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档案学本科课程设置优化

2022-02-21罗夏钻

档案天地 2022年2期
关键词:档案学人才职业

罗夏钻

一、引言

“十三五”期间,我国高校培养了档案学专业本科毕业生6958人、硕士毕业生1379人、博士毕业生71人[1]。其中,本科毕业生占总培养人数的82.75%,档案本科教育成为了我国档案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档案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因此成为这一时期档案学界关注的课题。有学者对一所高校近11年(2008—2018)档案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平均有25.58%的毕业生是灵活就业,而且毕业生对口就业难度增大[2]。比这更早一些,也有学者调研分析了某一高校近5届(2012—2016)档案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从业状况,发现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相对偏低,而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这些就业问题反映出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档案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前的职业能力储备不足。档案课程作为档案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承载,有必要从档案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视角,探讨其设置改革的优化路径。

二、新时代档案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素养

档案本科人才是我国档案事业从业人员的主要储备,理应在高校培养过程中就涵养起档案职业的基本能力素养。那么档案专业人才应该具备哪些从业能力?对此,档案学界已经有所关注和研究。有学者认为信息时代,档案人员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大胆的创新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过硬的业务技能和相关知识、较强的管理能力等素质[4]。也有学者认为随着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以及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档案人员需具有排解工作压力的能力、文字处理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和外语运用能力[5]。还有学者从当前新技术环境影响下档案工作呈现的新业态来分析档案从业人员的新角色,进而提出现代档案工作者应具备档案制度管理、技术系统实现、档案业务管控、档案信息服务和电子档案保护等从业能力[6]。

除此之外,我国相关法律和政策也对档案专业人才的从业能力素养作出了要求。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二章第十一条明确规定:“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遵纪守法,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其中档案专业人员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评定专业技术职称”[7],这是从职业道德、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三个方面对档案从业人员提出的要求。国家档案局在开展档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中,除了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之外,还对档案专业人才的科研能力和学习能力提出了要求。在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档案学专业的本科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具备系统的档案学基础知识和文化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机构、信息部门从事信息服务、信息管理工作及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档案学高级专门人才”[8]。这一培养目标主要从专业知识、现代技术应用能力、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等四个方面对档案专业人才提出了要求。

无论在学术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从不同角度探索了档案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素养,从中可以得出其应具备的共性能力,如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高速更迭,知识和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更新和增长,基于此并鉴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政策规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当下,我国档案专业人才应具备五种职业能力基本素养:一是档案职业道德,即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档案行业规定和档案从业规则的思想意识和行动自觉;二是档案专业知识掌握能力,即掌握档案专业知识并运用到档案工作的能力;三是档案新技术应用能力,即新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掌握和使用能力;四是档案创新实践能力,即主动发现和探索解决档案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五是档案科研基本能力,即从事档案研究的基本学术能力。

三、融入职业能力培养的档案学本科课程设置问题

(一)培养档案本科人才新技术应用能力的课程实践不多

真正决定大学人才培养的不是将技术简单以知识形式传递给学生,而应当让学生具备新技术应用能力[9]。目前,我国设置有档案学本科专业的高校更多还是开设一些与档案信息化、档案系统管理、档案保护技术、信息检索与分析等相关联的相对传统和常见的信息技术课程,而且很多还是继续通过理论知识讲授的单一方式传输给学生,缺少实践操作与应用的课程设计环节。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迅速席卷全球的时下,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但是与这些新技术开发与利用相关联的课程,却没有能够在档案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中得到适时体现,与之相适应的实践课程开发也比较少,限制了档案人才今后从业的新技术视野。

(二)培养档案本科人才创新实践能力的课程开设不足

随着国家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兴起,全国各高校都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其人才培养的一项内容。在档案本科人才的培养中,有的高校专门开设创业选修课程模块,有的高校专门开设创新研究与实践课程模块,有的高校把创新创业课程融入专业选修、跨专业选修或公共选修等选修課程之中,还有的高校支持在校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研发创新创业专利等实践,等等。虽然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各有不同,也各有侧重,但是普遍都存在着三个问题:一是档案学专业前沿和档案产业发展的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的融合比较浅,前者甚至在一些高校的档案本科课程中没有开设;二是缺少开设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如创业基础、创业学、创新创业案例等;三是缺少可供档案本科人才选修的创新创业指导与培训课程。

(三)培养档案本科人才科研基本能力的课程设置不均衡

档案本科人才在毕业后大多都会从事在不同机构的不同档案岗位。无论是要管理好不同的档案,改善现有的档案管理,还是要提高从事档案的专业技术职务,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都需要档案本科人才具备基本的科研能力。目前,我国档案学本科专业除了毕业论文这一统一的实践课程之外,开设有科研基本能力培养的其他课程并不均衡。有的高校意识到档案本科人才科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开设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和档案学研究方法等专门的科研课程,但是有的高校却忽视这一科研基本能力的培养,没开设相关的科研课程,从职业发展来看不利于档案本科人才的专业成长。

