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随机监督抽样工作简介及其影响和建议

2022-02-12余玮玥潘乾城盛艳劳延峰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上海计量测试 2022年4期
关键词:监督人员生产

余玮玥 潘乾城 盛艳 劳延峰 /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0 引言

自201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部署和要求,创新政府管理方式,规范市场执法行为。为切实解决当前一些领域存在的检查任性和执法扰民、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等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1]。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逐年推进和完善随机抽查监管的机制,并将之应用于各行业的市场监管活动中。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计量处也建立了双随机监督抽查及产品质量检测系统,将随机抽查全面应用于每年商品量和计量器具的监督抽查中。

1 监督抽查系统

1.1 监督抽查任务的发布

监督抽查的任务正式发布时,会同步上线监督抽查系统,任务的承接单位可以直接登录系统,于待办事项中的监督抽查任务列表中查找到所承接的监督抽查任务,包括任务的详细信息,如任务的指令号、计划公告时间、抽查产品的详细实施方案等。

1.2 抽查任务的双随机

任务上线前,监督抽查系统会根据所需抽查的产品类别,对系统内所有的企业名单进行筛选,先筛选出企业办理的生产许可证以及营业执照中含有此类商品生产或销售许可的情况,再将筛选后的抽查产品相关的企业名单进行随机抽样,最终在任务上线的同时,直接展示系统随机抽样后的被抽查企业名单。

对任务承接单位来说,任务列表中可直接查阅被抽查的企业名单,其后由承接单位对拥有抽样资质的人员进行第二步随机分配。抽样人员首先是通过两两组合录入监督抽查系统中,录入名单后再由系统随机分配抽样人员,每一个被抽查企业都随机产生一组抽样人员。

2 抽样工作

抽样应按《监督抽查方案》进行,采取突击抽查方式,不预先通知企业。监督抽查系统中可直接查询此次抽查任务的详细信息,依据监督抽查的纸质文件以及线上的抽查任务信息,向被抽查企业告知抽查的相关内容要求,便于抽样工作的开展。

至少需2名抽样人员同时在现场抽取样品,不能由企业自行完成,样品源于被抽查企业的成品仓库内或市场待销产品中。样品抽取后,再进行抽样单等相关文书的填写及在样品上贴上封条,以有效防止样品可能被擅自拆封、动用及调换,并适当进行拍照留证。填写的抽样单须由2名抽样人员和被抽查企业代表双方签字,并加盖被抽查企业公章。

每一个产品的抽样任务完成后的5个工作日内,参与此任务的抽样人员需要同步将抽样的完整信息上传至监督抽查系统中。相较于双随机的监督抽查系统上线前,将监督抽查任务的抽样环节与检验环节更明显地进行了区分,即抽样人员上传抽样信息,检验人员上传检验信息。

如发生下列情况无法进行抽样时,则向任务来源机构进行汇报:

1)被抽查企业未进行抽样任务中要求的产品生产,包括但不限于转产、停业、倒闭等;

2)抽样人员说明监督抽查任务信息及来源后,被抽查企业拒绝监督抽样,且被告知拒检后果仍拒绝的;

3)抽样人员现场发现被抽查企业涉嫌有违法情形的。

3 影响与建议

作为一种监督制度,双随机原则的运用有着提高管理效率、消除人为因素、开展科学监管等各种优势[2]。笔者从一名抽样人员的角度出发,根据抽样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经过分析归纳,总结出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与建议:

3.1 随机与覆盖面

为了确保目的性、针对性,监督抽查根据企业所申办的生产许可证或营业执照上的生产或销售的范围是否包含监督抽查任务中的产品种类,进一步进行随机筛选,选出此次抽样的目标企业。

由于产品种类之间的市场供需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性,如冷门产品的生产销售的数量远远赶不上热门产品以及刚需产品等,造成相应企业的数量差别巨大;而各种产品生产与销售许可申办的难易程度也各有不同,较之普通日用品及食品,申办需要较强安全保障的产品的生产许可,明显难度更大,相对的企业数量也就更少。如在食品监督抽样的过程中,本土的婴幼儿配方食品等相关企业少之又少,此类食品在销售领域均以进口商品为主。

