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自媒体融入航天企业档案开发利用研究

2022-02-21王竹溪王洁心黄程卢康

档案天地 2022年2期
关键词:编研航天档案管理

王竹溪 王洁心 黄程 卢康

档案是回顾各项社会活动“前世今生”的重要参考依据,档案开发利用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依托档案开发利用的成果,使档案发挥其最大价值,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是档案工作者的使命。国家档案局局长陆国强在2020年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指出,“要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战略转型,积极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和档案工作的深度融合,加快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拓展档案工作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应用场景。”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对档案信息要求的提高,档案开发利用的模式必须因时革新,以适应新时期多元化的需求。

长期以来,航天企业档案部门一直把保护档案的实体安全视为自身的主要责任,而在目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档案部门的主要职责应转变为促进档案信息的传播与社会利用。尤其在短视频等新自媒体的冲击下,社会获取信息的门槛成本降低,效率不断提高,档案信息落后的开发利用模式极易使档案本身的价值被忽略,因此,跨时空、多学科、全视角的共享利用模式使档案信息的理念共享和方式创新迫在眉睫,不断开发出与时代相适应的服务空间和服务模式成为航天企业档案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自媒体的概念与优势

(一)新自媒体的概念

自媒体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信息传播领域,在多维度的数字沟通时代,电子邮件、博客、数字视频等都属于自媒体的范围。“自媒体(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普通大众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与新闻的途径”。自媒体更强调的是新兴传播主体,利用新媒介技术,获取自主直接进行信息传播的机会。“自”意味着“人人都有麦克风/摄像头”后的传播主体多元化,“媒体”指明所从事的仍是信息传播。

传统自媒体以文字图片为主,主要包括数字报纸、杂志、数字广播、微博、今日头条。新自媒体以动态视频为主,辅助直播互动功能,主要包括微信视频公众号、抖音、网络会议、网络培训、直播平台。后者以其大信息量和实时直接的互动性优势,逐渐成为影响人们的思维习惯、行为模式及生活方式的新兴力量。

(二)新自媒体的优势

1.真实性与直接式

新自媒体的表现形式大多属于面对面的现场直播,信息的真实性高于传统自媒体。由于它无法彩排,没有录播,不能修片,信息的内容直接暴露于受众眼中,避免了文字的误导和修饰作用,满足了人们渴望真相的需求。

2.开放性与交互式

在全球信息化时代,各类消息资讯都以网络为载体传播。新自媒体环境下,人们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实时地收集、交换和处理信息,实现全球开放性与交互式沟通交流,满足了信息传递互动性需求。

3.即时性与海量化

新自媒体以光纤技术为支撑,将数字信号以瞬时速度进行传播。一方面,保证信息采集的即时性;另一方面,用户可以接收到各领域的“一手”信息资源。传播速度的即时性与承载信息的多样性,不受信息获取渠道、时间和数量的限制,是传统自媒体无法达到和比拟的。

4.平等性与个性化

新自媒体环境下,普通公民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可以自主提供和发布信息,自由表达个人想法以及诉求,打破了地域、语言、身份等壁垒带来的信息不对称。这种平等性自然导致人们使用新自媒体的主动性提升,加速了“人人皆媒体/主体”的“全民传播/直播”时代发展与变革的进程。

二、航天企业档案开发利用模式存在的问题

档案开发利用模式是指在档案开发利用过程中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为社会服务,并且产生相应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的一系列活动过程。它分为传统型服务模式和智力型服务模式,包括档案阅览、外借、报道、陈列、展览、编研、情报、检索和咨询证明服务。航天企业档案部门一直坚守“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重要职责,着力开展档案数字化与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工作,持续完善和革新档案开发利用模式,但在供需关系、机制建立以及人员意识方面依然存在问题。

(一)档案开发利用供需不匹配

1.一直以来,航天企业以“用户主导、形式多样”作为档案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采用纸质和电子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检索方式,大力推进档案数字化和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为航天档案开发利用提供有效支撑。但是,受传统服务模式和思维定势影响,供给方档案部门和需求方归档人员收集、提供的档案大多以印刷型文件为主要载体形式,包括纸质原件、照片、出版物等。档案编研成果大部分局限于手册、汇编、声像及图册等,自然导致供不应求的现象。

