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鄄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现状分析

2022-02-11宋先赟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种养粪污资源化

宋先赟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畜牧服务中心,山东菏泽 274607)

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促进种养结合绿色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破解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难题的主要途径,是保障畜产品稳定增长、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发展,规模化养殖成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畜禽产生的大量粪便、污水、异味等给周围环境、居民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1]。笔者围绕鄄城县如何加快改善种养结合模式,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效率,推进畜牧产业绿色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

1 鄄城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

1.1 畜牧业发展情况

鄄城是全国典型的农区畜牧县,先后被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确定为青山羊板皮出口基地、全国秸秆养羊示范县、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山东省百万只肉羊开发县等。2017 年以来生猪、肉鸭两个畜禽产业发展迅速,逐步发展成为鄄城县畜牧业的基础产业。在地方畜禽品种资源方面,鲁西黄牛、鲁西斗鸡在品种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其中鲁西斗鸡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目前,全县累计发展各类规模饲养场(户)1500 余家,其中规模饲养场158 家,大型龙头企业基地18 处(生猪产业基地6处、肉鸭产业基地12 处),天邦集团、益客集团下辖的两处养殖基地被评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2021 年全县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91.45%。据行业统计,2021 年全县生猪、牛、羊、家禽存栏量分别达到36.42 万头、2.43 万头、59.47 万只、1868.44 万只;全县生猪、牛、羊、家禽出栏量分别达到45.51 万头、2.05 万头、72.41 万只、7375.59 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86281、76250、2217t,畜牧业总产值19.9355 亿元,占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比重接近30%。

1.2 粪污产生及治理利用情况

按照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关于做好畜禽粪污处理利用情况调查的通知》(鲁牧函字〔2017〕 31 号)中的畜禽粪污处理利用情况测算依据,2021 年全县畜禽粪污总量为236.58 万t。其中,粪便产生量分别为生猪24.46 万t、牛17.89 万t、羊59.73 万t、家禽84.21万t,其他畜禽粪便1 万t 左右。畜禽尿液产生量大,且形成污水的主要畜种为生猪、肉牛,生猪尿液年产生量40.35 万t、肉牛尿液年产生量8.94 万t。畜禽粪污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是农牧循环链上的重要环节。受粪污处理设施水平不高、科技支撑不足、政策支持不够、农牧结合不畅等因素影响,畜禽养殖废弃物给环境保护带来较大压力。近年来,鄄城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实施国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全县规模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到100%,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1.86%,正在形成以种养结合为主要方式,农家肥利用为主、水肥一体化、有机肥生产和能源利用等的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模式。主要体现在:①规模场生产设施逐步改进,饮水器、冲洗器具进行了节水改造,刮粪板、传送带等清粪方式普及应用,做到干湿分离,减少污水产生,做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减法;②规模场粪污处理设施逐步完善,粪便贮存处理棚、污水贮存处理池、干湿分离设备、雨污分流管道等得到推广建设,防止粪污直排,并为粪污资源化利用打好基础;③种植养殖有效衔接,粪污资源化利用方式多样。

根据不同畜种不同规模,鄄城畜禽粪污利用主要为以下几种。

1.2.1 大型养殖企业采用“畜禽-沼-粮(菜、林)”生态模式

采取“粪尿干湿分离、雨污分流减排、沼气配套处理”等措施,以沼气池为纽带,粪污通过干湿分离,固体加入稻壳等基质进行堆积发酵,施肥季节还田;液体进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后,产生出沼气、沼液、沼渣。沼气用作生活能源,沼液沼渣还田利用,增加土壤有机质,使上一环节的废弃物作为下一环节的资源,实现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如江苏益客集团肉鸭1、2 号养殖基地,流转了4100 亩耕地,丝路东方集团铺设管道覆盖6 万多亩耕地,用于沼液还田。

1.2.2 规模养殖场主要采用阳光房、多级氧化塘方式进行处理

固体粪污经人工干清运送到阳光房内,通过异位发酵床发酵处理,后施用于周边农田、果园等,液体粪污经管道输送至氧化塘进行曝气处理后,就近用于蔬菜、果树、茶园、林木、大田作物等生产。如鄄城县吉祥生猪良种中心为处理粪污配套建设了阳光房290m2、氧化塘1500m3并承包了周边70 亩耕地,其中一部分种植粮食作物,一部分种植绿化苗木,用于消纳处理后的粪污。

