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残障读者有声阅读推广策略研究
——以内蒙古图书馆为例

2022-02-17

图书馆学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读物内蒙古志愿者

王 琳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越来越多样。音视频资源所装载的大量信息已经成为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信息资源的提供者,图书馆应当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相匹配的信息资源格式。存在视力障碍的读者无法正常阅读。有声阅读以声音的传递有效降低了视障群体阅读的难度。通过提高有声阅读推广服务的质量和优化服务效果,能使视障群体更好地接受阅读服务,缩短盲人与视力正常者在获取信息上的差距。

2 有声阅读的内涵与优势

有声阅读是基于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车载、可穿戴设备等阅读载体,运用互联网技术为组织或个人提供有声读物的录制、收听和分享的一种阅读服务[1]。相较于利用磁带、光盘等实体传播的传统有声读物,数字有声读物在阅读体验和服务内容上的优势无可比拟,具有内容更加丰富、种类更加多元、服务更加个性、受众更加广泛、选择性更强、互动性更强等特点。这使得数字有声读物迅速发展成为现今有声读物市场份额占比最大的部分。同时,现代科技手段的进步为有声读物的传播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综合以上特点,意味着有声阅读服务需求有着巨大的增长空间。

2.1 有声阅读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

我国有声阅读产业持续发展,受众人群也在不断扩大。就目前而言,有声阅读受众群体主要分为三类人群:一是有阅读障碍的人群。包括眼花的老人、识字量不多的孩童、视力障碍群体等。这些人无法通过视觉获得信息,通过听觉来获得文本信息,有声阅读就很好地解决了他们的困难。二是有空闲时间但缺乏阅读条件的人。主要包括上班族、有车族等。他们在乘车或开车过程中有明显的空闲时间,通过听觉获得信息是这类群体的必然选择。三是被具体门类吸引有着特定爱好的群体。如有声读物中美食博主的烹饪技巧,运动达人的经验分享,美妆博主的单品推荐等内容深受特定群体的推崇。

视障群体在有声阅读受众群体中虽然只占一少部分,但依赖度在所有受众群体中是最高的。有声阅读这种典型的伴随型产品,碎片化、伴随式、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满足了视障读者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获取新知识和互动娱乐的文化需求。它还可以充分地表达文学作品中的感情因素,这也是视障读者喜欢有声图书阅读方式的最独特之处。

2.2 有声阅读可以有效利用时间

在节奏如此快的都市生活中,大量的时间被消耗在等车坐车等疲倦无聊的旅途中。想读书却没有时间成为时下大多数人的困扰,阅读时间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此时有声阅读的出现缓解了这一问题,帮助人们在碎片化的时间中可以有效地利用有声阅读这一新兴的方式来达到阅读的目的。公共图书馆开展有声阅读推广工作可以使视障读者有效地突破盲文图书和大字版图书不足的限制。他们可以通过手机、听书机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阅读内容,视障读者能够在休息时、外出时、从事按摩工作时,随时随处汲取“营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视障读者提供了最大化的方便,充分享受真正“无障碍”的阅读。

2.3 有声阅读可以保护视力

通过视觉获取信息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也存在一些弊端。长时间观看手机、电视等电子产品,屏幕中的蓝光不但损害视力,而且对颈椎的健康也会产生危害。传统纸质阅读依赖人类的眼睛,而有声读物的出现打破了这一阅读形式,“用耳阅读”阐释了阅读的新方式,耳朵也成为了文字的延伸方式之一[2]。对于视障读者来说,过度使用眼睛会导致视力的完全消失,这使得他们对书籍不得不望而却步。有声阅读轻松的阅读方式,通过耳朵即可欣赏。只需要带上一个小小的耳机就能随时随地欣赏那些大部头的名著,既可以有效地保护视障读者的眼睛,也加速他们在书海遨游的进程。既不会给眼睛添加负担,也不用担负行李的重量。

2.4 有声阅读可以提高阅读质量

对于残障读者来说,由于生理及心理等原因,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有声阅读对读者的受教育程度要求不高,不论识字量多少,听者均可通过有声阅读获取信息、陶冶情操、激发潜能。一是不怕生僻字。有声读物的播讲人已将文学作品中的生僻字查校准确,视障读者可以坐享其成。二是提高人的阅读、朗诵能力。残障读者通过有声读物听播讲人播讲文学作品过程中如何断句,如何加重语句,如何掀起高潮,如何留下悬念等,便于听读者多维度解读文学作品,也是一种艺术享受。等到自己读书时,由于长期“耳濡”,就会按播讲人的读法去阅读,读者的阅读水平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3]。

