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判方向 谋划大计

2022-02-13

中国自行车 2022年1期
关键词:电动用户发展

我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发展,从起步形成到快速发展,今天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行业内外有目共睹。下一步,行业要如何把握方向,两轮车人如何才能顺势而为?在2021中国自行车产业大会上,一众领导嘉宾指明了方向,部分企业负责人表达了观点。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 张崇和

自行车行业是轻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十年来从民族品牌到走向世界,从“三转一响”之首到外交国礼,从重要出行工具到低碳生活方式,中国自行车行业见证了新中国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目前,我国自行车大国地位更加巩固,全行业年总产量接近1.2亿辆,规上企业年收入超过1 500亿元。2021年1—10月,自行车行业规上企业收入同比增长22.4%,利润增长36.8%,自行车行业为保障百姓正常出行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要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产业发展也要把握时代面向未来。新时代,新征程;新格局,新发展。我对自行车行业发展提四点建议。

一、 消费需求引领行业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的出行需要,呼唤自行车行业奋勇当先。自行车行业要不忘奋斗初心,牢记光荣使命,矢志不渝地服务人民美好出行需要;要以产品质量为核心,以安全性能为重心,紧跟时代步伐,持续转型升级,生产更多人民喜闻乐见的新产品、新配件,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绿色出行消费需求,奋力谱写自行车大国向强国转变的新篇章。

二、数字智能引领行业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快速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特别是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自行车行业要结合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共享单车的生产特点、产品特征、运营方式、服务形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改造、全链条创新,提升产业现代化,完善产业供应链,增强产业竞争力,加速产品和服务的迭代升级;要整合自身资源,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更超前的发展理念、更新型的发展业态、更先进的生产力,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中赢得新发展。

三、循环创新引领行业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最近,中央发布了《关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意见》,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自行车行业要落实要求,要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全面提升发展韧性,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循环的引领作用;要优化产品性能,坚持品质优先,开发更多功能车型,发展中高端产品,拓展国内市场,形成国内循环的大产业链和供应链;要把握“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新趋势,抓住中欧班列途经国家的新机遇,提升海外产业布局深度和广度,加快形成自行车行业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四、融合协同引领行业新发展。融合发展是必由之路,产业协同是大势所趋。自行车行业要加强内联外引,加快互联网与通勤车的融合,加强运动装备与山地运动车的融合,强化电池与电动自行车的融合,实现技术融合、产品融合、服务融合和产业融合;要组织产业协同联动,推进上下游企业、专业院所组建协同发展平台,提升自行车全产业链服务能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全新产业链协作体系,全面开创自行车行业未来发展的新局面。

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 高裕跃

自行车作为环保低碳的交通工具,其自身具有便民出行、低碳减排等特点。随着近年来国内城市慢行系统建设的不断深入,自行车优先正逐步成为城市低碳出行的重要趋势。广州是国家的重要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是国家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华南地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城市。当前,广州在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面优化提升城市智慧交通与绿色出行的体系,着力推进包括自行车在内的都市消费工业和市场产业的转型发展。

广州愿与全国自行车产业同行一道,在交流碰撞中激发出创新的火花,携手探索自行车产业创新发展之路。2021中国自行车产业大会选在广州市花都区举办,也是因为花都区有很好的产业发展基础。我们诚挚地邀请各位自行车产业的同行来广州花都投资发展。因为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城市,我们的活力、我们的创新,包括营商环境,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花都的自行车产业也有很好的基础,几家自行车企业无论是产品,还是技术,在同行当中都是首屈一指。所以希望大家来广州集聚发展、集约发展,广州市花都区将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司长  何亚琼

在行业每个企业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自行车保有量达4亿辆,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达3亿辆,我国名副其实地成为全世界的生产消费和出口的自行车大国。自行车的发展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创新能力、高端产品、智能化数据应用等方面还与先进水平存在差距,特别是老百姓关心的电动自行车安全的问题,希望各位要注意。

进入了“十四五”,我们应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求,全面、完整、系统地理解新发展理念。自行车行业的发展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抓好数字化、网络化的转型。中国有一个全世界绝无仅有的数字消费的大市场,有16.4亿的手机终端用户、10亿网民、4.7亿5G手机用户。自行车行业同行们应该利用好中国这么大的数字化平台,在5G运用、仓储、生产、客户管理等方面,都要让信息技术助力行业腾飞。

