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接地气”的报道 做“有温度”的宣传

2022-02-11文/李

企业文明 2022年12期
关键词:企业宣传接地气宣传报道

文/李 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笔者作为一名国有企业基层一线宣传干事,结合实际工作,浅谈企业如何做好宣传工作。

做好宣传工作,需要真情实感

企业宣传工作需要有思想的高度、底蕴的深度和知识的宽度,坚持为一线员工“发声”,为艰苦岗位“代言”,写“接地气”的报道,做“有温度”的宣传,让每篇稿件都富有生命力。

“真”是真诚。宣传工作需要真诚,需要共情力,唯有真诚足以打动人心。真诚地采访才能搜集到走心素材,真诚地宣传才能让大家从被动采访变为主动“爆料”,真诚地报道才能形成员工队伍的思想共识和凝聚力。

“情”是感情。在人物宣传报道中,要重点记录人物的心路历程,让读者感知人物温度,多角度、全方位展现企业员工队伍的精神面貌。

“实”是实际。“接地气”地描写如火如荼、奋发图强的一线生产场面,“原汁原味”地报道企业在高质量建设征程中取得的成效,筑牢思想文化宣传阵地。

“感”是感受。按照“先感动自己、再感动他人”的原则,努力还原企业员工的亲身经历,把细腻入微的真情实感融入稿件,在以小见大中引起读者共鸣,表达员工对企业和岗位的热爱,激励广大干部员工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鼓足干劲、举旗树标、再攀高峰。

做好宣传工作,需要真本领、硬功夫

做好宣传要做好“听”“说” “读”“写”四门功课。

“听”,消息要灵通。要坚持深入生产现场,聚焦一线生产作业现场、基层班组等,随时随地搜集宣传内容;要时刻关注工作群、朋友圈等社交平台,锁定宣传素材;要用实际行动感染身边同事,让大家从被动宣传变为主动“爆料”。

“说”,采访要有技巧。一线员工通常“能干不能说”,要把采访地点选在采访对象最熟悉、最放松的岗位上,先唠家常、再聊工作,打开“话匣子”。

“读”,要善于学习。企业宣传干事首先要学习相关业务知识,掌握党的建设、生产作业等各项工作和业务流程,宣传才能做到“内行愿意看,外行能看懂”。其次,可时刻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媒体,实用的新闻稿件收藏起来,聚焦热点,灵活应用。

“写”,要有方法。一是题目“活”,容易吸睛。文章的标题要新颖,要紧跟时代发展,要善于把新媒体语言用到宣传稿件中,让文字更生动、更活泼。二是紧跟“热点”,更能引起共鸣。三是文章有镜头感,注重细节描写,激发读者想象。

做好宣传工作,需要提升外宣工作水平

外宣是提升企业形象和软实力的重要抓手。企业宣传干事要培养自身的新闻敏锐度,以高质量的稿件提高外宣工作水平。

一是紧盯时间节点。春节、"五一"和国庆节等节假日期间,是各类媒体约稿、征稿最集中的阶段。内容主要是围绕爱党爱国、坚守岗位、氛围营造等方面展开。企业在做好内宣的基础上,可投稿至外宣平台,树立企业良好的对外形象。

二是聚焦第一现场。可关注企业发展最新动态、员工工作最新事迹,以及抗疫战疫的生动事例,及时走进第一现场,掌握素材,撰写符合外宣平台调性的报道。

三是突出特色亮点。企业的特色活动、亮点做法等宣传报道上稿率比较高。例如:在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笔者以“双庆”为切入点,形成的长篇通讯《大庆精神大庆人》登上《人民日报》《文汇报》等媒体。

企业要做好宣传工作,就要走到基层去,走进基础工作和实际生活当中去,用心观察,用情写稿,将宣传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

猜你喜欢

企业宣传接地气宣传报道
新形势下航天企业宣传思想工作的研究
以人为本落实新时代企业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
精准扶贫宣传报道的创新路径
把好节奏、踩准节拍,凝心聚力铸自信——浙报集团迎接十九大宣传报道中的探索
新媒体对企业宣传平台的冲击及应对
突发性消防新闻宣传报道的相关思考
中水电,在老挝“接地气”有回报
运用新媒体开展企业宣传思想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扎实推进关心下一代宣传报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