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研合作共同培养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有效途径探究

2022-02-14盛学文李晓晶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46期
关键词:校企院校高职

盛学文 王 菡 李晓晶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学院 吉林长春 130504)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是贯彻科学技术发展、适应市场需求、顺应科学技术发展、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适应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培育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将成为当下值得重点思考的内容之一。企业要依法履行其职责,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推动人才资源的发展。通过对高职教育的深入研究,可以看出,当前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是当前最主要的利用方式,其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展高职教育。高职院校也要充分发挥本地科研院所的作用,解决高职院校师资紧缺、实习基地匮乏的问题,以此为培养高职人才提供良好基础。

一、课题研究概况

本课题在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基础上,通过搭建实习基地、联合培养、探讨高校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模式,促进产学研、科研、经济互动发展。本文结合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科研实践,对一种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探讨,并加以总结和推广。

其研究内容主要有:①在高职院校和科研院所中设立专业委员会,由双方骨干技术人员构成,并初步建立起运作机制。②联合制订农业技术应用专业的培训计划,尤其是培训计划。③建立实习基地和实习单位,建立实习基地和实习单位的互用系统,并进行试点。④对校企之间的合作成果和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和推广的合作模式,为同类专业和高校的发展提供参考。本项目以我校现代农业技术专业自身的特色为基础,立足于当地地区的“大雄猫”黑土地的保护,并参与到全国农业发展战略的突破“芯片”,以培养学生为切入点,具有很强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作用。紧密联系校企合作、整合工作,紧跟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第一线[1]。本文所做的研究并非孤立地进行,所得到的结果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于类似的学校教育和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从深入企业开展实践提升的教师队伍,对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从提升质量、提升质量等方面找到切入点,从协作第一线发现问题,再到培养技能、技术等复合型人才的出发点,理清思路,找到问题,有助于解决和突破人才培养中遇到的问题。同一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学生的特点也不一样,本课题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并结合工作的特点,探索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研合作、校地合作等多种形式,从不同合作模式上搭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平台。并且还通过对外协作评价的方法,从单一的标准到个人化的转变。从以学校评价为主,到校企联合评价,再一次实现了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2]。

二、校研合作的作用

校研合作有利于高职院校实现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培养出的学生具备专业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对于学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进行校研合作过程中,由于各高职院校师资力量、学生群体、教学条件等不同,校研合作对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式创新等都有不同的要求,使得校研合作能够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以下将对校研合作的作用进行探究:

1.教师与社会资源构建良好合作关系,在合作中实现共同优化进步

在校研合作中,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能够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能够在校购科研设备、开展科研项目等方面提供支持;而高职院校教师则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不断学习提高,通过科研成果转化,促进自身的发展。校研合作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科研水平整体提升。由于高职院校拥有自身特色的科研成果,例如:应用新型材料、生产工艺流程、生物技术等与高职教育紧密相关的高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通过校研合作可以有效提高高职院校科研水平。通过有效开展校研合作,也有助于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以及教学质量[3]。同时,科研项目作为高职院校的重要科研成果和教学资源之一,对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2.校研合作利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具有创新能力技能型人才。

校研合作研究开发出新专业内容,这些专业内容能够使学生具备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优势。通并且过对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深度了解,也可以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这对于后期的生产、科研工作有重要作用。学生通过科学研究,也将能够更好地找到技术瓶颈所在,利用该优势对该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以此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丰富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校研合作能够更好地引领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学习,积累丰富经验,这对其后续就业大有裨益[4]。

三、校研合作现状分析

1.专业教学与研究开发脱节

目前,在高等农业院校中,对于专业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教学层面,忽略了专业教学的研究工作,使得高职学生在完成专业阶段的科研任务后,基本没有机会去从事实际的企业生产管理工作。同时企业也普遍认为,大学生进行企业实践操作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态度。所以高等农业院校对农学专业进行校评科研工作时,通常将重点放在校内教学研究中,由此将极易导致农业专业教学出现专业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设施不完善等现象。在农业科研方面,有些高职院校主要是以培养职业性人才为主,但是对于市场竞争和未来发展的需求缺少了解和关注。特别是对于高职毕业生而言,其已经成长为社会中更多需要学习技术知识、操作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人才,而有些学校会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由此导致技术实践内容出现与现实脱节的现象。

