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居环境科学的乡村“三生”空间优化策略研究

2022-02-16湛先文陈旻蕾

建材与装饰 2022年4期
关键词:三生山体人居

湛先文,陈旻蕾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长沙 410003)

0 引言

从2005年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在城乡建设大潮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所以对于乡村“三生”空间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我国“三生”空间的研究最早开始于台湾地区,1990年的台湾为适应经贸自由化及保护生态环境的世界发展趋势,依据“农业、农民、农村”三位一体的发展理念,提出了“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农业构想,较好解决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为农业收入的持续增长做出了一定贡献[2]。近年来,关于乡村“三生”空间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如庞文东等学者[3]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三生”空间发展研究,立足于“三生”空间融合的视角,建立比较完善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武联等学者[4]从绿色增长的理念出发,对乡村“三生”空间内源性驱动力和外源性驱动力进行解构,探寻基于绿色增长的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协同发展的逻辑框架、耦合特征及整合规划途经;李伯华等学者[1]基于“三生”空间,对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演变及驱动机制进行了研究。如今,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逐步建立,“三生空间”成为“生态—生产—生活”功能的集中体现,成为改善人居环境最重要的着力点。

1 人居环境视角下的乡村“三生”空间

国外对于人居环境的研究是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发展起来的,针对欧洲工业革命导致的大量“城市病”问题,诞生了以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和格迪斯“人居环境区域概念”为代表的人居环境理论。而我国的“人居环境”概念最早由吴良镛院士提出。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人居环境科学的理论从城市聚焦到了乡村。乡村人居环境的定义,学术界一般都是基于吴良镛院士提出的关于人居环境的定义,结合乡村的实际特点来给出。胡伟等[5]认为,乡村人居环境是指人类在乡村这样一个大的地理系统背景下,进行着居住、耕作、交通、文化、教育、卫生、娱乐等活动,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环境。乡村“三生”空间,包括生态空间、生产空间以及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是指山、水、林、田、湖、草等具有生态防护的空间,也是村民日常生态休闲活动的空间载体。生产空间主要是指村民基于土地,进行劳动生产的空间。生活空间是村民最重要的空间,包括乡村的住宅、服务设施等[6]。乡村“三生”空间如图1所示。

图1 乡村“三生”空间(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 明月村“三生”空间的主要问题

2.1 明月村集中居住示范点现状情况

明月村集中居住示范点位于湖南省长沙县路口镇,现有村民149户,占地36.8hm2。规划区北面用地为农田、山地,西面南面都是农田,东面是温泉新镇区,靠近东八线的为蓝莓基地。现状土地利用主要有居民建设用地、农林用地、耕地、山体、水塘、道路等,如图2、图3所示。

图2 现状谷歌地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3 “三生”空间(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2 明月村“三生”空间主要问题

通过场地调研及现状分析,得到明月村集中居住示范点“三生”空间的主要问题。

2.2.1 生态空间

(1)自然生态特色不突出。

(2)缺乏休闲活动的绿地生态系统。

(3)生态环境保护不到位,水污染、垃圾污染较为严重。

2.2.2 生产空间

(1)现代农业发展比较单一。

(2)温泉产业、蓝莓基地等与村庄经济互动不足,对村庄经济拉动没有起到积极作用。

(3)畜牧养殖不成规模,且对村庄环境影响较大。

2.2.3 生活空间

(1)建筑布局随意性较大,建筑风格紊乱。

(2)道路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道路除主干路及部分次干路为水泥路外,其余多为碎石路和土路,不方便居民出行。

(3)缺乏公共活动空间以及休闲运动场地。

(4)供水问题,现状村民日常用水都是自家水井。

(5)排污问题,现状生活污水都是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3 乡村“三生”空间的优化体系及措施

3.1 “三生”空间优化体系

基于明月村“三生”空间存在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对“三生”空间的要求,建立起“三生”空间的优化体系。

生态空间:加强底线约束,建立起农田保护、水系保护、林地保护、山体保护四位一体的空间优化体系。

生活空间:美化生活环境,建立起建筑布局优化、建筑风貌优化、绿化景观优化、道路交通优化、活动空间优化、公用设施优化、公共设施优化以及边坡挡土墙优化八位一体的空间优化体系。

生产空间:促进三产融合,建立起产业空间优化、农业优化、工业优化以及现代服务业优化四位一体的空间优化体系,如图4所示。

图4 乡村“三生”空间优化体系(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2 乡村“三生”空间优化策略

