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G-Advanced核心网技术综述

2022-02-14秦鹏太李爱华姜怡张昊王玮

移动通信 2022年1期
关键词:切片架构方案

秦鹏太,李爱华,姜怡,张昊,王玮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北京 100053)

0 引言

5G 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可驱动千行百业数智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目前全球5G 产业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在业务场景演进、技术方案优化、垂直行业能力适配、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等多方面仍需要持续推动。业界普遍认为,未来3~5 年仍是5G 发展的重要阶段。为此,3GPP 在2021 年4 月举行的PCG #46 次会议上首次确定以5G-Advanced 作为5G 网络演进的理念,产业各界将从R18 开始为5G-Advanced 设计相关框架及技术方案。

在端到端通信网络中,核心网是网络连接的核心枢纽,是整个网络拓扑的中心,需要兼容各种接入类型管理及控制;同时核心网又是通信网络业务执行的汇聚点,对接各种业务和应用需求,是未来业务发展的发动机。因此,核心网的演进在5G-Advanced 端到端网络演进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G-Advanced 网络需具备“增能、智能、赋能”三个特性,进一步增强网络基础能力及融合能力,推动网络智能化变革,为千行百业用户高效赋能,从表1 列举的发展方向出发,驱动网络变革和能力全面升级,帮助行业用户更好地利用5G 网络实现行业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

表1 5G-Advanced网络特性

1 基础能力增强

5G-Advanced 网络需要充分考虑基础架构演进及功能增强,从网络架构、组网方案、设备形态和服务能力上匹配复杂业务环境,从切片增强、ATSSS(Access Traffic Steering,Switching &Splitting,接入流量控制、切换和分流)增强、卫星接入设计等方向推动网络能力增强。

1.1 切片能力增强

网络切片技术可基于统一的网络基础资源及设施隔离出多个虚拟的端到端网络,并且保证各虚拟网络的业务隔离性,以适应多样化业务。R17 中,网络切片的基本功能以及技术方案已经基本成熟,但在SLA 保障、切片管理、能力开放等方面仍需加强。5G-Advanced 网络将针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增强,推动网络切片更好地应用于不同的通信业务。

一是实现SLA 保障增强。在切片使用者提出切片订购需求后,可通过增强网络能力保证切片服务质量。需研究在当前切片/ 切片实例不能支持PDU 会话时保证业务连续性的方案;同时考虑增强网络控制,使得终端可以按照策略在用户注册或者会话建立时请求合适的切片。

二是支持切片智能化管理。目前针对切片的配置与管理多数以人工为主,在网络自动化趋势推动下,需要提高网络智能化水平,实现各个子域的切片管理相关的参数和接口的自动化闭环管理。

三是支持切片能力开放。结合垂直行业特点,更好地利用网络切片服务于垂直行业。使用者可获知网络切片的资源使用情况,同时支持行业客户对切片的监控、查询等管理需求。

1.2 ATSSS增强

R17 中,多连接接入流量切换与分流管理技术通过增强UE 和UPF 间数据分流、增加QoS 流的性能检测等方案,使得UE 能够根据网络提供的ATSSS 规则在3GPP接入和non-3GPP 接入之间实现流量控制、切换和拆分。

5G-Advanced 致力于实现多场景、多能力以及多接入的增强。除了传统业务场景,支持Branching Point、ULCL 以及LADN 等分流场景;针对GBR 和non GBR 业务流,支持redundant traffic steering 能力,提升可靠性;R16/R17 仅支持一个3GPP 接入(NR 或者LTE)和一个非3GPP 接入的业务建立场景,5G-Advanced 网络支持更多接入的解决方案,如实现在相同PLMN 内的两个非3GPP 接入之间切换。

通过新一代多连接技术,将会实现更加快速、稳定的网络服务,增加带宽、提升业务可靠性。短期来看,在家宽提速、Wi-Fi 室内补盲等2C 场景,工业控制等2B场景有小规模商用前景,未来可广泛推广,应用于智能办公、智慧工厂等对网络延迟敏感的产业领域。

1.3 卫星接入增强

5G 与卫星通信的融合是未来空天一体的基础,如图1 所示,R17 已支持卫星作为接入和回传与5G 融合的两种方式,同时支持卫星弯管模式接入时固定TA 条件下的移动性管理,卫星作为接入和回传时的会话管理、QoS控制以及卫星覆盖多国家的选网机制等技术问题。