3 有声阅读推广的现状分析

3.1 推广和制作有声读物

有声读物作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要补充形式,不仅可以有效丰富图书馆资源体系,促使图书馆馆藏品种多样化,也能够满足不同用户个性化的听读需求[4]。内蒙古图书馆充分利用现有摄影棚等设备资源,充分发挥高质量志愿者队伍优势,组织录制了多部有声图书,为自治区公共图书馆向残障读者提供有声阅读服务提供了实例,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但在推广中我们发现,参与有声图书制作的志愿者普遍缺少系统性培训,具体实施也得不到专业性的指导和支持,并且有声图书的制作没有统一标准,成品质量参差不齐。这便导致残障读者无法获得较好的听觉感受,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有声读物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效益。

3.2 全国首家承揽无障碍电影制作项目

内蒙古图书馆购置了由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无障碍电影光盘。受限于出版发行的无障碍电影品类较少,无法满足残障读者对文化生活的不同需求。为了更好地服务视障群体,拓展他们获取信息知识的途径,2018年初经中国盲文出版社授权,内蒙古图书馆残障人图书馆独立制作完成了《林家铺子》《大决战》等8部无障碍电影。这是全国第一家省级图书馆承揽此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并通过了中国盲文出版社的验收和出版发行。一部电影要转化成无障碍版本,其间要经历多个步骤,且每一步都极具挑战性。残障人图书馆独立完成了无障碍电影脚本和字幕的编写,并邀请专业的手语老师担任手语翻译。无障碍电影制作通过全程加入剧情解说和手语翻译,让盲人和聋哑人也能享受观影乐趣,共享文化盛宴。截至2020年底,内蒙古图书馆文化助残志愿服务队共制作了8部无障碍电影并通过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发行。

3.3 “心之系列”活动推广无障碍影视资源

电影已经是大众化的文化娱乐样式,但对于视障人士来说,他们即摸不到又看不到,很难享受到这绚烂的光影艺术。为了让视障读者能够欣赏到世界各国电影艺术作品的魅力,在每周四下午举办“心之声——为残障朋友放电影”有声阅读推广服务,让各类残障读者都能欣赏到光影艺术。“心之光——为盲人朋友讲电影”是内蒙古图书馆于2017年3月在无障碍放映厅开展的有声阅读推广活动[5]。该活动通过志愿者对电影中环境、人物表情等细节的讲解描述,让视障读者也能“看懂”电影。但此类有声阅读推广服务受到活动场地和视障读者出行不便等客观因素影响,服务范围较小,受益人群不具有广泛性。

3.4 组织“视障读者茶话会”

“视障读者茶话会”是内蒙古图书馆“心之路——残障人读书会”系列有声阅读推广服务项目之一。内蒙古图书馆邀请视障读者来到馆内,以茶话会的形式一起分享喜欢的有声图书或自己写的诗词,还通过志愿者阅读的方式与视障读者一起品读文学作品,为视障读者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但此类有声阅读推广服务对残障读者受教育程度、语言表达能力等提出了较高要求,无法保证活动效果,故导致此类服务的影响范围较小。

3.5 掌上‘悦’读和“图书推荐”线上服务活动

为了丰富内蒙古图书馆有声阅读资源,扩大服务覆盖范围,内蒙古图书馆将文化志愿者朗读的文学作品和口述电影的音频制作成有声图书。还利用该资源打造了“心之声——掌上‘悦’读”和“心之路——图书推荐”线上服务活动,以连载的方式上传到“内蒙古图书馆残障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和喜马拉雅App供广大残障读者听读。不仅让残障读者摆脱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能够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在线收听,还可以将作品导入手机、听书机等播放设备实现轻松“阅读”。

4 开展有声阅读推广的策略

4.1 构建特色有声阅读资源库

高质量的特色资源是图书馆打造有声阅读推广服务品牌、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基础。内蒙古图书馆根据本馆特色组织民族语言志愿者,构建民族语言有声阅读资源库,弥补了少数民族有声阅读资源的不足。公共图书馆可通过购买、自制等方式加大有声读物整合力度,拓展馆藏资源来源渠道。大连市残疾人服务中心有声图书馆的正式落成,让海量优质图书可以“码”上听。借助平台、机构的宣传推广优势,进一步扩大图书馆特色资源的认知度和受众面,在服务社会、服务残障人、传播文明、塑造形象等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4.2 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合理配置资源