第二,培育新消费,升级新的业态、新的模式。这方面有3个新的增长点。第一个增长点就是老年人,中国有2.6亿老年人,我们能不能为老年人设计一些专用的、安全的自行车。第二个增长点是儿童。第三个增长点是现在消费升级,出现了一些高端产品用户。人们对旅游和健康的需求更多,对个性化的需求更多,我们能不能针对这些用户,提供一些自行车专门的体验,包括基于5G、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场景设计,在客户的信息追溯这方面下一些功夫,让自行车行业找到新的增长点。

第三,完善质量管理和标准体系,提高产品的服务质量和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现在有能力健全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有能力对缺陷的产品进行追踪、召回,进行责任追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将进一步在电动自行车的标准体系、锂电子电池的标准、充电器的标准等方面,推出一些强制性政策,希望各位企业家配合好,我们一起推动自行车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 刘素文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伟大年份,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还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一年以来,自行车行业在“十三五”历史成就的高地上,在朝着自行车强国迈进的赛道上,厉兵秣马、砥砺前行,以开放的心态、包容的精神、过硬的功夫、务实的行动,创造了新的业绩、新的成果、新的贡献。2021年1—10月,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 596.1亿元,同比增长22.4%;实现利润69.1亿元,同比增长36.8%。2021年前3季度,出口额达到77.64亿美元,同比增长67.9%。全行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预计2021全年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将实现10%以上的增长。

成绩固然可喜,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方面,国内自行车市场,尤其是电动自行车市场,还存在同质化现象严重、忽视社会效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固守旧有运营模式而不善于跨界合作等不良倾向,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自主研发精品和创新型产品并不丰富、智能化生产与管理水准不高、标准化水平同国际体系接轨程度不够、民族品牌建设及国际市场影响力不足,尚没有弥补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需求空白,限制了“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全球产业布局的深度与广度。

本届产业大会的主题是“数智未来 融合共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两轮产业深度融合的推动,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的促进,是自行车人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新任务。

为此,我期望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人以及同两轮出行密切相关的各界人士,团结一心、互促互惠,共同开创产业兴旺发展的新局面:

一是全面推进改革创新,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引领两轮行业向产业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大家要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人才资源、专业能力、团队优势,共建产业创新平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通过完善标准、质量和竞争规制等措施,增强企业创新动力;以数字化工程武装产业链各个环节,以智能化改造引领产业生态系统再造,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产品和品牌价值含量,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杜绝同质化恶性竞争,向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延伸。

二是强化现代产業体系建设,以大带小、以整带零促进两轮事业向国际化特色化方向加速崛起。大家要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超前谋划布局,加大出海合作力度,加深分工协同程度,提升品牌、服务、人才等领域的团队海外作战能力,高度衔接国际标准,反哺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加快产业国际化步伐;要加强顶层设计,通过整车带动零部件企业,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融通互惠,鼓励支持产业集群式培育,投拓优质项目,打造精品工程,以开放的思想、开阔的胸襟、创新的举措,促进两轮特色区域建设和两轮事业特色化新发展。

三是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以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推动两轮环保出行,助力绿色交通强国建设。大家要着眼长远,积极求新求变,不断探索新型材料与两轮产品零部件的充分结合,应用先进制造业论证可行的绿色能源、节能工艺、环保设施,在两轮产品天然的绿色属性基础上,率先实现从生产端到使用端全面清洁化改造;要推广骑行文化,鼓励引导绿色出行,宣导两轮装备安全规范,营造智能便捷交通场景,形成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广泛共识,为自行车强国乃至交通强国目标的实现,提供持续而强有力的支撑。

四是加强行业间深度融合,以新经济、新业态激发新活力,保持两轮产业与新兴产业稳定共赢。大家要提升行业自主研判水平,精准预测未来趋势,拥抱、靠拢并应用互联网新技术,紧抓行业新机遇、培育产业新动能、探索构建新业态;要充分利用数字经济新模式,不断完善两轮出行运营体系和管理机制,提升服务水平,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增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真正做到惠民便民、利企兴企;要同新兴产业深度融合、互促发展,紧随主流经济生态的发展步伐,集智聚力,焕发两轮行业新的青春!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 李毅中