图1 卫星作为接入和回传与5G融合的两种方式

但R17 仍然没有完全解决移动TA 情况下的移动性管理、业务连续性等问题,RAN 在R17 也提出了针对不连续卫星覆盖的优化需求。因此5G-Advanced 将对5G与卫星通信融合技术在卫星作为接入和卫星作为回传两方面进行增强和完善。

(1)在卫星作为接入方面

1)针对卫星不连续覆盖的情况,实现移动性管理方面的优化,可对UE 进行预测、唤醒,支持组播和广播等能力;

2)在移动情况时,支持再生模式下的移动性管理和会话管理的优化增强方案。

(2)在卫星作为回传方面

1)增强5G 系统对卫星回传质量变化的适配,提供基于包检测的动态QoS 控制以及回传质量信息开放等机制,实现对卫星回传带宽受限或者QoS 变化等情况的更好支持;

2)分析UPF 在低轨卫星上部署的可行性,探讨通过星上UPF 实现基于卫星的边缘计算和本地环回等降低回传时延的技术方案。

2 新业务支持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5G 需要进一步面向新兴行业需求,加速推动网络能力升级迭代。5G-Advanced 关注新业务支持能力,包括未来网络承载的业务主体XR(Extended Reality,扩展现实)、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 多媒体系统)网络演进、近距通信业务以及位置增强服务等,5G-Advanced 需要实现交互式通信能力增强,以满足向交互式、沉浸式、开放式等方向演进的业务发展需求,使能社会及个人消费体验升级。

2.1 XR与媒体业务

5G 时代,新媒体业务层出不穷,如直播、短视频等,其业务特征与传统文本、语音等业务不同,对于网络传输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多媒体业务编解码以帧为单位,帧内包存在关联,若帧内有包丢失,则已接收的帧内数据包均失效;业务流传输过程中对于网络带宽需求不固定,例如:媒体流帧传输具有周期性和突发性,视频点播业务在开启视频时带宽需求大,平稳播放后带宽需求降低。

现有5G 系统对同一业务流均采用相同的处理方式,不能针对流内的不同特点进行灵活高效的调度。基于XR与媒体业务特性,5G-Advanced 将制定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及传输增强方案,以提升网络资源利用率,优化用户体验。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解决当前网络以IP 包为粒度进行调度,丢包后帧内包继续传输的问题。

二是解决当前网络以五元组/三元组为最小QoS 控制粒度,针对同一QoS 流的业务流采用相同的处理机制,网络拥塞时不区分帧的重要性执行丢包,导致重要帧丢失的问题。

三是解决当前网络调度方式未考虑业务突发特性,不能根据业务特性实时调整QoS 策略,导致视频开始播放时等待时间长等问题。

2.2 下一代实时通信业务

作为多媒体音视频实时通信系统,当前IMS 系统依旧在沿用3GPP R15 中的网络架构,R16 与R17 均未对IMS 进行架构增强。随着实时通信需求日渐增加,提升业务体验、丰富业务内涵已成为5G 时代IMS 网络演进的必然趋势。5G-Advanced 将实现IMS 架构增强-下一代实时通信(NG-RTC,Next Generation-Real Time Communication),通过对IMS 网络架构和功能的增强满足实时通信新业务特性,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增强点:

一是支持MMTel(Multi Media Telephony,多媒体电话)业务新需求,MMTel 业务面向2C 用户支持AR 通信,将视频通信与AR 能力结合;面向2B 用户提供三方可信任标识的鉴权和显示。

二是支持Data Channel 机制,对IMS 网络架构进行增强支持Data Channel,在呼叫媒体面之外增加数据交换通道,在呼叫前和呼叫中提供新通话应用的入口,拓展多媒体实时通信业务场景。

三是IMS 媒体控制接口的服务化,对现有网络媒体控制接口与Data Channel 媒体控制接口进行服务化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该网络架构增强具备开放、敏捷、灵活的特性,可以为用户提供除高清音视频之外更加丰富的实时通信交互服务,支撑行业更高效地进行业务探索和创新,丰富IMS 网络生态。

