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值得期待的十本书

2022-02-18

新民周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梵高

每年,中国都要出版大量的图书,多到你单单把这些新书的名字通读一遍,估计都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这么多的书该怎么挑?当然是各取所需。各行各业都有各自专业性很强的书籍,这里我们推荐限于文史哲领域的十本——受众面更广,即使你不是这个专业的,也可以通过这些书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对文化艺术有更多的了解。

[英]凯瑟琳·马什著 卓然、谭皓译

中国画报出版社

人类历史上曾经最为强大的24个帝国,因何崛起又因何衰亡?帝国缔造者们究竟有何过人之处?本书从建立于公元前2334年的世界首个帝国——阿卡德帝国开始,以时间和空间布局,历数了影响世界走向的24个帝国的兴衰史。在书中,我们将跟随作者探索铁器时代拥有中东最强大军队的亚述帝国;领略首次征服新大陆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风采,会看到曾主宰地中海世界的罗马帝国;还将考证推动伊斯兰教黄金时代的是哪个帝国。我们将前往中美洲,与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近距离接触;也会看到冰雪覆盖的土地上,维京战士缔造的北海帝国……

书中也将诸多帝国开国与亡国的君主以及他們的统治手段做了介绍。我们会读到居鲁士大帝和他的“波斯不死军”的战斗事迹;会了解亚历山大大帝从开明君主、国之英雄,一步步成为神明暴君的疯狂之路是如何开启并终结的。我们能看到罗马“五贤帝”的传承以及尼禄的残暴,也能看到印加“大地震颤者”帕查库蒂是如何维系民众对他的忠诚的。

[美]帕蒂·史密斯著

新思·中信出版社

帕蒂·史密斯(Patti Smith),生于1946年12月30日,美国摇滚女诗人、画家、艺术家,上世纪70年代美国朋克音乐的先锋人物之一,更是继詹尼斯·乔普林之后又一位撼动摇滚乐史的伟大白人女性。

她的创作深受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兰波和魏尔兰,以及艾伦·金斯堡等垮掉派文人的影响,具有浓浓的迷幻色彩。

有着朋克摇滚桂冠诗人称号的帕蒂·史密斯,是摇滚音乐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歌手。她的音乐志向远大、不拘于传统,富有挑战性,被誉为从鲍勃·迪伦全盛时期以来最激动人心的摇滚与诗歌融合。只要灵感所致,史密斯的曲风可以十分广泛,从结构摇滚到开放性实验主义,乃至过气的音乐,都无所不包。她是一名出色的音乐家,虽然她的嗓音未经过专业的训练,却能够很好地表达出歌词的意境,在舞台上她就像一名巫师,有着令人着迷的力量。

[美]艾伯特·J.卢宾著 程应铸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是中文世界首部从心理分析角度解读梵高的传记作品。斯坦福大学临床精神病学教授卢宾畅销50年的经典传记。书中收录数百封书信和上百幅画作,直抵真诚而孤独的灵魂。

众所周知,梵高自杀前是个精神病人,那么以精神分析法来进入梵高的精神世界,是最合适的梵高研究方法。

卢宾和妻子走访了梵高当年的足迹,以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法为特独视角,以梵高遗留给世人的数百封书信和数百幅画作为“自由联想”的素材,同时运用大量的背景资料,对梵高的一生展开追踪。从他幼年的遭遇、宗教的信仰、职业的挫折、爱情的失败、对父母的叛逆、跟弟弟的复杂情感以及与同时代画家的关系等诸方面的因素来解译这位画坛旷世奇才的内心世界,对他的怪诞、疯癫,对他的割耳、自杀,对他绚烂眩晕的绘画风格做出较合理的解释。

文森特·梵高,他的人格和他的非凡成就如同他笔下明艳而狂放的向日葵和星空,深深地吸引着人们。本书以精神分析法为特独视角,以梵高遗留给世人的数百封书信和数百幅画作为“自由联想”的素材,运用大量的背景资料,对梵高的一生展开追踪。作者艾伯特·J.卢宾是斯坦福大学荣休临床精神病学教授,他大胆地以心理学的见解和艺术上的评断绘制了这幅心理学传记画卷,让我们得以越过梵高的内心痛苦,充分地领悟他作为一个画家的凯旋。

[日] 佐藤忠男著

光启书局·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座东京,半部日本电影史。

本书为日本权威电影评论家、日本映画大学名誉校长佐藤忠男从电影出发撰写的东京都市形象论,展现了东京历史在电影中的流变,以及名导们对都市的表达方式。东京在日本一直是开放、多元的代名词,也是其现代性的完美结晶,作者从地理和历史两个维度展现了这种开放和多元。其一,东京从江户变成东京的过程中在内部分化出完全不同的区域文化,比如山手线环线的出现促成了城中心的精英文化,传统住宅区形成的贫民区文化,郊区集合住宅形成的“团地”文化。其二,通过不同年代的电影所展现的东京形象,揭示了每个阶段出现在这里的文化浪潮,比如20世纪60年代因为经济的增速在新宿出现了酒吧街,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青年亚文化浪潮等。

