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新主流电影

2022-02-21石力

科技信息 2022年5期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攀登者

石力

摘要:主旋律电影作为特殊的一种电影类型,承担了传播主流文化、凝聚社会共识和引导社会价值观的作用。但从实际宣传效果来看,过去主旋律电影生硬的说教和意识形态灌输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近年来,随着电影市场的变化与改革,涌现出了一批新型主旋律电影,即好莱坞大片式的主旋律电影。本文以电影《攀登者》和《夺冠》两部体育类型的主旋律电影为例,展开对新主流电影的讨论。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主旋律大片;《攀登者》;《夺冠》

“主旋律”的说法,最早是1984年5月贺敬之在《迎接我国城市雕塑事业的黄金时代——在全国城市雕塑第二次规划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處理好“多样化”和“主旋律”的关系,并且指出“我们要的社会主义文艺,不能是多种思想倾向不分是非,多种艺术表现不分优劣和主次,一概兼收并蓄的大杂烩。”11987年电影界也提出了“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的口号,“主旋律电影”首次被正式提出。近年来,随着主旋律电影在叙述手法上的转变,产生了许多颇受欢迎的主旋律大片,从“建国三部曲”到去年国庆档的《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和《中国机长》,主旋律电影无论是从影片制作、演员选择、视听语言的表现手法,还是最终的票房收入来看,都呈现出新主流电影的趋势。本文将以两部体育类型的“主旋律电影”《攀登者》《夺冠》为例,展开对新主流电影的讨论。

一、集体联结之下的个人,中观视角切入更自然

在早期的主旋律电影中,无论是在叙事手法,还是题材选择上,都突出了一个“大”字。比如讲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开天辟地》;聚焦于领袖人物传记的《毛泽东的故事》《周恩来外交风云》;表现重大历史事件、战役的《大决战》《大转折》等。这些宏大的叙事手法和选材,一方面可以表现爱国精神、民族精神等主流意识形态,激发观众的民族自豪感;但另一方面,也容易因为脱离现实而和观众产生距离感,成了说教式的宣传,甚至让观众对主旋律电影产生抵触情绪。

新世纪以来,主旋律电影不断改进叙事手法,开始向小人物叙事转变。比如《我和我的祖国》七个小故事的展开就是从一个个小人物开始的,有确保开国大典顺利升旗的护旗手老方,上海弄堂里看女排夺冠比赛的居民,想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出租车司机等。这一系列以小人物为主角的主旋律叙事,拉近了主旋律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在“润物细无声”之中完成了主流价值观的宣传。然而,不可否认,一味限于个人主义视角内的叙事也有其先天缺陷。比如个人主义的叙事视角也就限定了艺术创作的选择范围,在表现大格局的主旋律文化上就显得力道不足,同时也会让宏观层面的主旋律宣传更显得空洞、没有支撑。

而《攀登者》和《夺冠》则为主旋律电影的切入视角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攀登者》的表现对象是中国登山队的几位队员,《夺冠》则选择了女排国家队运动员,两者表现的依然都是小人物,但是这里的小人物又通过集体的联结,有了代表国家的意义。这样中观的切入视角也就让后续的叙事展开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小可以写个人情感起伏、生活改变,大可以写家国情怀、爱国之情。以《攀登者》中两次登顶的镜头为例,第一次队员们登顶之后,高呼祖国万岁;第二次登顶成功,由吴京扮演的方五洲向总部报告时说:“报告大本营,报告祖国,中国登山队成功登顶。”两次爱国情怀的表达,在国家登山队员的身份之下,表现得非常自然,不会给人牵强之感。在电影《夺冠》中,女排运动员为了备战日本世界杯,夜以继日地勤奋练习,甚至春节也不回家,只为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这些剧情设定与人物表现都在国家女排运动员的身份之下显得合情合理。

从小人物的视角出发,展开宏观层面的主旋律叙事,固然可以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让主旋律宣传更加接地气,更容易被观众接受。但是,如果把榜样性的典型形象都放在一个普通人身上,生硬地塑造脸谱化的好人,可能会给观众带来不真实之感,违背了小人物叙事的初衷。电影《攀登者》和《夺冠》将个人之于集体的背景之下,从个人到集体再到国家,个人对国家情感的表达就有了桥梁和纽带,家国情怀的表达与抒发也就更显自然。主旋律电影由于本身电影类型的不同,所以在题材选择上,要格外注意表现对象的代表性和特殊性,既应当是身边的普通人,也要有主旋律叙事展开的“由头”。

