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奋进新时代迈向新征程开创邯郸水利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2-02-12邯郸市水利局

河北水利 2022年11期
关键词:节水型河长全域

□邯郸市水利局

党的十九大以来,邯郸市水利系统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水利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补齐短板、优化配置、强化监管、做美生态等方面重点攻坚突破,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就,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1.补齐工程短板,水利基础设施持续巩固

在生态修复工程、防洪减灾工程、农村供水工程、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等方面加大投入,持续巩固水利基础设施,水旱灾害防御、农村供水保障、灌区节水保灌能力水平显著提升。

1.1 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成效突出

围绕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邯郸把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工程列入党代会和人代会报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推进,相关部门和滏阳河沿线9个县、区强力攻坚,在境内全长184km的滏阳河上,规划实施堤顶路修建257km、河道两岸绿化261km,配套水利工程197处,治理卡口48个,实现了整条河流从上游到下游堤顶公路全线贯通、河道行洪全面提标、生态环境全域改善,已发挥出绿色生态带、璀璨文化带、缤纷旅游带和高质量发展带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1.2 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大幅提升

围绕提高旱涝灾害防御能力,积极实施了滏阳河、支漳河、洺河、牤牛河等一批骨干行洪河道重点河段防洪整治,主城区防洪能力和主要河道行洪能力明显提升。累计完成22座水库除险加固、17个中小河流治理和3条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实施7座大中型水闸、46座小型病险水库安全鉴定。同时,进一步细化各级责任、完善物资配套、强化工程调度,落实“四预、四情”措施,有效应对了2019年旱灾和2021年暴雨洪涝灾害,防御处被评为全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先进集体。

1.3 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围绕提高农村饮水安全水平,强力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统筹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等项目,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和农村供水专业化管护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合格率。农村集中供水人口覆盖率较2017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达到了99.9%,自来水入户人口覆盖率提高了4.4个百分点,达到98.2%。

1.4 灌区现代化改造稳步推进

围绕促进灌区现代化标准化建设,对4处大型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对武安口上、涉县青塔、漳南等中型灌区实施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促进了大中型灌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制度规范。同时,稳步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体系,挖掘井灌区节水潜力,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升农业用水效率。全市大中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06.9万亩,较2017年增加18.4万亩,为农业生产丰收和保障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2.优化水源配置,区域承载能力逐步提高

结合邯郸东部平原、中部城市和西部山区的地域特点,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形成引江、引黄、引漳、引卫统筹调配的水资源调配体系,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

2.1 生态水网建设逐步完善

按照“东蓄、中调、西治”建设思路,实施了引漳济沁、邱县生态水网、广平县环城水系等一批水网工程,新建了王安堡闸、东湖闸、苏里闸等多处闸涵,形成了峰峰矿区滏阳河国家湿地公园、经开区月爱湖公园、鸡泽县盟台文化园等诸多生态节点,打通“水库为根、河流为干、渠道为枝、坑塘闸坝为叶”河系连通脉络,实现地表水环境与地下水环境的统筹改善,河系治理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真正通过治河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2 引水调水力度持续加大

按照“多源互补、统筹兼顾、丰蓄枯用”调蓄思路,利用境内1200余km生态水网骨干河渠,1000余座闸涵枢纽,联合调度好境内、境外水源,对工农业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进行调配,充分保障各方用水需求。2018年以来,累计引供水50亿m3,每年引调水量均在8亿m3以上、灌溉面积220万亩次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邯郸生态水网赢得了广大群众和各级领导的肯定和称赞,成为全省水系建设的标杆。

2.3 江水消纳能力不断提升

按照“指标控制、范围延伸、逐步置换”拓展思路,从城乡供水规划、农村居民生活用水置换工程、工业企业江水直供规划等方面着手,破解用水瓶颈,延伸供水范围,不断提升邯郸江水消纳能力,城镇居民和工业用水量逐年稳步提高,江水消纳各项任务指标圆满完成。境内80km南水北调总干渠通过5个分水口门,向配套工程306km管道供水,累计利用江水超12亿m3,每年都超额完成省分配消纳江水任务。

2.4 节约用水工作逐年强化

按照“节水优先、行业带头、全面提高”推进思路,深入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建立用水总量红线控制和用水效率控制指标体系,逐年分解计划用水指标,加强取水许可监督管理,探索推广水资源税改革模式,开展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节水型机关和节水型企业等创建工作。邯郸成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创成全国节水型城市、河北省节水型城市,11个县区通过国家节水型社会达标县验收。

3.强化行业管理,水利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当前和长远,统筹全局和重点,解放思想、奋发进取,扎实有效做好水利领域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为水利行业争光、为水利事业添彩。