2.3 近距通信业务

ProSe(Proximity-based Services,近距通信业务)作为一种基于3GPP 通信系统的近距离直接通信技术,是3GPP 实现D2D(Device-to-Device,设备到设备)通信技术的业务名称,旨在通过实现近距离范围内用户设备的直接通信,降低对服务基站的负荷。3GPP R17 中,ProSe 与5G 技术首次结合,制定了5G 支持Prose 的架构,支持基于PC5 的终端直接发现功能,以及单播、广播和组级通信三种直接通信能力,同时支持通过终端到网络的单跳中继以及PC5/Uu 路径选择策略。

5G-Advanced 将对Prose 进行以下五个方面的能力增强:

一是对PC5 UE-to-Network 中继进行增强,包括支持多跳中继、支持层2 方案的跨gNB 路径切换时的业务连续性,以及支持通过直接通信和间接通信路径同时传输数据等。

二是支持PC5 UE-to-UE 中继,包括单跳中继和多跳中继。

三是制定PC5 和Uu 两种直接通信路径的切换方案。

四是支持Non-3GPP 接入,PC5 将支持通过non-3GPP 接入的直接通信和发现功能。

五是制定UE-to-Network 中继情况下远端UE 使用紧急呼叫业务的方案。

ProSe 具备临近特性和数据直通特性,可以有效提高频谱利用率,扩展通信应用,将在5G-Advanced 架构演进中占据重要地位。

2.4 位置定位增强

eLCS(enhanced LoCation Services,增强的位置服务)将更多的位置服务能力引入到5G 网络。如图2 所示,R16标准定义了基于服务化的5G 定位能力架构,5G-Advanced将对LCS 架构持续增强,主要包含如下方面:

图2 eLCS定位架构

一是功能增强,出于安全考虑,进行边缘场景下的LCS 架构增强;引入通过用户面传输定位信令的方案,进一步降低定位时延。

二是定位信息的协同增强,推动定位服务从NWDAF获取信息以增加UE 定位精度;考虑UE 移动定位服务连续性的研究演进。

三是新型定位服务载体,引入低功耗终端定位场景,实现更加灵活和有效的周期定位和触发定位,采用低功率终端提供低功耗高精度定位,降低用户整体功耗。

5G-Advanced 网络中定位能力增强可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和时延,在室内定位增强、接入安全监管等方面得到应用。

3 分布式智能化

随着5G 网络的演进,网络变得越来越复杂,网络运维的复杂性也相应增加,这就要求网络是一个高度智能化、高度自动化的自主网络。5G-Advanced 力求形成一个应用广泛、分布与集中相结合的网络智能化处理体系,以应对更加多样化的业务需求,使5G 网络更好地服务各行各业,同时借助数字孪生技术,对网络进行更好的监测和控制。

3.1 网络智能化

3GPP 在R15 首次引入NWDAF 智能实体,目前已经历3 个版本,基于NWDAF 的应用场景、智能架构、网络能力、信令流程等已初步完成定义。5G-Advanced网络将聚焦于面向商用部署的分布式智能架构、新型分析机制和应用案例的研究,并拓展与周边系统之间的智能协同。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支持分布式智能架构,研究基于联邦学习、在线学习等智能架构,解决面向商用的数据隐私、模型实时更新等问题,支持跨运营商的国际漫游架构。

二是支持新型分析机制和案例,研究智能策略的有效推荐、UE 订阅网络分析结果等,支持精细化智能定位等新应用案例。

三是加强智能网络跨域协同,支持与网管域智能协作,推动与V2X(Vehicle To Everything,车连网)等系统的深入协作,支持异厂家训练模型的共享。

面向5G-Advanced 的网络智能化架构及能力增强突出了对运营商所关心问题的解决,更契合运营商提升网络智能化水平的实际需求,助力运营商网络向高度智能化阶段的演进。

分布式智能化架构如图3 所示。

图3 分布式智能化架构

3.2 AI/ML业务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广泛普及,基于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 工 智 能)/ML(Machine Learning,机 器 学 习)的 推 理 面 临IDC(Internet Data Center,互联网数据中心)计算量大、高数据率低时延需求对网络要求高及信息隐私保护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AI/ML 分割技术被提出,推理任务可由终端、边缘节点和云节点独立或共同完成,减轻云端及网络侧压力,保障用户隐私。

为支持AI/ML 业务,5G-Advanced 网络专注以下三方面能力增强:

