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测2022之“先立后破”

2022-02-16

产城 2022年1期
关键词:制造业政策疫情

“先立后破”的原则已是业界共识——“立”指积极发展新能源,“破”指淘汰落后产能。预计2022年开始,制造业将从一个顺经济增长的带动变量转变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变量,而房地产仅将起到经济托底的稳定器作用。

最大预期差,产业开新局

在推进“双碳”政策中,整体方针是“先立后破”,该原则在中央层面已经形成共识。

2021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有关“双碳”政策表述,会议要求,要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要加大改革攻坚力度,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高水平开放,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做好电力迎峰工作。要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落实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完善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发展租赁住房,落实用地、税收等支持政策。

放眼全球,全球多国已通过立法或颁布政策推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且美国、欧盟、日本碳减排政策持续强化,中国能源体系再造满足全球需求。

经济开门红,投资强发力

2022年内需中的制造业投资及居民消费是贯穿全年工业生产的主要支撑力量,疫情反复的风险是扰动服务业的关键。

“三驾马车”中,预计2022年消费低斜率修复,疫情防控仍以“清零”为主,疫情防控升级举措仍对消费复苏释放形成制约;投资方面,受益碳中和推进对能源体系和工业链条的重塑,制造业投资有望大幅走高,基建投资趋稳,地产投资略降;出口方面,发达经济体耐用品消费需求与发展中经济体供给之间的缺口渐进收敛,决定中国出口将逐步回落。

具体来看,居民消费能力仍在提升通道,但收入K型分化依然存在;疫情仍存不稳定:疫情影响有所弱化,但“共存”策略短期内较难确定。预计2022年消费依然有修复空间,但增速中枢较难回到疫情前水平,预计全年社会消費品零售总额增速为6.9%。一方面疫情因素渐次弱化;另一方面CPI温和回升带动名义增速回暖;从结构上来看,必需品和“宅经济”相关消费品的景气度仍将延续。

预计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7.8%,其中制造业、基建、地产投资分别为11.1%、4%和5.4%。制造业:受益于碳中和推进对能源体系和工业链条的重塑,有超出市场预期的较强表现;基建:2021年底至2022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的政策基调下,预计基建投资2022年有所趋稳,增速较2021年有微升;地产:走势仍取决于监管政策变化,预计2022年增速较2021年略降,保障房领域可能形成新的投资增量。

货币略宽松,财政紧平衡

预计2022年输入型通胀压力缓解,预计全年PPI中枢回落至1.4%,走势前高后低。2022年货币政策可能随整体政策环境而变化,核心变量是GDP增速走势,预计一季度货币政策以稳增长为首要目标,二季度可能转向稳健中性,下半年有望再次转向稳健略宽松。通胀及海外因素对货币政策扰动较小。

预计结构性货币政策将有延续,继续定向支持制造业、民营小微企业、绿色金融、高端制造等领域,同时预计房地产领域信贷调控或有边际放松,尤其是从满足刚需的角度,首套房按揭贷款政策可能有适当放松;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落地初期,其更显著的影响体现为“定向降息”,但拉长时间维度,其更是一项扩宽信用工具,有助于信用的定向释放。

猜你喜欢

制造业政策疫情
政策
政策
战疫情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助企政策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