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力髋螺钉+防旋螺钉与空心钉内固定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

2022-02-14陈锐雄通讯作者

当代临床医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空心股骨颈螺钉

何 淳 陈锐雄(通讯作者)

(1.汕头大学医学院骨外科学,广东 汕头 515041;2.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骨科,广东 惠州 516001)

临床上股骨颈骨折多发在老年人群,发病数量呈逐渐上升趋势,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常用的治疗方式。但因老年患者极易合并其他合并症,及自身身体素质较差,机能退化,产生严重创伤且出血多。因此通过实施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能降低术中带来的创伤,减少出血两,减轻患者痛苦[1]。探索有效治疗方式,加强对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重视,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把动力髋螺钉+防旋螺钉治疗方式用于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展开疾病干预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 年10 月至2022 年6 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40 例,按不同治疗方式分成观察组(动力髋螺钉+防旋螺钉治疗的方式)及对照组(三枚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各20 例。对照组男12 例,女8 例;年龄(42~59)岁,平均(58.44±1.25)岁。观察组男11 例,女9例;年龄(41~59)岁,平均(578.39±1.28)岁。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各项指标比较无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三枚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在患者大腿上端外侧,当患髋X 线透视下复位满意后,作一长度6~8cm 的纵向切口,钝性剥离股外侧肌,暴露骨皮质,切开皮肤、皮下、骼胫束,置入三角形导向器,在股骨头内穿入克氏针,呈三角形,沿克氏针钻入空心钻,拧入3 枚空心加压螺钉,术后冲洗缝合伤口,无菌敷料包扎。

1.2.2 观察组 实施动力髋螺钉+防旋螺钉治疗。将患者的股骨转子部及骨折端暴露,在髋关节外侧直切口,将进针点基于C 臂X 线光机引导下,在大转子下方2~3cm 处确定,将导针在角度定位器定位后钻入股骨颈,侧位设为股骨颈长轴正中,正位取股骨颈平行位,沿骨颈长轴。在离股骨头软骨下1cm 左右,选择恰当髋螺钉拧入,测量导针进入骨内的长度。将套筒钢板在导针退出后接入,固定好滑动螺钉尾螺帽及钢板螺钉,钢板紧贴股骨上段,术后检查骨折固定情况,冲洗手术切口,放置引流条,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间的临床治疗指标、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评分等。(1)疾病临床治疗指标:包含治疗后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疾病恢复效果越好,各项临床治疗指标时间越短。(2)并发症发生率:包含压疮、关节脱位、下肢静脉血栓等,总发生率=(压疮+关节脱位+下肢静脉血栓发生例数)/20 例×100%。(3)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获得分值越高相应的关节功能越好,分值0~100 分,主要对患者关节畸形情况、功能和疼痛、活动度等髋关节功能的评定。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26.0 软件,计量资料用s)描述,计量资料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构成比描述,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指标 经分别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平均住院、骨折愈合、手术时间,及术中平均出血量等各项指标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指标

2.2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发生并发症5 例(25.00%),观察组的压疮、关节脱位、下肢静脉血栓等发生1 例(5.00%),说明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改善程度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比较髋关节功能评分 干预前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观察组评分明显更高,说明观察组治疗后,取得的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髋关节功能评分标s,分)

表2 比较髋关节功能评分标s,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20 35.33±4.29 86.07±11.35对照组 20 36.64±4.35 71.24±10.28 t 值 1.174 5.304 P 值 0.240 0.000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占髋部骨折的近一半,多发生于老年人,主要由骨质疏松、髋关节周围肌群退行性改变、严重的撞击外伤等原因导致股骨颈部断裂。临床症状以髋部疼痛、腹股沟中点附近压痛和纵轴叩击痛为主。多项对照试验表明,对于活动需求较低的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可改善老年人的短期和长期髋关节功能,降低二次手术率[2]。虽有3%~10%的骨折发生在非老年人中,但对于骨骼质量良好的中年患者,对自然髋关节功能的需求更高,在术式选择上应优先考虑保留自然髋关节结构和生物力学功能,因此髋关节置换术不适用于多数中年股骨颈骨折患者[3]。中年患者因生理、活动水平、损伤特征等具有极大差异,要基于患者个体化特征和骨折特点(如年龄、骨量等),考虑骨折移位程度、断端粉碎、手术侵入性及患者耐受程度、患者期望值等,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1 动力髋螺钉+防旋螺钉治疗可缩短临床治疗指标经分别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住院、骨折愈合、手术时间,及术中平均出血量等各项指标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目前,中年股骨颈骨折主要以手术复位治疗为主,手术方式包括空心螺钉固定、动力髋螺钉固定、髓内钉固定、锁定钢板固定和髋关节置换等。由于高能量撞击是中青年患者发生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的常见原因,骨折类型具有特殊性。此类骨折的骨折端剪切应力高,内固定治疗难以获得足够的稳定性以抵抗髋部周围的垂直及旋转剪切力,导致该类骨折发生骨折端移位、骨不愈合风险较其他类型高,且因股骨头血液供应的脆弱性,导致骨头坏死发生风险增高。空心螺钉内固定与动力髋螺钉固定是最常用的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方法,其中,多枚空心螺钉内固定由于较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较强的抗压力及抗旋转能力,为最常见治疗方法。目前,多采用3 枚空心钉,以“正三角”、“倒三角”的排列形式[4]。近年来,由Filipov 研究提出的双平面双支撑固定技术(简称F 技术)在临床上逐渐应用,即在2 枚空心螺钉平行打入后,在下方强斜低位置入第3 枚空心螺钉与上方2 枚螺钉交叉,该技术有较好的抗压和支撑作用,此方法的优势在于骨折断端不易出现短缩。提示对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动力髋螺钉+防旋螺钉治疗的方式,在降低平均住院、骨折愈合、手术时间,及术中平均出血量等方面,能获得更高效的治疗。

3.2 动力髋螺钉+防旋螺钉治疗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与对照组发生的并发症5 例(25.00%)比较,观察组的压疮、关节脱位、下肢静脉血栓等发生率1 例(5.00%)显著较低,说明治疗后,并发症改善程度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对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动力髋螺钉+防旋螺钉治疗的方式,在降低压疮、关节脱位、下肢静脉血栓等方面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5]。

3.3 动力髋螺钉+防旋螺钉治疗可改善髋关节功能干预前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观察组评分明显更高,说明治疗后,取得的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于骨折端的高剪切力,多枚空心钉内固定术后骨不连、内植物失效、髋内翻、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发生风险仍高。动力髋螺钉因具备动静态加压及张力带的特性,也是目前临床中常用的固定股骨颈骨折的方法,但生物动力学试验证实动力髋螺钉内固定,防旋效果较差,因此,临床中在动力髋螺钉主钉上加一枚防旋钉,以加强防旋效果。国内学者通过在成年尸体标本上模拟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骨折及治疗模型,对比动力髋螺钉加防旋钉和三枚空心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特性,发现动力髋螺钉加防旋钉较三枚空心钉有更强的抗压性及生物力学稳定性[6]。提示对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动力髋螺钉+防旋螺钉治疗的方式,对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改善产生的作用显著。

综上,针对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通过采用动力髋螺钉+防旋螺钉治疗的方式,对提升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和控制病症作用显著,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髋关节指标,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空心股骨颈螺钉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地球是空心的吗?
空心人
空心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密盖息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空心针治疗胫腓神经联合损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