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生产深松作业的实施情况与关键农艺技术总结

2022-02-21毕亚娟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2年2期
关键词:耕层底层机具

毕亚娟

(青冈县农机综合服务中心,黑龙江 青冈 151600)

0 引言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的稳产高产对农业经济稳定和粮食供给意义重大。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使用量的增多,传统的旋耕、犁耕作业模式和轮式农机作业对土壤产生的压实作用导致耕地土壤质量不断下降,土壤中15~20 cm范围内形成了厚实的犁底层,严重影响着玉米的高品质生产[1]。为改善耕地土壤状态,优化农业生产环境,近年来深松整地作业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和推广,越来越多农民认识到了传统机械化翻耕土壤所造成的弊端,也逐渐接受了机械化深松的作业形式,这对优化土壤条件、节约灌溉用水、减轻病虫害威胁等有积极作用,很多地区在经过农机深松整地后玉米产量都得到显著增长,且玉米的品质也有所提升,可见机械化深松整地技术具有显著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1 机械化深松的概念与实施情况

1.1 机械化深松技术

机械化深松整地技术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利用现有条件,在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的同时,改善土壤、水分及生物资源的利用状态,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2]。我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耕地质量对粮食产量影响很大,而现阶段我国耕地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犁底层问题,深松整地技术能有效解决犁底层造成的耕地地力下降问题,使耕层实现有效扩展。机械化深松整地主要通过深松机实施,在拖拉机牵引力的作用下,深松机能够在不翻动土壤、不破坏原始耕层的情况下,有效打破耕地中积聚的犁底层,使松土层的深度有效扩展,土壤耕层结构显著改善。经过机械化深松处理的耕地,具有更好的蓄水保墒和抗旱抗涝能力,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深松机配套拖拉机的作业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机械化深松整地实施情况

1.2 机械化深松的实施情况

我国对于机械化深松的应用起步较晚,对于深松技术的引进和研究大约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对该技术的应用滞后了约40年,且在深松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初期,由于我国实施生产责任制,缺少机械设备和资金的支持,深松技术的研究和机械产品市场化工作进展十分缓慢,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农业机械的大量应用造成了严重的犁底层问题,使深松技术和深松机械再次被研究和推广[3]。近年来,随着农机购置补贴对保护性耕作机具的政策倾斜,2009年以后,深松机具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展,深松机具作业后也能获得政府提供的作业补贴,使农民应用深松作业的积极性增强。现阶段,在我国的农业发达地区,机械化深松作业已经成为了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序之一。

2 玉米深松整地后的实践优势

2.1 玉米生长状态显著改善

经过对不同耕作方式种植的玉米生长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对比了同一玉米品种在同一地区本年深松、隔年深松、不深松三种耕地的生长情况,如表1所示。可见经过深松整地后的耕地其耕层深度可达到25~28 cm,隔年深松的耕层深度也可达到25 cm以上。经过深松整地的玉米相对于不深松的耕地长势更好,秸秆直径和长势均优于传统耕地。由于耕层更深,玉米根系更为茂盛,根系最大长度超过48 cm,且深松耕地玉米产量平均可达550~600 kg,显著优于传统耕地[4]。

表1 不同耕作方式玉米生长状态数据

2.2 土壤退化得到有效控制

由于深松作业打破了传统耕作形成的犁底层,有利于自然降水和人工灌溉水分的渗入,并有效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延长雨水渗入时间,有效提高耕地的蓄水能力。同时经过机械深松,耕层的透气性有效提升,土壤中有益生物数量逐渐增多,有利于土壤恢复原始地力。

2.3 有利于病虫害的控制

通过深松整地能打破传统的土壤环境,使深层土壤中越冬的害虫、虫卵、寄生虫等失去原有生存环境,使虫卵的孵化和繁衍过程被打破,有效减少虫害发生的概率。同时,深松整地还能有效去除当年的病害植株根系,使土壤中的病原菌比例降低,有利于病害的控制。

2.4 有利于保护性耕作的实施

由于机械化深松不会对耕层产生过度翻转,因此,对于采用保护性耕作覆盖在地表的玉米秸秆和根茬,其大部分仍被保留在耕地表面,有利于保护性耕作保水、减少风蚀等效果的保持,且保护性耕作与深松整地进行配合,能充分利用玉米秸秆释放营养、培肥地力,进而优化玉米生产环境。

