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南色林联合鲁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2-02-19杨翠赵颖胡小斐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2年36期
关键词:拉西精神分裂症受体

杨翠,赵颖,胡小斐

精神分裂症是目前临床较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类疾病,病情易反复且病程较长,可累及患者的知觉、情感及精神活动,患者的临床症状个体差异较大,随病情发展可导致精神残疾,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1]。布南色林与鲁拉西酮均是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常用药物,二者均可通过拮抗多巴胺受体和5-羟色胺受体而缓解妄想、情感淡漠等症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与情感功能,控制病情进展[2-3]。目前,临床关于上述两种药物联用的研究较少。基于此,现观察布南色林联合鲁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8月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19例;年龄21~47(31.13±8.26)岁;病程4~15(9.31±4.22)个月。观察组中男16例,女18例;年龄22~48(32.22±8.29)岁;病程4~15(9.47±4.18)个月。2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4]中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伴知觉、情感功能障碍;(2)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70分;(3)年龄>18岁;(4)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2)合并肿瘤、心血管疾病者;(3)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4)过敏体质者;(5)不遵医嘱或中途退出本研究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布南色林(Sumitomo Dainippon Pharma Co.,Ltd.,国药准字H20170287,规格:4 mg)初始剂量为8 mg/d,治疗1周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最大不超过24 mg/d,疗程为2个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鲁拉西酮(Sunovion Pharmaceuticals Inc.,国药准字H20191009,规格:40 mg)初始剂量为40 mg/d,治疗1周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120 mg/d,疗程为2个月。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临床疗效:其判定标准为显效:与治疗前相比,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精神状态良好,PANSS评分降低幅度>70%;有效:与治疗前相比,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精神状态一般,PANSS评分降低幅度为30%~70%;无效:与治疗前相比,患者临床症状未缓解,精神状态仍较差,PANSS评分降低幅度<3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PANSS评分(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采用PANSS评价患者症状严重程度,量表内容共包含30个条目,其中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各7个条目,一般精神病理状况16个条目,均以1~7分七级法计分,分值越低表明患者症状改善越好。(3)神经心理状态评定量表(RBANS)评分(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采用RBANS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该量表内容包括记忆、语言、注意、视觉等12个维度,总分321分,分值越高则表明患者的认知功能越好。(4)神经营养因子、炎性因子水平(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采集患者晨间空腹静脉血,利用多用途高效离心机进行离心操作,转速:1 500 r/min,离心半径:13.5 cm,离心时间:10 min,取上清液;应用BIOBASE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神经营养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5)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关注患者头晕恶心、焦虑烦躁、运动障碍、嗜睡发生情况,并统计其发生率。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11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18%(31/34);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7.65%(23/34)。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5.757,P=0.016)。

2.2 PANSS评分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PANSS评分分别为(80.44±7.87)分、(80.36±7.95)分;治疗2个月后,对照组与观察组PANSS评分分别为(60.38±6.78)分、(47.65±5.12)分。2组治疗前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2,P=0.967);治疗2个月后,对照组与观察组PAN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t值分别为11.260、20.170,P值均<0.001),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8.737,P<0.001)。

2.3 RBANS评分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RBANS评分分别为(124.27±11.45)分、(123.34±11.59)分;治疗2个月后,对照组与观察组RBANS评分分别为(138.61±13.87)分、(156.94±16.42)分。2组治疗前RBAN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3,P=0.740);治疗2个月后,对照组与观察组RBAN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t值分别为4.649、9.748,P值均<0.001),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4.973,P<0.001)。

2.4 神经营养因子、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血清GDNF、BDNF及IL-6、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2组血清GDNF、BDN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血清IL-6、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血清GDNF、BDNF水平较对照组高,血清IL-6、CRP水平较对照组低(P<0.001),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GDNF、BDNF及IL-6、CRP水平比较

2.5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期间发生头晕恶心2例,运动障碍1例,嗜睡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76%(4/34);对照组治疗期间发生头晕恶心、焦虑烦躁、嗜睡各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82%(3/34)。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

3 讨 论

精神分裂症是由一组症状群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为多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疾病,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多认为该病与心理易感素质及外界环境存在关联,患者一般表现为精神过度紧张,长期抑郁或受到惊吓者较易发病[5-6]。郑琪等[7]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障碍与多巴胺受体及5-羟色胺受体相关,多巴胺受体在认知功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浓度下降会直接导致认知功能损伤,而5-羟色胺受体能够通过调节类胆碱、谷氨酸和神经元活动而对认知功能、记忆功能进行调节,因此,临床将多巴胺受体与5-羟色胺受体作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靶点。布南色林是一种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具有高度拮抗作用,可起到镇静的效果,可缓解大脑妄想、幻觉等症状,进而改善患者PANSS评分,最终达到控制病情恶化的目的[8-9]。鲁拉西酮为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能够选择性激动大脑多巴胺受体与5-羟色胺受体,从而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同时其对大脑其他受体无亲和力,故不会产生较多的药物不良反应[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布南色林单一治疗精神分裂症具有一定疗效,总有效率为67.65%,但将其与鲁拉西酮联合治疗的疗效更佳,总有效率高达91.18%。本研究所观察的指标中,GDNF可激活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进而对神经元产生保护作用;BDNF对受损细胞修复具有刺激作用,可增强细胞抗氧化酶活性,调节神经元基因表达,降低神经元凋亡,这两项指标可反映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IL-6为促炎因子,具有调节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作用,能够加重人体炎症;CRP为人体血浆蛋白质,当机体出现感染或组织受损后其水平急速升高,陶凤芝等[11]研究表明,炎性细胞因子参与了神经递质的变化过程,当机体出现炎症后,炎性细胞因子可经血—脑脊液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激活炎症级联反应,进而影响大脑结构和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免疫系统在精神分裂症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2个月后PANSS评分及血清IL-6、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RBANS评分及血清GDNF、BDN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比较无差异,表明布南色林单一治疗精神分裂症具有一定疗效,但将其与鲁拉西酮联合治疗的效果更佳,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减轻机体神经功能损伤及炎症损伤,进而减轻患者的阴性和阳性症状,且联合用药并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布南色林单一治疗精神分裂症虽具有一定疗效,但将其与鲁拉西酮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佳,总有效率高达91.18%,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减轻机体神经功能损伤及炎性反应,进而减轻患者的阴性和阳性症状,且联合用药并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拉西精神分裂症受体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在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左乙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及预后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儿童部分性癫痫效果观察
作用于GABA受体杀虫剂的代谢、作用机制及开发研究
冰糖葫芦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