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返租倒包』+『蔬菜保险』方式的探索和思考
——以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为例

2022-02-16王菊李晓慧刘慧陈志峰谭国飞熊爱生

长江蔬菜 2022年4期
关键词:农户蔬菜土地

王菊 李晓慧 刘慧 陈志峰 谭国飞 熊爱生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蔬菜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蔬菜生产长期面临自然灾害、市场波动和生产技术等诸多风险。为提振信心、规避风险、保障权益,蔬菜界同仁们全力以赴、全力应对,结合当地实际,探出一条以农业保险为蔬菜生产保驾护航之路,破解经年之痛、千年魔咒。

农业保险,简称“农险”,主要是针对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过程中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疫病、疾病等因素给农业生产者造成经济损失时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可减少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我国农业保险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稳定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2]。

蔬菜保险是农业保险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以蔬菜作物为保险对象,对蔬菜生产过程中由于保险合同约定的灾害事故,造成蔬菜生产经营户经济损失而承担赔偿责任的保险[3~6]。按照蔬菜作物种类可以分为:辣椒保险、胡萝卜保险、芹菜保险、黄瓜保险、番茄保险等;按照蔬菜作物生产方式可以分为:露天蔬菜保险、保护地栽培蔬菜保险、无土栽培蔬菜保险等。与其他大田作物相比,蔬菜作物种类较多,栽培技术差异较大,不同蔬菜种类价值和产值差异大,不同地域种植蔬菜抗灾能力也各不相同,蔬菜保险在实践中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地域性[7,8]。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返租倒包主要模式为农户租种种植企业从村集体或乡镇平台公司流转的土地,根据企业要求种植,企业提供前期所需要的种植资料,如农业保险、化肥、农药、种子等,企业统一按保底产量、保底价收购。具体为,第一转:村集体合作社或乡镇平台公司负责集中流转土地,并将流转后的土地进行改良、平整,进行水、电、路等基础设备建设;第二转:土地改造后,引进种植企业,种植企业流转村集体合作社或乡镇平台公司集中管理的土地,农户到种植企业务工,学习种植技术;倒包:当个别农户掌握了一定的种植技术后,与种植企业签订协议,租种种植企业流转好的土地,按照企业要求进行种植。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农业保险情况主要有:蔬菜保险按照政府补贴方式推行,其中政府(中央、省、市、县)承担购买保险费用的80%,经营主体企业或种植户承担20%,按照返租倒包模式经营的种植户可以自己购买保险,也可以由转租企业统一购买,当发生灾害时,保险公司所赔付的保险金属于实际购买者。

1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连片蔬菜示范园建设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十里五万亩”高标准集中连片蔬菜示范园区耕地面积6.36万亩(4 240 hm2),涉及天龙镇和乐平镇2个镇9个行政村,覆盖人口11 281户36 19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 070户3 711人。目前已完成蔬菜种植面积5万亩(3 333 hm2),其中规模经营3.55万亩(2 367 hm2),主要种植种类有大葱、叶菜、辣椒、毛豆及瓜果类。过去,该片区农户主要采取“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经营方式种植玉米、蔬菜等传统作物。由于土地破碎、不成规模,农业产业效益低、抗风险能力差、竞争力弱,667 m2产值4 000~5 000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7 000多元,许多农户纷纷外出务工,造成大片土地撂荒。

2018年2月,结合贵州省委省政府部署,安顺市以发展蔬菜产业为突破口,在平坝区、西秀区等地进行重点布局试点,扎实推进蔬菜产业提速发展。平坝区依托良好的坝区生产条件,以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为突破口,通过将农民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到合作社,合作社流转到平台公司,平台公司对土地整治后再返租给职业农民,探索出“返租倒包”新模式,建成了8 100亩(540 hm2)的高田坝区和7 034亩(469 hm2)的青庄坝区2个连片坝区,并以此为核心着力打造了“十里五万亩”高标准集中连片蔬菜示范园区。

2 “返租倒包”+“蔬菜保险”的生产经营方式

“返租倒包”是在农村产业调整的大背景下,由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所产生的一种土地制度经营模式。安顺市平坝区通过“返租倒包”,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改善了生产关系,发展了生产力,既保证了农户最初的经济效益、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实现了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多方共赢,为大规模开展现代化农业发展奠定了物质保障。

