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档案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途径

2022-02-18

教育观察 2022年19期
关键词:育人服务文化

王 蕾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档案馆,江苏南京,210044)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的四大功能。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守护、传承、创新中国优秀文化,培育具有特色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大学文化,是高校壮大国家和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使命。高校档案是展现学校发展历程、实践和履行“四大功能”的真实记录,是高校办学精神与文化传统的积累、传承和延续。蕴含于高校档案中的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校档案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其体现

高校档案文化的属性决定了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必然性,其大量丰富生动的档案资源,对凝聚激励师生员工、培育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有重要作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服务新时代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源。[1]高校档案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沉淀和积累,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是高校档案管理与服务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具有档案文化的普遍特征和独特的教育属性,本质上是一种育人文化。

(一)高校档案文化的主要体现

1.优质的服务文化

高校档案工作是高校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面向师生和社会的服务窗口,体现高校服务队伍的作风、能力与素质。高校档案工作人员通过优质的服务形成爱岗敬业、热情周到、团结奉献的文化,把档案服务的过程转化为学生体验严谨细致、周到服务的过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助于高校“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系的建立和学生全方位的成长。

2.规范严谨的管理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档案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2]高校档案的收集、整理、开发、利用有严格的行业标准和管理规范,需要科学严谨规范的职业素养。通过规范严谨的管理可以形成以人为本和实事求是的文化氛围。以人为本就是以师生的需求为工作的出发点,以让师生等服务对象满意为工作的落脚点和基本标准。实事求是是档案资源建设的基本要求,维持档案的“原汁原味”和“本来面目”,尊重历史、尊重事实。这种管理文化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接受档案服务的过程中可以提升自身素质和修养。

3.有效利用的创新文化

高校档案是办学历史的积淀,需要在有效开发利用中唤醒其内在生命力。很多高校能够利用馆藏优势资源深入挖掘学校的特色文化内涵。例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近年来充分挖掘利用馆藏资源,2018年举办“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建大之建筑’图片展”,2019年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专题展览等,通过展览反映学校的办学变迁、办学精神和校园历史文化。[3]再如,在口述档案资源的建设中,清华大学的《清华记忆:清华大学老校友口述历史》、上海交通大学的《思源·往事》、华东师范大学的《丽娃记忆》丛书、西安交通大学《交通大学西迁亲历者口述史》等,显著地推动了高校的口述史料征集和校史研究工作。这些创新性开发利用档案资源的举措,进一步扩大了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社会影响力,彰显了高校自身特有的文化内涵,赋予了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强大的生命力。[3]

(二)高校档案文化的育人功能

1.育人导向功能

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其塑造优秀文化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档案文化蕴含着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价值理念,广大档案工作者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作风,通过档案文化这个特定的文化载体与环境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产生价值认同,从而在接受档案服务与管理中实现人格塑造。

2.情感融合功能

高校档案文化可以通过服务文化、管理文化和创新文化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和共鸣,陶冶情操,砥砺品质,实现以文化人、以史育人的目标,成为新形势下将文化育人新理念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探索。

3.行为规范功能

文化育人的重要目的是约束和规范大学生的行为。高校档案文化中展现的服务与管理规范是高校科学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例如,《学生档案管理办法》《档案查阅利用规定》等规章制度为学生行为规范提供了有效尺度,校史馆为培养学生爱校、荣校意识提供了有效平台,帮助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健康向上的高校档案文化对大学生有约束力和支配力,使其养成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习惯,有助于学生完成从一名合格大学生到一名合格公民的成长。

二、制约高校档案文化育人功能的因素

育人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高校整合校内外多方面、多渠道的资源,形成强大的协同育人合力,才能保证新时期人才培养质量。高校档案馆藏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具有独特的文化育人价值。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发展,高校档案工作日益得到重视,档案工作队伍的思想观念、服务意识显著转变,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障。然而,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推进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还存在一些影响高校档案文化育人功能实现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高校档案文化的孤立化发展与育人机制缺失

长期以来,高校档案部门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的服务保障系统中的地位不突出,处于相对封闭的工作状态,工作成效不彰显,“重藏轻用”“闭馆自守”的思想根深蒂固[1],对档案文化育人在高校育人体系中的意义、作用和重要性还缺乏深刻认识,对用好高校档案资源为高校育人体系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服务缺乏深层次的思考与实践,与高校育人体系的各个子系统协同发展和融合互动不够,未能将有形的档案历史资料和无形的档案文化精神价值有效融为一体,处于孤立化发展的状态。形成这种状态的主要原因是育人机制的缺失,比如,缺乏高校档案资源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一体化同步发展的顶层设计,缺少档案文化进课堂的有效机制,高素质档案工作队伍建设机制不完善,等等。档案文化孤立化发展与育人机制的缺失阻碍了其育人功能的实现。

(二)高校档案文化的片面化发展与育人功能不显

高校档案具有历史性、学术性、文化性,是丰富的育人资源,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在高校“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系中,高校档案部门是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档案工作队伍是“不上讲台”的教师,档案管理与服务的所有环节都能融入育人过程,档案工作的全过程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育人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对档案的认识也只限于查阅档案、查询学业成绩等,档案文化育人片面化。比如,学校对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和业务培训重视不够,导致档案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树得不牢,甚至工作中存在态度生硬、推诿塞责等作风问题,有的忽视挖掘档案资源中的育人元素和档案利用服务的育人作用,等等。截至2020年底,全国各级档案主管部门和综合档案馆共有专职人员40946人,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有4863人,占总人数的11.88%,档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之路仍然任重道远。[4]高校档案文化育人是一项系统性体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工程,片面化的发展势必造成育人成效打折扣、育人功能不彰显,必须将档案资源建设、档案管理与服务、档案工作队伍建设、档案制度建设等全要素整合起来,形成档案文化育人合力。