3 机械化深松的农艺要求

3.1 机械化深松的必要基础工作

首先,机械化深松对于农机操作人员具有一定的技术能力要求,因此,深松机驾驶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并充分掌握深松机工作原理、使用调整方法,并具备处理一般故障的能力。其次,深松机具的作业深度等参数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且对于玉米生产而言,深松的方式应以间隔深松为主,具体间隔尺寸应结合本地区垄距情况而定。再次,作业前必须做好深松机的检查与调整工作,认真检查深松铲等关键部件的可靠性,发现连接松动应及时紧固,并保证前后、左右方向的水平状态符合使用说明书要求,通常机具的左右方向应与地面平行,前后方向应保证深松铲在入土时有3°~5°的入土倾角。

3.2 作业过程的标准流程

1)深松作业前必须进行试作业,在此过程中检查并调整深松深度,查看机械工作情况与作业质量,发现机具作业不达标应对其及时合理调整,直到试作业满足要求方可进行正式作业。

2)作业时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和厂家培训时的要求驾驶拖拉机,行驶速度必须均匀,行驶路线应保持直线,两行作业之间的深松间隔也应尽量保持一致,尽可能做到不重松、不漏松。在作业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深松机的状态,发现深松铲出现破损、杂草缠绕、托堆等问题必须进行处理,不可在异常状态下持续作业,以免影响深松质量。

3)深松机作业过程要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定期进行检修和保养,并在每次工作完成后做好清洁和检查工作,确保深松机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3 作业规范与作业时机

1)深松作业间距要求。深松作业除要求耕深一致外,还应保证合理的深松间隔,由于深松包括全方位深松和局部深松两类,全方位深松的间距相对较小,通常两行深松间距为35 cm,局部深松的两行间距需根据农业生产的种植方式确定,利用等行距种植、宽窄行种植等不同形式在进行局部深松时的间隔也不相同,但都具有一定的规律,要求驾驶员在深松过程严格实施农艺要求的规范间隔,保证局部深松位置准确,间距合理[5]。

2)深松作业深度要求。机械化深松的深度主要根据土壤中犁底层状态确定,同时还需考虑土壤的类型、湿度等。深松深度要做到因地制宜,重点以打破犁底层为目的,以保障土壤具备更好的蓄水保墒能力。犁底层的深度可通过人工挖掘和专业器械检测两种方式获得,检测犁底层时,要在田间多点测量,以保证深松深度的合理性,我国大部分农田的犁底层在25~35 cm的深度范围。对于犁底层过深或坚实度大的情况,可采用复式深松或振动深松的形式分层打破犁底层。深松作业的深度不宜过大,以免深层土壤中的砂石等不利于生产的成分进入耕作层[6]。

3)深松作业时机要求。深松作业的时机主要受地域性和气候性影响较大,是否适合深松整地既要考虑农业工序的安排,还要充分考虑土壤墒情,深松作业的选择在不同地区呈现规律性特点。以黑龙江省为例,深松整地主要集中在两个时间段,一是每年秋收后,与秋整地作业同时期进行,时间范围在10月初—11月末,此段时间进行深松作业有利于耕地土壤充分集聚秋季和冬季的自然降水,缓解春旱问题;二是在春季播种前进行深松,时间集中在4月中下旬—5月末,深松后的土壤能更好地积聚夏季雨水,预防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7]。

4)深松作业的周期性要求。机械化深松作业尽管具有诸多的好处,但通常不适宜连年应用,连年的深松易造成土壤中水分散失,土壤过于疏松,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实施。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机械化深松通常需要间隔一定年限实施一次,是否需要进行深松作业应依据土壤状态、种植模式、机具对土壤的压实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通常情况下,东北地区的耕作方式为一年一季,机具进地次数相对较少,土壤压实问题不严重,可间隔2~4年实施一次,而对于南方一年两季地区,轮式机具进地次数相对更多,土壤更易被压实,适合1~2年实施一次深松。从理论角度看,当土壤容重高于1.5~1.8 g·cm-3时,应考虑进行一次深松作业。

4 结语

总体上讲,机械化深松作业已成为农业生产的必须工序,尤其在农业机械化大规模生产的时代,要实现土壤的长久永续利用,机械化深松是必然选择。随着我国农民对科学生产认识的逐步加深,深松机械的应用量显著提升,农民在应用深松整地技术时,要注意深松设备的合理利用,避免深松过程出现不规范问题,在确保深松质量的同时保障深松机良好的使用寿命。与此同时,我国农民还应积极转变观念,积极接受深松联合整地的新机具和新技术,使农业耕整地过程变得更加简单合理。

猜你喜欢

耕层底层机具
航天企业提升采购能力的底层逻辑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轮作制度对敦化市土壤主要理化性状影响的研究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耕层构造对土壤三相比和春玉米根系形态的影响
红壤坡耕地耕层质量特征与障碍类型划分
电务系统大型机具上道时的作业防护
回到现实底层与悲悯情怀
库尔勒垦区不同耕作方式对棉田耕层容重的影响
中国底层电影研究探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