我国自行车有长久的历史、雄厚的实力,又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在“双碳”战略下有着更远大的发展前程,行业驰名品牌正在向绿色、低碳、智能转型升级。我国制造业的名片有轨道交通、高铁、核工业,自行车毫无疑问也是一张国家名片。

工业是立国之本,制造业是强国之基。工业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现在和今后仍然要起到支撑、带动和保障作用。

国际贸易、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关键靠工业支撑。中国是世界外贸第一大国,出口第一,进口第二,在出口商品中,95%是工业产品。外贸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工业是关键的有力支撑。“十三五”期间,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弱化。数据显示,纺织、农副产品加工、服装、皮革、木材、造纸、家居等行业增速明显放缓,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降幅明显高于制造业的平均值。一部分原因是投入不够,技术进步有限,产品质量不够高,品牌不够多,要加大投入推动科技进步,重视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国内销量和出口量,加速占领市场。

《中国制造2025》提出从制造大国迈向强国的3个十年目标任务。“十四五”期间,我们要积极响应贯彻中央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战略决策,建设制造强国,要有新进展、新突破,主要任务包括:

第一,提高创新能力。“十四五”期间,我们要执行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大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和研发。

第二,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持续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建设数字基础设施,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由7.8%提升至10%;发展智能制造,实现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第三,强化工业的基础能力,包括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基础产业技术、基础工业软件(合称“五基”),加强产业基础高级化,提升产业链现代化。

第四,全面深入推进绿色制造,低碳化、绿色化、集约化,深入进行污染治理的攻坚战,特别要认真落实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这个战略目标。

第五,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主要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大重点领域的高端制造业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这3个重点任务的突破。

六中全会决议聚焦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集中到经济建设上,可以归结为党的坚强领导是我国经济建设工业发展的根本保证。结合当前的经济情况,我觉得有几点需要深刻领会:

一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行各业都要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地去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千万不能放松经济建设。

二要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优、做强。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要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近年,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理论上、体制机制上、政策措施上来系统解决“脱实向虚”的问题。

三要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实现永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们的基本国策,我们要梳理碳排放,查清碳足迹,在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上下功夫,促进我们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优化变革。

四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我们要充分发挥好我国产业实力雄厚和市场规模巨大的优势,积极参与多边、双边的区域合作,扩大我们在国际市场中的参与权、发言权。

中国自行车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郭文玉

中国的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2020年,自行车产量超过7 000万辆,电动自行车产量超过4 000万辆,总产量是1.1亿辆,占全球产量的80%。同时,出口额突破80亿美元,产品的出货单价由50美元提高到60美元,特别是国内企业在欧洲的一些工厂,产品平均单价超过1 000欧元。现在,中国的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超过6亿辆,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为我国的绿色出行、智慧交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行业近年来积极拥抱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与新业态、新模式融合,行业数字化转型获得一系列成果。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共享单车超过1 800万辆,用户数超过2.5亿人;中国的共享电助力自行车市场保有量不低于500万辆。估计2021年共享单车和共享电助力自行车总产量在400万~500万辆。目前,中国的快递外卖专用车保有量也超过1 000万辆。此外,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电动自行车集中充换电设施已达400万台,能够为1亿辆以上的电动自行车提供充换电服务。同时,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行业在智能制造方面积极进行自动化、数字化转型,充分应用工业软件系统,大大提高行业的智能化水平。

在智能监管方面,浙江推出浙品码,通过二维码确定产品的身份,运用信息化的手段监测产品的全生命周期。2021年,行业发布了“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明确了“十四五”期间行业转型的目标和任务,比如要建5~10个智能车间,完成数字研发、数字营销、数字服务等一系列任务。2022年,中国自行车协会还要启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智能化工作白皮书的编制工作,进一步推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十四五”期间,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一定能够实现大幅提升,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动汽车与储能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刘永东