“返租倒包”中的“蔬菜保险”主要由公司统一购买,种植户也可以自行购买,若种植户没有经济能力购买时,公司则为其购买,由于公司垫付了生产农资费用,若发生灾害情况,公司购买保险赔偿则归公司所有,而种植户自己购买的,保险赔偿归种植户所有。

2.1 组建生产专业合作社

首先,组建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通过蔬菜专业合作社从农民手中返租土地。在园区涉及的9个行政村以村党总支引领,建立村集体所有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实行“村社合一”,将合作社作为推进土地有序流转、发展农业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载体,在推动农业农村转型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其次,建立“支书联盟”,按照“党建引领、组团服务、共建共享”的原则,将产业相似、土地相邻、资源互补的园区涉及的9个行政村党组织书记联合起来,建立月交流制度,组织联盟成员轮流到联盟村召开交流会,有效解决村干部不会干、不敢干,农业产业起步难、成长难,跨区域土地流转难等问题,形成“以强带弱、抱团发展、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发展局面。

再次,开展土地返租,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为基础,深入群众家中和田间地头开展流转工作,运用GPS定位、航拍等高科技手段对园区范围内土地进行精准测量,全部标注图斑,形成土地流转清册,农户签字认可后,合作社把农民手中的土地返租过来。

2.2 成立平台公司

成立平台公司,统筹区域发展,通过与合作社签订流转协议,支付土地流转金,完成土地的二次流转。由区级统筹,按照市场化推进的思路,在各乡镇成立国有独资的农业发展公司,承担土地流转、设施建设、产业规划等工作。合作社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后,将其打包流转给平台公司,平台公司与合作社签订流转协议,规定土地使用的权利与义务,明确土地用途和使用年限等事项,依法依规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平台公司整治土地。通过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涉农资金,推进坝区土地整治,完善坝区基础设施,优化利益联结机制,为推进坝区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奠定基础。针对农村土地家家垒地埂、地里坟头多的现状,组织开展“土地整治”,高标准建设集中连片蔬菜种植示范区。

2.3 实现“返租倒包”

平台公司将土地倒包给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户(职业农民)开展蔬菜生产经营活动。农户通过自营、联营等方式参与到蔬菜种植当中,改变过去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不仅收入有了保障,能力素质也得到了提升,逐步从传统农民变成了职业农民。

龙头企业从乡镇平台公司倒包土地后,根据播种季节及种植需要,将土地划分为若干单元,再转包给农户进行生产经营,实行订单种植、保价收购。农户在龙头企业统一种植、统一育苗、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统一管理“五统一”模式下开展种植,与龙头企业形成紧密相连的产业发展共同体。同时,龙头企业专心做市场、跑销售,全面推行“订单种植”模式,打造专业化营销团队。蔬菜专业合作社根据发展需要,从乡镇平台公司倒包土地开展种植,带动没有单独种植能力的农户参与蔬菜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稳定脱贫。一批有资金、有技术、有销路的职业农民从乡镇平台公司倒包土地,凭借其积累的种植技术和打通的市场渠道,自主经营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从而实现收益。截至目前,共有130户农户采取“倒包”的方式,返租3 900余亩(260 hm2)土地种植。

与此同时,受企业退出、蔬菜生产季节、种植蔬菜种类、自然灾害、市场变化等因素影响,“蔬菜保险”为“返租倒包”生产经营方式提供了良好的保障。通过政府的积极推动,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户(职业农民)更容易接受蔬菜保险的理念,积极参加蔬菜保险。

2.4 蔬菜保险情况

平坝区围绕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以茶叶、蔬菜、食用菌、平坝灰鹅等13个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聚焦优势产业、优势单品、优势区域,因地制宜开展地方特色农业保险,逐步实现对辖区内主要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保险产品全覆盖。其中蔬菜保费国家补助80%,农业经营主体交付20%,每667 m2赔付1 000元。蔬菜保险为返租倒包模式提供了保障。

平坝区农业保险经办机构积极探索新技术在蔬菜保险承保理赔中的作用,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航拍助手、远程查勘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蔬菜保险领域的应用。结合线上和线下,不断提升蔬菜保险承保和理赔过程中的信息化水平,提高承保理赔规范性、准确性、及时性、便利性。各承保保险公司也加快推动蔬菜保险相关条款的标准化和通俗化,使得蔬菜保险条例能够为广大蔬菜种植户理解和接纳。