在大数据信息时代环境中,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降低了人们获取信息所需耗费的成本,提高了获取信息的效率。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档案信息在传统思维模式下,依然依赖旧的载体而存在的档案信息服务模式作为档案开发利用的主体,这影响了档案信息传播效率,造成异地传播障碍,人力、时间等成本增加,信息共享程度低。

2.从档案内容上,航天企业档案涵盖型号、合同、科研、会计、质量、出版物、纪检、基建、文书以及实物档案共十大门类,其中大部分涉及技术秘密和单位秘密,密级程度影响开放期限,档案开发利用滞后。从档案管理上,部分档案只允许阅览,不允许借出,很大程度上切断了档案与外界的联系,档案开发利用受限。

(二)档案开发利用机制不全

系统的概念就是要平衡和互补。航天企業的型号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各个分系统相互制约和制衡,型号管理受到一系列制度、标准的约束,输入和输出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航天档案的开发利用成果是为型号研制服务,因此也需要建立相应机制。

一方面,大多数档案部门编研成果较少,内容与型号管理脱节,导致利用服务方式的单一,服务效率不高,影响档案利用的深度和广度,致使档案开发利用和航天档案开发利用“两条腿走路”;另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内容、价值、用户满意程度缺乏分析研究,导致需求与供给上的不匹配,例如型号、质量等涉及项目研制的档案自归档之后再无人问津。基于上述两方面问题,档案部门应当完善档案开发利用机制,使其贯穿档案管理整个过程,体现航天档案的优越性和特殊性。

(三)档案开发利用人员能力不强

航天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的一个壁垒是档案学理论知识对实际工作指导作用较弱。档案人员陷于日常重复性、繁琐性的基础工作,疏于对自身业务的思考和总结,一些普适性的标准和制度无法满足当前归档范围需求,急需形成一套符合实际的归档细目,将专业理论和实际工作融为一体。

另一个壁垒是专职档案人员与兼职档案人员的协作能力较弱。在实际工作中,参与航天企业资料分发、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包括资料室专职档案人员和各处室兼职档案人员,即便档案部门每年对兼职档案员开展培训交流,但是二者之间没有一个很好的衔接,无法体现兼职档案员在各基层部门归档时的价值。专职档案员处于一种被动服务的状态,不能保证与兼职档案员业务之间信息沟通的透明度。两类人员档案意识淡薄,在档案收集工作中,难以实现“应归尽归”、使“死”档案变成“活”资源、提高档案的有效性和利用率。

三、新自媒体融入航天企业档案开发利用路径探析

航天企业应当抓住新自媒体时代迅猛来袭的契机,加速档案资源开发利用转型研究,丰富档案开发利用载体和平台、完善档案开发利用机制、培养创新型档案管理人员,支撑航天事业发展。

(一)档案开发利用体系建设数字化转型

在新自媒体时代,信息以视频的方式快速传播,不再是文字描述需要转化,也不是单一图片没有情境展示,而是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集中快速展示,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变得更为直接,人类从“读图时代”进入了“观影时代”。

数字档案编研成品与档案原件相比,具有灵活方便的特点,有利于全社会范围内的档案信息共享,管理方式更加系统化和集约化。第一,制作纪录片等声像档案。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影像,配以优美的语音解说和背景音乐,使利用者产生立体的效果和美的享受;第二,用好用“活”资源。通过举办线上档案展覽、制作档案汇编电子图册及微视频等方式。搭建档案编研成果展示与传播的新平台,通过新自媒体实现档案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精简合作交流、信息反馈的流程,达到档案信息交流的最优化效果,使档案资源真正流动起来。在档案整合、扩大共享范围的同时,还要建设档案信息安全保密系统,保护国家和个人隐私。

创新档案利用服务方式,无论是数字档案编研,还是虚拟档案平台,都是对电子档案挖掘、档案信息共享,达成用户利用“零跑腿”和档案检索“零误差”的双赢。此外,档案资源深层次开发是对档案的全面梳理、多角度思考和科学加工,有助于激“活”档案内容,拓宽档案内容本身价值的外延,满足跨部门跨专业的利用需求。

