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的发展路径

2022-02-18姬敏北京中联炎黄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环球首映 2022年4期
关键词:好莱坞全球化语境

姬敏 北京中联炎黄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中国电影事业始于20世纪初,到改革开放时期实现了巨大的发展。在快速的发展势头之下,中国电影的语言和形式颠覆了传统电影的模式,中国电影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全球化语境之下来分析中国电影,就可以发现“内热外冷”是其当下最显著的特点,国内电影市场相对火热,票房成绩显著,而且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但是国际电影市场的情况却并不乐观。所以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之下,中国电影要获得更好的发展,走向世界,那就必须转变发展的理念与策略,积极探索更加适合的路径。

一、电影全球化简述

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21世纪,电影市场的发展可以称之为经济与文化全球化的一个缩影。早在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人的延伸》当中提出了“地球村”这一概念。他认为互联网以及广播电视等媒介,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与社会形态,人类将回归部落化的地球村。到了80年代,信息时代到来,在更加自由的市场之下,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经济与文化的交流打破了国家与地域的限制,开始进入到全球一体化的阶段,在这一阶段,电影作为经济与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载体,同样进入到全球化发展的阶段。

相比较而言,电影是文化产品当中传播范围最为广泛、受众接受度最高、商业化程度也最高的一种文化产品,能反映观众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审美水平。纵观全球,从20世纪90年代之后,好莱坞在全球范围内拓张市场,顺势成为全球电影市场的最高峰。有调查数据表明,1998年好莱坞电影出口收入68.7亿美元,到了2000年时收入就翻了一倍,高达120亿美元。到了2013年好莱坞除了北美本土之外,海外市场获利1724.65亿人民币,但是中国电影的海外票房仅为14.14亿人民币,仅为好莱坞的百分之一。在发展过程中虽然中国电影与好莱坞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但依然存在。这也足以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虽然是第二大电影市场,但是想要在全球范围内赶超好莱坞电影仍然需要时间,短期内难以实现。美国电影发展走过了百年路程,在生产规模、发行渠道、市场经验方面都比较成熟,是其他国家难以比肩的。所以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发展,中国电影的优势以及发展战略,都需要持之以恒的探索和研究。

二、全球化语境下电影的特征分析

相比于传统时代而言,互联网等媒介助力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全球化的语境就是具有更高的开放性、交融性以及渗透性和互动性,这些特点赋予了电影更新的特征。

(一)从电影艺术双向交流转变为强势电影文化的单方面输入

从理论层面来讲,电影文化在全球化的语境当中更加强调双向和平等的交流。简单来说,就是无论是哪个国家的电影都归属于全人类,没有强弱之分。但是从实际情况来说,理想状态的双向平等交流的电影艺术逐步向强势电影文化方向倾斜。而美国好莱坞电影输入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纵观实际可以发现,虽然中国部分电影在国际影坛上获奖,但是要在美国主流电影院进行大量的播放,其难度仍然很大,更遑论其他电影,所以在全球化语境下强势电影文化单方面输入的特征十分突出[1]。

(二)电影与经济趋于一体化发展

电影是工业文明时期的产物,虽然是艺术的一种,但是其生存与发展都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电影这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形式,其发展具有独立性,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在全球化语境之下,这种独立性在逐渐消亡,电影对于资金的投入以及经济发展等因素的依赖性在逐渐增高,经济优势成为电影制作优势的一部分。中国电影在制作时需要考虑票房回报率,导致的后果就是本土优秀的电影需要借助外资或者是民间的投资进行拍摄,还有部分受聘于国外影视公司,拍摄出来的电影本土特色和民族特色都很难融入其中。

(三)电影对社会价值与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就当下而言,电影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在全球化语境之下对我国各行业都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从时间上来看,好莱坞电影进入中国仅仅数十年,但是对中国电影的制作与运作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中国电影的艺术观与电影观,对观众的消费方式以及文化审美都产生了影响[2]。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就冲击了观众的价值观,这样的情况并非朝夕可改,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所以中国电影需要针对全球化语境带来的新特征进行研究,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三、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发展的现状

(一)电影创作技术和内容质量较低

就当下中国电影而言,限制其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创新能力不足,在内容的打造上十分粗糙,跟风模仿情况比较普遍,这也是导致中国电影难以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认同的重要原因之一。以3D电影为例,《阿凡达》作为首部3D电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很多国家跟风拍摄3D电影,中国也同样如此。分析中国3D电影就可以发现,不少制片商为了节约成本追求经济效益,使用了很多模仿3D的技术,将低价的普通电影制作成3D电影,虽然能有效控制制作成本,但是导致内容的质量很差。而这样的问题不仅仅存在于内容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同时中国电影的题材类型也相对较少,武侠、喜剧和抗战题材较多,科幻片等类型的相对较少。

从题材方面来讲,分析中国电影票房可以窥得一二。我国电影票房成绩较好的一般都是喜剧电影,比如《人在囧途》系列、《唐人街探案》系列、《疯狂的外星人》等,另外《战狼》和《你好!李焕英》这类票房成绩也相对可以,但是观众喜欢的科幻片则多来自好莱坞,比如《星际迷航》、漫威系列、《哥斯拉大战金刚》等,出现这样的现象总结起来,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拥有优质内容的电影必须具备融合和运用文化的能力,但是我国当下不少制片人对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展现能力有待提高,大多是反复运用已有资源,创新能力低下;其次,中国电影的创作与时代的需求是相脱离的,部分电影创作者不了解时代之下观众的需求。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但生活的魅力就在于不断变化,所以电影创作者就必须深入实际生活当中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将其艺术化展现,这样才能创作出引起共鸣的好作品[3]。但是实际情况是大多电影创作者距离普通大众生活太远,所以不能精准把握观众的需求,创作出来的内容很难引起观众的认同与共鸣。