一是为AI/ML 服务提供智能传输支持,通过5GS 策略增强,包括AM 策略、SM 策略和UE 策略增强等来保证传输质量。

二是制定针对监控终端及与其相关的网络资源使用情况并对外开放的技术方案,如终端位置、行为与运动情况等终端信息,终端所在基站的负载、拥塞情况等可开放给外部应用。

三是支持应用可根据终端自身情况及其通信条件进行分割点选择与调整、推理模型下载与传输、联邦学习成员选择与调整等。

5G-Advanced 网络将推动AI/ML 的业务流程与通信网络更好地融合,保证高速高质高实时性的模型传输,同时AI/ML 将更好协同包含通信网络在内各领域的智能化能力,实现网络智能化转型。

3.3 数字孪生

随着5G 向5G-Advanced/6G 演进,网络变得越来越复杂,网络运维的复杂性也相应增加,要求网络具备高度智能化和高度自动化。这不但要求网络能根据自身和环境的变化,自动调整以适应快速变化的需求,也要求网络能根据业务和运维要求,自动完成网络管理和更新。

面向5G-Advanced 的数字孪生技术可创建一个虚实等效的数字孪生网络,有效提升网络运维的自动化管理水平。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对网络进行更好的监测,实现对网络的状态、流量等更好的预测和统计,以便及时做好运维的策略调整。

二是针对必要的网络变更在孪生虚拟环境中提前进行仿真、试验和评估,使得网络运行状态更平稳、更可靠、更健壮。

三是对网络可能出现的故障或性能下降提前做出预警,在数字孪生环境中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反应到实际网络。在流量异常变动的情况下,利用孪生网络可提前预测业务质量的潜在变化,确定影响的客户类型及影响程度。

运营商借助5G-Advanced 数字孪生技术,可大幅提升网络的数字化管理水平,保持网络运行和运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力争使得网络始终处于效率最优状态。

4 垂直行业能力增强

5G-Advanced 关注面向垂直行业的能力增强。面向工业互联网、矿山、港口、医疗健康等不同行业的业务需求,5G-Advanced 网络不但需要提供差异化的业务体验,更需要对业务结果提供确定性的SLA 保障。5G-Advanced 需要充分考虑对行业业务的确定性体验保障,包括实时业务感知、调度,并最终形成整体的控制闭环。针对不同行业,5G-Advanced 需借助于5G 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NPN(Non Public Network,非公共网络)等方案,切实满足行业所需的业务隔离和数据安全等系列需求。

4.1 5G LAN增强

5G LAN 是3GPP R16 版本新增的面向垂直行业的重要特性,用于满足工业终端的群组管理与隔离通信需求,基于5G 网络构建虚拟“局域网”,支持第三方应用对终端进行灵活群组管理,群组内终端可进行二层和三层的点对点以及点对多点通信,不同群组终端之间实现通信隔离。但R16 版本的5G LAN 技术在跨SMF 的组管理等方面并未进行标准化。

5G-Advanced 将在组管理和组通信方面进行持续演进和完善:

一是在组管理方面,实现无需提前签约的动态组管理能力,使终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动态建组,同时实现组成员粒度的组属性设置、修改、组状态上报和组管理的能力开放,扩展AF 对5G VN 组的管理控制能力。

二是在组通信方面,增强5G VN 组的组网、通信能力。实现跨SMF 和跨运营商的组通信、支持特定组属性(如基于特定区域或者QoS 要求等)的组用户间的通信以及同一用户同时在不同组属性的多组间通信场景。

5G LAN 组管理和组通信增强如图4 所示:

图4 5G LAN组管理和组通信增强

4.2 NPN增强

NPN 可满足垂直行业客户构建专用私有网络的业务需求。经过R16 和R17 版本的迭代增强,3GPP 已较为全面地定义了NPN 标准化方案,包括基于运营商大网的PNI-NPN(Public Network Integrated Non-Public Network,公共网络集成NPN)和独立组网的SNPN(Stand-alone Non-Public Network,独立NPN)两种私网模式。在SNPN 方案中,用户可通过网络对白名单终端进行配置,也可以通过第三方存储的鉴权数据在多个SNPN 网络中注册使用业务。

在5G-Advanced 中,将对NPN 尤其是SNPN 在以下方面进行增强完善:

一是支持SNPN 之间的业务移动性,包括空闲态和连接态。

二是增强SNPN 能力,以支持非3GPP 接入方式。

三是对Onboarding 能力进行增强,一方面增强PNINPN 支持基于控制面的远程鉴权数据配置,另一方面制定Onboarding SNPN 支持多个Provisioning Server 并获取server 信息的方案。

