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航童年,打通心理育人的“最后一公里”

2022-02-16王梦茜

教育家 2022年4期
关键词:最后一公里心理健康心理

王梦茜

近年来,中小学生自伤事件频频见诸媒体,抑郁症低龄化趋势越发明显,焦虑、抑郁似乎成了教育圈的“热词”。在这个快速发展、复杂多变的时代,孩子们见证着世界的缤纷色彩,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时代的发展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变化,要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不断进行自我更新。

心理健康是现代社会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元素。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然要求。基于这样的认识,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北街小学(以下简称“北街小学”)秉承“关注学生心理需求,营造健康心理生活,优化学生心理品质,激发正向心理能量”的理念,多渠道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格局,从制度建设、课程设计、活动开展、师资培育、家校合作等各个方面,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始建于1913年的北街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百年老校,目前也是耀州区规模最大的一所全日制完全小学。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北街小学创新文化传承,始终以培育时代新人为着眼点,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着力打造一个充满人文关怀、呵护师生心灵成长的精神家园。立足新的起点,这所百年老校正焕发出新的神采,孕育着新的希望。

关注儿童心灵成长,每一位教育者的必修课

杨娟是北街小学的德育副校长、高级教师,也是陕西省高级心理咨询师。30余年的一线教育经历与心理咨询经验,让她深刻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了解孩子开始。“我经常听到有家长吐槽,现在的孩子‘玻璃心,但那些家长并不知道现在的孩子有着更高的精神需求,同时也承担着更大的学习压力,而他们能找到的情绪出口却越来越少。”

当孩子们无法正常地释放坏情绪,任其长久积压在内心时,往往容易出现偏激行为,而这些行为恰恰就是他们呼救的讯号。杨娟与记者讲述了一个女孩的故事。彤彤(化名)是一名五年级女生,夏天的一次跑操时,杨娟注意到她胳膊上有一道道小刀留下的划痕。“我感到这个孩子在生活中大概遇到了困惑,便故意制造了一次‘事故,在下楼梯时轻轻冲撞了她一下,和她说对不起,之后我俩就慢慢有了交集。彤彤是个内敛、敏感的女孩,也是家中的长姐,自从父母要了二孩之后,她时常感觉在家里她是个可有可无的人。暑假的一天,凌晨2点,她给我发微信说,‘老师,我为什么总是不快乐?我也知道爸爸妈妈其实是爱我的,他们很辛苦,但我就是快乐不起来。”暑假里,杨娟总是找时间陪伴彤彤舒缓情绪,对她积极关注、无条件接纳、理解与倾听,与她建立起良好的咨访关系;同时也与彤彤的家长积极沟通,在觉察到彤彤单纯靠疏导无法解决情绪问题时,建议家长带孩子转诊去医院心理门诊。所幸经过药物干预和心理支持,彤彤的自我伤害心理危机最终得以化解。

有一次,杨娟去听一堂思政观摩课,正好在彤彤班上,那堂课的主题是“师生关系”,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们现场回忆那些被老师打动的瞬间。彤彤站起来说:“坐在教室后面的杨校长是把我从泥潭里拉出来的人,她是我人生路上的明灯,这盏童年的明灯将照亮我往后的漫长岁月。”“当时,我瞬间热泪盈眶。”杨娟回忆道。

对于学校而言,心理危机干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底线。为有效预防和减少危机事件发生,北街小学建立了完备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预防校园心理危机重在早发现,提高班主任及科任老师的危机预防意识和预警能力,是进行及时干预的前提。据杨娟介绍,小学阶段,孩子的行为问题较为多见,自伤自残是其中比较明显的,其他诸如啃咬指甲、频繁眨眼睛等行为,也要引起注意。在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会议上,班主任们会对班级学生的异常表现进行上报,学校组织两位专职心理咨询师进行筛查,形成预案,随之进行危机干预。

此外,学校还积极开发心理咨询室功能,开通有小信箱、来电咨询和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及家长的需求;建立健全心理问题学生档案,对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进行全程跟踪辅导;同时由专兼职心理教师组成咨询团队,协助各位班主任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和沟通,随时随地、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走出困惑和迷茫。

“在小学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在杨娟看来,这才是心理健康教育,乃至教育的最终旨归。孩子们的童年,需要玩耍、运动,需要蓬勃的生命力;只有生命力越旺盛的孩子,内心才越阳光、更强大,也更为松弛与开放,不至于让自己时刻紧绷,陷入刷题、考试的漩涡里,也不会动不动就钻牛角尖。他们的社交能力、抗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较好的发展,也更能适应未来的社会。杨娟进一步强调,如今教育者的价值观更应从关注孩子的外在成就转变为关注他们的内在体验与成长。“无论是对老师还是父母而言,关注儿童心灵成长都应当成为必修课。”