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主旋律电影中的人物形象,作为推崇学习的榜样,常常是被塑造成高大全的英雄。比如电影《焦裕禄》的主角焦裕禄,为了改变兰考县的贫穷状况,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实地调研,不顾自身身体,坚持奋斗在一线,最终肝病恶化,倒在了工作第一线。焦裕禄既是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同时也应当是有血有肉的人,但是电影中焦裕禄形象的塑造过于单一、严肃,并没有展现出一个全面、立体的人。英雄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但是如果过于拔高、脱离现实,可能反而会给观众留下假大空的印象,达不到主旋律宣传的效果。

在电影《攀登者》中,除了讲述方五洲作为国家登山队队员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故事,还穿插了他和徐缨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不同于以往的英雄人物形象。同时,情感片段的增加也让观众能够从更多元的角度去体会人物角色的心情,对主旋律文化的宣传与理解起到了促进作用。在方五洲第二次登顶珠穆朗玛峰时,徐缨为了给登山队报告气象信息,不幸病逝于珠峰。临终前对方五洲表白道:“我们之间的山消失了。谢谢你让我真正谈了一次恋爱。”此处的山,既指现实中要翻越的珠峰,也指两人心中的隔阂。家国情怀和儿女情怀融为一体,宏大叙事与个体微叙事融为一体,个人的感情因此不仅是抽象地和国家信仰结合了,个人和国家也融为一体。2

在电影《夺冠》中,这一点体现得更为明显,比如,当年轻的女排队伍出现问题时,郎平问女排运动员们为什么打排球?爱不爱排球?有一个女孩走出来说我不爱;郎平在接管中国女排成为教练之后,提出了几大改革措施,其中就包括了快乐排球和快乐体育,希望她们“不仅是优秀的运动员,还是优秀的人”。在训练提前结束的时候,郎平让各位姑娘“去谈恋爱吧”,女排主攻手朱婷开始打排球的目的仅仅只是靠体育谋个出路等等。这一系列“反面”片段,都是过去主旋律电影不会表现的,而正是这些镜头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更立体的女排,一个也是由普通人组成的女排。这样观众在理解女排精神时,不只是过去简单地强调拼搏、团结、艰苦奋斗,而是从新时代的语境之中,从现实的环境之中去理解集体主义,观众的代入感也更强。

今天我们进入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时代,主流价值文化宣传面对的也是“新观众”。所谓“新观众”指的是他们并不是像过去革命年代成长起来的老一辈,他们个性更强、见识更广、要求更高。所以新时代之下的主流文化宣传,要结合“新观众”特点,将主旋律文化与当下的时代结合,让观众在观影时更有代入感和共鸣。同时,敢于呈现出社会现实中的阴暗面,也是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体现,有问题并不可怕,不敢提出问题才更严重。例如电影《我不是药神》中就指出了看病难、吃药贵的现实问题,并且因为它直面现实,直击问题,也让观众有同感,收获了一片好评。

三、商業化转型下的主旋律大片

从最近几年上映的主旋律电影来看,无论是资本投资组成、演员角色选定还是宣传营销,都体现出向商业化电影的转型,即从主旋律电影到主旋律从大片。电影《建国大业》就是大成本、大制作、大阵容、大营销的代表之一,该片一共选用187位明星主演或客串全片,阵容之豪华前所未有,如唐国强饰演毛泽东、张国立饰演蒋介石、许晴饰演宋庆龄、陈坤饰演蒋经国、刘沙饰演刘少奇、刘劲饰演周恩来等等。3 角色选取上明星策略的采用,能够以视觉的审美呈现弥补政治宣教与观众之间的鸿沟,将影片的政治意志与观众进行缝合。4此外,在资本投资方面,主旋律电影的市场也逐渐开放,不再是过去国资为主的单一模式,比如《攀登者》和《夺冠》的联合出品与发行公司都达到了几十家之多,商业化资本的加入也为后续大片制作提供了资金保障与技术支持。

