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与传统优良家风承继

2022-02-14霍垒杰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家风价值观核心

李 佳 霍垒杰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1]。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挖掘和整理家训、家书文化,用优良的家风家教培育青少年”[2]。可见深入研究承载于家训、家书中的传统优良家风文化的当代价值,对于新时代家风建设而言,是一项重要内容。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既能为传统优良家风承继培根铸魂,使其为培养时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又能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切实落细、落小、落实。

一、传统优良家风的核心内涵与基本内容

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风家教,优良家风在悠久的历史传承中积淀,形成了丰厚的文化精神资源,无论是家风的专门著作,还是传世著作中关于家风的经典论述,都集中表现了后辈习得家训和对家庭道德规范的自觉遵守,也都推动了家族个体价值观的培育。可见“中华家风的核心是塑造、培育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

(一)传统优良家风的核心内涵

家风是全体家庭成员共同坚守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共通共融且具有很强的实践特性,经过世代相传,便成为一种经过实践检验的引领型精神文化,能够促进家庭发展。而传统优良家风可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伦理精神和基本价值取向的生动载体,其核心内涵就是融于修身、治家、处世等实践中利家利国的核心价值观。首先是修身,把“修齐治平”作为价值取向和修养目标,视个体德行素养的不断完善为家业兴旺的基础。其次是治家,以人伦道德作为治家的基本原则和严格约束,正确处理家庭关系,是传统优良家风的核心所在。最后是处世,将诚信仁爱、清正有为当作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准则。中国传统道德中,“信”乃为人处世之根本,言必信行必果方可为成就事业打牢根基。职业生涯中,要做到是非分明,重义轻利,清正廉洁,务实有为。

(二)传统优良家风的基本内容

1.德善立家。崇德向善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得以安身立命的基本价值追求。《周易》有“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4]的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便有所引用。周公姬旦在《诫伯禽书》写着“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5],意在向后人说明德行广大且谦卑自处之人的好处。陆游在《放翁家训》里明确警示家人,孩子越聪明越当严管,要教育引导他们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可与轻浮浅薄之人交往。德善之家最能传世久远,因此,绝大多数家风将其置于首位。

2.耕读传家。古代家庭认为,“耕”代表养家糊口,勤耕劳作可安身立命;“读”代表读书明理,读书学习能立德修身。唐末五代章仔钧在《章氏家训》中明确提出,“传家两字,曰耕与读”。明末清初理学名儒张履祥也主张耕读并重,不可偏废。《曾国藩家书》中写道,“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6],更加肯定了读书上进的正向价值。耕读传家的家风成为家庭得以维持发展的基础。

3.勤俭持家。朱子在治家格言中有写,“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7]。勤与俭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求勤舍俭,终是徒劳;求俭舍勤,终会干涸。从《化书·悭号》中的“一人知俭一家富,王者知俭天下富”[8],可见勤俭对个人、对家庭、对国家都大有裨益。《颜氏家训·治家》还提醒族人区分节俭与吝啬的本质不同。既提倡节俭,又反对吝啬和奢侈,同时还应肯施善心、帮助他人。长而往之,勤俭持家便成了每个家庭共识性的家风。

4.和合兴家。一家之和,在于孝悌有道。从家庭内部环境看,亲子之间的孝道与兄弟姊妹之间的悌道是影响家庭和谐的关键因素。只有孝悌有道,才能“吾家风教,素为整密”的和谐家庭生活状态。从外部环境看,还要做到和睦乡邻,并扩展到整个社会中与人为善、亲仁济众。《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中所写“兄爱而友,弟敬而顺”[9],便是孝悌治家之法。而处理家庭的亲子关系、兄弟姊妹关系与处理社会的长幼关系、朋辈关系是一致的。只有做到家庭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高度统一,才能真正实现家庭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和谐共生。

二、传统优良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性

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致力于通过优良家风传承,凝聚家庭成员价值共识,从而实现对立家、传家、持家、兴家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凝练出的全社会共同遵循的价值共识,是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理念。传统优良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具有高度契合性的。

(一)文化根源相同

传统优良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首先,中国自古以道德作为价值体系的根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10]168,是对公民个体和国家与社会各层面所需要的道德观念的明确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中发展而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谓一脉相承。其次,传统优良家风也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以“仁义礼智信”为精髓的儒家文化我对国传统社会中的家风文化影响深远,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崇德向善、家国情怀也始终在传统家风文化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二)核心内涵契合