三、完善高校档案文化育人功能的途径

高校“三全育人”是一个全要素、系统化的体系,高校档案文化育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好“三全育人”,必须整合校内校外各类育人资源,实现育人主体、时间、空间三个维度的有效协同,实现人人、时时、处处、事事育人。[5]随着信息科技快速发展和文化传播新平台的涌现,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修订、《档案服务外包工作规范》颁布实施,要做好新时代高校档案文化育人工作,有效发挥高校档案的育人功能,就要把高校档案工作放到新媒体传播和档案服务市场化背景下,放到学校事业改革发展的大环境内,放到高校“三全育人”的大格局中,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行持续的理论探索和深入的现实实践,发挥高校档案文化独特的育人功能。

(一)构建高校档案文化育人的整合机制

高校档案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中有多种多样的文化呈现形式,要通过整合育人机制和展示平台,挖掘档案文化的育人内涵,将高校档案工作的展示平台、管理服务制度、档案文化环境及职能部门、师生员工等多方育人主体紧密联系起来,从有利于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角度出发,形成服务人才培养的合力。比如,档案部门与学校团委联合建立校史馆学生讲解员队伍的选拔培养机制,大学生通过讲解校史了解学校的优良办学传统和发展历程,了解历届师生的理想追求,引导当代学子坚定文化自信,正确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与教务部门开展档案文化进课堂的遴选机制,拓展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育人内涵,促进大学生的社会档案意识形成。强化校史研究成果应用,如武汉大学校史、上海交通大学的大学校史与文化、四川大学的校史文化、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信大史话等公共选修课或通识课,纳入本科生教育教学计划,充分发挥档案馆(室)和档案工作者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

(二)加强对档案工作队伍的教育和培训

高校档案工作队伍是开展档案文化育人的关键力量。目前,高校档案馆(室)的人员规模较小。有的高校把“老弱病”人员安排到档案部门,有的高校档案部门缺少图书情报、档案专业人员,这些“先天不足”的条件一定程度上成为发挥档案文化育人功能的阻碍。档案工作人员要不忘高校立德树人初心,在教育培训、管理服务制度的坚强保障下,不做“三全育人”的局外人,成为帮助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重要力量,为档案文化育人提供学理支持和实践引领,让宝贵的精神财富能够传承和发扬。同时,要注重树立在平凡岗位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档案工作者典型,通过宣扬先进事迹,把敬业精神、奉献精神、责任精神传递给在校学生,这种“凡人”“草根”典型更容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三)建立育人型的管理服务制度

在高校“三全育人”体系中,档案部门要通过加强育人型管理服务制度的设计与构建,为实现档案文化育人功能保驾护航。一是建立健全管理服务制度。高校要加强档案工作的顶层设计,将其纳入学校重点工作,统筹到高校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体系中,制订档案工作章程,完善档案工作制度,健全档案工作网络[5],作为目标管理、服务效能评价的重要指标和内容。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档案工作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建设好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6]高校要坚持以师生为本,通过资源建设、优质服务、创新利用等方式不断提高师生的满意度。三是倡导科学管理。严格遵守科学专业、严谨细致的档案管理制度,让高校师生感受到严谨和公平,取得“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成效。

(四)打造高校档案文化宣传新平台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面对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成为社交软件发展热点的新形势,地方档案馆(室)积极推进档案文化全媒体传播,为档案文化展示提供了新平台、新机遇,让“养在深闺无人识”的故纸堆,变成广受欢迎的文化产品,形成档案文化宣传新格局。比如,福建漳州档案局以“漳州档案”官方账号入驻新媒体平台,积极构建档案文化传播矩阵;陕西省档案馆开通官方抖音号“秦时明月汉时馆”,首部作品《档案人十二刻》展示了档案人数十年如一日的日常状态,上线当日浏览量突破1万次;一位档案工作者用缝纫机装订纸质档案文档的小视频,让网友们近距离了解到整理档案的基础工作,超过5万人为该视频点赞。目前,高校档案部门逐渐在用好新媒体、建设新阵地、宣传档案文化方面开展积极实践与探索,如“中山大学历史文化展示平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信大记忆”等,将学校办学历史、学生照片、珍贵资料、校友风采等进行全方位展示,成为宣传与传播学校档案文化的重要载体。地方档案部门的丰富实践,为高校打造档案文化宣传新平台、适应文化传播的新趋势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借鉴与参考,高校应努力把浩如烟海的档案转化为可传播、有深度、有影响的校园文化产品,充分利用多维度的新媒体平台扩大高校档案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高校档案工作是保障学校实现自身功能的基础性工作内容,通过培育优秀的档案文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实现独具特色的文化育人功能,为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卓越的大学文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过程中,要从整合育人机制、加强人员教育培训、建立育人型制度及打造文化宣传新平台等多维角度入手,积极培育、建设和形成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档案文化成果与环境氛围。同时,高校也要特别关注档案服务外包背景下档案服务工作中如何调动育人积极性、形成育人合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更好地发挥高校档案文化的育人功能,从而在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形成档案文化有内涵、有深度、有实效的育人途径。

猜你喜欢

育人服务文化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年味里的“虎文化”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谁远谁近?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