乡村“三生”空间的优化策略基于保护生态、改善形态、优化业态这三类目标,考虑到明月村的实际情况,生态方面重点对水系、农田及山体提出保护,生活及生产方面对建筑布局、建筑风貌、道路交通以及产业空间提出优化策略。具体保护与优化措施如下。

3.2.1 生态空间的优化策略

(1)水系保护。划定水体蓝线,在蓝线范围内进行严格保护。同时考虑到村民活动空间的需求,可以通过夯实水塘周边沙土路面,建滨水休闲绿道,种植水生植物,建设生态护坡,恢复生态环境。

(2)农田保护。划定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在保护红线内禁止严禁一切与保护主导生态功能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

(3)山体保护。①明确自然山体的保护范围,保持生态山体的完整性,严禁开山取土、占山伐木的行为。控制山体周边的建筑的高度、色彩以及建筑退让等条件。②拓展明月山、望月山等山体的休闲游憩功能,加入休闲木亭、游步道等元素。增加村民的公共活动空间。③推动山体经济林过、苗木花卉、森林有氧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实现退耕还林,山体美化。

3.2.2 生活空间的优化策略

(1)建筑布局优化。

对明月村集中居住示范点的住宅以提升改造为主,部分拆建和新建。①保留:规划对居民点内大多数建筑进行保留改造提升,通过统一规划引导使其完善自身功能同时,体现村庄特有地域建筑风貌。②拆除重建:规划对居民点部分较差建筑和布局较为混乱、空间较为浪费的建筑进行拆建,重新打造宜人内部空间。③新建:规划对居民点部分较差建筑和布局较为混乱、空间较为浪费的建筑进行拆建,重新打造宜人内部空间。合理利用山脚、道路沿线等空闲地,布局新建住宅。拆除重建22栋,新建住宅72户。根据规划功能,规划新建邻里中心,包含文化、医疗、体育、商业等多种服务设施和公厕、垃圾回收站等基础设施。乡村建筑布局优化如图5所示。

图5 乡村建筑布局优化(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建筑风貌优化。

采用模式语言,寻找明月村建筑特有范式,通过拆分、组合、筛选三步研究当地的建筑改造模板,引导当地的建筑整治。①拆分:将建筑整治分为建筑立面整治及庭院空间整治,而建筑立面又分为主体建筑及附属建筑立面;通过分析当地庭院空间包含:前庭、后院、边庭、天井四大空间。②组合:将每栋建筑归类为某类主体建筑加某类附属建筑及某类庭院空间的组合形式。③筛选:保证选取当地最常见的建筑形式,且保证建筑语汇的完整性。建筑风貌优化如图6所示。

图6 建筑风貌优化(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道路交通优化。①完善村内路网建设,包括硬化、平整现有村道,加强各个居民点之间的道路连接,形成由过境交通、村内车行道、步行道组成的道路交通体系。②村内主要车行道采用沥青路面。③步行道主要是各居民点内的小路,包括农民的宅前道路、山体公园的休闲步道、水塘边的休闲路等。路面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乡土化、生态型的铺设材料(石板、卵石、青砖等)。

3.2.3 生产空间的优化策略

结合温泉小镇、蓝莓基地,将规划区打造成为以农业休闲旅游及农家乐为特色的美丽村庄,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根据产业分析,将产业主要分为6个片区:现代居住片区、现代农业观光片区、乡村旅游接待片区、生态经济林片区、农耕体验片区。产业空间优化思路如图7所示。

图7 产业空间优化思路(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4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的大战略,乡村“三生”空间的优化对于乡村振兴,实现美丽乡村具有重要的意义。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往往让我们陷入破碎化的空间整治当中,并未形成一个系统的改善思维,并且我们常常对乡村中的“生活空间”进行重点考虑,而忽视了对乡村“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的优化[7]。本文立足于乡村的“生态空间、生活空间、生产空间”,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视角,以明月村集中居住示范点为例,得出乡村“三生”空间的优化体系。并从明月村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三生”空间相应的优化策略,可以为乡村“三生”空间的详细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三生山体人居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对山体滑坡的成因分析与治理
浅析初中英语课如何融入“三生”教育
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广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三三”法
浅析“三生”德育有效整合研究
山体别墅设计分析
世界人居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