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委新媒体融合信息平台建设研究

2022-02-15姚建国

治淮 2022年12期
关键词:检索融合信息

姚建国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蚌埠 233001)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媒体融合步伐加快,新媒体技术广泛应用,媒体智能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融媒体就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介载体的共同点和互补性,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融合媒体平台是指以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打造的,基于融合发展的架构,通过能力建设、开放接口、流程重构,在满足传统业务流程的同时,满足媒体融合发展的多业务流程,提供统一内容支撑、技术服务、数据分析等服务的一体化技术业务平台。

1 平台建设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对“全媒体传播和数字文化”提出明确要求,要推进融媒体中心(平台)建设,实施出版融合发展工程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紧跟时代,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要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对媒体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各级宣传管理部门要改革创新管理机制,配套落实政策措施,推动媒体融合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国务院要求,要坚持创新发展,遵循移动互联网发展规律,创新工作理念、方法手段和制度机制,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提升政务新媒体智能化水平。

2 淮委新媒体融合现状

目前,淮委新媒体融合的现状是媒体融合尚处于起步阶段、媒体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媒体感知采集加工能力不够、媒体运维及开发利用水平较低等,存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不够、媒体融合发展缺少顶层设计、软硬件系统更新滞后制约新技术手段运用、信息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表现在信息采集、数据处理、编辑制作、数据存储、检索利用、展示发布等各个环节。亟需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等互融互通。

3 平台建设目标与基本原则

3.1 建设目标

围绕内容、技术、平台、管理“四个融合”,通过新技术、新架构设计,做好能力建设、流程再造、资源整合、利用共享,重点打造媒体信息采集处理系统、生产制作系统、展示传播系统、检索存储系统,实现现有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同时为未来媒体融合创新业务快速发展提供平台技术支撑,满足“互联网+政务服务”“全媒体+数字移动传播”“数据资源+智能展示利用”需要,实现水利系统各项业务工作宣传效果最大化和最优化。

3.2 基本原则

(1)前瞻性。引入先进、成熟、可靠的涵盖信息采集、数据处理、编辑制作、数据存储、检索利用、展示发布等各环节的软件系统与硬件设备,搭建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高清化的媒体融合管理平台。

(2)可靠性。采用主备服务器及专业分布式节点存储磁盘阵列,结合云编辑技术,确保数据使用可靠。

(3)系统性。通过顶层规划设计建设,实现前期各类媒体信息数据统一采集、融合处理与共享共用,中期编辑制作、数据存储、审核管理数据流分发、模块化管理、智能化纠错,后期检索利用、展示发布多平台整合、智能化推送。

(4)安全性。制定严密的安全管理机制,确保整个媒体融合管理平台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和设施设备安全。

4 平台总体框架

根据媒体融合管理体系建设目标,搭建媒体融合管理“一平台四系统双数据”。通过媒体信息内容、技术、平台、管理融合,实现媒体信息采集处理标准化、生产制作协同化、检索利用智能化、展示传播一体化。

“一平台”,是指建设媒体融合管理综合应用平台,构建软件系统、人员权限、审核流程、开放接口、数据互联的融合平台,支持新闻采编融合管理与视频智能制作管理,实现媒体内容智能管理与智慧传播。

“四系统”,是指面向淮委各部门单位及流域各省水利宣传有关媒体单位的媒体信息采集处理系统、面向淮河流域宣传技术支撑单位的媒体信息生产制作系统、面向各类媒体平台的媒体信息展示传播系统、面向各类用户的媒体信息融合检索存储系统。其中,以建设媒体信息采集处理系统为基础,以建设媒体信息生产制作系统为核心,以建设媒体信息展示传播系统为重点,以建设媒体信息检索利用系统为关键。

“双数据”,是指通过各类渠道采集收集的未经加工处理的原始数据和经过加工处理、生产制作并展示发布后的成果数据。对“双数据”实行分级管理、分类存储、分项利用,防止媒体信息数据被盗用、滥用,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

5 平台建设内容

5.1 媒体融合管理综合应用平台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服务器购置安装调试,媒体融合管理机制、制度、权限、流程设计,综合应用平台设计开发等,实现各类媒体之间的互联互通、媒体技术人员之间的协同生产及媒体信息采集处理方-生产制作方-受众利用方的共享共用。

5.2 媒体信息采集处理系统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高清摄录设备、航拍飞行器、转码服务器、云台稳定器、移动直播采访设备等采购调试,媒体信息采集处理系统软件开发,媒体信息采集通联队伍及素材资源报送渠道建设等。对采集或接收的媒体信息资源进行标准化加工处理,统一分类、统一元数据、统一数据格式、统一调用规则。

5.3 媒体信息生产制作系统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视频高清非线性数字化编辑系统(含软硬件)、高清图像及三维动画数字化处理工作站(含软硬件)、高清影像校色系统(含软硬件)、数字化音频采集编辑设备、文稿编排及智能检查纠错系统、舆情检测系统、纸质媒体信息查重系统、媒体产品网络环境测试系统等。在媒体信息生产制作过程中,实现不同专业技术人员之间及不同系统之间内容共享、协同制作、融合生产、安全互联。

5.4 媒体信息展示传播系统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数字治淮陈列馆建设、数字淮河文化博物馆建设、数字媒体直播平台建设、新媒体产品展播库建设、数字出版物线上阅读系统建设、淮河水利网网站后台部分功能升级改造(新闻稿发布审批流程、专题网页、视频流承载能力提升等),同时做好与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抖音号等主流新媒体平台在内容、技术方面的对接。实现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多级放大、多渠道融合、多平台互动。

5.5 媒体信息融合检索存储系统

主要建设内容为媒体信息融合检索系统建设、存储系统建设。检索方面,实现对纳入淮河保护治理媒体融合管理综合应用平台所有系统的各类型媒体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精准及智能化检索,包括图像识别检索、基于内容的视频检索等关键技术,以及磁盘阵列等存储硬件设备购置。存储方面,多媒体文件归档、下载、迁移、挑选、解析、杀毒、转码等功能部署在主备服务器,实现功能备份和负载均衡,确保高清环境下数据的高效传输与共享,满足各系统业务数据智能查询、统计、分析、汇总和报告等需求。

6 结语

新阶段淮河保护治理对媒体融合发展提出新要求,从近年来媒体融合发展趋势看,淮河流域防汛抗旱、治淮工程建设、水资源管理、节水保护、河湖管理、水土保持等业务工作对媒体融合需求越来越高,对内容建设、技术创新、发布时效、展示效果等方面都提出更高要求。通过新媒体融合信息平台构建,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可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猜你喜欢

检索融合信息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订阅信息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展会信息
国际标准检索
国际标准检索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