多点发力,构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格局

目前,许多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水平不够、心理健康教育呈现知识化等现象。在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朝着更为专业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之时,教育者首先需厘清——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项附加的教育,而是一项完整的育人工程,应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从而为学生心灵的茁壮成长提供沃土、雨露与阳光。

在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机制建设层面,北街小学认真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校长安琦任组长,副校长杨娟为副组长;强化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以专业心理健康教师为核心,以36位班主任和12位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参与、全程跟进与全方位实施。在此基础上,学校进一步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与资源配置——将参与心理辅导的教师的咨询辅导工作按课时量计算,纳入教师职薪绩效量化考核之中;同时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实施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北街小学开设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其纳入课程计划,并依托社团和心理教研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内容多围绕学生会遇到的成长性问题展开,形式以活动课为主,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与感悟,指导学生了解心理知识、掌握健康技能,从而形成自信乐观、阳光向上的人生态度。“小学阶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帮助学生提高适应校园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树立集体意识和人际交往意识、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让学生了解自我、悦纳自我,学会恰当、正确地体验和表达情绪,塑造乐观、向上、自信、诚实的心理品质。”

在上述目标指引下,杨娟与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了完整的课程体系。各个年级段的课程都包括学习心理、认识自我、人际交往、情绪调适等板块。此外,低段年级还强调“适应环境”,帮助初入学的学生了解班级、学校的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高段年级增设“青春期心理”与“升学准备”,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并帮助学生为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据杨娟介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深受学生欢迎,然而仅仅依靠每两周一节的心理健康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尤为必要。各科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北街小学各学科教师坚持以人为本,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情感方面的目标是否达成,以突出学生情感认知的变化,以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影响学生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树立积极、健康、阳光的心态。”杨娟强调道。

在“德育为先,五育并举”的背景下,促进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北街小学为此开展了多样化的主题活动,促进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例如:中段年级积极开展以“认识自我”“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为主题的班队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学会悦纳自我,同时也学会如何与人交往;高段年级尤其是六年级的学生,面临毕业考试的压力,难免有焦虑、紧张的情绪,杨娟校长就通过讲座辅导、心理咨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克服自卑心理,正确面对考试。这类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与人格的健全,既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也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

汇聚合力,打造“心育”成长共同体

心理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多方教育资源,形成心理育人合力,从而构造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生态系统。

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其自身心理健康水平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爱教师健康,就是关爱教育事业。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日益受到重视,但往往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心理健康,而较少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杨娟提到,学校通过专业咨询师的团体辅导课、个体对话等形式,给予教师情绪释放的空间和强有力的心理支持,讓教师了解更多心理健康知识、建立自我心理保健和维护意识,从而呵护教师心理健康,提升教师幸福感,形成互相温暖、彼此照亮的团队氛围。“如何进行压力管理”“如何管理情绪”“如何避免职业倦怠”“如何提升自我效能”……这些都是杨娟时常与教师们探讨的话题。在这样的氛围中,北街小学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活动,由校长安琦主持的区级课题《如何有效防范教师职业倦怠》已顺利结题,并形成10余个与压力、情绪相关的心理健康方面的校本研修成果。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发现有部分来访学生的心理困扰背后存在家庭因素。现在的家长普遍存在教育焦虑,在升学问题上表现更为突出。”杨娟表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增进亲子关系,减少由家庭冲突引发的心理危机事件。为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力,北街小学每学年举办2次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及教育方法;通过家长会、家委会、家访等多种途径,了解、反馈学生的心理状况,协助家长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每年9月初,杨娟都会为一年级新生家长做有关幼小衔接的心理讲座;因疫情停课期间,杨娟就“家长该如何进行高效陪伴”进行公益讲座,缓解亲子冲突;“双减”政策落地后,针对家长的焦虑与困惑,杨娟也做了多场讲座,为家长排忧解难。这些讲座,促使家长的教育理念得以革新,有效促进了家庭教育质量的提升。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耀州区巾帼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开展形式多样、全社会参与的心理健康线上线下活动,发挥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辐射作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时间、持续性、常规性的系统工程。立足当下的孩子,着眼未来的教育,北街小学将不断开拓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探索新方法,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之路。

猜你喜欢

最后一公里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心理小测试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