3.1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有新进展

坚持以工程建设为基础,推进农村生活水源江水置换、打通河渠最后一公里、实施坑塘治理工程,实现地下用水向地上用水转变;坚持以规模施治为手段,推进井灌区高效节水、农业种植业节水、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粗放用水向高效节水转变;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引领,推进水位水量管控、水权水价管理、水利工程管护,实现无序开采向良性运行转变,累计压减地下水5.70亿m3,基本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和水位稳步回升。

3.2 河湖长制落实有新亮点

构建起河长制责任体系,市委书记、市长担任总河长,设立各级河长4158名。创建了河长、警长、督查长的“三长治河”工作体系,设立市、县、乡3级河道警长246名,市、县2级河道督查长413名,形成了“河长主导、督查长推动、警长参与”的工作落实格局。健全河长提示卡、问题清单、河长交办、承办专报、工作简报、约谈通知六项制度平台,形成河湖问题“发现、交办、督办、交账、验收”闭环工作机制,每年签发市级总河长令,贯彻落实河长制工作任务。

3.3 行业监督管理有新突破

加强水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制定出台或修订了《邯郸市跃峰渠保护条例》等6件地方性法规,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采砂等水事违法行为。加强项目建设监督管理,在建项目进度全部达到规定进度,水利工程扬尘治理和农民工工资等措施得到严格落实。加强水土保持流失综合治理,新增治理面积817km2,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500余个。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多次获得水利部和省、市级安全生产表彰奖励。

3.4 水利服务保障能力有新提升

多渠道争取资金,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水利项目投资额稳步提升,为经济社会良性运转提供了水利支持。多方面整合资源,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构建了视频监控系统、雨水计量站等为基础的“水利一张图”网络平台。多举措抓好党建,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建立完善制度机制,狠抓整改落实,提升了整体工作状态。多领域提高能力,抓好发电供电、人才建设、后勤保障、老干服务等工作,确保了邯郸水利系统各项工作正常运转。

4.实施全域治水,推动水利事业快速发展

当前,邯郸水利发展总体向好,但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下步将以党的二十大为新的起点,紧盯“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实施全域治水,不断开创邯郸水利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4.1 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推进水灾害防治

按照“上蓄、中疏、下排、适当地滞”的流域防洪方针和工程布局,重点建立完善河流、水库、南水北调、区域、非工程措施等五大防洪体系。开展滏阳河、洺河、漳卫运河三大行洪干流及重要支流治理工作,提升河道行洪能力,保障河道安全畅泄。加快推进茅岭底水库建设,加快娄里水库工程前期论证,开展水库常态化安全鉴定工作,及时进行除险加固。实施山洪沟治理工程,开展平原除涝工作,对城区易涝积水点进行治理。完善非工程保障体系,在加强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构建智慧化调度体系的同时,力争做到预报更“准”、预警更“快”、预演更“真”、预案更“实”,牢牢把握防御工作的主动权。

4.2 构建全域现代生态水网,推进水资源有效利用

以“三纲、四目、五结”为重点,建立“河湖沟渠连通、多源叠加互补、水量丰枯调剂、灌排蓄输多用、信息现代管理”的全域现代生态水网。以滏阳河、民有渠、东风渠(引黄入冀补淀干渠)三大骨干河渠为“纲”,提升完善水网主骨架大动脉建设。以引漳、引江、引黄、引卫等四大外调水源为“目”,大力度从境外引水调水,保障全市工农业和生态供水安全。以三里屯、钟楼寺、北张庄、莲花口、黄口等五大闸涵枢纽为“结”,连通三大动脉、四大外调水源和岳城、东武仕水库两库水源,使外调水和本地水叠加调度更为灵活自如。

4.3 开创节水型社会新局面,推进节水工作有序开展

贯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持续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推进地表水源置换工程,从严管控深层取水井。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严格落实水价机制、节水“三同时”等管理工作。加强高效节水灌溉农田建设工作,对全市大中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4.4 全面深化完善河湖长制,推进水生态保护

按照“全面保护、系统治理”的思路,以全面深化完善河湖长制为抓手,系统开展河湖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持续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全面加强河长制“三长治河”组织体系。以全面完成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工程为节点,深入推进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建设人工湿地净化河流水体,全面提升地表水水质,严厉打击超标排污、恶意排污和不正常使用污染治理设施行为,确保全市河流水质安全。□

猜你喜欢

节水型河长全域
山西省总河长、副总河长(总湖长)及省内主要河流省级河长的公告
浅析沅江市推行河长制模式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新时期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措施
节水型抽水马桶
从法律视角看“河长制”对水污染防治的作用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
淮委研究部署淮河流域推进河长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