四是支持通过本地NPN 提供本地业务,制定用户发现、选择和接入本地SNPN 以及本地业务的方案。

4.3 确定性网络

确定性网络TSN(Time-Sensitive Network,时间敏感网络)是解决工业互联网确定性传输需求的关键技术,也是5G 网络的主要驱动力之一。3GPP R16 版本中,该技术方案主要是将5G 网络作为一个传输节点嵌入现有的TSN系统中,实现5G 用户面端到端的高精度时间同步,初步实现有界时延、低抖动、高可靠性的确定性传输。3GPP R17 版本进一步完善并增强了5G 网络对IEEE TSN 协议的支持程度,5G 系统可独立支持确定性网络机制,在支持以太报文传输的基础上,进一步支持IP 报文的确定性传输,可承载更广泛的时延敏感业务。

5G-Advanced 网络将从如下方面进行能力增强:

一是制定UE 和AF(Application Function,应用功能)获取时间同步状态信息的技术方案,包括无线和核心网判断时间同步状态信息,实现信息请求和传递,以及相关的业务管理等。

二是设计AF 发起的高可靠请求方案,支持报文误码率的QoS 方案。

三是支持和TSN 传输网的交互机制,以支持更低的时延和抖动。

4.4 支持无人机系统

3GPP 已经着眼于通信网络与无人机产的深度融合,经历3 个版本演进,4G/5G 网络与无人机产业的结合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R15+R17 已经确定4G/5G 通信网络支持无人机的整体方案,包含支持UAV(Unmanned Aerial Vehicle,无人机)用户签约,通过定义UAV 的专用标识,实现UAV 系统的接入管理、授权认证,同时面向飞行监控、C2 通信、UAVC(UAV controller,无人机控制机)配对关联等需求,进行网络能力适配增强。

5G-Advanced 网络继续研究RID(Remote ID,远程标识)广播、5GS/EPS互通、DAA(Detection and Avoidance,检测避障)等通用性解决方案,同时设计支持无人机应用服务迁移方案;研究UAV 专用频段引入的可行性;制定在UAV 飞行等环节体现更多的5G 网络增值能力,协同解决电子围栏、航线管理等需求;研究无人机监管功能本地化等潜在应用实例及能力。

无人机系统支撑架构如图5 所示。

图5 无人机系统支撑架构

4.5 多播广播增强

如图6 所示,R17 定义了组播广播的基本架构以及网元功能,通过对现有网元功能增强,实现多播组播业务的基本能力。面向多播广播增强业务模式、场景能力增强等方向,5G-Advanced 网络实现AF 触发的组播模式切换、多播数据接收、基站共享增强三个能力。具体包括:

图6 多播广播增强架构

一是制定AF 触发的组播模式切换方案,AF 根据自身判断和需求,动态触发多播群组建立,实现从单播向组播的模式切换。

二是设计Inactive 态的多播数据接收方式,UE 进入非活动状态时,能接收多播数据。

三是支持基站共享场景增强场景,基站共享时采用共用空口资源,两个运营商可分别进行独立业务运营。

5 物联网架构演进

物联网的应用发展需要结合成熟的工业技术及方案,5G-Advanced 将引入无源物联、能力简化等新型物联网技术,促进物联网技术与通信系统的进一步融合。在5G-Advanced 网络中,既可实现从周围环境捕捉无线电磁能量,进行数据或位置传输,又可实现面向高速率传输且有一定节电需求的能力简化,满足不同类型物联网的应用需求,构建一个层次化的物联网架构和能力体系。

5.1 无源物联网

无源物联是一种新型物联网技术,也被称为Passive IoT。相比传统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无源物联网从业务体验看,标签的读写区域更大,识别准确率更高;从市场前景看,客户无需更换新标签即可应用此技术,通信运营商可将激励源和接收器与室内小站相结合,故可帮助运营商拓展新的市场。

面向5G-Advanced 的无源物联网包括两大典型应用场景:

一是资产追踪类,希望低成本实现资产/ 物料管理无纸化和自动化,要求ID 识别类标签超低成本(<1 元),且免电池维护。

二是畜牧业和农业,海量传感类终端(>100 万/农场)电池维护成本高,要求终端低成本免电池,支持可抛弃式部署,可达到百亿级连接规模。

无源物联网存在两大类技术方案,即标签弱管理方案和标签强管理方案。在标签弱管理方案中,标签无需接入网络,标签对于5G 网络是不可见的,网络对标签无策略控制和计费能力,标签弱管理方案部署简单,但运营商的价值体现较弱;在标签强管理方式中,标签需以UE 形式接入到5G 网络,网络需对标签进行认证,网络可实现策略控制和计费管理,标签强管理方案相对复杂,其盈利模式待进一步的研究。

5G-Advanced 无源物联网技术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在网络架构、技术方案、运营模式等方面尚待深入研究,需通信网、无源物联网等各方产业加强投入,开展联合研究,力争早日在业界达成共识。

Passive IoT 场景如图7 所示:

图7 Passive IoT场景

5.2 能力简化技术

REDCAP(Reduced Capability,能力简化)是适用于较高速率传输、有一定节电需求等场景的新型物联网技术。当前在3GPP 已完成R17 REDCAP 架构课题研究,正在开展接口协议的定义,在R18 继续开展第二阶段的特性增强研究。

REDCAP 有三类典型应用场景,具体包括:

一是视频监控,如智能车载监控、泛安防监控等。上行带宽2~4 Mbps(经济型)或7.5~25 Mbps(高端),可靠性99%~99.9%。

二是智能穿戴,如智能手表等。下行带宽5~50 Mbps,上行带宽2~5 Mbps,电池续航一周左右。

三是工业传感,如园区预测性生产维护等。上行带宽<2 Mbps,时延<100 ms,电池续航可达几年。

5G-Advanced 网络架构支持REDCAP 能力,其方案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从端到端层面,简化移动性管理以及会话管理等流程/ 信令,进一步降低UE 复杂度。

二是网络侧定义面向REDCAP 的新终端类型,用作基本特性的选择,并实现面向REDCAP 的差异化计费能力。

三是基于签约等信息,网络侧实现限制UE 使用REDCAP 能力,如通过签约。

四是基于RAN 侧结论,根据新的终端类型,更新eDRX 取值范围、eDRX 协商等机制。

面向高速率物联网的业务需求,针对5G-Advanced能力简化技术,产业界有较高的期待,但仍需解决较多技术困难与问题方可走向技术成熟。

6 结束语

本文重点介绍了面向5G-Advanced 的网络架构及关键技术演进,为5G 网络的下一阶段发展提供方向和指导。5G-Advanced 网络将围绕“增能、智能、赋能”三大方向持续演进,在基础能力增强、新业务支持、分布式智能化、垂直行业能力增强、物联网架构增强等方向不断完善网络能力。5G-Advanced 网络将增强网络服务能力,提升网络切片、流量控制等基础能力,面向新型业务类型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为面向地海空天一体化的全融合网络架构奠定好基础,实现网络能力的全面提升;5G-Advanced 网络将持续提升网络智能化水平,面对通信网络海量的数据资源,5G-Advanced 需继续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从网元智能到网管智能协作,实现跨层跨域的智能化能力渗透,降低网络管理成本,充分发挥通信网络数字化效应,实现通信网络数字价值挖掘;5G-Advanced 网络将持续赋能垂直行业,兼顾与垂直行业融合带来的多样化需求,实现更为精准的差异化服务能力及业务保障,在提供交互式通信、广播通信增强等解决方案的同时,推动与无人机等专业系统的深度融合,提供高匹配、高隔离、高安全的一体式网络服务,促进网络价值的多元化发展,为千行百业用户高效赋能。

3GPP R18 标准的启动标志着5G-Advanced 大幕拉开,产业界的相关研究工作正式启动,随着通信网络服务模式的变革,需要产业链上下游通力协作,为5G-Advanced 网络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场景需求和技术方向,不断完善5G-Advanced 网络架构及能力,不断促进产业共识,共同推动5G 迈入发展新阶段。

猜你喜欢

切片架构方案
基于FPGA的RNN硬件加速架构
烂脸了急救方案
功能架构在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中的应用和实践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LSN DCI EVPN VxLAN组网架构研究及实现
基于SDN与NFV的网络切片架构
肾穿刺组织冷冻切片技术的改进方法
一种基于FPGA+ARM架构的μPMU实现
冰冻切片、快速石蜡切片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墨汁染色在组织切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