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肌肉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2-02-21孙丽陈娜黄竟杜明倩

医疗装备 2022年2期
关键词:腓肠肌治疗仪偏瘫

孙丽,陈娜,黄竟,杜明倩

樟树市人民医院 (江西樟树 331200)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指由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1]。偏瘫是脑梗死的典型症状之一,大多数患者会出现面部麻木、口角歪斜、流涎、鼻唇沟变浅等症状,同时还可能合并吞咽功能障碍、交流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心理障碍、意识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2]。康复护理能够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改善,减少肌肉萎缩,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恢复。神经肌肉电刺激是一项通过低频电流刺激特定肌肉群,使其抽搐或收缩,达到功能恢复的技术,有助于促进患者自主肌肉控制,减少痉挛情况发生[3]。为进一步探讨神经肌肉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5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55~78岁,平均(71.23±3.11)岁;全前循环梗死7例,部分前循环梗死6例,后循环梗死7例,腔隙性梗死5例。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56~76岁,平均(70.94±3.37)岁;全前循环梗死6例,部分前循环梗死6例,后循环梗死7例,腔隙性梗死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经颅脑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梗死偏瘫;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痉挛性瘫痪、出血倾向、急性化脓性炎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电刺激处皮肤有瘢痕、溃破;既往有颅脑损伤史。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康复护理。(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进行日常沟通,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提高其治疗信心,嘱咐其积极配合医师治疗。(2)饮食护理:给予患者低盐、高蛋白及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适当给予果蔬等膳食纤维的摄入。(3)康复训练:上肢康复训练,针对无下肢偏瘫患者,协助其取半坐卧位,针对上下肢均存在不同程度偏瘫患者,协助其取去枕平卧位,而后指导患者进行患侧上肢外展、屈曲、前后旋等动作,每个动作反复进行10~15次;下肢康复训练,指导并协助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并将床档拉起,随后指导患者进行自主翻身,持续锻炼5~10 min后,休息5 min,之后协助患者慢慢移动至床旁,协同家属帮助患者扶床缓慢站起,站起后维持10 s,随后坐下休息5 min,重复站起、坐下这一动作5~10次,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在其病情稳定后,可协同家属,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行走练习,30 min/d,注意在行走训练过程中,需有监护人在一旁协助,防止患者摔倒;日常康复训练,每日定时给予患者按摩、翻身、拍背,鼓励患者积极主动地进行训练活动,保持肢体功能的恢复和发展,逐渐增加活动量,失语者需要坚持语言训练。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BioStim pro型神经肌肉治疗仪(佛山市杉山大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证编号:粤械注准20182260716)进行干预:干预前,先将绒布充分浸湿后套在电极上,确保电极套与电极接触良好,然后将电极放在患者大腿、小腿、前臂、上臂处,使绒布面接触皮肤,固定后设置频率和电流量分别为80 Hz、20 mA,电刺激干预持续约20 min/次,1次/d。

两组均干预3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otor assessment scale,MAS)评分、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1)BBS量表包括由坐到站、独立站立、独立坐、由站到坐、床-椅转移、闭眼站立、双足并拢站立、站立位上肢前伸、站立位从地上拾物、转身向后看、转身一周、双足交替踏台阶、双足前后站立、单腿站立14个条目,每个条目按照0~4分进行评估,总分最高分56分,最低分0分,0~20分表示平衡功能差,患者需要乘坐轮椅;21~40分表示有一定平衡能力,患者可在辅助下步行;41~56分表示平衡功能较好,患者可独立步行[4]。(2)MAS量表包括从卧位到健卧位、从仰卧位到床边坐、坐位平衡、从坐到站、步行、上肢功能、手的运动、手的精细活动和全身肌张力9个条目,其中第9个条目“全身肌张力”不计分,其他8个条目按照0~6分进行评估,总分48分,分数越高表示运动功能越好[5]。(3)sEMG采用肌电图机(广州锐士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 RA-16型,注册证编号:粤械注准20212070273),将电极放置于腓骨短肌、腓骨长肌、胫骨前肌、腓肠肌外侧、腓肠肌内侧,测定患者积分肌电值。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BBS、MA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BBS、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BBS、MA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BBS、MA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sEMG比较

干预前,两组腓骨短肌、腓骨长肌、胫骨前肌、腓肠肌外侧、腓肠肌内侧积分肌电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腓骨短肌、腓骨长肌、胫骨前肌、腓肠肌外侧、腓肠肌内侧的积分肌电值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EMG比较

3 讨论

脑梗死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可导致瘫痪、失语、失明等,给患者造成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康复护理是目前改善脑梗死偏瘫的常用方法之一,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使其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护理过程中通过按摩、功能锻炼等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6]。但单一护理的作用较为有限,仅能为患者提供基础性干预,无法对患者的神经功能产生直接作用,导致患者的康复速度较为缓慢,需寻找更为有效的干预方式。

随着电刺激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神经肌肉治疗仪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应用广泛。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BBS、M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胫骨前肌、股四头肌、腓肠肌的积分肌电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神经肌肉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各主要肌群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平衡功能和运动功能。分析其原因为,采用神经肌肉治疗仪给予患者电刺激可使拮抗肌、瘫痪肌有规律地进行收缩运动,降低痉挛肌张力,从而改善拮抗肌功能,缓解肌肉萎缩或痉挛。有研究表明,电刺激引起肌肉兴奋的原理是电刺激引起细胞去极化,诱发动作电位,兴奋后的细胞经突触前到突触后,抵达低位神经中枢-脊髓(a神经元),引起冲动,并返回刺激引起肌肉运动[7]。此外,神经肌肉电刺激干预还具有生物反馈、认知再学习、促进本体感觉恢复的作用,利于建立新的感觉运动反馈,改善运动和平衡功能。

综上所述,神经肌肉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干预,有助于恢复胫骨前肌、股四头肌、腓肠肌等肌群的功能,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和运动功能。

猜你喜欢

腓肠肌治疗仪偏瘫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生理实验中使用牛蛙和蟾蜍的神经和肌肉标本的比较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带腓肠肌的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