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发投入、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相关性研究

2022-02-21袁新钰YUANXinyu

价值工程 2022年5期
关键词:企业财务变量财务

袁新钰YUAN Xin-yu

(陕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汉中723000)

0 引言

经济全球化是当下经济发展必然的趋势,提高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频率就成为公司发展的重要目标,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有通过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才能有效降低因发生财务风险对公司带来的不利影响。多名学者认为企业由于更加注重绩效水平的表现而对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忽视,企业将会面临重大的财务管理问题。在2020 年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规划》的文件中提出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趋势的目标,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推动公司产品核心技术创新速度不断加快,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这就与企业研发活动息息相关。研发活动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对于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企业财务风险都有着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重点对内部控制和研发投入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机理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在我国上市企业降低财务风险、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和借鉴。

1 文献回顾

1.1 内部控制与企业财务风险

在国外的相关研究中,Doyle 等(2007)以财务舞弊为出发点,验证内部控制与企业财务风险之间的相关变动情况,发现财务舞弊发生的概率受到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内部风险控制越高,发生财务舞弊的概率越低,同时也是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财务风向越低;在国内相关研究中,董育军、黄益雄(2013)以2009-2010 年国内主板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验证了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之间的相关变动情况,结果表明越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抑制企业发展中的财务风险。

1.2 研发投入与企业财务风险

在国外的相关研究中,Ciminietal(2014)将137 家上市企业有关研发支出的数据进行分析,证明了企业盈余管理的风险会受到研发支出投入的加大而加大,也将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加大。在国内相关文献中,黄曼行等(2014)发现企业研发投入程度对财务风险影响不是不变的,当研发投入到达一定程度后,针对风险高的中小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会加剧财务风险程度,而对于风险较低的中小企业,继续增加研发投入,会适当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杜晓荣和付晓月(2016)通过实证分析研发投资、企业风险以及高管薪酬之间相关关系,发现研发投入越多,企业的财务风险也会更大。

2 研究假设

2.1 内部控制与企业财务风险

稳定健康的财务状况能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因此要注重抑制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构建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机制能有效抑制内部活动的不确定性,进而提升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促使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更加合理,同时权责分界更加清晰,能有效促进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其次,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可以评估一定的潜在风险,促使企业提前布局降低财务风险带来的影响;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企业通过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对财务风险产生一定抑制作用,提出以下假设:

H1:内部控制水平越高,财务风险程度越低

2.2 研发投入与企业财务风险

企业在初期发展阶段时,由于有大量的资金需求,所以财务风险程度升高。企业拥有强有力的市场地位,就要具有核心竞争力,而这又需要企业不断创新,为市场提供更多样的选择。为实现企业快速稳健的发展步调,应当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合理分配用于创新发展的资金,有效控制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以实现企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短期内投入大量的研发投入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的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有一定的滞后效应,短期内无法出现收益大幅提高的情况。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企业研发投入对财务风险产生了增长作用,提出以下假设:

H2:短期内研发投入越大,财务风险程度越高

2.3 内部控制、研发投入与财务风险

内部控制的实质是合理组织安排各部门,是各部门之间相互制约,有助于提升企业内部管理质量与效率,能够对有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预警,最后有效提升企业经营收益。

如何将企业发展期的研发投入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而不引起财务危机就是高质量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有效分析,计算并划分合理的金额到研发投入中,在确保企业平稳运作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收益。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内部控制对短期内研发支出对财务风险的正相关关系起到抑制作用。

H3:高质量的研发控制能有效抑制研发支出与财务风险的正相关关系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针对样本的选取,本文获取2016-2019 年满足以下条件的沪、深A 股上市公司:①对研发投入数据进行公示且财务指标进行披露的上市公司;②非ST 上市企业,由于ST 上市企业数据可靠程度偏低且面临着退市的风险,对数据分析有所干扰。经过以上筛选,获得了550 个有效样本,所有数据均获取于同花顺、国泰安数据库以及深圳迪博公司。

3.2 变量定义

3.2.1 因变量

本文针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计量采用Altman 等优化的Z-Score 模型,同时选用Z 标记企业财务风险,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3.2.2 自变量

本文借鉴刘辉锋、王雅利的研究,采用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来度量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使用符号R&D 表示。(表1)

3.2.3 调节变量

本文的内部控制指标相关数据均来源于深圳迪博公司,使用ICI 进行标识,因为深圳迪博公司根据我国上市公司披露出的有效数据,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估量化,能够更加直观的的反映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深圳迪博公司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评,分别是以下五个方面:监控、信息、内部控制环境、控制活动和风险评估。

