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吞咽治疗仪联合吞咽功能及进食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2-02-21陈琴余晴谢徐勇张麒麟梅卉子杜振欢余鸿斌通信作者

医疗装备 2022年2期
关键词:治疗仪功能障碍脑梗死

陈琴,余晴,谢徐勇,张麒麟,梅卉子,杜振欢,余鸿斌(通信作者)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西九江 332000)

脑梗死是危害居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升,对脑梗死患者的救治效果不断改善,但后遗症仍是降低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原因[1]。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多伴有神经功能缺损,表现为语言、肢体、吞咽功能障碍等,其中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可达50%~73%。受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患者饮食、饮水困难,在进食过程中易出现呛咳、窒息等不良情况,会增加其肺部感染的风险,对患者的病情恢复尤为不利[2]。临床多通过指导患者行吞咽、进食训练,以尽可能地恢复其吞咽功能,但该方法的起效往往较慢,且患者较难长时间坚持训练,应用效果有限。吞咽治疗仪主要利用一定强度的电流对患者咽部肌肉进行刺激,引起肌肉运动,使其恢复正常生理功能,属于一种物理疗法。本研究旨在探讨吞咽治疗仪联合吞咽功能及进食训练在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9~77岁,平均(61.03±4.14)岁;病程4~23 d,平均(15.69±2.52)d;洼田饮水试验结果,Ⅲ级10例,Ⅳ级13例,Ⅴ级7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7~76岁,平均(60.81±4.55)岁;病程6~25 d,平均(16.18±2.39)d;洼田饮水试验结果,Ⅲ级11例,Ⅳ级13例,Ⅴ级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经CT、MRI等检查确诊为脑梗死;经临床急救后生命体征平稳;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吞咽造影评估结果提示咽腔异常;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既往有喉部手术史;神志不清,无法配合护理操作;免疫、血液系统疾病;使用鼻饲管。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吞咽功能及进食训练。(1)吞咽训练:以患者额面部、唇舌为主要训练部位,指导患者先伸舌舔上下嘴唇,再用舌头分别抵住左右嘴角与软腭,每个循环为1次,每日练习20次;引导患者行单音节练习,如从单音节“a”“o”等,逐渐过渡到词语、句子、段落,5次/组,2组/d;指导患者低头,上身前倾,练习发音时用颌下施压,用蘸过冰水的棉棒刺激患者的软腭、舌根、咽壁,然后做空吞咽训练,5次/组,2组/d。(2)进食训练:患者取半坐位,头颈前倾45°,于健侧喉部送食,将食物喂至舌根处,确保食物完全咽下后再次喂食;先以流质食物为主,然后再逐渐过渡至浓流质、糊状、半固体、固体食物,每次进食量为1~4 ml;在喂食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若出现咳嗽、硬咽、误吸等情况,立刻停止喂食,并拍打患者后背帮助其将口中食物排出,休息30 min后再次喂食。吞咽功能及进食训练均持续干预30 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石家庄渡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DK-802C吞咽治疗仪进行干预:先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解释说明,讲解仪器作用原理、使用方法、目的等,取得患者充分配合后开始;消毒仪器电极,并将2个电极片分别置于患者舌骨上、下方,然后再将仪器的另外2个电极片沿颈前正中线等距离放置,垂直排列;设置相关参数,电荷为1 000 Ω,波宽为700 ms,波幅为0~25 mA;使用期间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整参数,如患者出现不适感,立即停止,待其恢复后重新开始,每次持续45 min,2次/d,持续干预30 d。

1.3 观察指标

(1)康复指标:使用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unctional oral intake scale,FOIS)评估两组干预前与干预30 d后的吞咽功能与摄食能力;SSA评分为指导患者分3次吞咽5 ml温水,观察其是否有喘鸣等情况,从患者饮水有无呛咳反映、软腭运动及呼吸等方面评价,分数范围17~46分,分值越低表示吞咽功能越佳;FOIS评分范围为1~7分,1分为无法经口进食,2分为鼻饲依赖很少、进食液体食物或普通食物,3分为鼻饲依赖、持续进食液体食物与普通食物,4分为可完全经口进食单一黏稠食物,5分为可完全进食多种黏稠食物,6分为完全进食多种黏稠且未经特殊制备的食物,7分为完全经口进食、无任何食物限制,分数越高表示摄食能力越强。(2)生命质量:使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命质量量表(swallowing related quality of life,SWAL-QOL)评估两组干预前与干预30 d后的生命质量,共44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为0~4分,分值越低表示生命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康复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SSA及FO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0 d后,观察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FO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康复指标比较(分,

2.2 两组生命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FO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0 d后,观察组FOI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FOI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梗死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主要是因患者咽喉部、脸颊、口唇部肌肉组织协调性变差,随意性舌活动变缓慢而诱发[3]。脑梗死患者并发吞咽障碍后较难顺利进食,使其身体长时间处于脱水或营养不良状态,导致其肺部感染风险增加,并延缓神经功能的恢复,继而对其的生命健康与生命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最佳的恢复期为发病后90 d内,早期指导患者行吞咽、进食训练能够及时纠其正咽下肌群失用性萎缩,增强其吞咽功能反射灵活性,同时可积极调动残余细胞功能,充分发挥亚细胞代偿能力,从而促进其神经功能的重建[4-5]。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0 d后,观察组SSA、SWAL-QO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O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将吞咽治疗仪联合吞咽功能及进食训练用于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有助于提升其吞咽功能与摄食能力,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分析其原因为,吞咽治疗仪是一种物理理疗仪器,通过神经肌肉电刺激来促进患者肌纤维收缩,使患者的脑部皮质层重新控制吞咽反射能力,利于提升吞咽肌群运动能力与咽部肌肉的协调性,从而预防肌肉萎缩[6-7];持续电流刺激在预防肌肉失用性萎缩的同时还可提高受损区域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并通过连续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增强中枢突触,使中枢神经系统重建,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通过电流刺激患者咽部,可促进其脑部血液循环,增大血流量,同时引起咽喉肌群运动,协助食物进入食管,并通过改善咽部肌肉的协调性与灵活性来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进而提升其摄食能力,减轻疾病负面影响,从而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吞咽治疗仪联合吞咽功能及进食训练能够提升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摄食能力,提升其生命质量。

猜你喜欢

治疗仪功能障碍脑梗死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