本书并非僵硬的电影评论,作者作为一个地方少年来到东京,邂逅电影的心路历程充满细腻的情感。东京和电影,是他事业和人生的两面。东京和电影,也承载着经历了战前战后的一代人亲历一个城市成长为现代都市的情愫。

[美]巫鸿著

三联书店

近一个世纪之前,陈寅恪先生在《陈垣敦煌劫余录序》中写道:“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如果百年之前的情况是敦煌文献和敦煌艺术的新材料将引出新的研究问题,今天的情况则是经多几代学人的积累,基础性调查和材料整理已相当充盈,需要更多以研究中产生的新问题带动对材料的再发掘。著名美术史家、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巫鸿的这部新作通过“空间”这一角度,调动读者自身经验,从敦煌城一路向西,来到凿有数千洞窟的鸣沙山;面对扑面而来的崖壁展开历史想象,并以人的身体为尺度,进入不同时期的洞窟空间,感受洞窟的功能、性质和参观方式的明显变化。在洞窟中,身体参与感知雕塑和系列壁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最终目光视线落在单幅画面上,进入画面内部空间,完成精神层面的观看意义。因此,书中虽然广泛借助和征引了关于敦煌研究的原始材料,却试图从新的层面显示它们的意义,激发读者调动自己的身体和眼睛,在阅读中开启一趟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文化之旅。

[法]蒙田著

译林出版社

蒙田开创随笔体裁,深刻影响培根、莎士比亚写作,备受伏尔泰、福楼拜、拜伦、爱默生、伍尔夫、T.S.艾略特、纪德等作家喜爱。

著名法语翻译家柳鸣九先生说:“对于蒙田这样一个性格温和、中庸、内敛、谦让的人来说,在文化学术上主张这种不事张扬、不作炫耀、虚心低调的态势,确乃真实性格使然,并非矫饰作态,甚至可以说它就是蒙田特定处世哲学、处世态度的一部分,也正由于蒙田本人博闻多才、学识精深,这种平和谦逊的学术思想风格,显然更增添了他精神人格上的风采。”

[英]安德鲁·佩蒂格里著

新民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闻的发明》是2015年哈佛大学金匠奖图书,这本书追踪了1400年到1800年四个世纪以来多个欧洲国家的新闻史,展示了控制新闻的力量,新闻在政治、宗教改革和社会事件中的角色,新闻的娱乐性和时效性,记者的可信度,以及人们在推开新闻的世界之窗后发生的改变。 本书史料丰富多样、引述精准得当,有助于专业学者作深入研究;与此同时,语言风趣易懂、逻辑严谨清晰,普通读者也能借本书敲开新闻史的大门。

[美]埃丽卡·拉帕波特著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茶叶一直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商品之一。几个世纪以来,种植、销售茶叶所带来的收益為战争提供了资金,推动了殖民活动,而茶叶的栽种也在土地使用、劳动力制度、市场运作和社会等级制度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至今尚存。本书以历史的眼光深入审视了男男女女是如何通过在欧洲、亚洲、北美洲和非洲的茶产业来改变全球的口味和习惯的。

作者埃丽卡·拉帕波特是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历史学教授,她在书中指出,17—20世纪,茶产业与大英帝国的边界是重叠的,但从未完全一致。她还强调了使大英帝国能够主导但从未完全控制全球茶叶的生产、贸易和消费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力量。她还深入研究了欧洲人是如何接受、挪用和改变中国茶文化,以在英国及其他全球市场建立广泛的茶叶需求,并在南亚和非洲建立种植园经济的。茶产业是最早的殖民产业之一,商人、种植者、推广者和零售商利用帝国资源为全球广告和政治游说买单。茶叶激发出的商业模式至今仍然存在,并且对理解政治和宣传如何影响国际经济至关重要。

[法]欧莱丽·佩蒂特著

有书至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印象派、野兽派、抽象派……众多艺术流派百花齐放,尽管它们在大众视野中不算耳熟能详,但也有不少流派为人所知了。

而拉斐尔前派……确如安德鲁·劳埃德·韦伯所说,似乎少有人知、曲高和寡,但这也无损拉斐尔前派的艺术魅力。

这本书,则是市面上少见的系统研究拉斐尔前派的著作,国内全面深入解析拉斐尔前派的著作无出其右。书中旁征博引大量学界研究成果,立足作品赏析、运动全貌及流派历史等诸多方面,系统、专业解读拉斐尔前派的艺术理念及创作全貌。

[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著

中国大百科出版社

这本书是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20世纪最重要的自由主义理论家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历经17年的思考而分别于1973年、1976年和1979年发表的最后一部系统性的学术著作。

哈耶克讨论了法律与立法之间的关系,阐明了“进化论理性主义”的法治观,书中关于自由主义、法律与立法的探讨,在依法治国不断深入推进的当下,仍然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毫不过时。

猜你喜欢

梵高
梵高的星空三部曲
梵高的世界
霍克尼和梵高:自然的画作是如何给我们带来快乐的
《星月夜》和梵高
梵高的坟茔
被盗窃的梵高
蒋勋:梵高的受苦与救赎
闯入梵高的世界
試述梵高经典作品
梵高笔下灿烂的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