3.2.4 控制变量

在筛选控制变量时,本文以盈利能力和企业基本情况为重点方面进行筛选:在盈利能力方面选出净资产收益率,至于公司基本情况方面选择了企业规模。本文各变量定义如表1 所示。

表1 变量定义表

3.3 模型构建

为对假设进行验证,因此构建了下列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4 实证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2 所示,所有数据有效样本数量均为550 个,由表中数据可知,我国沪、深A 股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指数Z-score 最大值为66.33,最小值为-2.66,极差大,表示公司与公司之间财务风险水平差距较大,Z 值越大财务风险越小,但是其均值却为2.39,位于由于[1.810,2.675]区间,表明我国A 股上市企业财务风险程度较高需要加强管控,如有不恰当的决策执行会容易卷入财务危机,这与我国整体风险管控水平偏低有关联,同时也与研发投入后,成果显著的不确定性有关。研发强度R&D最大值为0.20,最小值为0,均值仅为0.03,说明A 股上市企业在研发投入力度偏低,产品创新度偏低,致使产品竞争力低。内部控制指数ICI 最大值8.47,最小值2.20,均值6.56,说明样本企业在内部控制上普遍良好,但仍然需要加大对内部控制的提升力度,并且两极分化严重,内部控制指数低的企业更应该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善。在表示盈利能力的控制变量中,净资产收益率ROE 中位数为0.07,均值为0.07,说明样本企业普遍收益均衡;在公司基本情况反面,企业规模Size 中位数与均值接近,标准差为1.21,说明个体间存在小幅度差异。

表2 描述性统计

4.2 相关性分析

本文利用Pearson 相关性检测的方式对变量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检测(见表3),在变量相关性的初步检测中,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在10%水平下显著正相关,研发强度与财务风险在5%水平下显著负相关。

表3 Pearson 相关性检验

4.3 回归分析

依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式利用模型1 对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结果如表4 的回归分析,以对假设1 进行验证。在模型1 涉及到的变量关系回归分析中,内部控制质量ICI 与企业财务风险Z 之间的B 值为0.608,P 值为0.001,由于Z 系数与财务风险成反向关系,即Z 系数越大表示财务风险越小,又Z 系数与内部控制成正相关关系,所以表明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质量之间通过了1%水平下的显著负相关检测,即要想抑制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就应构建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体系,充分证明了假设1 是成立的。另外,提升企业的净资产增长率也有效抑制企业的财务风险。

表4 模型1 回归分析

依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式利用模型2 对研发强度与企业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以对假设2进行验证,结果如表5 所示。在模型2 涉及到的变量关系回归分析中,研发强度R&D 与企业财务风险Z 之间的B值为-20.4641,P 值为0.000,同上述分析,说明两者研发强度与企业财务风险之间通过了1%水平下显著正相关检测,也就是说在短期内企业加大对研发的投入,使得企业流动资金减少,增加企业资金的周转难度,因此财务风险发生的机率提升,与本文的假设2 完全一致。

表5 模型2 回归分析

依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式利用模型3 对研发强度与企业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以对假设3进行验证结果如表6 所示。在模型3 涉及到的变量关系回归分析中,内部控制质量与研发强度的在全样本中的交叉项回归系数为-5.806,P 值为0.325,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在当期计算水平下,无法验证内部控制有效抑制研发强度与财务风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因而,假设3 未得到验证。

表6 模型3 回归分析

4.4 稳健性检验

由于变量间可能存在内生性,为了验证实证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本文将被解释变量财务风险滞后一期重新回归,回归方法如前文所示,结果与前文一致。

5 结论与建议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负相关。第二,短期内研发投入与财务风险成正相关,由于研发结果的不稳定性,无法对研发成果准确的评价,所以研发投入越大会使财务风险越高。第三,无法验证内部控制有效抑制研发强度与财务风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鉴于以上结论和潜在问题,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制定对应自身情况的内部控制制度。上市公司应精准定位自身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来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提高风险控制意识,结合企业现阶段所处发展情况,调整企业内部控制条例。第二,加强研发风险控制。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注重企业的研发能力,加大对于研发的投入力度,于此同时应注意有关技术风险的管理,从而有效降低因研发投入比例失调导致的财务风险。结合实时市场需求,快速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并争取做潮流引导者。第三,建立研发开发项目进度跟踪系统,一般情况下,研发投资项目都具有研发投入金额偏高且从开始到研发成功时间周期长,建立研发开发项目进度跟踪系统有助于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即使根据跟踪结果进行研发投入调整,以保证公司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第四,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根据公司的自身情况建立并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有限预估并监督由于内部控制不完善或研发投入导致公司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及其造成的影响,保障公司正常运营。

猜你喜欢

企业财务变量财务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关于企业财务分析的探讨
水利财务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变量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