我本人以前主要是从事电动汽车的充换电设施的标准化工作。随着电动自行车的出现,我现在也开始从事电动自行车的充换电技术标准和产业服务的相关工作。从国家层面上来讲,电动自行车电池的利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对电力系统来讲就面临一个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到目前为止,我国煤电装机约占总装机规模的50%,煤电产生的碳排放是比较高的,所以我们在实现“双碳”目标以后,必须要建立一个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我们过去主要依靠煤来发电,以后我们要用风电、光伏、水电等新能源来发电。但风电、光伏是随机性的电源,有风才有电,有光才有电,而我们人类的生活、工作可能随时随地都需要电,这就需要把电作为一种可调节的储能来使用。这时候,我们发现建立新型电力系统,必须要大力发展储能。储能的建设应该是整个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实现“双碳”目标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为3.28 GW(编者注:在各类电化学储能中,锂离子电池的累计装机规模最大,占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的88.8%)。根据我国储能“十四五”发展目标,即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抽水蓄能以外的电化学储能及其他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30 GW以上,所以这方面发展的空间非常巨大。谈到储能的发展,它既需要集中式的储能电站的发展,也需要分布式储能的发展,包括电动汽车、电动两轮车储能的发展,来支撑整个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支撑分布式能源的健康发展。我国电动自行车业“量大面广”,规模效应非常巨大,所以我们也在期盼电动自行车充换电产业的繁荣发展。电池的利用对储能的建设会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我们也非常看好这一点。

关于为电动自行车产业赋能,目前大家普遍关注的是快递、老百姓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希望大家也要关注到电动自行车背后的能源属性问题。当然现在电池的利用在储能方面占比相对较小,但是我相信其中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希望大家也要关注能源的特性和利用发展。

至于电动汽车充换电的经验,对电动自行车充换电产业的启示,大概有几点:第一,安全是根本。電动汽车行业的发展这些年来也是非常艰难、曲折的,其中安全是根本,安全是保障。汽车行业与电动自行车行业相比,准入门槛和规模集中度都比较高,但是汽车行业同样也出现了很多的安全事故。对电动自行车发展来讲,社会、政府都高度关注电化学储能的安全性,希望行业高度重视其安全特性,防护措施一定要做到位。第二,产品质量也是根本。大家对电动自行车这种产品的质量要求,甚至是对产品质量把控的认识,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希望大家牺牲一点成本,牺牲一点价格,还是要把安全和质量提升上去。第三,重视信息化的发展。产业信息化的过程是要进行完整的信息互联互通,通过信息的互联互通对产业的生态、政府的监管,甚至安全的监控,都会起到很好促进作用。

易马达科技高级副总裁/CFO 徐崇延

5年前,易马达刚刚做大众业务的时候,投入行业的企业还是凤毛麟角。时至今日,整个行业已经百舸争流,已成为整个绿色能源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赛道。我们在谈赛道的客户体验时,一定要回到一个重要的词,就是数字化。直到换电行业在两轮车领域出现的时候,两轮车这个赛道才真正有了规模性和结构性的数字化。在两轮车的换电能源网络里有很多节点,比如换电柜、电池、智能中控板、电动车整车、用户,都是网络上的节点。每一个节点都被实时采集数据,我们采集之后进行大数据分析,然后用大数据带来一种极致的体验,主要是4个方面:第一是换电网络的规划。基于每一个城市,我们去看这个城市里两轮车的分布状况,我们把它叫作城市热力图,观察哪里骑行人更多。比如说外卖快递小哥在每个区密度怎么样,根据这样一个城市沙盘,我们布局换电柜,这样能更加贴近用户,这叫网络规划优化。第二是换电网络的运营管理。传统的运营管理可能需要人到处去看网络,要去巡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我们现在通过在深圳的大数据中心,监控我们在全国60多个城市布局的换电柜。哪个柜出了问题,哪个仓出了问题,哪个仓的电子出了问题,我们能实时推出工单让相关人员去运营,这叫线上线下结合的运营管理。第三是换电网络的资产效率管理。我们会通过大数据来看,全国60多个城市哪些换电柜的效率比较高,创收能力比较强,而哪些电池的周转效率比较高或比较低。我们将其进行分类,进行一些动态的干预和管理,这叫资产管理。第四是用户管理。用户体验很重要,易马达在全国布局了1万多个换电站,我们累计服务了近100万用户。每个用户所在的城市,比如广州,用户打开APP,可以看到广州有几个换电柜,离他最近的是哪一个。用户通过APP可看到换电柜有没有电池可换,并且能找到一条最近的路线到达换电柜。用户还可以提前预约一个电池,10分钟后,这个电池就是他的了。

为什么说有了换电业务之后,两轮车的智能化才真正地实现了规模化和结构化,因为很多两轮车只是单机版的智能化,而我们把整个网络、每个节点都串联、整合起来,实现了全域网络的智能化。

