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职业教育创新下深化产教融合双元制培养模式教学改革探究

2022-02-21董怡辰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2年2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校企互联网+

董怡辰

(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0)

0 引言

“互联网+”时代对传统的产业升级、对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互动产生了深刻影响。2017年1月,国务院文件《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需要发展“互联网+教育”并全面推进信息化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深化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高职院校与工业企业联合建设,深化产教结合双元制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1 “互联网+”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总体规划

1.1 产教结合,创新人才培养规划

在“互联网+”对接的相关产业链条下,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和职业能力成长模式,将“1+X”专业技能水平证书标准融入相关课程体系,实行“产、教、证、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协作共同培养导向型、技能型、创新型技术人才。根据高职学生特点构筑立德树人、强调素质、面向职业、立足岗位、突出职业能力养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在研究和评价相关行业信息化、标准化、组织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积极衔接“互联网+”智能产业链,与地方龙头企业、地方政府、协会及高校合作共建现代化能源培训中心,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构建校企合作机制,开辟创新相关专业产业链。

1.2 深入细致,建设校企共享课程教学资源库

按照“资源分类整合、课程结构化合理、系统化设计理念”的建设原则,根据学生、教师、企业和社会学科的学习需求,遵循教学规律,按照专业教学资源结构的总体方案,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材料建设、资源应用、运行管理等多方面建设成立“互联网+”专业资源库。

1.3 多元化教学,引领教材教法改革

学校和企业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智能工作室,创造一个全方位的在线和离线、课堂和课外、理论和实践、教师和学生、企业和学校的多元化教学改革模式[1]。全面实施在线和离线化、虚拟化、实践化、校企一体化的模块式教学新模式,在开发相关企业实际生产课程模块的基础上,实施企业实际生产环境中的任务型教学、项目型教学和情境型教学,并根据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数据进行可持续的教学改革。

1.4 德技双馨,优化校企教师团队建设

按照优秀教师“四有”标准,继续加强师德师风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协调科技发展趋势,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建立人才培养、团队协作、技术服务、资源共享、机制灵活、人才培养高效、技术创新平台一体化体系。实施分工合作模块化教学模式,教育与实训相结合,辐射带动力强。分类设计教学实训计划,建设成为由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专业双技能人才、企业领军人才和大师名匠等构成的师德高尚、技艺精湛并具有高视野的教学“双师型”、科研“应用型”、服务“专家型”的高水平教学队伍。

2 “互联网+”职业教育教改具体举措

2.1 全面深化校企合作,实现校企育人双主体

“互联网+”职业教育与本地区龙头企业在教育和发展方面进行合作,实现校企双主体教育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分析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优化课程体系,积极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2.1.1 人才培养

“互联网+”职业教育下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定期进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查及毕业生调查,掌握人才需求变化信息形成研究报告,并根据研究结论调整培养计划。完善整改实践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编制和发展高标准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及大纲课程标准。

2.1.2 课程建设

“互联网+”职业教育下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构建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校企共同建立项目化课程教材,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根据合作企业需求对接由标准文库、工艺流程图、动画、视频库、课件教学计划库、习题集试题库、法规案例库、企业案例库、案例模拟培训库、专业技能实训库、认证培训库、特色培训库组成的11个“网络”教材库资源中心。

2.1.3 实训基地建设

“互联网+”职业教育下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校内外实习和培训基地,需要不断完善岗位实习期间的学生安全管理制度。为保证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必须具备必要的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满足“教与做”一体化教学和综合实践训练要求[2]。

1)校内实践教学条件。校内应具有与专业核心课程内容相匹配的实训室,包含多个与专业相关实训室建设,以便满足校内实训的需要,同时校内实训室还具有职业资格培训、鉴定等功能,以便满足对外社会服务的需求。校内实训室建设可参考表1。

表1 校内实训室建设

2)校外实践教学条件。校外建有本地区多家企业订单式培养实践教学基地及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践教学条件满足职业教育专业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以及顶岗实习任务,具有完善的教学管理、安全管理、考核评价等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机制;能提供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所必须的生活保障;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能提供良好的顶岗实习环境,开展职业教育研究和相关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能够承担校内师资队伍培训,有效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2.1.4 科研创新

与现代化企业合作,参与技术研发和横向研究,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咨询和管理服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学校与企业共同构建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实施人才培养质量的监督、考核与评价。

2.1.5 运行管理建设

建立运营管理中心,成立专业资源库建设队伍,建立资源库建设的相关制度,建立教学资源标准建设审查机制和资源库可持续发展机制,建立合作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联盟等,都能为资源库建设提供更好技术支持、智力支持和组织支持。

2.2 开展订单培养实行校企双培养模式

加强校企合作,创新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根据企业的要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标准,更新人才培养计划,配合企业开发课程,制定课程标准,编写校企合作实训教材[3]。企业应参与教学、管理和考核的全过程,发挥企业的积极主动性。

加强与与本地区相关企业深度合作,进一步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采用“企业冠名班”、“委托培养班”等形式,根据企业的要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规格,更新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制定课程标准、编写教材。企业全程参与教学、管理与考核。将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企业对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对困难学生给予一定的资助,同时为学校提供教学所需仪器设备,学校按订单为企业培养人才,实现校企“双赢共进”。

3 “互联网+”职业教育教改实效

3.1 建设优质“互联网+”数字化教学资源

在相应岗位素质和岗位能力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具有3个平台、2个方向、6个模块、2个组合的“互联网+”课程体系。专业课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发展课、个性发展课、多专业实践六个模块,构建公共课、专业技术基础课、跨学科实践课三大类共享的课程平台,构建两个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实现校内外人才培养过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高质量的校内数字资源开放与校外共享。

3.2 推行活页式教材建设与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在现代相关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的协助下,与成员企业合作开发出新型活页式校本教材。根据企业对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岗位要求,引入行业技术标准,构建基于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素质培养的混合型教学模式改革,充分实现“互联网+”企业与学校的全方位混合型教学模式改革。

3.3 建立产学一体化专业共享实践教学基地

在现有能源培训中心的基础上,通过校企合作,对接企业经营管理岗位,适应新技术开发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建立一个集教学、培训、服务、创业、科研为一体的综合、共享、开放的智能化培训中心。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产学一体化、院校教学科研与企业生产应用有效结合,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3.4 建立产学结合的技能平台

构建现代专业技术“互联网+”协同创新中心平台,形成政府指导、产学训三位一体的运作模式。建设一流的多方资源协同创新平台,打造由学校和企业人员共同组成的一流科技创新团队。

3.5 实现社会服务能力推广

在现代应用技术合作创新中心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建立“互联网+”多元化学习平台,积极培养相关行业和企业的从业人员掌握新技术、新知识。为社会提供服务和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专业建设在应用发展中的作用。

全面发展“互联网+”教育,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产教融合,提升教学改革创新动力并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进而优化职业技术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产教结合双元制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校企互联网+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校企合作五反思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