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SG投资,机遇遭遇责任

2022-02-16沈劭

产城 2022年1期
关键词:责任企业发展

沈劭

作为一种新兴的投资理念,ESG投资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可谓欣欣向荣,但其在中国资本市场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地缘经济、全球供应链、责任投资等因素使中国上市公司的ESG开始提速,整体生态不断完善。当机遇遭遇责任,此时需要明确的是,无论是否实践ESG,无论企业探行怎样的战略路径和变化,都必须“将企业的核心价值、经营领域、关键技能和所掌握的综合资源与重大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

全新机遇与共同责任

很多时候,投资面临着“追求收益”与“有利社会”的权衡问题,ESG实践似乎可将此问题有效求解。

ESG为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单词首字母的缩写,ESG指标分别从环境、社会以及公司治理角度衡量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200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首次提出ESG原则,认为这是影响股东长期利益的重要因素,ESG自此成为系统化考察投资标的非财务因素的标志。

ESG是投资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投资角度,ESG标准可以使得投资者通过觀测企业公布的ESG信息和成绩,评估投资标的(企业)在促进可持续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效益。从全球范围来看,诸多案例与研究已经证明,ESG绩效与财务绩效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与传统财务指标相比,ESG指标能够更有效地衡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道德影响,帮助投资者更好地预判公司未来的财务情况以及绩效。

目前,全球已有近5000家机构签署联合国支持的负责任投资原则(PRI),资产管理总规模超过100万亿美元。ESG已经成为投资者的主要考量因素,欧美的大型资产管理人越来越重视主动参与策略和尽责管理活动。普华永道2021年全球投资者调查显示,全球近一半的资产管理公司和其他顶级投资者愿意剥离未能充分遵循ESG实践的企业,大多数受访者确认,公司管理ESG风险和机遇的方式是其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

截至今年1月17日,已有84家中国机构加入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PRI),为数众多的业界人士认为ESG理念符合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从推动实现‘双碳’目标角度来说,ESG理念与绿色转型要求高度契合,有利于引导上市公司研发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加强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传统产业调整,促进‘双碳’目标实现。从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角度来说,ESG理念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引导企业积极研发升级所需的关键技术,布局战略性、前瞻性产业,有利于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发展。从助力乡村振兴角度来说,ESG激励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高社会就业水平,促进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颇为可喜的是,“消费者一旦对一个品牌的社会价值或者社会贡献的认同性越来越强,将倒逼着企业去关注社会、关注公益,这是一种生存的规律,包括消费者消费意识的崛起倒逼企业走向ESG。”而近期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1》提出,我国三类养老保险基金已达13万亿元,进入ESG领域将找到更多好的投资机会,增强保值增值能力。

需克服的“水土不服”

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上市公司CSR和ESG报告发布数量持续增长。沪深两市约25%上市公司发布社会责任报告,33.8%的沪市上市公司发布报告,18.6%的深市上市公司发布报告,港股上市公司中该比例达83%。

但以“舶来品”面貌出现的ESG在中国就必然需要克服水土不服的问题,有机构总结了国内ESG实践面临的六大挑战,如投资者对短期收益和长期价值平衡优先顺序,短期增长高于长期价值;将ESG投资误解为一种让步而不是长期风险调整后价值创造;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之间存在的差异;接触企业管理层和董事会的途径有限,公众对透明度的担忧一直待解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理事长钱龙海指出,我国ESG生态系统建设需解决的问题在于,“一是尚未建立系统的披露框架和披露标准。二是信息披露制度尚不健全。三是机构投资者数量偏少,资管产品发展滞后,第三方服务机构专业能力不足。四是ESG资产规模和行业渗透率远低于发达经济体。”

欧美国家对ESG已经有一套相对规范的标准得以执行,并且世界经济论坛、国际工商理事会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还在就标准化ESG报告而继续协调、努力。但国内目前是不同的标准并存,由此,“需要寻找适当的自上而下监管和自下而上实践的方法,促进符合中国国情的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投资者实践标准的制定。”也有观点建议具有中国特色的ESG投资评价体系要在把握好中国特有社会议题和价值观念的基础上,结合国际通行的“大类-投资主题-细分指标”三级体系加以呈现。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则认为,提高ESG发展质量的核心是优化ESG投资的生态体系,“可以通过扩大ESG产品的供给和投资规模,健全信息披露和评价体系等基础设施,完善对规则、监管及自律等制度的建设。对于政府、企业、投资机构、中介体系、媒体等与ESG投资有关主体需形成合力,完善社会资金进入到ESG投资的引导机制方式。”

毫无疑问,ESG投资推动了各行业对环境、社会责任的进一步强化,各个行业原来可能更多关心收益,现在开始关注是否履行好环境责任、社会责任、社会治理责任。但企业需要厘清的是,ESG的作用不是取代财报,而是作为财报的有力补充;参与ESG也不只有植树造林、捐款捐物,得找到与自身最自然的结合方式,才能走得更远,成就超越商业的社会价值。

猜你喜欢

责任企业发展
企业
企业
企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