除此之外,科研实践氛围也相对缺乏。虽然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有很多共同之处,但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地方高职教育都存在着巨大差别。首先,以东北地区为例,这里以农业为主要办学方向,并且大部分也是农业相关专业,这种办学方向具有一定代表性,是当前我国大部分高等农业院校主要办学方向。但随着国家对高职农业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对于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要求也更加严格,使得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纷纷转向本专业培养方向,而以本科主要以技术训练为主,而没有进一步加强学校与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导致高职院校和科研机构由于缺乏实质性合作,而使得科研实践氛围大为削弱,并且也不利于培养高质量的农业类专业学生[5]。

2.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

近年来,虽然教师职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但我国高职院校却存在着较多问题。首先,在高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不高,教师数量匮乏且对学校建设缺乏积极性。此外,教师职业素质方面存在一定问题。由于部分高职校园缺乏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培养和教育原则以及标准等教育内容,使得该校相关教学计划缺少可行性并无法在实际中实施和进行有效执行;其次,由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等影响,不少高职院校存在着大量教师专业指标偏低的情况,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一定专业性和针对性;最后,缺乏良好师德、敬业精神等优秀师德方面问题,也使得学生的培养质量大为降低。

3.实训基地支撑力相对薄弱

在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中,大部分学生都是在校学习期间将所学知识进行理论知识学习,但由于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缺乏实习基地等相关工作,导致学生所掌握的技能难以真正应用于生产岗位,由此使得学生所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相差较大。且许多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目前学生实习时间较短的实际情况,部分高职院校对实习基地的建设数量和规模也难以契合当前学生的实践要求。现如今,许多高职院校所采用的实训方式主要是校企合作以及工学结合方式,在缺乏高质量监管以及考核的过程中,将使得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4.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当前高职院校主要通过考核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与考核,与老师的工资直接挂钩。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到位,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应有能力。如果将校研合作相关政策和激励机制纳入其中,一方面可以激发参与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促进学习发展之间的互动性[6]。这些激励机制都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为支撑,而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此方面依然有所欠缺。

四、校研合作共同培养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有效途径

1.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是促进高职农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而培养模式的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校应该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很强的主体意识,只有具备了这种意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高职院校应该制定科学的校研合作制度体系。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合作协议的内容。其次是合作项目标准。最后是合作经费的使用。具体包括:合作项目经费的使用、绩效考核、项目绩效奖励等。为确保校研合作制度体系的完善到位及各合作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得到监督检查。通过以上内容详细地对校研合作制度体系展开全面系统地分析建设和研究,才能真正建立起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校研合作机制体系,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有力保障。再次,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与科研机构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联系沟通,通过校研合作以及科研成果转化平台让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以此基于校研结合的方式培养出更多专业技术骨干人才。

期间可以将高职教学与“三农”生产实践相结合。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新农村建设中,学生要掌握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提高其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需要了解新农村情况与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以提高其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长春职业学院与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深度合作为例,主要培养学生种植农作物的基本知识,其中涉及到玉米等粮食作物的育种、栽培技术等内容,所以将需要根据其所学到的知识重点实现组织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于大豆中职新领域的知识学习和把握能力。此外还需要通过实践学习培养学生自身在农业生产中应该具备的各种技能与心理品质,比如学习有关化肥、农药如何合理使用以及农药如何正确喷洒等方面知识,以此切实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素养。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实现高职农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只有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业务能力才能更好地为农业产业服务。基于本课题的研究,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队伍。要加大对教师专业技能上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有效及时解决问题。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时,需要具备较强业务能力,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二是要充分利用校内资源组建农业技术师资队伍,从而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四是对于现有师资队伍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和课程学习制度,以此保证新进教师能够快速适应高职教学改革所带来的知识更新需求;五是要加强与科研机构之间配合力度,通过科研课题合作、课程考核等形式,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以及专业技能,由此具备“双师型”教师素质;六是加强教学评价体系建设等形式加大对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力度和指导力度;七是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切实将教书育人、终身学习的责任感落实到实践中,进而为不断优化提升自身综合素养能力提供动力机制。