深圳猛犸出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振飞

猛犸从2018年才正式进入两轮电动车这个行业,猛犸的前身是做电动汽车充电的,客户包括特斯拉、宝马、比亚迪等。我们发现两轮电动车这个市场在能源补给上跟电动汽车发展一样,它是有痛点的,尤其在2018年国家应急管理部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对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安全做出相应的一些规定,我们借着东风就进入了市场。最大的一个契机是2019年国家推出电动自行车新国标,这对于产业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发现,新国标中对车辆质量(重量)的限制,让电动自行车原来的铅酸电池逐渐升级为锂电池。铅酸电池和锂电池的差别还是非常大的,除了锂电池成本更高以外,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充电方式、充电速度,远远要优于铅酸电池。当发现这个事实以后,猛犸一直在探索这个行业的机会。智慧交通除了车端的智能以外,能源补给也是它离不开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毕竟电动自行车是一个出行的交通工具,从这个角度出发,能源的升级应该有很大的机会。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猛犸在行业中还是比较独特的,我们给用户一个租的方案,这样就可以降低用户初期购买的成本以及综合使用成本。这一点也是借鉴汽车行业,比如蔚来汽车就是这么做的,现在很多主机厂都推行租赁车方案。

与电动自行车配套的还有换电业务。对于外卖小哥来说,一天需要行驶逾100 km,为了快速补给能源,换电是刚需。对于C端用户来说,一天大概也就10 km的续航需求,那C端用户到底需要充电还是换电。猛犸还是挺有话语权,因为我们从2018年开始做两轮电动车的充电业务,到今天为止,猛犸的充电桩已经遍布中国284个城市、5万多个社区,我们服务了1 700万电动车用户,规模比较领先。我们发现用户在充电时遇到一系列的困难,比如说充电非常慢,回到家以后还得找插座,尤其在一二线城市,现在应急管理部禁止将车和电池拿回家充电。而一二线城市并不具备大量的集中停放条件,因此安装充电桩就非常难。这时候,换电就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猛犸就把整套的模式应用到C端的两轮电动车市场,从2021年9月开始在全国大力推广之后,我們95%的用户都是选择“买车、租电+换电”的模式来购买产品。

我相信,这是一个迎合了目前市场需求的趋势,也是针对安全痛点的较好的解决方案,希望借助猛犸现行的尝试带动整个行业,或者促进行业向更高的安全标准和更好的品质服务发展,推动行业可持续性发展。

雅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商用车事业部总经理 司长涛

雅迪这几年也非常关注行业的变化,包括充换电的趋势。雅迪是行业的龙头企业,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引领这个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从国家层面来说,现在电动车充电确实是一个大问题。我们非常关注充换电领域,2021年,我基本上拜访了整个行业中的充换电企业,与换电企业基本都交流过。

雅迪在布局C端销售的同时,我们也在跟各方交流,寻求合作,因为雅迪在全球有八大生产基地、4万家门店,同时我们也成立了独立的事业部来专门服务和对接各行各业(包括换电市场的各家企业)。换电企业更多的是聚焦于B端换电,通过快递、外卖小哥后期的改装来进行充换电。因为浙江现在推行浙品码,雅迪可以配合换电企业 (我们前期跟易马达也交流过),从车电一体的合规性、产品的体验感和外观等方面来服务市场,更好地引领市场。因为当下换电市场还是一个培育型的市场,我认为,大家现在更多的不是在竞争,而是在维护和共同培养这个市场,把市场做大。B端消费者市场已经基本上非常接受换电,也离不开换电。现在C端市场也在慢慢培养,未来消费者可能会慢慢接受买裸车、租电池的方式,我们要一起把这个市场做起来。我认为,未来的C端市场一定是好车、好电、好服务。我们雅迪在其中的角色是配合大家,提供好车和好服务。因为雅迪具有两个国家级的实验室,我们一直以消费者为中心,为消费者提供带来幸福感的产品和服务。我们可以配合行业当中的换电企业,结合一个好店,真正地为C端消费者提供好的交通出行产品和服务。