在蔬菜保险的实施过程中,也实现了蔬菜保险电子保单与电子档案建立工作。加强蔬菜保险与农业补贴、灾害救助国家慧农政策相衔接,以及与农村信贷等金融手段的有机融合,发挥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综合效应。蔬菜保险实施过程中,为了满足多元化风险保障的需求,加强价格指数保险、收入保险、天气指数保险等险种创新,建立和完善涵盖财政补贴基本险、商业险和附加险的农业保险产品体系。推进蔬菜保险与信贷、担保、期货(权)等金融工具联动,探索“保险+期货”“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等试点推广。鼓励引导传统农业向绿色低碳模式转型,支持平坝地区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据贵州安顺市平坝区果蔬茶叶蚕桑站统计,2021年蔬菜保险主要有辣椒、生姜、苤蓝、韭黄、白菜等,保险金额1 200元/667 m2,辣椒投保面积240亩(16 hm2),保险金额28.8万元,保险费1.44万元,其中政府缴费80%为1.152万元,经营主体、农户缴费20%为2 880元;苤蓝投保面积40亩(2.67 hm2),保险金额4.8万元,保险费2 400元,其中政府缴费80%为1 920元,经营主体、农户缴费20%为480元;生姜投保面积60亩(4 hm2),保险金额7.2万元,保险费3 600元,其中政府缴费80%为2 880元,经营主体、农户缴费20%为720元;韭黄投保面积300亩(20 hm2),保险金额36.0万元,保险费1.8万元,其中政府缴费80%为1.44万元,经营主体、农户缴费20%为3 600元;白菜类投保面积260亩(17.33 hm2),保险金额31.2万元,保险费1.56万元,其中政府缴费80%为1.248万元,经营主体、农户缴费20%为3 120元。

3 取得的成效和启示

3.1 集中发展产业,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促进产业发展

传统的“一家一户”蔬菜生产经营方式时常面临着自然和市场两重风险,“小生产、大市场”的矛盾非常突出,通过推行“返租倒包”+“蔬菜保险”的生产经营模式,以土地为纽带,把农民组织起来,把产业集中起来,把市场做大起来,生产关系发生了深刻的调整,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激发了发展活力,乡镇平台公司或政府流转土地后通过土地改造,形成标准农田,解决了基础设施和灌溉条件,通过“返租倒包”模式由种植企业转租给有技术的种植户,签订保底价,市场价格高时,按照市场价,市场价低于保底价时,按照保底价进行统一收购,解决了种植户的销售难题,同时,也解决了种植企业用工荒、劳动成本高的问题,保证双赢。

通过“蔬菜保险”增强了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通过连片蔬菜示范园建设,总结推广“返租倒包”+“蔬菜保险”发展模式,对于持续深化农村产业改革、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推动实现乡村振兴,探索符合西部农村特别是新时代贵州蔬菜产业调整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2 推行“返租倒包”结合“蔬菜保险”,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振兴产业发展

在推行“返租倒包”的过程中,也获得了一些启示,解决土地碎片化问题是推行“返租倒包”的关键,“蔬菜保险”是降低蔬菜生产经营过程中风险的有效手段。通过推行“返租倒包”,把土地从农民的手中流转过来,形成集中连片的发展格局,有效解决了土地破碎、经营效益不高的问题,从而吸引职业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参与种植。走好市场化道路是推行“返租倒包”的重点。把市场的作用引入到“返租倒包”的发展模式中,是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振兴的必然之路。“返租倒包”结合“蔬菜保险”的推行,除了用利益联结贫困户,培养职业农民,让农民在返租土地种植的过程中不断得到锻炼外,同时还建立有效抵御蔬菜生产经营活动风险的机制,使得蔬菜生产增收致富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在“返租倒包”+“蔬菜保险”推广过程中必须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下硬指标,确保可持续推进。要充分尊重村集体、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意愿,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要把准方向,防范风险,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农户蔬菜土地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新麦走出好行情 农户丰产又丰收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我爱这土地
奇怪的蔬菜
蔬菜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