我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过程中均注意加强和社会各领域以及各专业的联系。比如:开设了与农产品生产有关的经济管理类(农产品加工方向)课程,同时注重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培养出更多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现代农业政策创新需要的专业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经过多年的探索,我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已经达到了较为领先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我校师资的配备能够很好地满足教学需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效果。而且我校教职工能够与农业发展相结合,为“三农”技术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同时,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和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开展具体合作,在农学院建60000平方米大豆育种实验基地,双方共同开展研究与实践,校院两级领导高度重视,坚持高水平建设、高负荷运行的“两高”基本思路,紧跟现代农业发展前沿,整合现有资源,改造提升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合作,依托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基地;培育和培育现代农业技术示范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农业科技攻关基地。课题主要成员始终站在改革与发展的前沿,将多门课程建成精品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支撑。多位教师具有“双师型”教师素质,发表论文多篇,多次深入企业一线工作。校企双方在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项目等方面的合作较为密切,为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改善实训设备设施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办学规模仍然偏小,主要体现在一些高职院校硬件设施较为落后,无法满足教学需要以及科研工作的需要。比如一些高职院校在实训设备设施方面存在不足,无法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实验等工作,影响到学生实验技能、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因此要想有效提升学生实验技能、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水平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对现有实训设备设施进行优化改造、改善硬件设施条件。例如:对于实训设备设施不足的情况下需要加强实训设备设施改善工作,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实验能力和实践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其次,要加强科研教学工作人员业务培训、交流工作心得、提高工作能力[7]。比如:要加强产学研结合等研究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提升其在试验中解决实际问题经验和本事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再者,学校与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共建实训基地,弥补资源不足问题,同时其还可以与学校、科研机构或者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教学中共同参与实训和实习工作。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些基地进行实践锻炼和学习。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丰富且多元的社会实践活动机会,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科学发展。

目前我校和与企业积极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培养项目,切实落实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实践的方式。如针对我院现代农业技术专业本身的特点,立足本地区域保护黑土地“大雄猫”,参与到打破种子“芯片”的国家农业战略中,目前已经完成了种子基地的建设工作。“三农”基地建设也是我校深入推进校企合作的重要载体。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是成功的,例如我校还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共建了现代农业专业群。通过与企业合作实践教学方式,极大地丰富了高职院校的办学内容,让高职学生对“三农”专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

4.优化完善相关激励机制

校研合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建立起相关激励机制。从根本上来讲,校研合作需要通过健全的激励机制,促进校研合作内容不断创新。通过校研合作开展,可以充分调动高等院校人才队伍以及教学资源的积极性,进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激励机制,以调动学生参与校考以及科研合作活动和工作热情。另外,为保证学生参与度以及合作效果,需要构建起相关激励机制进行保障。根据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来看,通常采用不同学生参与度和合作效果来作为重要指标因素,在此过程中需要建立起相应考核机制并且细化考核内容,以实现对不同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以及促进合作成效的提升;另外还需要建立起相应考核机制,以实现对学生合作表现以及合作效果的客观评价以及考核[8]。

结语

农业发展与高职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校研合作机制是高职院校、科研院所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通过校内外的共同努力,将相关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资源进行整合,以此实现合作双方利益一致、双赢的目标。高等农业院校需要结合自身情况,积极探索符合时代发展的校研合作机制。让院校能够与科研院所进一步加强联系与协作配合,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共同提高,推动我国高职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进而为培养高质量的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良好平台。

猜你喜欢

校企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