爱玛中央研究院副院长 肖辉枚

对于产业的认知,大家基本上是趋同的。爱玛也认为,换电包括能源网络的布局,还处于一个比较早期的阶段,大家要共同去培育市场。

最近两年,爱玛更关注整个行业对车联网应用以及智能化应用的落地。爱玛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自主研发的车联网系统,也借鉴了其他行业物联网系统研发的经验。我们内部将其命名为“智慧出行”系统。这个系统分四大方面,给我们的消费者提供不一样的体验。一是基于蓝牙的通讯传感技术,开发出便捷出行系统;二是基于蜂窝通信和北斗系统,开发出防盗、定位系统;三是集成行业成熟的物联传感器技术,做了骑行管家系统(对骑行安全、车辆监控等方面进行管理,让用户在使用我们的智能产品时,能够直接感受到价值);四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研发出一整套软件系统(通过APP,在电池充放电、车辆的状态、个人的出行数据方面,做到可视监管)。

此外,我们整个产业的核心技术缺失还是比较明显。我们在电机控制、电池管理系统(BMS)、电子架构等方面的研究,还不是特别成熟,大多是依赖于技术解决方案公司去解决我们面临的局部问题。但是,产品是一个整体,站在爱玛的角度,我们对如何统一关键零部件的软件架构,如何适配消费者真正的骑行场景等方面,做了比较多的研究。

从整体来看,智能电动自行车的市场占比相对较少,铅酸电池的使用也还是占比较重。但随着国家和地方相关管理措施进一步加强,我认为,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锂电化,未来会成为一个非常大的发展趋势。在消费层面,部分“00后”人群已开始工作,他们是中国最富强、发展最快的时期出生的一代人,他们对软件、互联网接受度非常高,并且对价格的敏感程度也不会那么高。我们研究判断,在5年到10年内,智能电动自行车会像智能手机一样,取代原来的非智能产品。

哈啰出行供给侧总经理 程亮

目前,两轮车产业迎来了一个好的阶段。首先,国家提出“双碳”目标,倡导绿色出行;其次,新国标的落地带来了锂电化,也带来了“换购潮”,产业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用户的结构也在变迁。我们认为,整个行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用一个词概括,叫作“重构”。

传统电动两轮车的痛点有4个方面:第一,骑行安全不只是骑行时的安全,还包括电池安全,要避免引起热失控,甚至爆炸燃烧;第二,开关车锁相对来说没有那么流畅,包括现在的智能开关锁(手机开关锁)的体验,还远远没有达到我们对产品的期待;第三,电源管理,包括续航里程的焦虑,以及电池的回收利用,还是存在问题;第四,防盗问题,怎么让电动自行车不至于像过去使用物理钥匙时一样被盗取。这是我们当下看到的产品比较明显的痛点。

电动两轮车产品未来主流肯定是智能化,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应该主要在哪些方面去发力、聚焦,我认为可以从4个方面着手:第一是智能车锁。因为现在是物联网时代,人车一定要联网,人车要一体。对于车锁开关,我们通过手机一键式开锁,通过手机的APP远程控制关锁,要达到100%成功率,需要突破一些技术。第二是电源管理。我们能否在電池发生病变之前,提前诊断并提醒用户。充电环节的安全、高效需要用智能化的手段,通过软硬件技术的结合,达到我们的目标。第三是智能中控。在这一方面,我们主要考虑,车载屏幕怎么显示数据和用户信息,根据指令去做一些自然的精准切换,而不是物理上靠用户本人去操作,为我们的用户带来更多生活场景的方便。第四是安全系统。首先是防盗,其次是在骑行过程中,如果环境光线不足,车灯的光怎么让它自动调整和适应。根据现有技术的积累,我们可以去实现这些功能。未来随着算法、大数据和电动两轮车的结合,会有更多的应用和智能化的功能出现。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电动汽车的技术完全可以助推两轮车技术的迭代。比如人车的交互,既然骑行时不是用手去交互,更多是用语音,那么相对来说,骑行两轮车会更安全。车主数据、驾驶数据、出行数据的应用,物联网智能终端连着本地生活,可以带来更好的用车体验,同时还能够针对不同的用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电动汽车的智能化完全可以推动电动两轮车的发展,两者的很多的底层技术完全相通,只是需要我们努力控制好成本,做好应用和商业化。

哈啰在2021年发布了VVSMART超连网车机系统,打通软硬件之间的壁垒。哈啰推出的VVSMART将零售、换电、售后服务全链路打通,提供高效的服务。我们认为,以软件定义硬件,这是电动两轮车必然要走的道路。