1.2.3 养殖专业户处理方式

利用养殖专业户粪污产生量小、附近种植户有需求的便利条件,粪污由社会服务组织和农户转运后处理利用。以蛋鸡为例,大多数与社会服务组织签订协议,定期到户收购粪便,养殖户给其一定的处理费用,但由于粪污收运组织小散,收购不及时,尤其夏季含水量大,不易运输,造成长时间运不出去,污染环境。

1.2.4 有机肥生产模式

随着畜禽养殖总量的不断增加,畜禽粪污量产生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集中,如果采用传统的还田方式会造成土壤的污染,可以采取好氧发酵的方式处理粪便,生产有机肥料。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粪便中的有机物质具有稳定性、发酵时间短、气味比较轻的优点,并且操作方法简单[2]。专业化有机肥生产厂与养殖场户签订粪污收购合同,采用专业化处理模式,生产有机肥销售。

2 种养结合存在的问题

2.1 粪污处理设施短板依然明显

粪污治理设施存在标准不高、设备不全、运行不畅等问题。肉鸭养殖大棚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套短板最为明显,加之饮水器管理不善,产生大量污水,臭味加剧,成为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突出污染问题。

2.2 粪污处理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处理方式粗放,仅是经过简单堆积发酵或晾晒后还田,或作为农家肥处理利用,无害化处理不彻底。专业有机肥加工厂数量较少,财政支持力度不够,生产能力不足,有机肥推广使用还有待加强。

2.3 种养脱节制约粪污利用

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是中国几千年农耕文化的传统,也是世界各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一个基本遵循。①种养主体分离,种的不养养的不种;②空间分离,很多养殖场远离自有土地或者流转土地,粪污还田运输成本高;③时间分离,畜禽粪污常年产生,而作物施肥有很强的季节性,这就对粪污的储存空间、储存形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措施建议

3.1 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

切实提高畜禽养殖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法制观念,把生态理念融入到畜牧生产的各个环节,把粪污资源化利用作为畜牧生产必须完成的重要内容,延伸畜牧生产链条,促进种养深度融合,打造农牧一体的生态畜牧业。

3.2 调整优化养殖布局

根据功能区布局规划、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和“三区”划定方案,合理确定畜禽养殖规模和重点发展区域。坚持以种定养、农牧结合,合理规划养殖用地,拉近种养结合距离,促使种养业在布局上相协调,在规模上相匹配,形成种养一体、生态循环的发展新模式。

3.3 加大资金投入,落实扶持政策

整合资金,全力实施2019 年鄄城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配套完善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施、专业运输设施、污水管网设施等,建设三个大型粪污处理中心,对全县养殖户的粪污进行集中处理,整体推进鄄城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建立多元融资渠道,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绿色畜牧业建设。

3.4 构建种养结合输送链,实现农牧产业大循环

认真落实《菏泽市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围绕绿色生态畜牧业建设,加快土地流转,构建种植-养殖企业直连通道,发展种养一体企业;培育一批粪污处理中心,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计划,形成“生态畜牧业—粪污综合利用—生态农畜产品销售”的产业链条,构建种养相对平衡、农牧循环良好的绿色畜牧产业体系,提高产品附加值。

3.5 加强技术推广,做好科技支撑

针对粪污利用存在的问题,把畜禽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作为重点,注重发挥技术集成的优势,重点推广粪肥安全使用、粪污无害化处理、粪源有机肥加工等技术,加强技术推广和新技术、新产品应用。

3.6 强化执法监管,加强环境保护

有关职能部门要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强化监督检查和管理,对于粪污直排、污染环境的,要依法予以惩处,用法制手段推动粪污资源化利用。

4 小结

针对鄄城县种养结合和农牧循环的短板,必须采取加强政府政策引导,调整优化畜禽养殖布局,强化技术支撑和示范带动,加强监管执法力度,不断强化养殖场(户)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意识,共同推动畜牧业粪污资源化利用进程,促进畜牧业与农村生态建设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种养粪污资源化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