四、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档案学本科课程设置优化建议

(一)增设新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档案课程

在新技术的冲击和影响下,现代档案工作业已处于一个电子化、数据化、智能化、精细化和多元化的信息生态环境中[10]。我国档案学本科专业需要对此进行及时应对,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发新技术融入的档案新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侧重应用实践的方式,培养学生适应现代档案工作业的新技术应用能力,同时拓宽课程选课方式,允许学生在全校范围内可选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新技术选修课程,开阔他们的技术创新视野。另外,要改变现有的档案信息技术课程的授课方式,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组织教师重点设计好实操与应用课程环节,侧重考核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二)丰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档案课程

现代档案教育的发展趋势不仅要加强实践教学,而且要把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11]。首先,要引导档案前沿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相融合。高校要改变档案前沿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彼此脱节的现象,支持教师开发档案创新创业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利用创新创业的思维来看待档案产业发展、档案产品开发、档案理论与实践最新成果,培养档案人才的创新创业意识。其次,要拓展档案实践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相結合。高校要丰富档案创新创业的实践载体和平台,并将其也一同列入档案实践课程的学分范畴,同时通过与园区、基地和企业等合作,拓展档案创新创业课程的实践场域,培养档案人才的创新创业精神。再次,要丰富创新创业指导课程。在增设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前提下,开设创新创业指导与培训选修课程,为有创业可能和前景的档案人才提供校企指导老师,帮助他们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三)合理设置科研基本能力培养的档案课程

跨学科、跨专业人才培养正在成为入选国家创建世界一流学科计划的档案学专业的探索实践。从科研基本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这意味着档案科研课程的开设也需要体现跨学科、跨专业的特点。为此,对于已经开设有部分档案科研课程的高校,可以尝试开设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研究经典等方面的选修课程,促进档案人才拓展和借鉴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思维,同时还可以学习一些先行高校的做法,支持档案人才自主选修全校各专业的科研基础课程,进而丰富档案人才科研基本能力培养的课程资源。另外,对于没有开设档案相关科研课程的高校,应树立档案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培养观,重视档案本科人才科研基本能力的培养,立足档案人才职业与专业的提升来研究设立相关课程。

(四)推行融入职业能力培养的档案课程建设评价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档案本科课程建设需要通过评价的方式加以实现、改进和保障。任何一个专业的课程建设如果缺少了课程评价这一环节,都是无法取得实施效果,提高质量的。在档案课程建设中,我国高校应注重发挥好课程评价的效用,应把培养档案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素养作为一个重要的课程评价视域,全面评价档案课程设置的结构、内容、要求和学习方式等,进而进一步拓展到档案课程建设的理念、目标、内容、实施、效果和规划等方面,让档案课程在本科人才培养中兼顾理论性、学术性和复合性的同时,有效凸显其应有的实践性、应用性和适应性。

(五)加强融入职业能力培养的档案课程改革研究

档案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创新而动态变化。正如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四次工业革命,都深刻影响着档案工作的变革,这同时也在每个时期都对档案从业人员提出了不同的职业能力要求。这些适应时代而不断发展的职业能力要有效融合到档案课程之中,就需要有档案学者进行跟踪调研和专门研究。为此,开设有档案学本科专业的高校要支持教师从职业能力变化的视角开展档案课程设置、开发、改革和评价等课改研究,及时研究和掌握技术更迭换代形态下档案职业所显现的新能力要求,并从理论上探讨这些新能力有效融入档案课程设置的内容、形式和路径,进而为档案课程改革实践提供可资借鉴的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冯惠玲,连志英,曲春梅等.回顾与前瞻:“十三五”档案学科发展调查和“十四五”档案学重点研究领域展望[J].档案学通讯,2021(1):4-15.

[2]李春灿.档案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就业能力提升措施研究——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为例[J].档案管理,2019(4):47-48+77.

[3]饶圆,玉敏圆.基于档案学本科毕业生就业从业状况分析的专业教学改革思路与方向——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J].浙江档案,2017(7):20-22.

[4]王金凤.信息时代档案人员素质培养与提高途径[J].档案管理,2014(6):52+61.

[5]张桂兰.档案人员能力建设的若干思考[J].山西档案,2013(5):48-50.

[6][10]薛四新,袁继军,杨艳.新技术环境下档案从业人员技能探析[J].档案学通讯,2018(6):53-56.

[7]国家档案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EB/OL].[2020-06-20].https://www.saac.gov.cn/daj/falv/202006/79ca4f151fde470c996bec0d50601505.shtml.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205.

[9]谢志远.地方高校嵌入式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6):117-122.

[11]曲春梅,赵爱国.档案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档案学通讯,2017(4):87-91.

基金项目:2019年广西财经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发展基金项目“文化惠民背景下广西综合档案馆档案服务研究”(2019QNB22)

作者单位:广西财经学院

猜你喜欢

档案学人才职业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档案学学科入门指导课程专题设计探讨
毛遂自荐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为国家选人才
中国档案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