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种药剂对柑橘潜叶蛾的田间防治效果研究

2022-02-14董灵江郑龙健项宾钏上官柏晔蒲占湑董伟兵郑士伟

浙江柑橘 2022年4期
关键词:潜叶蛾酰胺柑橘

董灵江 郑龙健 项宾钏 上官柏晔 蒲占湑 董伟兵 郑士伟

(1.浙江省台州市农资股份有限公司 台州椒江 318000; 2.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3.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 4.浙江省柑橘研究所)

潜叶蛾在台州市各柑橘产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柑橘夏秋梢的嫩叶、嫩枝。在台州地区每年发生9~10代;田间5月份可见为害,多于7~9月份大量为害夏、秋梢。成虫将卵产于3~4 cm长的嫩叶背面主脉两侧,幼虫孵化后潜入叶片表皮下取食叶肉,幼虫潜入表皮下钻蛀危害,呈银白色的蜿蜒隧道,使受害叶片卷曲、硬化、易脱落。潜叶哦为害所造成的叶片伤口有利于溃疡病病菌的侵入,而为害造成的卷叶常成为红蜘蛛等害虫的越冬和聚集场所。夏梢被害后严重影响柑橘树势;秋梢被害后除影响树势外,还影响翌年结果母枝及翌年的产量。

近几年,红美人柑橘杂柑在台州市大面积种植,大多为小树栽培,目前还是培养树体期,每年抽出大量新梢。而且红美人柑橘属于杂柑类,为溃疡病易发生品种,因此防治潜叶哦十分重要。目前防治柑橘潜叶蛾的药剂较多,但大多持效期较短只有6~10 d,且产生一定耐药性。目前新栽种红美人柑橘以大面积种植为主,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增长,筛选一些效果好,持效期长的药剂是目前防治柑橘潜叶蛾的当务之急。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试验使用药剂分别为2%甲维盐ME(顺毅股份有限公司),20%四唑虫酰胺SC(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10%溴氰虫酰胺OD(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空白对照。

1.2 试验设计

1.2.1 试验处理。试验共设6个处理,处理1:2%甲维盐ME 1000倍;处理2:20%四唑虫酰胺SC 10000倍;处理3:20%四唑虫酰胺SC 6000倍;处理4:10%溴氰虫酰胺OD 3000倍;处理5:10%溴氰虫酰胺OD 1500倍;处理6:空白对照。每处理2株红美人,重复5次。

1.2.2 试验方法。试验设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北洋镇称歇村台州市富伟果业有限公司基地,品种为红美人。为温州蜜柑二年苗栽种第二年高接红美人,再在高接第二年进行试验。于2021年7月12日(晴转多云,33℃,东南风2级,湿度60%),夏梢芽长10cm左右进行喷施,先调查此时潜叶蛾对新梢危害情况,而上一批老熟新梢危害严重。每处理5次重复(小区),每小区设柑橘树2株,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间留3株做保护株,每株随机调查5个嫩梢。

1.2.3 调查方法。2021年7月11日,红美人夏梢长10cm嫩梢期开始调查潜叶蛾危害数量,并在2021年7月12日进行施药防治潜叶蛾,药后6d、11d、16d调查几种药剂对潜叶蛾的减退率和防效。施药前每小区标记合乎试验要求的夏梢50枝,并随机调查30个嫩梢的幼虫数作为药前基数,施药后5、11和16d各处理分别摘取每小区所标记嫩梢中的被害叶片10张,带回室内镜检每张叶片上幼虫的死、活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显著性检验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

1.2.4 药效计算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试验结果见表1,2021年7月8日,调查药前危害率并计算叶片受害指数,2021年7月13日,调查药前危害率并计算叶片受害指数,2021年7月18日,调查药前危害率并计算叶片受害指数和保梢效果。调查试验区内每株秋梢5枝,每条枝梢调查自顶部向下10片叶子上的柑橘潜叶蛾危害情况。

表1 不同杀虫剂对柑橘潜叶蛾田间防治试验结果

由表1可知,药后6d,潜叶蛾幼虫活虫数为处理5<处理4<处理3<处理2<处理1<空白。潜叶蛾活虫减退率最高的是处理5,达到97.03%,其次是处理4为91.05%,处理1,处理2,处理3减退率均达到80%以上。效果最差的是空白,减退率为-28.97%,说明潜叶蛾幼虫危害在加重。药后6 d防治潜叶蛾效果,处理5>处理4>处理3>处理2>处理1,其中处理3,处理4,处理5均达到90以上,最高的是处理5达到97.74%。

药后11d,潜叶蛾幼虫活虫数为处理5<处理4<处理3<处理2<处理1<空白。潜叶蛾活虫减退率最高的是处理5,仍然达到92.00%,其次是处理4为76.21%,处理3减退率仍达到64.94%,处理2减退率还能达到44.86%,但处理1减退率为-66.94%,潜叶蛾幼虫活虫数量开始大量增加,说明此时处理1药效已经失效。此时空白对照的潜叶蛾幼虫活虫率达到试验前的3倍。

用药后16 d,潜叶蛾幼虫活虫数为处理5<处理4<处理3<处理2<处理1<空白,此时处理1的潜叶蛾幼虫活虫数量是药前的2倍多,潜叶蛾活虫减退率最高的是处理5,仍然非常高,达到75.21%;其次是处理4为60.19%,此时处理2和处理3的潜叶蛾活虫减退率分别为4.29%、38.14%,此时空白对照的潜叶蛾幼虫活虫率达到试验前的近4倍。

3 小结

在药后6、11和16 d后,药效最好的是处理5(10%溴氰虫酰胺OD 1500倍)和处理4(10%溴氰虫酰胺OD 3000倍),其次是处理3(20%四唑虫酰胺10000倍)和处理2(20%四唑虫酰胺6000倍);最后是处理1(2%甲维盐1000倍)。采用处理1防治潜叶蛾幼虫的速效性比较理想,但是持效性较差。处理5(10%溴氰虫酰胺OD 1500倍)在药后16 d效果仍然非常好,潜叶蛾幼虫减退率为75.21%,叶片仍然极少被危害。

由试验结果可知,处理2、处理3、处理4和处理5药效都非常理想,在药后16 d后仍能达到较好的防效。潜叶蛾危害都非常少,而且危害的虫道大多在2~5 mm长度,属于一级为害。而处理1药后16d,大多叶片已经半片叶片卷曲,空白对照在药后16d基本上整片叶片已经卷曲,整个枝梢基本完全受到危害,各个处理的危害等级数量有待进一步研究。结合红美人柑橘嫩梢需要摘顶打梢,完全可以达到一批梢完整生长期的防效作用。

猜你喜欢

潜叶蛾酰胺柑橘
番茄潜叶蛾识别与综合防控技术
怀仁市植保站开展番茄潜叶蛾调查工作
双酰胺类杀虫剂Broflanilide
三氟咪啶酰胺的合成工艺研究
柑橘潜叶蛾的识别与综合防治方法
柚子潜叶蛾无公害防治技术的探索与应用
丹江口柑橘价格“破纪录”啦
“五及时”柑橘冻害恢复技术
2016年春黄岩区柑橘冻害调查
《浙江柑橘》(第32卷)2015年总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