不同产品的企业数量的差异,导致了实际上造成的对不同抽样任务目标的覆盖面的不同。同样以食品为例,随机筛选上海的糕点生产企业10家与随机筛选上海的婴幼儿配方食品的生产企业10家,前者也许只覆盖了上海市内10%甚至更低的生产企业数量,对于这类产品的监督抽样,双随机才能真正体现出相较于普通抽查监管的巨大优势;而后者可能已经覆盖了全上海90%甚至是所有的生产企业,对于这类产品的抽样任务,双随机所起到的作用就相当有限。

故对于生产企业数量庞大的产品应加大对抽样目标企业的随机性,而对生产企业数量有限的产品应加大对抽样人员的随机性。

3.2 随机与信息来源

一般来说,一家生产企业可能包含数种生产要求相近的产品生产许可,这对于企业来说一方面可以增加收益的来源,一方面也可以增加抗风险的能力。哪种产品市场热销就主打哪种产品的生产,哪种产品的订单多就生产哪种产品,没有订单的就暂时不进行生产。这是企业日常运作的一种常见思路,但是双随机的随机机制并不是以生产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来进行随机筛查,或者说,双随机筛查的信息来源只能以企业的营业执照或生产许可证上的经营范围来进行区分。这其中的差别就在于,企业的生产能力包含抽样任务中要求的产品种类,而并不是企业正在生产此类产品。此类双随机筛选的信息来源的不足或者滞后的情况,对抽样工作实际开展有较大的影响[3]。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食品类的监督抽样,相当多的食品都存在极其鲜明的时令特征,如汤圆、青团、粽子、月饼等。对同时拥有数种生产许可的企业来说,节日前夕的生产计划以及订单需求,都会挤压甚至排除其余产品的生产需求。因监督抽查工作的保密性,抽样人员也不能提前通过电话或发邮件等方式与目标企业进行沟通,在不可获知企业具体生产状况的情况下,抽样人员只能直接前往现场,面对面进行沟通和取证。这种情况在抽样的实际工作中屡见不鲜,生产计划持续时间有长有短,几周到几个月都有可能,但是由于监督任务的时效性,致使可进行抽样的时间段也变相受到了限制,造成抽样跑空。

对市场监管而言,应加大双随机系统平台信息来源,扩大信息面以及增加信息来源的时效性,如企业每年的年报与经营税务等报告,企业自身也应定期对生产范围及经营状态等进行更新。增加了信息的来源,双随机筛选的目标就更精准[4],监管任务也就更具备针对性。

3.3 随机与时间成本

在双随机的监督机制中,除了随机抽取抽样企业外,抽样人员的选派也是随机的,这种随机性虽然进一步确保了监督抽样的公平和可靠,但是作为覆盖整个上海市的监督抽查,抽样企业地址大多以郊县为主,位置过于离散,两位抽样人员接到的目标企业与另一家目标企业之间距离过远,增加了抽样工作的时间成本,同时也导致监督抽查任务的整体时间延长。

在抽样企业多、有抽样时限要求的情况下,在双随机系统随机选派的基础上,还应进行进一步的科学安排。

1)合理制定抽样人员名单,在任务量大的时候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抽样人员。

2)就近安排抽样企业,减少同组抽样人员跨多区进行抽样,根据实际地址对邻近街镇及行政区抽样人员进行微调后再进行随机。

3)加强后勤保障,确保抽样所需的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正常运转,提高抽样效率。

4 结语

监督抽查作为市场监管的主要手段,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对民生产品的举报与投诉也屡见不鲜。相信通过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不断深入研究行业产业发展,转变监管理念,持续创新监管方式,将会有效提升监督抽查的监管效力,切实保证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真正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猜你喜欢

监督人员生产
用旧的生产新的!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夯实监督之基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