建立区域化的共建共享机制是指以本地区的公共图书馆为中心,与当地残联、特教学校以及社会助残机构建立有效的合作,可以对有声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利用。通过构建区域化的共建共享机制可以实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改善有声阅读推广服务的阅读环境、资源整合与共享、特色音频资源库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形成合力,使各地区分散、异构的有声阅读资源有效集中与整合,有重点地共建一批特色鲜明、类型丰富、组织有序的主题活动,使有声阅读推广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4.3 推广移动阅读,线上线下相结合

在大数据和智能技术的驱动下,有声读物平台可以通过分析用户有声阅读现状,根据用户诉求来实现场景化的内容开发、智能推荐等精准服务。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强化建设有声资源,着力搭建移动听书App、微信公众号等有声阅读平台,线上线下多场景相结合,运用社交媒体及精准营销等策略推广有声阅读[6]。樊登读书会主要通过在樊登读书会App和樊登读书会微信公众平台,对精选的好书提供图文、音频、视频3种形式的精华解读,再配合各地区线下沙龙活动,帮助那些没时间读书,不知道读什么书,读书效率低下的人在短时间内掌握书本精华,帮助大家用45分钟的时间便可掌握书中核心内容,从而实现快速学习和快速成长的目的。

4.4 打造品牌服务,创新服务形式

有声阅读推广服务活动的品牌化,是当前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持续高效发展的必由之路。针对残障读者的有声阅读推广服务,可以通过创建服务品牌来保证阅读推广服务的持续性开展。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高质量的有声资源,制定合理的活动计划,采取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在提高有声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强化公共图书馆有声阅读推广服务理念。提高有声阅读推广服务活动的创新性,充分吸引残障读者参与其中,从而让残障读者能够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心之光——为盲人朋友讲电影”是内蒙古图书馆2017年推出的视障读者有声阅读推广品牌服务。通过高质量志愿者的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为视障者展示光影世界,深受当地视障读者的喜爱,获得了一致的认可。并通过“共享芬芳 文化助残”百场为盲人讲电影活动,创新性地将口述电影的阵地服务通过志愿者带到全区各盟市、旗县图书馆,为当地的残障读者提供口述电影服务。实现了全区为盲人讲电影服务80%的覆盖目标,丰富了边远地区残障读者的文化生活,有效地扩大了品牌效应。

4.5 尝试多方合作,扩大受益人群

充分发挥电视、电台、新媒体等平台优势,持续进行宣传推广。一方面可提高社会大众对残障群体的关注度,增强大众的认知意识,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为残障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和阅读环境;另一方面,为图书馆树立良好形象,增强残障读者对公共图书馆的信任感,促进残障读者自己走进图书馆,融入到图书馆的阅读氛围中去[7]。通过联系残疾人联合会、志愿者协会、特殊教育学校等社会助残机构开展有声阅读推广活动,让更多的残障读者了解到公共图书馆的有声阅读资源,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利用移动图书馆的方式,把有声阅读资源送到基层残障读者的家中,让更多的残障读者享受文化带来的精神愉悦,感受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4.6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服务专业性

通过举办志愿者交流培训,促进各成员馆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了解各地区有声阅读推广服务工作的进展情况、发展趋势以及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建立一支较为专业的有声阅读推广服务队伍,为进一步深入地开展有声阅读推广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内蒙古图书馆根据文学作品的种类不同,对有声图书志愿者的声音和语气特点等进行针对性筛选。在录制之前组织入选的志愿者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对志愿者在录制过程中语气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声音的节奏等提出建议。充分发挥中国盲文出版社、中国盲文图书馆在文化助残人才培训方面的指导作用,打造高质量的志愿者团队,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

5 结语

随着信息无障碍的不断发展,我国政府一直重视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充分考虑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特殊群体及全社会信息交流无障碍需求。2012年后我国移动有声阅读平台发展势头迅猛,以喜马拉雅FM、懒人听书、蜻蜓FM为代表的商业化运营有声平台的市场规模不断攀升,受众规模持续扩大,“听书”市场日趋繁荣[8]。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利用现有资源,开展有声阅读推广服务,满足残障读者多样化信息需求的途径,保障残障人士的公共文化权益。

猜你喜欢

读物内蒙古志愿者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中国城市运营 地产首脑读物 房地产导刊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喜闻《论持久战》成为“最热读物”
书虫来袭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一本人人可读,人人可受益的经典心理读物
可爱的内蒙古
为志愿者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