之所以将《攀登者》《夺冠》《中国机长》等一系列主旋律电影称为主旋律大片,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新主流电影的拍摄技术、拍摄手法较之原来,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以《攀登者》为例,高难度的动作占了相当大的篇幅,攀冰、赤脚登梯、雪坡滑落、飞身营救等;视觉呈现上,影片的镜头语言、剪辑节奏、摄影机运动等综合效果也属上乘,构图、光影与运动形态的组合搭配都让观众目不暇接。5 《夺冠》的拍摄中涉及到很多比赛画面的表现,运动项目的拍摄难度和清晰度等都对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夺冠》的拍摄采用的是大画幅、48帧,是目前国内用高帧率真正实拍的一部电影。在主旋律电影中运用最新技术,不仅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观影体验,也能让传播效果的发挥最大化。2019年10月,长春电影制片厂1999年出品、李前宽和肖桂云联合执导的经典电影完成了4K修复工作,并在全国公映。该片用4K(4096*2160)分辨率,让影片更清晰;使用HFR60格/秒高帧率,使画面更加流畅;使用HDR高动态范围,让光影层次更加细致;使用4K DCI调色,让镜头语言更加流畅;使用5.1环绕声,让声音更立体。很多网友不由得感叹“史诗级巨制,史诗级视听效果。”6

最后在电影的营销宣传方式上,主旋律大片也做出了很大的改变。过去没有任何压力和目标的电影制作自然也很难获得很好的效果。近年来,主旋律电影也开始了高密度宣传和商业化宣传。以《攀登者》为例,首先是2019年2月16日,演员章子怡在微博上宣布该片正是开拍,随后,3月1日,公布演员阵容。影片杀青之后,更是邀请众多明星和老登山队员,在一系列电影活动上亮相宣传。同时,在线上也通过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展开大力宣传。电影《夺冠》在院线排片结束之后,还将片源放到了哔哩哔哩视频网站上,最大程度地利用优质视听资源。这样一种线上线下相结合、明星官方同努力的高密度宣传在过去的主旋律电影宣传上是不多见的。这也和电影角色选取时的明星策略相吻合,充分利用好明星的流量效应,将主流文化宣传与大众文化相结合,共同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主旋律电影向商业化转型做出的一系列改变,并不是要改变主流价值宣传的内核,而是以商业化转型为手段,利用大片的形式,更好地实现主流价值文化宣传的效果。面向市场、面向观众,是电影工业化生产的目的,因此,强化市场意识,将观众的观影兴趣与主流价值文化宣传结合起来是主旋律电影的可行路径。同时,无论在拍摄手段、技巧,角色、题材选择上如何改变,如何向主旋律大片转型,始终不变的是影片背后的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内核。《夺冠》从上个世纪80年代女排“五连冠”开始,讲述了横跨几十年的峥嵘历史,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画面组织与表现,唤醒了人们共同经历的中国故事和集体记忆。主旋律大片的重点依然是在“主旋律”,影片依然是以体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主流价值观。在向商业化转型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这个方针不改变,不能本末倒置。

四、结语

主旋律电影,作为电影生产中一类特殊的影片,既要承担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宣传功能,但同时也不能失去了作为电影本身的休闲娱乐属性。主旋律大片的做法将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结合起来宣传,既是电影行业不断改革,丰富中国电影文化多样性,面向市场、面向受众的体现,也是顺应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变化,赢得受众认可、真正达到宣传效果的要求。此外,我们也还要意识到,目前的主旋律大片和世界顶级电影水还有不少差距,而且类似主题的套路化叙述也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如何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电影的发展道路,让电影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注释

[1] 何吉贤.主旋律文艺生产的变迁[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4(06):49-57.

[2] 宋晖.《攀登者》宏微观情感叙事解码[J].电影评介,2019(18):23-26.

[3] 戴金鸣,叶刚.从主旋律电影到主流大片的演进过程与生成逻辑[J].传媒,2020(06):48-51.

[4] 闫梅. 中国新主流电影研究[D].河北大学,2018.

[5] 吴晓钟.为国登顶的攀登精神——评新主流电影《攀登者》[J].艺苑,2019(06):22-24.

[6] 戴金鸣,叶刚.从主旋律电影到主流大片的演进过程与生成逻辑[J].传媒,2020(06):48-51.

猜你喜欢

主旋律电影攀登者
The blind climber 盲人攀登者
张志
浅析近十年来中国电影意识形态发展态势
主旋律电影中的精神内涵及当代启示
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
本·阿弗莱克主旋律电影的独特呈现
主旋律电影在国民教育中对民族精神的传扬
提醒有时
落地时间
难处易过 易处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