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助行器联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老年患者术后功能康复步行能力的影响

2022-02-21黄竟陈娜杜明倩孙俪

医疗装备 2022年2期
关键词:步行康复训练下肢

黄竟,陈娜,杜明倩,孙俪

樟树市人民医院 (江西樟树 341200)

下肢骨折是临床骨科中的多发病,不仅会引起患者下肢肌腱、关节、神经以及血管的损伤,还会导致其肢体活动功能受限,甚至残疾,极大地影响其日常生活[1]。手术是治疗下肢骨折患者的重要方法,目的是恢复患者下肢关节面与韧带的正常形态,而术后功能的恢复则需辅以科学、专业的康复护理。由于下肢骨折术后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比较单一,患者康复的效果往往不够理想。综合康复护理可弥补常规护理的不足,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助行器是下肢骨折患者康复训练中的重要辅助器械,可协助患者步行,对提高患者步行能力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助行器联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老年患者术后功能康复步行能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60~75岁,平均(68.70±2.19)岁。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60~76岁,平均(68.70±2.1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经X线、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无其他部位骨折;临床资料齐全,可配合后续调查。排除标准:术前已存在肢体功能障碍;患有恶性肿瘤、精神性疾病;存在严重肝、肾、心、肺功能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术后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对其进行下肢骨折相关健康知识的宣讲,配合医师对患者进行适当的辅助护理。

观察组实施助行器联合综合康复护理。(1)综合康复护理:心理护理,患者术后初期的疼痛及活动受限会导致其心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针对此情况,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在沟通过程中稳定其情绪,耐心倾听其需求,给予足够的关心与鼓励,增强其康复的信心,并取得家属的支持与配合,共同协助患者完成康复训练,以减轻其心理压力;康复训练,术后早期(术后1~2周),此期患者患肢肿胀、疼痛较为明显,关节不宜活动,可指导行肌肉收缩运动,如股四头肌静止收缩,患者取仰卧位,下肢伸直,膝关节下垫置软垫,嘱患者最大限度绷紧肌肉,保持大腿肌肉收缩状态10 s,随后放松,20次/组,3~4组/d;术后中期(术后3~4周),此期患者骨痂逐渐生长,除继续进行肌肉收缩运动外,也可开始活动邻近关节,如强化膝关节和髋关节,患者取坐位,小腿下垂,双脚踩地,用双臂撑起上身或抬起臀部,10次/1组,3~4组/d;术后后期(术后1个月),此期患者伤口逐渐愈合,可根据患者病情做全面的肌肉、关节锻炼,以主动活动为主。(2)助行器护理:术后初期在助行器(中山市福仕得健身器材有限公司,型号:YC618)的辅助下练习下肢各个关节活动,增加髋、膝、踝关节的练习,做起立、坐下练习,健肢站立,患肢做髋屈伸、内收、外展活动,膝关节屈伸活动,踝关节内外翻活动,后期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其逐步自主行走,可行上下楼练习。

1.3 观察指标

(1)分别于护理前与护理后3个月使用膝关节功能评分(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rating scale,HSS)评估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内容包括膝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5项,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越佳[2]。(2)分别于护理前与护理后3个月使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AC)评估两组的步行能力,量表评定等级为0~5级,其中0级为不能站立、行走,5级为可持续步行200 m以上、可室内独立行走;0~5级依次记0~5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步行能力越好[3]。(3)使用医院自制量表评估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程度,量表内容包括专业水平、服务态度、护理质量等,总分100分,护理满意度等级分为非常满意(≥90分)、满意(80~89分)、尚可(60~79分)、不满意(≤59分)4项,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的HSS评分、FAC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HSS评分、F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3个月,两组HSS评分、FAC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的HSS评分、FAC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下肢骨折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往往会发生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加上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会对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造成不良影响。即使下肢骨折老年患者术后均接受常规的护理干预,但由于常规护理措施缺乏全面的康复训练内容,无法有效地促进患者术后下肢功能及步行能力的恢复。而综合康复护理以恢复肢体功能为主要目的,针对下肢骨折患者生理、心理方面的障碍为其提供科学的康复护理服务,可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恢复至健康状态[4]。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3个月,观察组HSS评分、F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助行器联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下肢骨折老年患者膝关节功能与步行能力恢复。在进行康复训练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纠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使其建立康复信心,主动配合完成康复训练,确保后续护理措施的有序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以活动肌肉为主,能够有效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并有效缓解肿胀、疼痛等术后并发症;中期康复训练以强化关节活动为目标,通过活动各关节,可预防关节僵硬,增加关节活动度,使关节恢复正常位置,进一步促进患肢关节功能的恢复;后期以肌肉、关节的全面活动为主,有利于患者保持身体的平衡,当患者因下肢无力或关节疼痛而不能负重时,助行器可以起到替代的作用,同时逐渐加大关节和肌肉的主动活动,可进一步恢复其各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和协调能力,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恢复患肢的正常步行能力[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为,助行器联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加快患者肢体功能、步行能力的恢复进程,使患者尽快回归正常的生活状态,进而提升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助行器联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有利于促进步行能力的恢复,提升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步行康复训练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魔方小区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步行回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