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2-02-18彭翎凌李姗蓉况觅王保军罗雪峰雷世梅

长江蔬菜 2022年1期
关键词:蔬菜基地重庆市蔬菜

彭翎凌 李姗蓉 况觅 王保军 罗雪峰 雷世梅

导读:蔬菜是重庆市直辖后发展最迅速的农业产业,也是重庆市农产品产量和产值最高的农业支柱性产业。随着居民对农产品品质要求的提升,重庆市蔬菜产业必须从数量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转变。强化政府扶持和基地标准化建设、提升产业科技水平和组织化程度、着力推进蔬菜品牌建设、加快地方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是关键举措。

蔬菜是重庆市直辖后发展最迅速的农业产业,也是重庆市农产品产量和产值最高的农业支柱性产业。随着居民对农产品品质要求的提升,重庆市蔬菜产业必须从数量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转变。通过电话咨询、实地调查等多种形式,调查了重庆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总结主要经验与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蔬菜基地产能保障不足、产业科技支撑力度不足、蔬菜产业效益波动较大、产品质量安全有待改善),提出促进重庆市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强化政府扶持和基地标准化建设、提升产业科技水平和组织化程度、着力推进蔬菜品牌建设、加快地方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

1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规模地位提升

2020年底,重庆市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77.2万hm2和2092万t,较“十二五”末分别提高了5.5%和17.5%。全市常住人口人均蔬菜占有量656 kg,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在全国各省市中排第9位,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排第2位。

1.2 产业结构调整有效

随着速生菜增种计划形成常态,2021年4月地产蔬菜总量达到93万t,按全市月均鲜食蔬菜需求量100万t计算,市场缺口已降至10万t以下。4月全市速生菜供应量较常年增长3.5%以上,同时利用设施提早生产的黄瓜、番茄、茄子等平均提早上市7~15天,丰富了春淡市场。

1.3 产业效益明显增加

2020年底,重庆市蔬菜产值615亿元,较“十二五”末提高了66.2%。2020年全市高山蔬菜预计总产量193.3万t、总产值34.5亿元,分别比2017年增长17.8%、28.2%。产业覆盖全市近17万农户,生产收益超15万元/hm2,务工收入较2017年翻了2~3倍,人均增收贡献近2000元。

1.4 供给品种日渐丰富

目前,重庆市有27个区县拥有地方特色蔬菜品种,占39个涉农区县的69.2%,特色蔬菜种植面积达12万hm2,约占全年蔬菜播种面积的15%,平均单产水平33.6 t/hm2,涉及69个蔬菜品种。自主育成一系列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优品种30余个,主要蔬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0%以上,增产贡献率43%以上。

1.5 蔬菜品质大幅提高

2020年,全市蔬菜产品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品牌蔬菜比重增加10%左右,国家例行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品牌蔬菜比重10%以上,绿色产品824个、有机产品103个、地标产品47个、驰名商标15个。主推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提倡生物制剂农药和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投入品使用思路,切实做到化肥农药双减。

1.6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2020年底,全市有县级以上蔬菜龙头企业454家,其中国家级6家,市级129家,区县级319家。蔬菜专业合作社2016家,以蔬菜为主的家庭农场1929家,比2017年增长61.3%。以榨菜、辣椒、生姜为主的蔬菜,年加工转化原料392万t,加工转化率近20%。

2 主要经验与做法

2.1 做强特色蔬菜,提高产业效益

结合蔬菜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打造“黔江羊肚菌”“武隆高山蔬菜”“赶水草蔸萝卜”等特色蔬菜产业。通过加大对特色蔬菜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改造建设蔬菜基地基础设施,研发和引育适宜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创新蔬菜间套作模式,适度增大种植规模,形成安全稳定的产业供应链。

2.2 转变经营模式,构建产业联合体

结合当地农产品资源,通过土地流转带动一批、直接生产带动一批、农户就业带动一批的方式,由企业免费统一品种、统一生产标准、统一田间管理和技术指导,以“公司+农户+基地”的农业订单模式,依靠集团体量资源,抓住市场需求前端,把准产业链条终端。整合、开发当地知名农产品,畅通农户种植产销渠道,构建全产业链运营的产业联合体模式。

