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西格玛管理法对提高医生院感预警病例处理及时率的效果研究

2022-02-16杜凤英吴洁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六西格玛杏林预警

杜凤英, 吴洁

院感预警病例是通过杏林系统实时监测综合实验室信息、电子病历系统、护理信息系统等多方面信息,对患者入院至出院进行全过程监测,并通过病原学阳性、常规实验室结果异常、感染症状等多方面数据来判定的。基于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能早发现、早监控医院感染预警病例,充分发挥临床医护人员执行力,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及院感暴发风险,保障医疗安全。然而,实际工作中存在诸多因素干扰着临床医生对预警病例的及时处理,如医生重视程度不够、系统无信息提醒功能、未执行绩效考核方案等,干扰感染率的统计,严重影响感控科动态掌握医院感染情况,给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带来很大安全隐患[1]。六西格玛管理理念被证明是一种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通过采取综合持续的系统改进方法来提高业绩、提升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2]。改进步骤包含5个阶段,即定义(Define)、测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进(Improve)和控制(Control),简称DMAIC模型。本院于2020年5月运用六西格玛管理法管理院感预警病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4月1日至4月30日的404份院感预警病历资料为改进前组,再选取2020年7月1日至7月31日使用六西格玛管理法管理预警病例后的493份院感预警病历资料为改进后组,分别统计医生处理预警病例的及时率及医生对杏林系统满意度。

1.2 方法

2020年5月,本院运用六西格玛管理法管理预警病例,观察医生处理院感预警病例的及时情况,分析未及时处理院感预警病例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具体如下:

1.2.1 定义阶段 成立六西格玛管理小组,由感染管理处处长担任小组组长,科室其他5人为小组成员,对小组所有人员进行分工和培训。确立目标:提高临床医生处理院感预警病例的及时率,便于及时掌握医院感染情况,保障医疗安全。

1.2.2 测量阶段 ①医生处理院感预警病例的及时情况:判断标准为每日临床医生16:00前完成所有预警病例为及时处理,超过此时间视为处理不及时。②设计问卷采集相关数据:问卷主要包括是否每日主动查看有无预警病例、休息时科室其他人员是否帮助处理预警病例、是否希望增加信息提醒功能、是否需要进一步对预警病例处理进行培训、是否需要实施绩效考核等。对处理改进前组404份院感预警病例的150名临床医生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的医生中未每日主动查看有预警病例的占85%,休息后无科室人员帮助处理预警病例占20%,希望增加信息提醒功能的占100%,对预警病例处理系统不熟悉需要进行培训的占15%。同时六西格玛管理小组成员讨论后均认为需要落实医院制定的预警病例处理不及时的绩效考核方案。对测量阶段所使用的问卷在正式使用前均经过预调查显示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2.3 分析阶段 六西格玛管理小组成员通过测量阶段中的评价结果,收集得分较高的条目进行分析、评估、总结、讨论。结果发现主要问题有:①人员方面:科主任及临床医生对及时处理预警病例的重视程度不够;②系统方面:杏林系统无信息提醒功能,不能及时提醒医生当日有预警病例需处理;③制度方面:未落实医院绩效考核方案。这三方面因素是导致临床医生未及时处理预警病例的主要原因。

1.2.4 改进阶段 针对存在的问题,制订改进计划及整改措施:①为提高临床科主任和医生对预警病例需及时处理的重视程度,实行实时通报,每日下班前在微信群内通报未及时处理的预警病例,定期在院周会上对未及时处理的科室进行通报;②完善杏林预警病例监测系统,及时联系信息处和杏林系统的工程师共同商量制定出预警病例的短信推送功能,每天早晨6:30信息处将杏林系统抓取到的预警病例信息以短信的形式发送给床位医生,提醒医生及时处理预警病例;③在OA及感控微信群内发布医院感染管理考核细则,每天统计未及时处理的预警病例,内容包括科室及科主任、患者姓名和床位号、时间等,在下月10号前将汇总表交至计财处,进行绩效扣罚。

1.2.5 控制阶段 在实施改进措施的基础上,六西格玛管理小组对预警病例进行有效的监督,并制订相应的控制措施,增强科主任及医生对此工作的重视,提升医生及时处理院感预警病例的意识,同时不断优化完善杏林系统,为临床医生及时处理院感预警病例提供更加便捷的方法。对于在工作中遇到的特殊或新的问题,所有小组成员集体进行讨论,达成共识,以保证改进措施的合理有效。

1.3 观察指标

通过院感杏林系统统计医生处理预警病例的及时率。及时率=统计周期内及时处理的预警病例数量/统计周期内预警病例总数量×100%。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医生对杏林系统的满意度,满意度=统计周期内被调查医生对杏林系统满意人数/统计周期内被调查医生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运用六西格玛管理法干预后,医生处理院感预警病例及时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01),医生对杏林系统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P<0.001),见表1。

表1 六西格玛式干预前后医生处理及时率和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医院感染管理是综合医院医疗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3],《医院感染管理监测规范》要求医疗机构建立有效的监测措施,促进预警病例的及时上报,保障医疗安全。杏林院感实时监控系统能够与医院多个系统连接,实现了医院感染预警信息化[4],该系统从多个资源点持续监测和分析患者数据,自动抓取相关信息,及时预警医院感染病例,对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但前提需要临床医生及时准确上报院感预警病例。只有临床医生及时、正确上报院感预警病例,感控部门才能及早发现院内感染的聚集、流行、暴发及各种院感相关的高危因素,及时制定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所以提高临床医生上报院感预警病例及时率显得尤为重要。

六西格玛管理方式最早应用于企业和公司管理,近年来在医院各专科均有应用,也取得了较好成效[5-8]。六西格玛管理体系包含定义、分析、测量、改进和控制5个重要步骤,我们以感控管理目标为基础,实施前先分析量化影响质量的因素,再周密地重新设计作业流程,科学地制定改进措施。六西格玛管理法致力于追求完美及零缺陷,可促进医院建立持续改进的文化。六西格玛管理法以数据为依据,采用管理工具发现过程中的缺陷并以缺陷作为管理和评估目标,抓住改进重点并制定针对性措施,最终促进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不断提高以及流程和制度的持续完善。

本院六西格玛管理小组成员针对临床医生不及时处理预警病例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从人员管理、完善系统、落实绩效考核制度等方面进行改进。结果显示通过六西格玛管理法干预后,医生能够及时处理院感预警病例,其及时率明显高于实施前。此外,医生对杏林院感实时监控系统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实施前。

本研究也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如部分医生手机号码更换未及时到人事处备案、外院规培医生联系方式未录入笔者所在医院的人事处系统、信息系统中抓取到的床位医生与实际床位医生不一致等,导致推送信息失败,部分医生收不到预警病例处理的短信。针对以上情况,和信息处沟通每天早晨6:30同时将预警信息发给床位医生和科主任两人,便于科主任在早会上及时传达。

综上所述,将六西格玛管理法应用于医院感控管理,可显著提高医生处理院感预警病例的及时率和医生对杏林院感实时监控系统的满意度,有助于感染管理处及时掌握全院院感预警病例,尽早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防止院感事件的暴发、流行,保证医疗安全。

猜你喜欢

六西格玛杏林预警
“双减”,如何确保落地实施不走样
以爱育爱,让童年精彩绽放
六西格玛度量在心肌损伤酶类项目性能评价中的应用
预警型智能包装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和设计
超级秀场 大风预警
基于精益六西格玛方法缩短航天典型非金属物资供应周期的探究与实践
祝小清:杏林春满促交流 悬壶济世共抗疫
六西格玛管理评价准则
一个人
预警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