总结来讲,对于当下中国电影而言,一味追求经济利润,压缩制作成本以及粗制滥造不重视电影内容质量等现状限制了中国电影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电影更好地走向世界。

(二)海外传播面临的局面艰难

在全球化的语境之下,走向世界、走向全球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实际情况来讲,我国电影也在努力走向世界,争取国际市场,但是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分析总结来说,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首先,营销战略不够国际化。相比于好莱坞电影,中国电影海外传播出现困难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国际化的电影营销体系,其电影的营销策略缺乏中国特色,营销手段相对落后而且没有完善的营销体系[4]。以《中国合伙人》为例,男主角获得了中美电影节最佳男主角的荣誉,这相当于肯定了中国电影,但是这在海外电影市场当中所占份额已然很低。因此基于全球化语境来讲,中国电影要想参与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竞争,那么就需要结合海外观众需求以及市场特点完善国际化营销体系;其次,中国电影的文化传播力不足。文化是支撑电影发展的基础,中国电影的故事题材相对而言比较窄,而且故事情节较为陈旧,在故事叙述方面大多采用直白的描述,这样的方式很难引起海外观众的兴趣。

四、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的发展路径

如上所述,全球化语境之下,虽然给中国电影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但与此同时,中国电影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制约其发展。那么要在全球化的当下,在世界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针对其自身发展的问题和局限进行调整,合理设计其发展路径。

(一)为中国电影发展营造有利环境

在全球化的语境之下,中国电影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那么就需要调整运作策略。首先要对自身的发展情况有着清醒而透彻的认知,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电影制作经验,同时参考国外成熟的商业操作的模式,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调整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环境,使之更加贴近“世界需求”,而这需要政策、资源、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就当下而言,全球化语境之下,中国电影要进入国际市场,不妨参考好莱坞的电影模式,将电影产业化发展,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协调好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同时借鉴成熟的电影运营、投资、市场和品牌策略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构建产业化发展,让中国电影能够实现与世界电影市场与时代发展相一致[5]。所以基于这一需求,中国电影不能够一味追求发展速度,而是应当打好国内市场的根基,然后立足国内市场,增加中国电影票房比例,增强中国电影生命力与影响力。

(二)注重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增强文化认同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全球化为强势文化输出提供了便利,电影同样是文化输出的一种重要方式。中国电影渴望获得国际认可,这也说明了对西方文化与价值观的认同,与此同时,我国很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也受到了西方观众的喜欢和认可,凸显中国传统文化的电影在国际上知名度同样很高。所以,中国电影要想真正实现发展,国际化的技术与表现力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如何融合和凸显自身的特点与文化,同时还要做到与国际审美融合,最终将中国电影产品推向世界舞台。举例来讲,日本的《入殓师》问鼎奥斯卡,这不单单是因为符合国际审美,更是由于影片承载了浓厚的民族情感与文化审美,将本土的文化与国际审美做到了很好的融合,而这也是帮助日本电影打开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所以要推动中国电影发展,那就必须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汲取营养,同时吸收国际化的表现形式,引起观众的关注和共鸣。在这方面近几年有比较优秀的案例,比如《叶问3》,素材取自于中国传统武术,在这个基础上与西方的一些人物、事件相结合,充分展现中国的传统武术,有助于提升西方对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认同。

(三)做好中国电影海外宣传力度

一部电影的成功需要很多因素,其中宣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电影上映之前,通过宣传的手段能够帮助观众了解电影,加深观众观看电影的兴趣与欲望。可以说,宣传是电影与观众建立交流互动的重要途径,好莱坞电影在海外宣传方面下足了功夫。比如《大白鲨》和《阿凡达》等在电影前期宣传上面重金投入,相应的也带来了可观的回报。中国电影也应当对此有所借鉴,通过广播电视、海报、各类新媒体、自媒体以及电影发布会等进行大力度宣传。这是中国电影走向全球化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此中国电影要做好各种途径的宣传,对此政府部门要进行大力支持,引入民间活动作为载体,提高中国电影的曝光度[6]。

(四)给中国电影搭设丰富的传播渠道

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颠覆了人们日常获取信息的方式与途径。对于电影传播而言,互联网的出现也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观影方式,观众除了电影院还可以选择智能设备随时随地观看电影。所以中国电影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拓展电影的传播渠道,借助各类媒体平台,将电影营销模式打造为内容、渠道和周边全覆盖的产业链形式,具体来讲可分为三点:第一,打造自己的海外院线网。通过合作、收购方式给中国电影海外传播拓展渠道;第二,加大电视网络的投资,打造具备国际影响力的海外电视频道,与多国主流媒体签订电影播出合同;第三,发挥各类视频网站的窗口作用。利用互联网做好中国电影的推广和传播,利用成熟平台的影响力与受众面,推广和营销中国电影,助力中国电影能够走出国门,打开国际市场[7]。

五、结语

综上所述,全球化发展的语境之下,对于中国电影而言,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要想占有一席之地,那么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都需要与大批的优秀电影进行竞争。所以中国电影要想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不但要满足本土观众对于电影的需求,同时还需要兼顾海外观众的品位和需求。所以电影制作者需要具备创新能力,不断革新电影制作的手段,进而提高电影内容质量,帮助中国电影立足本土,走向世界,实现电影文化更为广泛的传播,带着中国文化与理念走向世界大舞台。

猜你喜欢

好莱坞全球化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12月好莱坞精选
11月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全球化陷阱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