,使用模型推演机制将模型逻辑用动态的方式展示出来,更有利于对问题的分析。

3.2.1 绩效期望设定

与绩效期望设定过程有关的实体有数据项目经理和绩效评价子系统。主体连接:这些实体中的项目经理期望推动该绩效期望设定过程执行绩效期望设定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采用主体连接将其与绩效期望设定过程相连接。手段连接:绩效期望设定过程的实施需要绩效评价子系统统进行统筹,故将绩效评价子系统这个实体与绩效期望设定过程进行手段连接。消耗事件连接:设定目标作为绩效期望设定过程运行的第一步,需要项目经理这个实体触发启动,故采用消耗事件连接将设定目标过程相连接。绩效期望设定过程内运行过程。绩效期望设定过程主要由设定目标、设置判断标准、设置判断方法、制定合格判据、制定绩效评价计划、退出共计6 个过程组成。设定目标被启动运行,并触发后续过程启动。(图2)

图2 设定绩效期望模型示意图

推演步骤:

步骤1:设定目标,质量策划子系统、知识推送子系统、过程数据风险信息挖掘子系统运行的质量绩效指标进行设定,该过程作用于质量绩效指标这个对象,使其状态从无变为有。步骤2:设置判断标准,按照本阶段的实施需求,对质量绩效指标的判断标准进行设置,该过程作用于判断标准,使其状态从无变为有。步骤3:设置判断方法,设定质量绩效指标的判断方法,明确计算步骤和公式,该过程作用于判断方法,使其状态从无变为有。步骤4:制定合格判据,根据计算公示,设定质量绩效指标的合格判据,该过程作用于合格判据这个对象,使其状态从无变为有。步骤5:制定绩效评价计划,制定绩效评价计划,制定绩效评价的频次和时间,该过程作用于评价计划这个对象,使其状态从无变为有。步骤6:退出。

3.2.2 过程绩效追踪

与绩效追踪过程有关的实体有数据项目经理、质量人员、过程参与者和绩效评价子系统。主体连接:这些实体中的项目经理、质量人员、过程参与者期望推动该绩效追踪过程执行绩效追踪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采用主体连接将其与绩效追踪过程相连接。手段连接:绩效追踪过程的实施需要绩效评价子系统统进行统筹,故将绩效评价子系统这个实体与绩效追踪过程进行手段连接。消耗事件连接:绩效传递作为绩效追踪过程运行的第一步,需要项目经理这个实体触发启动,故采用消耗事件连接将设定目标过程相连接。绩效追踪过程内运行过程。

绩效追踪过程主要由绩效传递、开展考核、改进、记录、退出共计6 个过程组成。绩效传递被启动运行,并触发后续过程启动。(图3)

图3 绩效跟踪运行模型示意图

推演步骤:步骤1:绩效传递,将设定的绩效期望传递至模型,该过程作用于模型这个对象,使其状态从未传递变为传递。步骤2:开展考核,按照绩效考核计划开展考核,该过程作用于模型这个对象,使其状态从未核变为考核。步骤3:改进,根据考核结果对子系统实施模型改进,该过程作用于模型这个对象,使其状态从未改进变为改进。步骤4:记录,记录绩效追踪结果,该过程作用于考核结果这个对象,使其状态从未记录变为已记录。步骤5:退出。

3.2.3 绩效评估

与绩效评估过程有关的实体有数据项目经理、质量人员、过程参与者和绩效评价子系统。主体连接:这些实体中的项目经理、质量人员、过程参与者期望推动该绩效追踪过程执行绩效评估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采用主体连接将其与绩效评估过程相连接。手段连接:绩效评估过程的实施需要绩效评价子系统统进行统筹,故将绩效评价子系统这个实体与绩效评估过程进行手段连接。消耗事件连接:统计分析过程绩效追踪记录作为绩效评估过程运行的第一步,需要项目经理这个实体触发启动,故采用消耗事件连接将统计分析过程绩效追踪记录过程进行连接。绩效评估过程内运行过程。绩效评估过程主要由统计分析过程绩效追踪记录、执行判断标准、反馈、改进、退出共计6 个过程组成。统计分析过程绩效追踪记录被启动运行,并触发后续过程启动。绩效评价的结果影响质量策划子系统模型、知识推送子系统模型和过程数据风险信息挖掘子系统模型,故采用影响连接将其连接。(图4)

图4 绩效评估模型示意图

推演步骤:步骤1:统计分析过程绩效追踪记录,统计过程绩效追踪记录,并进行计算,该过程作用于模型这个对象,使其状态从未绩效追踪变为已绩效追踪。步骤2:执行判断标准,比对判断标准是否达标,该过程作用于模型这个对象,使其状态从未绩效判定变为已绩效判定。步骤3:反馈,将结果反馈给模型,该过程作用于模型这个对象,使其状态从未受到反馈变为已受到反馈。步骤4:改进,进行问题分析,并改进模型,该过程作用于模型这个对象,使其状态由未改进变为已改进。步骤5:退出。

3.3 创建物理架构模型

物理架构建模阶段,对模型的物理资源进行结构分析,识别出相关联的对象元素。这些对象元素可以是人、软件、实物、文件、综合体等。基于OPM进行模型的物理架构建模,首先应当明确物理架构中涉及到的对象元素,以及这些对象元素之间的接口关系、包含关系等。模型建造过程中主要用到的建模元素是OPM 中的对象元素,以及表示对象间关系的结构性连接元素。通过连接中的单向关系、双向关系、整体-部分、一般-特殊、实体-类型,可以充分表示物理架构中各对象元素之间的物理关系关系、逻辑关系、信息传递关系。

绩效评价模型的物理架构含义下:绩效评价子模型与质量策划模型、知识推送模型、过程数据风险信息挖掘子模型之间的关系是信息交互管理,采用双向箭头进行连接。质量人员负责使用绩效评价模型进行评估,采用单向箭头。项目经理对绩效评价子模型进行策划,使用单向箭头。过程参与者被绩效评价子模型测量,采用单向箭头。(图5)

图5 绩效评价子系统示意图

4 结论

本文分析了质量保证模型绩效评价的建模要素,通过构建功能视图元模型,定义了以需求驱动的功能架构基本组成逻辑,提出对象的绩效评价建模方法,支持绩效评价推演过程中的推演方案规划,说明了对象过程法(OPM)的有效性,对管理类系统工程建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质量保证项目经理子系统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田湾核电站运行阶段质量保证分级管理
焊接技能评定过程中的质量保证要求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质量保证监查在AP1000依托项目中的应用
高速铁路通信信号系统集成项目经理能力及主要任务
车载ATP子系统紧急制动限制速度计算
论项目经理的职责与技能要求
浅议做好代建项目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