2022年,哈啰电动车基本上将围绕3个方面努力:第一是品质过关;第二是设计全面;第三是智能跨代,领先发展。截至目前,哈啰的门店数量有3 562家,月均开店达301家。在电商方面,2021年的“双十一”,哈啰销售了3万台电动车。我们希望2022年哈啰能够从量的增长到质的增长,有一个飞跃。顺便提一下,哈啰已经开始着手制造环节,目前我们有两座工厂,天津的工厂已经在磨合产线,加上无锡的工厂,哈啰具备的年产能接近400万辆电动两轮车。

希望大家一起推动整个电动两轮车产业升级,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所以我呼吁大家,一定先把产品做好,没有好的产品,是不可持续的。

北京牛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执行官 李彦

小牛是2014年成立的,入行仅仅7年,但是我们对电动两轮车行业有一些自己简单的思考。我们认为,造两轮车是一个很难的过程,但是如果制造的产品能够让用户喜欢,不仅仅是解决用户的痛点,并且能够通过一些创新满足用户的爽点,就能够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两轮电动车行业里面,有三大发展方向:一是锂电化。目前,各种分析报告显示,到2025年或2026年,锂电的渗透率甚至能做到50%~70%。第二是智能化。电动两轮车的智能化来自两方面的赋能,包括移动互联网盛行的赋能和新能源汽车带来的技术赋能。新能源汽车关于辅助驾驶、安全驾驶的一些创新,包括毫米波雷达、高清摄像头、自动避障的算法,电动两轮车也可跟进。第三是格调化。格调对消费者产品、2C产品来讲是挺关键的,对出行产品更加重要。用户购买各品牌产品,不仅仅是因为产品的性能,还因为他(她)认可这个产品的品牌,认可这个产品对生活品质、生活方式的表达。

锂电池的轻量可以带来很多使用上的便利性。而且锂电也能够推动一些新的模式发展,比如说现在的换电柜,我们很难想象换电柜里是铅酸电池,要知道一般铅酸电池每组为16~30 kg,而锂电池大约为2.5~3 kg。当电池跟车能够分离时,就能够有更多的应用场景。锂电池能量密度高,也具有比较优势。此外,对于电动自行车来讲,在同样质量(重量)和规格下,锂电池可以支持更多的续航。当然,现在有一些新的技术方向出现,包括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但我们坚信,锂电池作为电动两轮车动力的驱动,肯定还是一个主流。

谈到智能,小牛认为,智能创新本质上要么能够解决用户的一个痛点,要么能带给用户一个爽点。我们2014年至2015年做智能产品,就解决了一个痛点,那就是防盗。因为当时我们看到电动两轮车的盗窃现象非常严重,于是我们在车和电池里面都加上定位装置,这样做不仅能够对车进行防盗,而且还能够对电池进行防盗。在过去五六年间,我们每年大概能找回來被盗窃的小牛超过上千辆车、上千组电池,这都是靠定位来实现的。另外,爽点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比如手机一键开车、车的导航投影到彩屏等。我举个例子,我们在10个城市做了一个用户活动,效果蛮好。这个活动有点类似骑行寻宝,因为用户每天都要骑车上下班通勤,我们就在城市里随机布了一些礼物盒。如果用户骑车正好经过礼物盒,就会获得抽奖机会,最终可以兑现奖品,可能是一辆整车,也可能是周边产品或配件。10个城市的用户总共兑现奖券大概有200多万张。而且用户也可以将活动转发到他们的朋友圈,号召朋友帮他们助力,用户会觉得每天的骑行增加了一些新的乐趣。这个乐趣是通过每辆车的定位信息实现的,是由定位信息衍生的一个用户运营的游戏玩法。

智能还涉及安全问题,怎么能够让骑电动两轮车的用户感受到跟开车一样安全,这除了车本身的结构、刹车做得很好之外,就要从车的智能化着手。我们刚发布了一款新车,将用在电动摩托车上的技术沿用到电动自行车上面,就是在整车上安装毫米波雷达。毫米波雷达可以监测到用户跟前车和后车的距离,通过算法可以预判用户后面来车是否速度过快,是否会产生追尾,并在用户的仪表上显示预警;在用户骑行时,让用户能够基于路况和周边车的情形进行预判,帮助用户更安全地骑行。