(二)档案开发利用机制共享化转型

在航天企业档案开发利用模式中引入以新自媒体为主的现代科技的管理创新,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利用,开拓档案管理模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应用场景,加快档案工作共享化转型步伐。档案开发利用共享化是指档案编研成果和档案本身实现共享化,随着航天企业逐步倾向于电子文件归档,应运而生的单套制管理模式也为档案资源信息共享带来了机遇。档案编研成果和档案本身的利用者不能局限于档案人员,而是各平级、上下级单位之间的用户都能在合理范围内相互利用,从而提高档案利用率,使用户体验感更真实。

档案共享化机制缩短了档案工作与用户的距离,拉近了档案与现实的距离,通过新自媒体电子平台实现档案工作者对用户需求的迅速回应,保证了档案人员与用户的平等性和互动性,改变了档案工作一直以来死板和封闭的印象,增强了档案趣味性和用户利用率。另外,档案开发利用共享化机制可以简化档案借阅手续,加快档案资源的传播速度;同时还能通过建立“追踪”制度,利用用户反馈的信息,了解用户心理,有针对性地改进档案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这种联动机制使电子档案数字在各个用户之间“跑起来”,更赋能于航天企业发展。

(三)档案管理人员开发利用能力创新化转型

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需要在档案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凸显人的作用,而体现的方式就是能力,即人对档案开发利用的水平。通过加强用户的档案意识和档案管理人员的大局意识,将档案工作从被动收集变为主动归档。在用户方面,要提高档案工作在他们心中的分量和位置,让用户了解档案对于业务工作的指导意义,将档案工作融入企业中心工作和发展规划之中,做到和企业同生存共发展;在档案管理人员方面,要给予他们熟悉单位主要业务工作的各种机会,加强档案人员的多媒体技术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信息化水平和宣传意识,从档案形成的全生命周期灌输创新意识。这种从前段实施到末端控制的过程,有效解决了档案工作者“闭门造车”的现实困境,形成档案管理人员与用户之间逻辑性的互通互联。

档案编研是档案开发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档案管理人员与用户之间的桥梁,做好档案编研可以使档案资料变废为宝,为企业良性发展铺垫基石。航天企业编研工作受客观需求制约,选题必须符合客观需要,能够开展编辑利用的档案范围有限,导致档案管理人员创新理念滞后。档案部门应当在企业内部设置档案工作先进评比奖项,加大档案工作激励措施,支撑编研工作开展,全方位拓宽档案开发利用成果的覆盖面。

四、结语

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网络手段,拓宽档案服务社会方式,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档案服务,让档案扩散的范围逐渐增大,增强档案的影响力,最终实现档案信息服务与利用者档案信息需求的良性互动,彰显档案工作的时代特征。

参考文献:

[1]刘耿生.档案开发与利用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22-238.

[2]张建君.档案开发利用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档案天地,2014(6):39-40.

[3]米维红,王辉.影响档案开发利用的制约因素[J].黑龙江档案,2009(3):41.

[4]李沁娟.档案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城建档案,2019(10):37-38.

[5]徐小娟.小城市城建档案开发利用的探讨[J].城建档案,2013(5):22-24.

[6]周林兴,崔云萍.基于自媒体视域的省级档案馆网络影响力研究——以省级档案馆微博、微信平台为分析对象[J].兰台世界,2020(11):15-21.

[7]郑金月,习近平7.6重要批示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J].档案与建设,2021(8):11-15.

[8]习近平.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开馆大会的讲话[EB/OL].[2021-07-06].https://m.sohu.com/a/482510893-121106994.

[9]陆国强.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讲话[EB/OL].[2020-01-04].https://www.saac.gov.cn/daj/yaow/202101/45dbfc7506fa40e9ae78aa5e8b26cec2.shtml.

作者单位: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猜你喜欢

编研航天档案管理
关于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我的航天梦
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探析
对传统档案编研与数字档案编研融合的思考
逐梦航天日
科研档案编研工作的新认识
新农村建设形势下卫生院档案管理工作探讨
信息时代档案编研工作开展思考
档案管理现代化中档案管理原理的运用分析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