传统优良家风利家利国的核心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是高度一致的。首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也是现代家庭追求理想生活并得以成长发展的基础保证。在传统优良家风中,也可找到异曲同工之处,如《钱氏家训》中以“务本节用”“进贤使能”使国家富强,以“集众思”获得兴邦“大智”。其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在传统家训中,也时常要求一家之主做到“正身率下”和“持心公平”,并配以严格的家规。最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体价值追求与传统优良家风核心内涵的一致性最高,“精忠报国”“外不欺人”“以和为贵”等优良传统一直发扬至今。实现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的协同建设,也正是对“国泰则民安,家兴则国泰”的传统家国同构思想的最新诠释。

(三)功能作用互补

一方面,优良家风的传承能够强化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进而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11]。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经久流传的简单而精妙的传统优良家风家训能够更好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引导个人小我融入国之大我,让家风的教化作用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传统优良家风承继的核心引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为传统优良家风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注入灵魂,以确保家庭发展与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方向一致且保持同步。同时也能够及时消解家庭成员在思想认识方面的现实矛盾,养成传承优良家风的自觉,助力新时代“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优秀家风形成。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传统优良家风承继的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10]165。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对传统优良家风的承继,就是把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题中之义。从本质上来讲,价值引领的重要前提就是增进价值认同感,而这需要通过讲深、讲透、讲活道理实现以理服人。

(一)以回应问题为“点”,深化理论学习切中引领痛点

以回应问题为“点”,重在从日常生活中切中引领痛点,进而在深化核心价值观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引领传统优良家风承继。

一方面,要善于直击热点问题。以传统家礼文化为例,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长惠幼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和睦乡邻等传统家礼文化已经在部分青年群体中呈现淡出的不良现象,这与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显然是背道而驰的。因此,直击热点问题,能够在正视问题中不断寻求重塑现代社会的崇礼向善精神,进而增强中华优秀家礼文化有效传承使命感的现实力量。

另一方面,要善于挖掘难点问题。与热点问题不同,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家庭成员在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学习和家风传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够有效切中引领的痛点。比如,反映爱国价值理念的家国一体思想始终是家庭成员关心的话题,在日常生活中就要通过教育引导青年传承报国理念,将传统“忠君爱国”“家国同构”思想升华为新时代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赋予优良家风以时代内涵和新颖表达。

(二)以厘清问题为“线”,强化理论宣传拓宽引领渠道

以厘清问题为“线”,重在从日常生活中拓宽引领渠道,进而在强化核心价值观理论宣传中引领传统优良家风承继。

一方面,以理服人的关键在于厘清中华优秀传统家风的“来龙去脉”和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原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在现实条件下盘活传统文化资源,势必需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即“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12]。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用心用情激活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持续增强传统文化的精神感召力和文化感染力,进而达到以文化人、以文感人、以文育人的实际效果,助推文化自信落地生根。

另一方面,以理服人的根本在于广大文化宣传工作者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研学能力。注重核心价值观与传统优良家风融合宣传层面的内涵建设,深入挖掘、梳理和理解优良家风的丰富内容,挑选能够精确对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质内容开展教育。例如,通过耕读传家,教育子女感恩父母工作辛苦,从中体味敬业精神;通过勤俭持家,引导青年正确消费观,勿攀比成性;通过和合兴家,教育晚辈孝老爱亲,友善待人等,这些丰富内容反映的核心价值理念都是通过历史和实践证明的,能够助推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于日常的家风建设中。在此基础上,还要聚焦家庭教育阵地和队伍建设的效果,发挥协同育人的强大功能,充分发挥广大文化宣传工作者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示范引领作用,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进而形成当代家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以破解问题为“面”,加强理论转化突出引领实效

以破解问题为“面”,重在从日常生活中突出引领实效,进而在加强核心价值观理论转化的过程中引领传统优良家风承继。

1.重点突出生活化场景,实现微观与宏大的结合,用好人民话语讲活传统优良家风的当代价值。通过小故事和小人物讲深讲透讲活大道理就是要求切实从话语语境场景化、话语修辞形象化、话语基调情绪化、话语风格流行化等维度讲好人民话语,进而引导教育广大青年在“读”家书、“写”家训、“讲”家事、“做”家风传承人的具体实践中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2.重点突出日常化活动,实现“天边”与身边的结合,用好网络话语讲活传统优良家风的当代价值。价值观的引导,往往会被大众认为讲述的是国家的历史和未来这样“天边”的道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话语内容不够贴近人民日常生活。青年群体作为网络时代的原住民,热衷网络语言进行日常化的沟通。鉴于此,可以依托青年群体喜爱的网络平台广泛开展创新家风传承的活动。

3.重点突出具象化载体,实现抽象与具体的结合,用好用典艺术讲活传统优良家风的当代价值。习近平用典作为具有以史育人和以文化人功能的独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典故既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的基本内涵,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相契合,通过古今对话的方式能够有力彰显出其思想的现代性和教育的启发性。

猜你喜欢

家风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家风伴我成长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