最后一点我再讲一下格调出行。小牛希望对所有的用户来说,出行并不仅仅等于通勤,出行是能够带来快乐的事情。我们希望用户能够感受到的是一种出行的自由,能够不在道路上被堵,能够拥有一部分的财务自由,因为电动两轮车出行是一种低成本的出行方式。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主任工程师 李鑫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主旨是,面对新的时代,人、车、路是一个整体,新一代的两轮交通,还有整个城市的道路,都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关系。

我们现在做规划或者城市管理,基本上都是围绕着人的需求为核心这一宗旨。人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传统的出行是点到点,现在更多的是交往的需求,这也导致了我们在规划层面的价值观已经从车向人进行了转变。

现在是后疫情时代,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整个城市交通包括城市生活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慢行正在复兴,整个出行方式向绿色化发展,这个已经成为全球层面的共识。

我们提一个看起来比较大的问题:人的需求究竟是什么?从两轮到四轮到慢行复兴,一切的缘由都是迎合或者刺激人最基本的需求。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里,我们发现中间的3个层次是可以在城市交通中找到一定的映射的。首先是安全的需要。这是出行之中最根本的需要,包括在道路上的安全、使用车辆的安全。其次是社交的需要。两轮交通的速度要比四轮小汽车这种封闭的交通方式慢一些,它可能会造就更多社交公共场所的应用,包括在都是使用电动两轮车这种智能化管理的链条下,有一些共同的群组应用。最后是尊重的需求,包括自尊、承认、地位。如何让人们的价值观能够转为这种绿色的导向,这也是以后整个城市交通工作可以去努力的一个方向。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2021年9月22日,和美团联合发布了一个中国主要城市共享单车、电单车骑行报告。智能化的数据现在已经开始慢慢地应用到对于城市特征的识别、城市交通的管理等方方面面。我们发现,南方的城市夜间经济活力更加强,南方城市夜间骑行的比重明显要比北方城市高,这些能够表征城市的一些特性。再举个例子,出行距离和道路网络密度的关系,道路网络的密度如果更稀疏,骑行的距离一般来说更长,而道路网络的密度某种程度上也是跟城市活力相关的。共享单车日均骑行距离大部分还是在3 km以内,共享电动车日均骑行距离大概在3.6 km以内,稍微高一点。这些数据对于城市特征的识别,是非常有效的一个手段。

骑行报告显示,Ⅰ型大城市、Ⅱ型大城市的共享单车年均减碳量目前已经超过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因为通勤距离长,小汽车的应用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多。2021年,我们还根据粤港澳大湾区的通勤监测报告,把通勤和碳排放进行了一个相关性的分析。分析显示,整个大湾区,通勤碳排量最低的是在澳门、香港岛、香港九龙。香港是一个轨道交通极其便利、密度很高的城市。这种轨道加慢行的出行方式也是节能减碳的典范。

另外,我还要提到的一点是,两轮交通的便利性。轨道和两轮交通进行结合,完善它的衔接,从某种程度上也减少了轨道的建设,因为通过这种两轮交通的方式,能够形成一种很好的延伸。以轨道去解决长距离出行,以两轮交通去解决中短距离出行,这可能是解决大城市交通出行问题比较好的方式。在抗疫过程中,武汉有一个抗疫的骑行报告。报告提到,自行车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因为它灵活、便利,又能保证安全距离,因此成为了抗疫工作中一个重要的交通方式。而且武汉“解封”之后,骑行人数又有大幅上升,这种出行的习惯已经培养出来了。

自行车交通的定位是什么?目前,在传统的城市交通体系里面,它是一个出行距离3~5 km,骑行时间在30 min以内为主的方式。它有可能成为轨道交通的一个重要的接驳方式,以轨道加慢行的模式为整个城市交通减碳做出贡献。同时,它也有机会成为城市公共场所的组成部分。在特色的交通体系里面,除了我们熟悉的运动休闲,自行车在应急的网络里面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包括德国应急自行车道的建立,包括自行车在武汉的抗疫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灵活性、便利性这一系列的优势。

我们以前传统的道路可能更注重的是机动车的通行,以后我们更加关注的是人的交流,还有生活方式的一些转变。

猜你喜欢

电动用户发展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2021少儿出版用户触达能力指数
新车队
信用卡资深用户
电动漂移板:让人人都是钢铁侠等
电动橡皮擦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