2.3 规避市场风险,带动农户致富

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发展蔬菜产业,采用与合作社、农户签订合约,实际收购价以收购时市场价为准,市场价高于保底价时按市场价收购,市场价低于保底价时按保底价收购,避免因农产品价格波动大造成村民收入不稳定的问题。降低农民市场风险,帮贫困户或发展生产困难的农户脱贫致富,构建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

2.4 助推抱团发展,探索共同富裕

通过成立行业协会,把分散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组织起来,做出效果、做出效益、做出品牌。行业协会不但形成了科技、信息、资本等流动要素的逐层传导通道,还起到规避市场风险、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的重要作用。行业协会可以组建互保互助资金池,形成价值认同、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当地蔬菜种植企业抱团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3 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蔬菜基地产能保障不足

由于种植业主过度施用化肥,缺施有机肥,致使现有蔬菜基地土壤酸化严重。新建蔬菜基地土壤酸化较轻,老蔬菜基地较重,蔬菜种植土壤pH值低于5.5的占36.9%。土壤酸化导致土壤板结、肥效降低、病虫害加重等问题,严重影响产品的产量及品质。

3.2 产业科技支撑力度不足

蔬菜相关科研、推广和技术人才分别仅占全市的4.2%、4.6%和5.22%。由于缺乏蔬菜专业技术人才和专业技术指导,业主自身技术水平不同导致单产差别很大。此外,业主在品种选择上较为盲目,缺乏专业的指导。农业机械人才建设水平比较低,业务素质有待提高,机械化宣传推广力度不足,基地机械化覆盖程度仅为51.5%。

3.3 蔬菜产业效益波动较大

蔬菜种植盈利存在周期性,以5年为1个周期,5年中有2年亏损、2年持平、仅1年盈利。从总体盈利情况看,仅有20%的业主盈利。近年,由于对种植信息不了解,对信息的重视度不够,非规模化生产的主体无法很好判断和适应市场变化,盲产盲销,追涨杀跌,蔬菜产能波动大,影响蔬菜收益,导致退出蔬菜种植行业的业主越来越多。

3.4 持续绿色发展有待加强

缺少蔬菜专用肥,种植户大多使用从市场购买的复合肥(15-15-15),造成浪费的同时加重了土壤和水体污染,无法促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施肥不能按照作物实际需求进行,“选肥随大流,施肥凭感觉”,缺乏标准化的肥料农药施用技术和蔬菜技术培训。

4 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强化政府扶持和基地标准化建设

增加财政资金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统筹谋划项目资金,强化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充分整合资金,使资金的集聚效应达到最大化。结合地理、气候、土壤等条件和蔬菜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因地制宜制定或完善露地生产基地和设施生产基地的建设标准或实施方案,切实提高建设质量,加快新建或改造高标准蔬菜基地。

4.2 提升产业科技水平和组织化程度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大力推进科研院校、推广部门、产销企业等机构中的专家进村入户,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按照市场需求和农民实际需要,扎实开展“农技随访”、专家团“包片”、技术队“包村”、经纪人“包销”。通过聘请技术顾问,健全市、县、乡镇、村四级蔬菜产业发展专业技术服务网络,解决产业发展的难题。

4.3 加强产销监测体系和大数据平台的建设

完善蔬菜产业产销监测工作机制,深化、细化、优化监测手段、监测方法,及时提供监测预警。加快建立蔬菜产业大数据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强化对蔬菜产销态势的分析研判,推动蔬菜生产智能化,减少人工和化肥、农药的投入,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为蔬菜生产者和经营者提供信息服务,以保障供给平衡,避免大起大落,减少产业风险。

4.4 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

研制和推广主要蔬菜品种专用肥料,引导种植户科学施肥。以优化肥料配方、应用生物性农药、完善配套施用技术为突破口,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为改善生态环境发挥积极作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猜你喜欢

蔬菜基地重庆市蔬菜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我的“闪电”猫
奇怪的蔬菜
蔬菜
参观曹家桥蔬菜基地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五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浅析“菜篮子”工程建设之“喜”与“忧”
宁远县蔬菜基地土壤肥力分析与改良措施
湖北省主要蔬菜基地的重金属污染现状及评价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